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然而当异象平息,大明国运竟再度增长。
那由国运凝成的四爪金龙,身长已达三千五百丈,且隐隐生出灵性,似将觉醒意识。
朱元璋感知到这一变化,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。
最后一道雷劫的余波横扫四方,众人无不受创,哪怕陆地神仙也须全力运转灵力,方能勉强抵御,不至于当场溃败。
大地之上,修为尚未踏入仙境的众人纷纷盘腿静坐,调息疗伤。
祸福相依,此时天地间的灵气浓郁得惊人,竟比平日强盛了十倍有余。
就在这寂静之际,跌落在地的朱标身躯微微颤动,开始缓缓恢复生机。
一股属于武皇初境的气息自他体内升腾而起,弥漫全场。
那股威压如山海倾覆,令在场所有陆地神仙都难以起身,只能屏息凝神。
众人正欣喜若狂之时,天穹再度异变,乌云翻涌聚拢,四只火焰巨鸟盘旋高空,烈焰焚空。
可这等声势,却连朱标所渡第一道雷劫的气势都不及。
连已迈步朝皇宫走去的朱元璋,也不由驻足回望。
国运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,他心中已然确信:太子渡劫成功!
而此刻再降雷劫,只有一个可能——那位年逾一千六百岁的火老,终于要冲击天人之境。
果然,不多时,苍穹裂开一道缝隙,一道佝偻的身影浮现云端。
雷光如龙,在乌云中穿梭奔腾,直扑火老而去。
一道又一道天雷轰落,众人只见那瘦弱不堪的躯体在雷霆中屹立不倒。
右臂早已被天雷击碎,消失无踪,可他身上的气息却愈发浩瀚深沉。
虽不及刚刚突破的朱标那般惊世骇俗,但比起陆地神仙巅峰的存在,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待劫云散尽,万籁俱寂,在所有人注视之下,火老断去的右臂竟逐渐由灵力凝聚成形。
“恭贺太子殿下晋阶天人!”
“恭贺大供奉成就天人果位!”
贺声如潮,响彻整个皇宫。
先前被疏散的百姓也陆续归来,脸上皆是激动与敬畏。
不久后,群臣齐聚金殿,就连那些久未上朝的老国公,也都拄着拐杖、颤巍巍地赶来道贺。
“恭喜陛下!贺喜陛下!”
“今我大明得两位天人坐镇,四海必将太平,黎民得以安生。”
朱元璋听罢,面露欣慰,轻轻抬手道:
“众卿免礼。”
“赐诸位国公座位。”
话音未落,殿外忽现三道身影。
其二,正是新晋天人的太子朱标与大供奉火老。
二人气息看似相近,实则差距悬殊,高下立判。
第三人,则是大明四皇子朱棣。
然而此刻,他身上散发的气息,竟丝毫不弱于刚入武皇之境的火老。
连朱标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个从小顽劣、迟迟不见长进的弟弟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
若非自己刚刚突破,恐怕根本察觉不到朱棣身上的变化。
那股若有若无的寒气缭绕周身,以神识探查,竟见一头冰麟隐现于其魂魄深处。
三人快步走入大殿,齐声跪拜:
“参见父皇!”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话音落下,朱标腰间那柄天龙剑自行离鞘,化作流光飞回朱元璋手中。
满殿文武目睹此景,无人敢言。
方才此剑展露的威能,远超所有人想象,甚至凌驾于新晋武皇的朱标与火老之上。
端坐龙椅的朱元璋,此刻目光却落在四子朱棣身上,心中疑虑难平。
还未开口询问,朱棣便主动上前一步,恭敬禀报:
“父皇,弟子师父如今已至西洲边界,尚未踏入我大明疆土。”
“他言称要寻几位旧友叙旧,便将我先行送回。”
此言一出,满殿愕然。
谁都知道,这位四皇子从未拜过师门,如今突然冒出一位师父,怎能不令人困惑?
