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“小安,你这是干啥?”
陈燕芳看方安回去拿纸有些发懵。
“这样算不好算,先把账分出来……”
方安指着账本上的几条记录解释道。
今个卖肉前儿,严晓慧和陈燕芳负责记账。
严晓慧这边方安卖的快。
她能全都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,压根就没有细分。
陈燕芳那边记着账还要收钱找钱,更没有时间细分。
因此,这账本上虽然有每次卖肉前儿的详细数据。
但整体看着还是比较乱的。
比如。
猪前腿三斤两块四,猪下水五斤两块一,合计四块五毛钱。
狼头三斤一两一块五毛五,狼腰盘三斤二两两块五毛六,狼下水二斤二两一块五毛四,合计五块六毛五。
……
要是按照这种数据来算。
压根就不知道每种肉具体卖了多少斤。
因此。
方安决定先把每条拆分开。
先把肉分成猪、狼、羊三种。
昨天打的野鸡方安没卖,剩的半个狍子前腿也没卖。
今个卖的肉总共就卖了这三种。
等着三个种类分好后。
方安又在下面写上头、下水、血脖、腰盘四个字样。
其中猪的血脖又分成冻血脖和鲜血脖。
毕竟卖前儿这两种并不是一个价。
等类别写好后。
方安根据条数再写上卖出的斤数,等写完后加到一起,就能算出这个种类的肉卖出的所有斤数了。
陈燕芳有样学样。
拿着另一个账本也把每种肉卖出的斤数记录下来。
两人每写完一页核对完,就把这张纸撕下来交给方德明,让方德明把这一页卖出的钱加起来。
等所有的条数分解完成之后。
方安和陈燕芳把斤数加起来算好钱,和方德明那边的账本一对,两边卖出的钱一分不差。
这就说明,方安和陈燕芳没有记错。
随后,方安才把双方记好的斤数加在一起。
其中。
羊肉卖出四十五斤九两。
前后腿加腰盘三十四斤二两,卖了二十七块三毛六。
血脖加下水八斤五两,卖了五块九毛五。
一个头三斤二两,卖了一块六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三十四块九毛一。
猪肉卖了三百三十一斤九两。
前后腿加腰盘二百九十五斤四两。
卖了二百三十六块三**。
冻血脖和下水二十四斤三两,卖了十七块零一分。
鲜血脖十二斤二两,卖了九块七毛六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二百六十三块零九分。
狼肉卖出三百一十四斤四两。
其中前后腿和腰盘二百六十三斤三两。
卖了二百一十块六毛四。
血脖下水二十五斤四两,卖了十七块七毛八。
狼头十四斤九两,卖了七块四毛五。
排骨十斤八两,卖了十块零八毛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二百四十六块六毛七。
三种肉全算上。
今个总共卖了六百九十二斤二两的肉。
赚了五百四十四块六毛七。
“这么多?”
陈燕芳盯着账本瞳孔一震。
下午几人才忙了将近两个点。
就直接赚了五百多块钱?
方德明和俩孩子看到这个数字也瞪大了眼睛。
以前一到冬天。
家里想赚五毛钱都费劲。
可小安今个下午只用了两个点,就赚了五百多,直接翻了一千倍!
“小安——”
方德明兴奋地想要叫下方安。
然而。
等方德明转头看去时。
却发现方安盯着账本紧锁着眉头。
方德明两口子疑惑地看了看对方。
这小安明明赚了这么多钱?
咋感觉跟丢了钱似的?
“小安?”
陈燕芳又试着叫了下。
“啊?大嫂?咋了?”
“没咋,你搁那想啥呢?”
“啊!感觉这账本不太对劲儿……”
方安疑惑地挠了挠头。
方德明两口子重新看了一圈。
方莹莹和方思成也跟着瞅了好几眼。
但几人谁都没发现这账本有什么不对。
“哪不对?”
“大哥,咱队里一共有多少户?”
“七八十户吧,咋了?”
“就这点人……,咱是咋卖出将近七百斤的?这算下来,一户都快买十斤肉了,这不可能啊!”
