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嘉庆登基为帝不过短短几个时辰,九州大地已是风云骤变。
若非自幼在夜幽亭历练成长,恐怕早已心神崩溃。
这时,屋内光影微动,一道身影悄然浮现。
那人须发皆白,却精神矍铄,不见半点衰颓之态。
他在角落静静伫立,没有打扰,只是默默注视着年轻的帝王。
因为他清楚,这个孩子从小便在风雨中长大,自有扛起重担的意志。
直到嘉庆缓缓转身,面向老人,声音低沉说道:
“您还是回去歇息吧。”
“这一生您从未享过清福,如今我也不敢说一定能带大青走出困境。”
“更不敢断言,自己能否始终守住最初的心志。”
“但若大青注定覆灭,我愿第一个赴死。”
言罢,他抚过腰间龙泉剑柄,欲起身而立。
那老人终于从暗处走出,灯光映照下,面容清晰可见——正是嘉庆母亲的同乡旧仆,王公公。
望着眼前这个尚不满十五岁的少年皇帝,王公公心中翻江倒海。
寻常人家的孩子,这个年纪还在父母膝下撒娇承欢,谁忍让他们直面生死抉择?
可嘉庆生在皇家,命途早已注定不同。
更何况,如今他是大青的君主,一念之间,关乎亿万黎民存亡。
纵使万般心疼,王公公脸上仍不露悲色,只肃然道:
“你现在是一国之君,倘若连你都失去了信念,那万千百姓又能指望谁?”
“这一仗若是败了,北宋、大唐皆与大青毗邻,你真能担保他们不会对黎民动刀吗?”
“血债终须血偿,你若倒下,大青必亡。”
“如今的你,连当年躲在夜幽亭时的骨气都不如了。”
嘉庆听着这番话,慢慢抬起了头,望着灯光下伫立的王公公,唇角竟浮起一抹笑意。
因为他从不曾想过退却,也不敢退却。
守护大青子民,是他身为帝王不可推卸的天命。
他缓缓站起身,目光投向远方,沉声问道:
“眼下大青局势如何?”
听到那熟悉的声音,王公公立即跪地叩首,恭敬答道:
“回陛下,形势不容乐观。
虽已将闯入皇城的各路诸侯尽数拘押,可城外大军仍未撤走。”
“更有甚者,已有军队强占百姓田宅,形同匪寇,横行乡里。”
“最棘手的是,不少藩镇已自立为王,打着‘清君侧’的旗号,四处募兵,正朝皇都逼近。”
“所幸边关两位统帅,李将军与张将军尚未轻举妄动。”
“但他们也未明确表态支持朝廷,似在静观其变。”
“七大皇朝的兵马亦未撤离,尽数屯于边境,按兵不动。”
“另外,陛下托付送出的信物,已然送达。”
“只是诸国皆无回应。
唯独大唐军营曾有一人出营,数个时辰前离开,不过两个时辰后又折返归营。”
话音落下,嘉庆沉默低头,眉宇间凝着深思。
如今大青虽处危局,却尚未至绝境。
其余几大皇朝处境同样艰难,短时间难有大规模开战之举。
可若就此收兵,恐怕军心动摇。
毕竟千军万马日日消耗的粮饷物资,数目惊人。
更何况南汉、大明等国距此遥远,补给运输耗时费力。
这般僵持下去,对他们而言同样是沉重负担。
但嘉庆更忧心的是——那些列强会不会突然联手,一举歼灭大青现有兵力,再扶植一个傀儡君主。
如此一来,九大皇朝的格局依旧可维持不变。
然而,天机楼的存在,令各方心存忌惮,不敢轻易出手。
眼下虽暂无动静,并不代表日后不会发难。
此刻的大青,内有叛乱,外有重兵压境,可谓风雨飘摇。
但对嘉庆而言,这场围困未必全是祸事。
单凭他一人之力,终究无法抗衡修为已达半步大天尊之境的李莲英。
而潜伏于各大势力中的武王巅峰强者,真正的目标始终是李莲英本人。
只因此人已动摇九大皇朝所独有的天道气运,无异于断人根基。
这些修炼至圆满境界的人物,个个非凡俗之辈。
大天尊之位,谁不渴求?谁不想登顶天地,俯视众生?