唯有朱元璋抚须轻笑,眼中精光一闪:
“原想让你兄长尽快拜入孟胜前辈门下,好为日后继位铺路。”
“未曾想,前辈竟先看中了你。”
“今后务必勤修苦练,不负机缘。”
“将来大明能否稳立九州,全系于你们兄弟二人之肩。”
朱标对此早有所知,见朱棣一脸茫然,嘴角微扬。
显然,这小子还不知道自己拜了个何等人物为师。
朱元璋心知肚明,却未点破,只淡然一笑带过。
片刻之后,大殿之中仅余朱元璋、太子朱标、四皇子朱棣、大供奉火老,以及四位德高望重的国公。
此刻,这已是大明王朝权力巅峰的所在。
朱元璋接下来要谈之事,连当朝宰相都无权参与。
他缓缓道出天机楼近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,语气沉稳却暗藏波澜。
大元皇朝。
忽必烈正凝视着国运天幕中天机楼内的情景,手中把玩的小刀轻轻搁下,低声开口:“看来,大周皇朝那批踏入武王圆满境的强者,如今已尽数暴露了。”
“不知是否有人不自量力,妄图掀起风波。”
“不过眼下大周的实力,早已凌驾于其余八大皇朝之上。”
说罢,他嘴角微扬,目光投向苍穹,仿佛在静候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虽受国运加持,但他身上那副重达数百斤的战甲穿得依旧自如,毫无负累之感。
只是如今身处皇宫深处,这身铠甲也已失去往日沙场之用。
不多时,几名并非他亲信的宫人便上前为他卸甲。
当铁甲褪去,露出的是布满刀痕与旧伤的躯体——每一道疤痕,皆是他血战疆场的见证,是他荣耀的烙印。
就在此刻,镇国神兵天狼刀再度传来一丝细微的国运波动。
忽必烈眉头轻皱,望着宫中那些不成器的子孙,忍不住长叹一声:“来人,把那群不成气候的东西,统统给我抓回宫来!”
而那些还在外纵情声色、游山玩水的大元皇子们,尚不知祸从何起,便已被绳索捆绑,押送回宫。
北宋皇朝。
赵匡胤神色如常,面容平静如水,可这正是猛虎伏草、将扑未扑之时。
他盯着国运天幕,眼神幽深,似在推演局势,片刻后冷冷开口:
“大青皇朝可以暂留,但这些年我朝供奉的资源,你必须十倍偿还。”
“只要李莲英一死,那位半步大天尊之境的存在陨落,大青顷刻之间便会由最强沦为最弱。”
如今的北宋与其他皇朝不同,若非这场动荡,恐怕不出几年,自己便会被内耗拖垮。
毕竟一位官员上任,绝非朝夕可成。
更何况六部尚书之位空悬已久,诸多政务皆需赵匡胤亲自裁决,负担沉重。
大周皇朝。
女皇武瞾听闻“九天”之名,并未动容。
天机楼近来爆出来的秘辛太多,早已令她见怪不怪。
九天与大周国运相连之事,自然难逃天机楼耳目。
真正让她在意的,是那幕后之人——天机楼主李长安,究竟达到了何种境界?
大青皇朝。
除新帝嘉庆尚处懵懂之外,满朝上下已然乱作一团,如同热锅上的蚂蚁。
就连各地拥兵自重的诸侯,此刻也将目光投向唯一的主心骨——通天侯萧景明。
然而萧景明并未回应众人的焦灼,只是端坐于堂,神情淡漠,似在等待时机降临。
不久,一名身着紫袍的密使悄然现身其侧,俯首低语几句,随即递上一枚漆黑之物。
在众人屏息注视之下,萧景明缓缓起身,声音不高却震慑全场:
“新皇年幼,难以执掌乾坤。
此非常之时,便由我萧景明代掌皇权,助大青渡此危局。”
“赞成者立,反对者言。”
话音刚落,两位手握实权的诸侯刚欲起身表态,尚未开口,便被萧景明手中那团黑影瞬间抽尽全身精血,当场毙命,尸身干瘪如枯木。
萧景明环视四周,再度开口,一字一顿:“还有谁,反对?”