方安说着又泛起了嘀咕。
这年代每个生产队的人并不多。
大多数生产队也就四五十户。
像双马岭这种七八十户的,已经算是大的生产队了。
但即便如此。
这队里的人也不可能买这老些肉。
刚才翻账本前儿方安还特意看了眼。
这账本上确实有几个人买了十多斤肉,但大多数人都是只买了五六斤。
甚至有一部分只买了两三斤。
平均下来也就五斤左右。
队里这七八十户,卖个三四百斤还算正常。
但这将近七百斤的肉,到底是咋卖出去的?
“哎呀,不光咱队的人,刚我和小蓉搁那边幺秤前儿还看到老齐了——”
“老齐?哪个老齐?”
方德明打断陈燕芳皱了下眉头。
“还能哪个老齐?小石沟做豆腐那个。”
“啊,他啊!诶?他咋跑这儿来了?”
方德明诧异地追问了句。
这小石沟也是个生产队,就在双马岭的东北角。
只要沿着东大道往北走走到双马岭生产队的最北面,然后再继续往北走,走个五六百米,拐进东边的第一个岔路口再走个两千多米,基本就到小石沟了。
虽说小石沟和双马岭离得也不算远。
但老刘在大西头喊大喇叭,那边根本就听不到。
“这不明个过节吗?东头王婶他弟弟过来串门,回去前儿搁那边说的……”
陈燕芳淡笑着解释。
下午六点钟。
方安摆摊卖肉卖了不到半个小时。
王婶儿的弟弟去王婶家送完东西往回走,听说方安家卖肉,就跑过来买了几斤肉,这才回了家。
然而等他到家后。
附近的邻居看他拿着好几斤肉回来就问了句哪弄的。
这问完后得知双马岭有人卖肉。
一大堆人就组团跑了过来。
“那小石沟好像也没几户吧,能有二三十?”
方安思索着问道。
“哪那么少?小石沟得有四五十,那边也不小。”
方德明摆了摆手。
但即便如此,方安还是有些疑惑。
“那他们也不可能都来啊!”
“哎呀不光小石沟。南边往东去那个队叫啥来着?那边也来了不少人,也是有人来这边串门,听说咱卖肉买了几斤回去,结果那边就全知道了。”
陈燕芳说着指了指大南头。
“你咋知道的?”方德明追问道。
“我不跟小蓉在一块儿吗?她那哪都跑,附近这几个队没几个不认识她的。刚卖肉前儿看到熟人了,都是她搁那么问的,不然我上哪知道去?”
陈燕芳说完。
方安这才心安地点了点头。
刚卖肉卖到最后,他确实看到了一堆生面孔。
本来他还以为是队里不认识的人。
毕竟刚来那几年他就跟几个固定的小伙伴出去玩儿。
后来开始喝酒打牌,队里没什么人愿意搭理他,因此他不认识的人也比较多。
但如今看来,那些生面孔多半是其他生产队的人。
这双马岭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个小生产队。
两队加起来得有八九十户,多卖出三百斤也算正常。
“小安,这钱是不得给老严拿点?”
方德明见方安算好账,这才提到老严。
“得拿。之前打算给他的那头狼能有七八十斤,就按八十斤算吧,血脖五斤,内脏八斤——”
“哎呀还算那个干啥?直接按八毛一斤算呗!”
陈燕芳拦下方安提议道。
方安想了想也没再细算。
直接查出了六十四块钱放在旁边。
随后,方安又拿笔重新算了下。
去掉给老严的六十四,眼下卖肉的钱还剩下四百八十块六毛七。
“大嫂,这二百四给你。”
方安算完查出二百四十块六毛七放在炕上,这才把剩下的二百四揣进了兜里。
“哎呀你给我钱干啥?都你打回来的。”
陈燕芳吓得抓起来就要塞给方安。
“卖不一起卖的?你们早点睡吧,我回去了。”
方安闪身躲开,说完就跑回小屋把门锁上了。
“诶,小安?”
陈燕芳站在外屋喊了两声。
但方安回到屋也没吱声,拿出笔又算了下。
今个卖鱼赚了二百六十七块九毛钱,去掉买东西的七十三块五,还剩下一百九十四块四毛钱。
加上卖肉这两百四,总共收入四百三十四块四毛钱。
加上之前兜里剩下的一千八百多。
眼下。
兜里已经攒了两千两百五十三块四毛六了。
足够他买一台大彩电了!
方安看着账本咧着嘴笑了起来。
正好后天过完节带大哥去县里看病。
到时候往百货大楼拐一下,直接买个大彩电回来!