就在此时,嘉庆忽觉掌中那团黑雾有了异动。
他摊开手掌,只见黑气如焰跃动,其中隐约浮现出一道人影。
虽从未谋面,但局势至此,他心中已然明了——此人定是藏身大青内部的李莲英无疑。
西洲,大元境内。
刘秀与韩信等人疾驰于荒野之上,正逼近天机楼所在之地。
忽然,身后传来破空之声,一道身影飞速逼近。
众人一瞥来者衣饰身形,便已猜出对方身份。
于是纷纷放缓脚步,缓步前行,宛如闲庭信步,周身毫无灵力波动。
队伍中的韩信这时低声对刘秀道:
“陛下,来者似乎是玉琼仙山的嫡传弟子杨甲。”
“不愧是仙门中人,这等速度,确非常人所能企及。”
刘秀等人听罢,лишь微微颔首,表示认同。
韩信曾在南汉享有“枪仙”之名,一身修为臻至陆地神仙圆满之境。
虽非战力最强之人,却是众人中境界最高者。
他对传说中的仙道之境向往已久,否则也不会跋涉万里,远赴西洲。
要前往天机楼,只为求得一粒化神丹,借此冲破眼下瓶颈。
踏足那传说中的永皇之境,成为世人仰望的仙道强者。
随着前方几人放缓脚步,杨甲很快便追了上来。
他望着眼前这几人从容不迫的气度,心中不禁暗自感慨:
“真正的高人果然不同凡响,举手投足间皆有超然之意。”
“连闲步山水也透着一股返本归真的意味,莫非这便是大道至简?”
“这般风范,我只在宗主身上见过一二。”
片刻后,他徐徐落下身形,目光落在刘秀身上,当即拱手行礼,恭敬道:
“晚辈拜见前辈。”
刘秀微微抬手示意,声音平和却不容置疑:
“不必拘礼。
既已答应不追究过往,自然不会出尔反尔。”
“若非看你资质尚可,我也懒得让你随行左右。”
“须知能为一位武王巅峰的强者效力,并非人人皆有此福分。”
“这是你的造化,好好珍惜便是。”
杨甲闻言心头一震,猛然抬头,眼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敬意,连忙低头应道:
“多谢前辈点拨!”
“是晚辈眼界狭隘,方才竟存了几分妄念,实在惭愧。”
此刻他对刘秀的敬畏已转为由衷钦佩。
他怎会没想到——能站在武王极致之人,岂是寻常?
回想当年,宗主曾交给师傅一项差遣,师傅欣喜若狂,逢人便说,得意非常。
而那位师傅早在数十年前便踏入武王初境,在玉琼仙山也算一方高手。
可若非那次机缘,恐怕终其一生也不过止步于武圣圆满。
由此可见,哪怕是一位武王巅峰的存在稍稍提点一二,对武圣层次而言已是天大恩赐。
更别说他自己,如今不过区区武皇初期,能得如此人物垂青,实乃三生有幸。
一时间,他脑海里已浮现出自己日后成就王境、纵横天下的画面。
然而一道声音骤然将他拉回现实。
说话之人正是立于刘秀身侧的韩信。
“先前听小友提及,去天机楼是为了寻人,不知所寻何人?”
“可有名姓?说不定我们也曾耳闻,甚至相识。”
“毕竟九州辽阔,九大国度修士如云,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,无异于沧海捞针。”
“但你说那人是你师弟,且修为不俗?”
