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第4章 何为仁义?

小说: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作者:旅游中郎将 更新时间:2025-11-15 05:02:14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一旁的刘备,神色倒是温和如初。

  在他看来,张昀举止虽有突兀,但观其言、察其色,只道是少年人死里逃生后,骤见救命恩人,胸中激荡难以自持的真情流露。反倒觉得此少年重情重义,赤子心性,在心中凭空添了几分好感。

  张昀顺势被关羽扶起,目光转而落到刘备身上,却没有再跪,而是躬身行礼道:

  “使君高义,海内扬名!平黄巾,讨董卓,义救孔北海,桩桩件件,皆显英雄本色!某常恨自己年少,未能亲身领略使君风采,今日侥幸得见,只觉……恨晚啊!”

  张昀这番话倒也不是刻意恭维。

  后世有一段时期,热衷于给曹操翻案,各种说法都冒出来了。比如“可爱的奸雄”、“真小人好过伪君子”之类的。

  拥曹自然需要贬刘。

  “真小人”是曹操,那“伪君子”只能是刘备了。

  然后刘备“虚伪”、“没本事只会哭”的论调铺天盖地。

  张昀年轻的时候也这么觉得,只是在社会上混的越久,才越能体会到刘备的可贵——没错,这个张昀并不是大学刚毕业的张昀,而是年过三十才穿越过来的。

  曹操唯才是举、雄才大略,自是不假。

  可他屠城的暴行,也同样真得不能再真。

  甚至放眼汉末乱世,有名有姓的军阀,谁家刀下不曾沾染无辜百姓的血?

  唯有被骂成“伪君子”的刘备,是真的一次城都没屠过。

  即便未曾亲历徐州惨祸,张昀扪心自问,自己八成还是会选择刘备。

  这世道人命**如草,但刘备却能说出“举大事者,必以民为本”,然后自己带着兵马帮百姓殿后,而不是反过来。

  三国里最大的成功者或许是曹操。

  但让这段乱世,在众多王朝末世的剧本中脱颖而出的人,却是刘备。

  他所展现出的道德和仁义,把这段历史的格调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。

  后世无数文艺作品中的主角,都或多或少借用过刘备的模版,可没有一个能达到他的高度。

  这也导致这些作品中白莲花泛滥,“慈爱”、“仁义”这些优秀品质,在那些脑残圣母的演绎下,反倒成了缺陷和“猪队友”的特质。

  就像后世的“老实人”成了贬义词一样。

  很少有人想过,刘备的仁义不是凭空来的。他为了守住这份底线,放弃过多少能一飞冲天的机会?

  在无数个可以“随波逐流”的十字路口,他没有选择和其他的军阀一样去收割百姓,还给自己找什么借口说:

  “乱世哪有道理可讲啊!”

  “别人都烧杀掳掠就你清高?”

  “我只不过是做了这个时代每个军阀都会做的选择而已!”

  “乱世从来如此!”

  可从来如此,便对吗?

  至于他后来取益州这种充满争议的举动,在张昀看来则毫无问题。

  一些人为了给他洗地,论证什么谁先动手谁后动手之类的,其实并无必要。

  因为不需要把刘备当成圣人。

 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在乱世中有坚守原则,不随波逐流的定力。

  但他更是一位雄主。

  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,为了心中真正的理想,他没有被名声所累,该出手时杀伐果断,毫不拖泥带水,这种完美的主角性格简直酷毙了好吗?

  生逢乱世,坚守心中道义;

  身处黑暗,仍怀理想浪漫。

  为一句虚无缥缈的诺言永不相负,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至死方休。

  三国中的曹魏与孙吴不断拉低下限,唯有蜀汉这群理想主义者,在拼命拔高上限。

  如若季汉再兴,不但可以避免后来数百年的山河破碎、神州陆沉。

  更重要的是,今后的千百年里,也许人们会更相信坚守正道的力量,而不是迷信阴谋诡诈。

  最起码,洛水的名声是不会变臭了。

  而且别的都不提,张昀就是想让丞相赢一次!

  不想再听见五丈原上那句“悠悠苍天,何薄于我”——虽然这个时候的丞相,貌似还是个小屁孩……

  思绪翻涌间,刘备已亲自上前将他扶起,温言道:“允恪言重了,备不过做了些许分内之事。”

  其实此刻刘备心里都美的冒泡了。

  刚才张昀所言,皆是他出道以来引以为豪的事迹,字字如春风化雨,滴落在心坎上。

  这时候的刘备还没遭遇太多现实的毒打,是个理想天真的热血中年,不然也不会头脑一热,就带着几千人来跟曹操的数万虎狼之师硬拼。

  能得到“边敬”这种世家子的认可,说明他老刘干的事都被天下人看见了,由不得他不高兴。

  这份热血其实贯穿了刘备的一生——毕竟这可是为了给兄弟报仇,连江山社稷都放一边的幽冀游侠儿。

  那句“十年饮冰,难凉热血”,便是其最佳注脚。

  张昀入帐后这一连串动作言辞,算是结结实实刷了一波好感度。

  一番谦逊寒暄后,众人各自落座。

  刘备虽然高兴,但也没忘记正事,为了确认张昀的身份,他收敛笑容,沉声问道:

  “允恪,我听闻文礼公阖族尽丧于曹操之手,心中痛惜不已。只是不知,你又是如何脱此大难,辗转流落至徐州?”

  张昀面色沉肃,拱手应道:“使君明鉴。家父讳谊,乃文礼公族弟,因无意仕途,一直留在族中耕读。家母出身彭城张氏。当日祸起之时,恰逢外祖病重,敬护送母亲返家探望,方侥幸避过灭门惨祸。此后,敬便随母亲暂居于彭城外祖家中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”刘备下意识点头,脱口问道:“那不知……”

  话刚出口,他猛然反应过来,曹操刚屠了彭城没几天,后边那句未尽的“令堂可还安好”,被他强行咽了回去,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与懊悔。

  张昀却似看穿了他的顾虑,顺着话头继续道:“只可惜,敬在徐州只安稳了一年。曹贼便率军侵袭徐州,攻破彭城后,又大肆屠戮……”

  他的声音平静,却更显沉重,“母族上下,尽数罹难。敬亦身负重伤,被曹军抛入河中,侥幸被水流冲到下游河滩,才算捡回一条性命。”

  军帐中一片寂静。

  惨!

  实在太惨了!

  这是帐内其他三人此刻共同的念头。

  “砰!”

  关羽听得双目圆睁,猛地一拍案几,杯盏俱震,怒声喝道:“曹操此獠,行事如此狠毒!屠戮百姓,灭绝宗族,实在令人发指!”

  刘备也是长叹一声,“昔日诸侯讨董,董卓焚烧洛阳西遁长安,各路诸侯皆观望不前,唯曹孟德愤然引兵追击,亲冒锋镝,以至于损兵折将。彼时观之,真乃世之英豪也。岂料……”

  他摇摇头,语气中满是痛惜与不解,“数年之间,竟至于斯!实在令人扼腕。”转而望向张昀,语气更加和缓,“世道多艰,允恪……今后作何打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