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九斤不肯效仿余不元的做法,几个常规的稻草人在地上矗立着,不停移动方向也无济于事,加上周围生产队都坚定地跟着余不元走,更是让他的地成为众矢之的。玉米粒补种了一次又一次。等到出苗的时候,地里稀稀拉拉一半苗都没出来,而余不元他们可以用郁郁葱葱来形容。
出了苗之后,防鸟更是刻不容缓,越来越多地人用这种方式,官淑兰等人也因此大赚了一笔。原本官淑兰买地几卷塑料布勉强够自己队地人用,其他生产队纷纷效仿,一传十十传百,导致塑料薄膜需求量一下子加大了。本来打算等赵兴哥哥赵正回来再合计此事,现在却变得刻不容缓。
没办法地情况下,三人商量他们试做,官淑兰看说明书,赵兴看着哥哥制作过,多少能有些印象,李从军凭借多年经验捣鼓机器还能提出些建设性地意见。就这样三个臭皮匠居然也成功做出塑料薄膜来了。一次次尝试过后,找到温差最合适地区域,居然能够不分层了。
就这样厚的塑料布制作成功,轻薄的还再待研究。三人一合计,官淑兰这种厚的塑料布少量先在黑市进行售卖,看看市场反馈,赵兴疑惑,“这么厚的塑料布能干什么呢?”
官淑兰看着塑料布的宽度,突然觉得与其直接售卖这种半成品,不如先制作成雨衣,“找阵脚特别好的绣娘做成雨衣的样子。”
“雨衣?”李从军想到现在避雨用的蓑衣斗笠,看着手里的塑料布,“做成什么样子的?和蓑衣那样?”
“不,到时候找到绣娘我们现场裁剪,我会画图示意。”官淑兰想着一两句话说不清楚,又看了看原材料的量,对着赵兴询问,“你哥哥下次来电话,要让他多运些原材料过来。”
“等雨衣做出来后,要运到南方去售卖,到时候李大哥就靠你了。”
“为何舍近求远运到南方?”李从军不解。
官淑兰看看天空,“因为今年咱们这没有雨水,雨衣又是新的东西,销量不会好,不过,”官淑兰画风一转,“我们再精进塑料布的人性和厚度,到了秋收后还有大用。”
李从军很疑惑为何官淑兰这么肯定今年没有雨水,不过他并不纠结这些,他又不种地。就这样塑料布制作出来以后,经过官淑兰的宣传,李从军直接派人摆摊摆在集市上,一下子销售一空。地里的苗保住的同时,官淑兰三人也赚了不少。为了长久的发展,官淑兰拟定了利润分配,赵家兄弟俩占四成,李从军占三成,官淑兰占三成。为防止日后出现纠纷,三人按手印为证。
......
余孝昌自从搬到教师宿舍以后,虽然两口子极力对外宣称是自愿出家门自力更生,但架不住“人红”是非多。余孝昌年纪轻轻当上教导主任本来就有很多人打心底里不服气,加上张招娣太过招摇,话里话外都在强调余不元靠的是实力,可学校里的人都是人精,时间一长谁看不出来。父亲被抓,儿子马上升官,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不用说也跟明镜使得。
在两人背后嚼舌根,在他们面前明褒暗贬,最后激得张招娣忍不住破口大骂,双方从最开始的争吵到后面险些动手,双双被请进校长办公室。黄校长对于余孝昌十分欣赏,连带着对张招娣爱屋及乌,给了那名老师警告处分,只给张招娣口头教育。