说着,他指向刘秀身后几位沉默之人,继续道:
“他们几位,皆是九大皇朝中赫赫有名的修行者。”
“或许有人知晓你要找的人。如今我们同为前辈效力,理当守望相助。”
……
嘉庆登基为帝不过短短几个时辰,九州大地已是风云骤变。
若非自幼在夜幽亭历练成长,恐怕早已心神崩溃。
这时,屋内光影微动,一道身影悄然浮现。
那人须发皆白,却精神矍铄,不见半点衰颓之态。
他在角落静静伫立,没有打扰,只是默默注视着年轻的帝王。
因为他清楚,这个孩子从小便在风雨中长大,自有扛起重担的意志。
直到嘉庆缓缓转身,面向老人,声音低沉说道:
“您还是回去歇息吧。”
“这一生您从未享过清福,如今我也不敢说一定能带大青走出困境。”
“更不敢断言,自己能否始终守住最初的心志。”
“但若大青注定覆灭,我愿第一个赴死。”
言罢,他抚过腰间龙泉剑柄,欲起身而立。
那老人终于从暗处走出,灯光映照下,面容清晰可见——正是嘉庆母亲的同乡旧仆,王公公。
望着眼前这个尚不满十五岁的少年皇帝,王公公心中翻江倒海。
寻常人家的孩子,这个年纪还在父母膝下撒娇承欢,谁忍让他们直面生死抉择?
可嘉庆生在皇家,命途早已注定不同。
更何况,如今他是大青的君主,一念之间,关乎亿万黎民存亡。
纵使万般心疼,王公公脸上仍不露悲色,只肃然道:
“你现在是一国之君,倘若连你都失去了信念,那万千百姓又能指望谁?”
“这一仗若是败了,北宋、大唐皆与大青毗邻,你真能担保他们不会对黎民动刀吗?”
“血债终须血偿,你若倒下,大青必亡。”
“如今的你,连当年躲在夜幽亭时的骨气都不如了。”
嘉庆听着这番话,慢慢抬起了头,望着灯光下伫立的王公公,唇角竟浮起一抹笑意。
因为他从不曾想过退却,也不敢退却。
守护大青子民,是他身为帝王不可推卸的天命。
他缓缓站起身,目光投向远方,沉声问道:
“眼下大青局势如何?”
听到那熟悉的声音,王公公立即跪地叩首,恭敬答道:
“回陛下,形势不容乐观。
虽已将闯入皇城的各路诸侯尽数拘押,可城外大军仍未撤走。”
“更有甚者,已有军队强占百姓田宅,形同匪寇,横行乡里。”
“最棘手的是,不少藩镇已自立为王,打着‘清君侧’的旗号,四处募兵,正朝皇都逼近。”
“所幸边关两位统帅,李将军与张将军尚未轻举妄动。”
“但他们也未明确表态支持朝廷,似在静观其变。”
“七大皇朝的兵马亦未撤离,尽数屯于边境,按兵不动。”
“另外,陛下托付送出的信物,已然送达。”
“只是诸国皆无回应。
唯独大唐军营曾有一人出营,数个时辰前离开,不过两个时辰后又折返归营。”
话音落下,嘉庆沉默低头,眉宇间凝着深思。
如今大青虽处危局,却尚未至绝境。
其余几大皇朝处境同样艰难,短时间难有大规模开战之举。
可若就此收兵,恐怕军心动摇。
毕竟千军万马日日消耗的粮饷物资,数目惊人。
更何况南汉、大明等国距此遥远,补给运输耗时费力。
这般僵持下去,对他们而言同样是沉重负担。
但嘉庆更忧心的是——那些列强会不会突然联手,一举歼灭大青现有兵力,再扶植一个傀儡君主。
如此一来,九大皇朝的格局依旧可维持不变。
然而,天机楼的存在,令各方心存忌惮,不敢轻易出手。
眼下虽暂无动静,并不代表日后不会发难。
此刻的大青,内有叛乱,外有重兵压境,可谓风雨飘摇。
但对嘉庆而言,这场围困未必全是祸事。
单凭他一人之力,终究无法抗衡修为已达半步大天尊之境的李莲英。
而潜伏于各大势力中的武王巅峰强者,真正的目标始终是李莲英本人。
只因此人已动摇九大皇朝所独有的天道气运,无异于断人根基。
这些修炼至圆满境界的人物,个个非凡俗之辈。
大天尊之位,谁不渴求?谁不想登顶天地,俯视众生?