“小安,你这是干啥?”
陈燕芳看方安回去拿纸有些发懵。
“这样算不好算,先把账分出来……”
方安指着账本上的几条记录解释道。
今个卖肉前儿,严晓慧和陈燕芳负责记账。
严晓慧这边方安卖的快。
她能全都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,压根就没有细分。
陈燕芳那边记着账还要收钱找钱,更没有时间细分。
因此,这账本上虽然有每次卖肉前儿的详细数据。
但整体看着还是比较乱的。
比如。
猪前腿三斤两块四,猪下水五斤两块一,合计四块五毛钱。
狼头三斤一两一块五毛五,狼腰盘三斤二两两块五毛六,狼下水二斤二两一块五毛四,合计五块六毛五。
……
要是按照这种数据来算。
压根就不知道每种肉具体卖了多少斤。
因此。
方安决定先把每条拆分开。
先把肉分成猪、狼、羊三种。
昨天打的野鸡方安没卖,剩的半个狍子前腿也没卖。
今个卖的肉总共就卖了这三种。
等着三个种类分好后。
方安又在下面写上头、下水、血脖、腰盘四个字样。
其中猪的血脖又分成冻血脖和鲜血脖。
毕竟卖前儿这两种并不是一个价。
等类别写好后。
方安根据条数再写上卖出的斤数,等写完后加到一起,就能算出这个种类的肉卖出的所有斤数了。
陈燕芳有样学样。
拿着另一个账本也把每种肉卖出的斤数记录下来。
两人每写完一页核对完,就把这张纸撕下来交给方德明,让方德明把这一页卖出的钱加起来。
等所有的条数分解完成之后。
方安和陈燕芳把斤数加起来算好钱,和方德明那边的账本一对,两边卖出的钱一分不差。
这就说明,方安和陈燕芳没有记错。
随后,方安才把双方记好的斤数加在一起。
其中。
羊肉卖出四十五斤九两。
前后腿加腰盘三十四斤二两,卖了二十七块三毛六。
血脖加下水八斤五两,卖了五块九毛五。
一个头三斤二两,卖了一块六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三十四块九毛一。
猪肉卖了三百三十一斤九两。
前后腿加腰盘二百九十五斤四两。
卖了二百三十六块三**。
冻血脖和下水二十四斤三两,卖了十七块零一分。
鲜血脖十二斤二两,卖了九块七毛六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二百六十三块零九分。
狼肉卖出三百一十四斤四两。
其中前后腿和腰盘二百六十三斤三两。
卖了二百一十块六毛四。
血脖下水二十五斤四两,卖了十七块七毛八。
狼头十四斤九两,卖了七块四毛五。
排骨十斤八两,卖了十块零八毛。
加起来一共卖了二百四十六块六毛七。
三种肉全算上。
今个总共卖了六百九十二斤二两的肉。
赚了五百四十四块六毛七。
“这么多?”
陈燕芳盯着账本瞳孔一震。
下午几人才忙了将近两个点。
就直接赚了五百多块钱?
方德明和俩孩子看到这个数字也瞪大了眼睛。
以前一到冬天。
家里想赚五毛钱都费劲。
可小安今个下午只用了两个点,就赚了五百多,直接翻了一千倍!
“小安——”
方德明兴奋地想要叫下方安。
然而。
等方德明转头看去时。
却发现方安盯着账本紧锁着眉头。
方德明两口子疑惑地看了看对方。
这小安明明赚了这么多钱?
咋感觉跟丢了钱似的?
“小安?”
陈燕芳又试着叫了下。
“啊?大嫂?咋了?”
“没咋,你搁那想啥呢?”
“啊!感觉这账本不太对劲儿……”
方安疑惑地挠了挠头。
方德明两口子重新看了一圈。
方莹莹和方思成也跟着瞅了好几眼。
但几人谁都没发现这账本有什么不对。
“哪不对?”
“大哥,咱队里一共有多少户?”
“七八十户吧,咋了?”
“就这点人……,咱是咋卖出将近七百斤的?这算下来,一户都快买十斤肉了,这不可能啊!”