张招娣不像其他老师好歹是个中学毕业,她没有进过校园,本来为了避免争议一直被校长刻意隐瞒,结果这次口头教育说漏了嘴。一时间谣言四起,说什么的都有,甚至说她为了上位做了见不得人的事,说的有鼻子有眼,学校里学生都议论纷纷。
刚开始张招娣不知道,第一次听到竟然是从自己学生张宝宝嘴里。她气急了,勒令张宝宝罚站,岂料张宝宝仗着是张九斤儿子,一向在学生群里是校霸,老师也不放在眼里。不仅不罚站,还口出狂言, “你一个连一天学校都没进过的人,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,我爸说了你是靠着跟人睡觉才做的老师,不要脸。”
张招娣气急败坏,一时没有收住,将手里的戒尺丢了出去,刚好打在张宝宝的额头上。戒尺是铁的,长时间使用边缘被磨钝了一些,但仍然很锋利,直接嵌入张宝宝的脑袋里,顿时张宝宝额头就出了血,疼的哇哇大哭。吓得学生轰跑。
张招娣都吓傻了,愣在原地不知所措。余孝昌跑进来的时候,张宝宝满头的血躺在地上哀嚎,余孝昌心头一冷,顾不得张招娣,直接抱起张宝宝就朝校长办公室跑去。他记得今早教育局来人现在就在校长办公室。来人开了红旗轿车,本来这种事是不能声张的,最好瞒住教育局的人。但余孝昌脑海里只有张宝宝,如果学生出什么意外,后果更严重,不止张招娣,就连他也别想在学校继续混了。
“校长,张局,快,送医院。”
张局长和黄校长见到张宝宝的伤也吓了一跳,赶紧叫上司机,一路狂奔到医院。路上黄校长问怎么一回事,余孝昌只能声称不清楚,他进去的时候就看到受伤了的张宝宝。好端端的戒尺怎么会打进脑袋里。无论是不是教学事故,这事都不好办。黄校长甚至心里开始责怪余孝昌的莽撞,怎么这么直冲冲的跑进来,这张局在这里,对学校的影响很大的。
到了医院,医生看见伤口,直接进了急诊室,县医院的医院条件简陋,不具备手术条件。张宝宝推进急诊室没一会儿就被告知要去市里医院。幸好轿车还在,直接又把人拉到市医院,到了市医院直接进了手术室......
张九斤知道这件事时,直接吓瘫了。他挪用生产队的马车赶紧往市里赶,等他赶到时,张宝宝已经从手术室下来了,正在监护室。接下来防止感染才能度过危险期。到了这时候张九斤才腾出时间找余孝昌麻烦。
出了苗之后,防鸟更是刻不容缓,越来越多地人用这种方式,官淑兰等人也因此大赚了一笔。原本官淑兰买地几卷塑料布勉强够自己队地人用,其他生产队纷纷效仿,一传十十传百,导致塑料薄膜需求量一下子加大了。本来打算等赵兴哥哥赵正回来再合计此事,现在却变得刻不容缓。
没办法地情况下,三人商量他们试做,官淑兰看说明书,赵兴看着哥哥制作过,多少能有些印象,李从军凭借多年经验捣鼓机器还能提出些建设性地意见。就这样三个臭皮匠居然也成功做出塑料薄膜来了。一次次尝试过后,找到温差最合适地区域,居然能够不分层了。
就这样厚的塑料布制作成功,轻薄的还再待研究。三人一合计,官淑兰这种厚的塑料布少量先在黑市进行售卖,看看市场反馈,赵兴疑惑,“这么厚的塑料布能干什么呢?”
官淑兰看着塑料布的宽度,突然觉得与其直接售卖这种半成品,不如先制作成雨衣,“找阵脚特别好的绣娘做成雨衣的样子。”
“雨衣?”李从军想到现在避雨用的蓑衣斗笠,看着手里的塑料布,“做成什么样子的?和蓑衣那样?”