就在此时,嘉庆忽觉掌中那团黑雾有了异动。
他摊开手掌,只见黑气如焰跃动,其中隐约浮现出一道人影。
虽从未谋面,但局势至此,他心中已然明了——此人定是藏身大青内部的李莲英无疑。
西洲,大元境内。
刘秀与韩信等人疾驰于荒野之上,正逼近天机楼所在之地。
忽然,身后传来破空之声,一道身影飞速逼近。
众人一瞥来者衣饰身形,便已猜出对方身份。
于是纷纷放缓脚步,缓步前行,宛如闲庭信步,周身毫无灵力波动。
队伍中的韩信这时低声对刘秀道:
“陛下,来者似乎是玉琼仙山的嫡传弟子杨甲。”
“不愧是仙门中人,这等速度,确非常人所能企及。”
刘秀等人听罢,лишь微微颔首,表示认同。
韩信曾在南汉享有“枪仙”之名,一身修为臻至陆地神仙圆满之境。
虽非战力最强之人,却是众人中境界最高者。
他对传说中的仙道之境向往已久,否则也不会跋涉万里,远赴西洲。
要前往天机楼,只为求得一粒化神丹,借此冲破眼下瓶颈。
踏足那传说中的永皇之境,成为世人仰望的仙道强者。
随着前方几人放缓脚步,杨甲很快便追了上来。
他望着眼前这几人从容不迫的气度,心中不禁暗自感慨:
“真正的高人果然不同凡响,举手投足间皆有超然之意。”
“连闲步山水也透着一股返本归真的意味,莫非这便是大道至简?”
“这般风范,我只在宗主身上见过一二。”
片刻后,他徐徐落下身形,目光落在刘秀身上,当即拱手行礼,恭敬道:
“晚辈拜见前辈。”
刘秀微微抬手示意,声音平和却不容置疑:
“不必拘礼。
既已答应不追究过往,自然不会出尔反尔。”
“若非看你资质尚可,我也懒得让你随行左右。”
“须知能为一位武王巅峰的强者效力,并非人人皆有此福分。”
“这是你的造化,好好珍惜便是。”
杨甲闻言心头一震,猛然抬头,眼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敬意,连忙低头应道:
“多谢前辈点拨!”
“是晚辈眼界狭隘,方才竟存了几分妄念,实在惭愧。”
此刻他对刘秀的敬畏已转为由衷钦佩。
他怎会没想到——能站在武王极致之人,岂是寻常?
回想当年,宗主曾交给师傅一项差遣,师傅欣喜若狂,逢人便说,得意非常。
而那位师傅早在数十年前便踏入武王初境,在玉琼仙山也算一方高手。
可若非那次机缘,恐怕终其一生也不过止步于武圣圆满。
由此可见,哪怕是一位武王巅峰的存在稍稍提点一二,对武圣层次而言已是天大恩赐。
更别说他自己,如今不过区区武皇初期,能得如此人物垂青,实乃三生有幸。
一时间,他脑海里已浮现出自己日后成就王境、纵横天下的画面。
然而一道声音骤然将他拉回现实。
说话之人正是立于刘秀身侧的韩信。
“先前听小友提及,去天机楼是为了寻人,不知所寻何人?”
“可有名姓?说不定我们也曾耳闻,甚至相识。”
“毕竟九州辽阔,九大国度修士如云,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,无异于沧海捞针。”
“但你说那人是你师弟,且修为不俗?”
说着,他指向刘秀身后几位沉默之人,继续道:
“他们几位,皆是九大皇朝中赫赫有名的修行者。”
“或许有人知晓你要找的人。如今我们同为前辈效力,理当守望相助。”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