方安说着又泛起了嘀咕。
这年代每个生产队的人并不多。
大多数生产队也就四五十户。
像双马岭这种七八十户的,已经算是大的生产队了。
但即便如此。
这队里的人也不可能买这老些肉。
刚才翻账本前儿方安还特意看了眼。
这账本上确实有几个人买了十多斤肉,但大多数人都是只买了五六斤。
甚至有一部分只买了两三斤。
平均下来也就五斤左右。
队里这七八十户,卖个三四百斤还算正常。
但这将近七百斤的肉,到底是咋卖出去的?
“哎呀,不光咱队的人,刚我和小蓉搁那边幺秤前儿还看到老齐了——”
“老齐?哪个老齐?”
方德明打断陈燕芳皱了下眉头。
“还能哪个老齐?小石沟做豆腐那个。”
“啊,他啊!诶?他咋跑这儿来了?”
方德明诧异地追问了句。
这小石沟也是个生产队,就在双马岭的东北角。
只要沿着东大道往北走走到双马岭生产队的最北面,然后再继续往北走,走个五六百米,拐进东边的第一个岔路口再走个两千多米,基本就到小石沟了。
虽说小石沟和双马岭离得也不算远。
但老刘在大西头喊大喇叭,那边根本就听不到。
“这不明个过节吗?东头王婶他弟弟过来串门,回去前儿搁那边说的……”
陈燕芳淡笑着解释。
下午六点钟。
方安摆摊卖肉卖了不到半个小时。
王婶儿的弟弟去王婶家送完东西往回走,听说方安家卖肉,就跑过来买了几斤肉,这才回了家。
然而等他到家后。
附近的邻居看他拿着好几斤肉回来就问了句哪弄的。
这问完后得知双马岭有人卖肉。
一大堆人就组团跑了过来。
“那小石沟好像也没几户吧,能有二三十?”
方安思索着问道。
“哪那么少?小石沟得有四五十,那边也不小。”
方德明摆了摆手。
但即便如此,方安还是有些疑惑。
“那他们也不可能都来啊!”
“哎呀不光小石沟。南边往东去那个队叫啥来着?那边也来了不少人,也是有人来这边串门,听说咱卖肉买了几斤回去,结果那边就全知道了。”
陈燕芳说着指了指大南头。
“你咋知道的?”方德明追问道。
“我不跟小蓉在一块儿吗?她那哪都跑,附近这几个队没几个不认识她的。刚卖肉前儿看到熟人了,都是她搁那么问的,不然我上哪知道去?”
陈燕芳说完。
方安这才心安地点了点头。
刚卖肉卖到最后,他确实看到了一堆生面孔。
本来他还以为是队里不认识的人。
毕竟刚来那几年他就跟几个固定的小伙伴出去玩儿。
后来开始喝酒打牌,队里没什么人愿意搭理他,因此他不认识的人也比较多。
但如今看来,那些生面孔多半是其他生产队的人。
这双马岭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个小生产队。
两队加起来得有八九十户,多卖出三百斤也算正常。
“小安,这钱是不得给老严拿点?”
方德明见方安算好账,这才提到老严。
“得拿。之前打算给他的那头狼能有七八十斤,就按八十斤算吧,血脖五斤,内脏八斤——”
“哎呀还算那个干啥?直接按八毛一斤算呗!”
陈燕芳拦下方安提议道。
方安想了想也没再细算。
直接查出了六十四块钱放在旁边。
随后,方安又拿笔重新算了下。
去掉给老严的六十四,眼下卖肉的钱还剩下四百八十块六毛七。
“大嫂,这二百四给你。”
方安算完查出二百四十块六毛七放在炕上,这才把剩下的二百四揣进了兜里。
“哎呀你给我钱干啥?都你打回来的。”
陈燕芳吓得抓起来就要塞给方安。
“卖不一起卖的?你们早点睡吧,我回去了。”
方安闪身躲开,说完就跑回小屋把门锁上了。
“诶,小安?”
陈燕芳站在外屋喊了两声。
但方安回到屋也没吱声,拿出笔又算了下。
今个卖鱼赚了二百六十七块九毛钱,去掉买东西的七十三块五,还剩下一百九十四块四毛钱。
加上卖肉这两百四,总共收入四百三十四块四毛钱。
加上之前兜里剩下的一千八百多。
眼下。
兜里已经攒了两千两百五十三块四毛六了。
足够他买一台大彩电了!
方安看着账本咧着嘴笑了起来。
正好后天过完节带大哥去县里看病。
到时候往百货大楼拐一下,直接买个大彩电回来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