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可在这乱世之中,谁又是真正无辜?王朝更迭,从来不是一人之力可成。

  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  最终决定天下归属的,终究是亿万黎民。

  蝼蚁虽微,聚之则可撼山倾岳。

  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得万民拥戴,正因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。

  大唐王朝向来以黎民为本,帝王次之。

  身为一代君王,不仅需有谋略与手腕,更当胸怀宽广,如江海纳百川,方能使国运昌隆。

  今日大唐之所以鼎盛,正在于不拘一格用人才,兼容并蓄。

  然而袁天罡心知肚明——大汉开国功臣的结局,往往令人唏嘘。

  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猎狗烹。

  谁能想到,辅国丞相萧何,在江山初定之时竟险些命丧黄泉?

  张良又因何悄然陨落?史册之中语焉不详,只留下重重迷雾。

  至于楚霸王项羽,究竟败在何处,如今更是众说纷纭,难辨真伪。

  而揭开这些尘封往事的关键,或许就藏在吕飞将与英布二人身上。

  可惜他此前的推演始终方向有误,眼下唯有静候天机公子李长安再吐玄机。

  此时此刻,雅室之内,来自大秦皇朝的嬴政听罢此言,唇角微微扬起一丝笑意。

  楚汉之争,他曾揣测几分,却终究未能看透全貌。

  毕竟那是三千多年前的风云旧事,除却亲历者,恐怕唯有李长安一人洞悉真相。

  所幸如今那段被岁月掩埋的秘辛,正缓缓掀开一角,渐为世人所知。

  嬴政目光扫过天机楼中议论纷纷的修行之人,淡淡开口:

  “天下纷乱,根源不在分裂,而在所谓的‘统一’。”

  “最大的阻碍,正是你们这些自诩正义的江湖势力。

  口口声声说着公平、自由,实则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罢了。”

  “百姓也该学会明辨是非。

  看来,丞相提出的教化之策,必须加快推行了。”

  “眼下大秦已有三成子民识字,虽远超他国,但若想真正变革天下,仍显不足。”

  “项羽确是一代枭雄,可那吕飞将与英布,又算得了什么角色?”

  “如今局势愈发耐人寻味,倒要看看,当年楚汉之争,最终是如何分出胜负。”

  念及此处,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李长安身上,深邃难测。

  而一旁的赵高,对这段楚汉旧事毫无兴致。

  在他眼中,无论是昔日的楚霸王项羽,还是大汉开国皇帝刘邦,皆不过是过往云烟,不足挂齿。

  毕竟在魔族之地,陆地神仙圆满便可称雄一方,根本不存在帝王权谋那一套。

  但即便如此,赵高仍一字不落地听完李长安所述。

  因为他清楚,自己终归要返回大秦皇朝,讨好主上乃是必修功课。

  常言道:千般伎俩皆可破,唯有奉承永不落。

  见嬴政沉思不语,赵高小心翼翼地启奏:

  “陛下,消息已传回,蒙毅将军七日内必抵西洲。”

  嬴政微微颔首,并未多言。

  赵高察言观色,试探着又道:

  “依老奴看,这楚汉之争背后,恐怕还藏着诸多隐情。”

  “南汉皇帝既已抵达西洲,却迟迟不见踪影,其行迹颇为可疑。”

  “最关键的是,他手中掌握着五品灵米原种的培育之法——这才是支撑南汉强盛的根本所在。”

  此言一出,嬴政终于抬眼。

  他心中亦早有盘算:若能将此术带回大秦,必将大大增强国力。

  但此举代价极重,况且如今九大皇朝命运相连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  南汉若亡,其余八国亦将震荡不已。

  他下意识抚过腰间鹿卢剑——这柄神兵曾为他揭示无数天机,也是大秦皇朝最深藏的底牌。

  而这一切变局的背后,隐隐都绕不开一个名字:天机楼。

  虽身为天机楼外门执事,嬴政也并非随时可问天机。

  就在此时,赵高再度低声进言:

  “陛下,觊觎南汉那五品灵米育种之法的,绝不止我大秦一家。”

  “是否让老奴暗中运作一番?”

  “倘若不必付出太大代价便能得此秘术,我大秦战力至少可提升三成。”

  “且时间越久,优势越明显。”

  “如此千载难逢之机,万望陛下莫要错失。”

  然而赵高未曾察觉,嬴政眸光微冷,杀意已悄然浮现。

  宦官干政,历来为秦国铁律所禁。

  自立国以来,凡内侍插手朝堂,无不引发动荡,民不聊生。

  今**越界至此,已然触碰了帝王底线。

  九州大地之上,历史上因宦官专权而导致王朝倾覆的例子,并非绝无仅有。

  此刻赵高所言,实则已暗藏试探天子权威之意。

  然而如今的大魔尊,早已融合了阴魔一族的灵魂,心性较往昔已有微妙变化。

  人群中的卫青,听闻天机楼传出“张良坑杀七百万百姓”乃是一场误传时,也不禁轻叹一声。

  毕竟,若真有此等滔天血案,那可是牵连千万黎民的罪责,岂同小可?