“不,到时候找到绣娘我们现场裁剪,我会画图示意。”官淑兰想着一两句话说不清楚,又看了看原材料的量,对着赵兴询问,“你哥哥下次来电话,要让他多运些原材料过来。”
“等雨衣做出来后,要运到南方去售卖,到时候李大哥就靠你了。”
“为何舍近求远运到南方?”李从军不解。
官淑兰看看天空,“因为今年咱们这没有雨水,雨衣又是新的东西,销量不会好,不过,”官淑兰画风一转,“我们再精进塑料布的人性和厚度,到了秋收后还有大用。”
李从军很疑惑为何官淑兰这么肯定今年没有雨水,不过他并不纠结这些,他又不种地。就这样塑料布制作出来以后,经过官淑兰的宣传,李从军直接派人摆摊摆在集市上,一下子销售一空。地里的苗保住的同时,官淑兰三人也赚了不少。为了长久的发展,官淑兰拟定了利润分配,赵家兄弟俩占四成,李从军占三成,官淑兰占三成。为防止日后出现纠纷,三人按手印为证。
......
余孝昌自从搬到教师宿舍以后,虽然两口子极力对外宣称是自愿出家门自力更生,但架不住“人红”是非多。余孝昌年纪轻轻当上教导主任本来就有很多人打心底里不服气,加上张招娣太过招摇,话里话外都在强调余不元靠的是实力,可学校里的人都是人精,时间一长谁看不出来。父亲被抓,儿子马上升官,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不用说也跟明镜使得。
在两人背后嚼舌根,在他们面前明褒暗贬,最后激得张招娣忍不住破口大骂,双方从最开始的争吵到后面险些动手,双双被请进校长办公室。黄校长对于余孝昌十分欣赏,连带着对张招娣爱屋及乌,给了那名老师警告处分,只给张招娣口头教育。
张招娣不像其他老师好歹是个中学毕业,她没有进过校园,本来为了避免争议一直被校长刻意隐瞒,结果这次口头教育说漏了嘴。一时间谣言四起,说什么的都有,甚至说她为了上位做了见不得人的事,说的有鼻子有眼,学校里学生都议论纷纷。
刚开始张招娣不知道,第一次听到竟然是从自己学生张宝宝嘴里。她气急了,勒令张宝宝罚站,岂料张宝宝仗着是张九斤儿子,一向在学生群里是校霸,老师也不放在眼里。不仅不罚站,还口出狂言, “你一个连一天学校都没进过的人,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,我爸说了你是靠着跟人睡觉才做的老师,不要脸。”
张招娣气急败坏,一时没有收住,将手里的戒尺丢了出去,刚好打在张宝宝的额头上。戒尺是铁的,长时间使用边缘被磨钝了一些,但仍然很锋利,直接嵌入张宝宝的脑袋里,顿时张宝宝额头就出了血,疼的哇哇大哭。吓得学生轰跑。
张招娣都吓傻了,愣在原地不知所措。余孝昌跑进来的时候,张宝宝满头的血躺在地上哀嚎,余孝昌心头一冷,顾不得张招娣,直接抱起张宝宝就朝校长办公室跑去。他记得今早教育局来人现在就在校长办公室。来人开了红旗轿车,本来这种事是不能声张的,最好瞒住教育局的人。但余孝昌脑海里只有张宝宝,如果学生出什么意外,后果更严重,不止张招娣,就连他也别想在学校继续混了。
“校长,张局,快,送医院。”
张局长和黄校长见到张宝宝的伤也吓了一跳,赶紧叫上司机,一路狂奔到医院。路上黄校长问怎么一回事,余孝昌只能声称不清楚,他进去的时候就看到受伤了的张宝宝。好端端的戒尺怎么会打进脑袋里。无论是不是教学事故,这事都不好办。黄校长甚至心里开始责怪余孝昌的莽撞,怎么这么直冲冲的跑进来,这张局在这里,对学校的影响很大的。
到了医院,医生看见伤口,直接进了急诊室,县医院的医院条件简陋,不具备手术条件。张宝宝推进急诊室没一会儿就被告知要去市里医院。幸好轿车还在,直接又把人拉到市医院,到了市医院直接进了手术室......
张九斤知道这件事时,直接吓瘫了。他挪用生产队的马车赶紧往市里赶,等他赶到时,张宝宝已经从手术室下来了,正在监护室。接下来防止感染才能度过危险期。到了这时候张九斤才腾出时间找余孝昌麻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