  一旦坐实,大汉军师张良必将背负万世骂名,永难洗清。

  虽然后来这七百万人最终化作战场前驱,但结局迥异,因果自然不同。

  天机楼内众说纷纭,围观之人各有心思。

  有人暗自嘀咕:“这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,前脚还在痛斥军师无情,转眼就改口称冤。”

  也有人摇头叹息:“果然是小人与女子最难相处,变脸之速令人咋舌。”

  另有一人松了口气道:“幸好那屠戮百姓之事纯属谣言,否则南汉境内恐怕也会动荡不安。”

  随即又有人好奇追问:“此次吕飞将与英布交锋,两人修为几乎相当,究竟鹿死谁手?”

  “不过话说回来,大汉惨败之后,整整二十年间两国再未起大规模战事。”

  “依我看,吕飞将多半未能得手刺杀英布,不然项羽断不会沉寂如此之久。”

  卫青之所以反复推演这些细节,正是要结合当年两大王朝的真实国力来判断局势。

  大楚掌权者虽气量狭小,但其军力确实力压群雄。

  彼时大汉兵力虽为大楚两倍,可其中多数皆为拼凑而成的杂军。

  若论真正战力,大楚反在大汉之上。

  而那些所谓的“开国旧部”,多是追随高祖打天下的老人,根基深厚,难以轻易裁撤。

  只能徐徐图之,用隐秘手段逐步清除——这些人本事不大,野心却不小,留之终成祸患。

  至于楚霸王项羽,纵然神勇盖世,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镇住三方势力,他同样需要培植亲信、积蓄力量。

  在这三方博弈中,项羽整体实力最弱,想要击败其他两位主宰者,唯有另辟蹊径。

  而大汉军师张良,早在与英布对话之际,便已洞悉项羽的布局,也因此为大汉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。

  这一战,大汉纵能凭借人数取胜,也必然是惨胜收场。

 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——潜伏于暗处的项羽,定会趁虚而入,攫取天下权柄。

  这些关节,卫青心中明如镜照,但真正的变数,仍在于吕飞将与英布之间的较量。

  眼下他唯有静候,待天机公子李长安揭晓谜底。

  九州之上,各大皇朝皆密切关注着天机楼的一举一动。

  楚汉之争的结局世人皆知,可其中曲折内幕,却鲜有人详尽知晓。

  大唐宫中,李世民凝视着国运天幕上流转的画面,侧首看向身旁的魏征,缓缓开口:

  “如今吕飞将身份已然暴露,恐怕不少半兽人会纷纷投奔而去。”

  “但他已达武王境大圆满之巅,这类琐事怕是不会亲自过问。”

  “天机楼现世,对众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天赐机缘,哪怕得其一二,亦可崛起为一方豪强。”

  “未曾想这楚汉纷争背后,竟埋藏着如此多的秘密。”

  “项羽血脉竟经历二次觉醒,蜕变为血煞三眼白虎,战力必然暴涨。”

  “昔日众人眼中,项羽只是勇猛无畏的莽夫;可在帝王看来,那不过是缺乏谋略的鲁钝之举。”

  “如今看他步步为营,又有谁敢再轻言‘匹夫之勇’?”

  顿了顿,他又笑着说道:“魏卿若觉得这灵茶滋味不错,待会儿朕让人给你备些带回去,不必一直盯着看。”

  “那你如何看待这场楚汉之争?”

  魏征闻言,放下手中茶盏,正色答道:

  “陛下,楚汉之争的结局,难道不是早已注定?”

  “无论吕飞将与英布如何周旋,项羽终究自刎乌江,刘邦登基为帝,建立大汉江山,大局已定。”

  “眼下大唐更应思索的是:吕飞将既是项羽麾下心腹大将,当日项羽身死,身边精锐尽数殉葬,为何唯独他活了下来?”

  “臣不信刘邦会放过这样一个极具威胁的人物,任其苟活于世,日后寻机复仇。”

  “再者,大汉初立,军师张良便突然病逝,此事实在蹊跷,耐人寻味。”

  “按史书籍载,张良乃是陆地神仙中期的修行者,寿元已逾千年,怎会因心怀愧疚而就此陨落?”

  “这其中必然另有隐情,而那隐情,恐怕与吕飞将脱不开干系。”

  “更奇怪的是,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所留下的记载里,竟全然没有提及吕飞将和英布二人。这绝非偶然,分明是有意遮掩。”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