满堂死寂,无人敢喘大气,更无人敢生异心。
只见那黑影缓缓没入他的鼻息之中,刹那间,一股令人窒息的气息弥漫开来。
他的背后骤然生出一对漆黑羽翼,四肢覆上墨色鳞甲,口中伸出森然獠牙,整个人宛若从深渊爬出的凶兽。
他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,抬手示意身旁四位陆地神仙境界的供奉出手试探。
四道强大的武学轰击在他身上,竟无法破开那层鳞甲,反被其气势震退,口吐鲜血,纷纷受创。
此等实力,令所有人瞠目结舌。
如此战力,横扫十余支精锐军团亦不在话下。
若嘉庆帝亲临,定能察觉这股气息与九龙殿深处所藏之物何其相似。
此时,萧景明已稳入武王初期之境。
紧接着,屋内响起凄厉惨叫。
片刻后,叫声戛然而止。
除几位低头臣服的诸侯外,其余人皆已命丧当场。
而萧景明也随之恢复原貌,仿佛方才那一幕从未发生。
此时,嘉庆凝望着国运天幕,目光深沉,终于缓缓开口。
“大明皇朝绝不会容许李莲英活着,更不可能放过我大青皇氏的血脉。”
“此事非同小可,那两位武圣巅峰的强者,极有可能是九龙神宗的长老亲临。”
“李莲英必死无疑,但我大青尚存一线转机。”
他随即召来龙七与龙八,两位来自九龙神宗的宿老。
二人见到嘉庆身旁那柄九龙剑,神色微动,却未多言,只默默随他步入殿内。
……
然而当异象平息,大明国运竟再度增长。
那由国运凝成的四爪金龙,身长已达三千五百丈,且隐隐生出灵性,似将觉醒意识。
朱元璋感知到这一变化,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。
最后一道雷劫的余波横扫四方,众人无不受创,哪怕陆地神仙也须全力运转灵力,方能勉强抵御,不至于当场溃败。
大地之上,修为尚未踏入仙境的众人纷纷盘腿静坐,调息疗伤。
祸福相依,此时天地间的灵气浓郁得惊人,竟比平日强盛了十倍有余。
就在这寂静之际,跌落在地的朱标身躯微微颤动,开始缓缓恢复生机。
一股属于武皇初境的气息自他体内升腾而起,弥漫全场。
那股威压如山海倾覆,令在场所有陆地神仙都难以起身,只能屏息凝神。
众人正欣喜若狂之时,天穹再度异变,乌云翻涌聚拢,四只火焰巨鸟盘旋高空,烈焰焚空。
可这等声势,却连朱标所渡第一道雷劫的气势都不及。
连已迈步朝皇宫走去的朱元璋,也不由驻足回望。
国运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,他心中已然确信:太子渡劫成功!
而此刻再降雷劫,只有一个可能——那位年逾一千六百岁的火老,终于要冲击天人之境。
果然,不多时,苍穹裂开一道缝隙,一道佝偻的身影浮现云端。
雷光如龙,在乌云中穿梭奔腾,直扑火老而去。
一道又一道天雷轰落,众人只见那瘦弱不堪的躯体在雷霆中屹立不倒。
右臂早已被天雷击碎,消失无踪,可他身上的气息却愈发浩瀚深沉。
虽不及刚刚突破的朱标那般惊世骇俗,但比起陆地神仙巅峰的存在,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待劫云散尽,万籁俱寂,在所有人注视之下,火老断去的右臂竟逐渐由灵力凝聚成形。
“恭贺太子殿下晋阶天人!”
“恭贺大供奉成就天人果位!”
贺声如潮,响彻整个皇宫。
先前被疏散的百姓也陆续归来,脸上皆是激动与敬畏。
不久后,群臣齐聚金殿,就连那些久未上朝的老国公,也都拄着拐杖、颤巍巍地赶来道贺。
“恭喜陛下!贺喜陛下!”
“今我大明得两位天人坐镇,四海必将太平,黎民得以安生。”
朱元璋听罢,面露欣慰,轻轻抬手道:
“众卿免礼。”
“赐诸位国公座位。”
话音未落,殿外忽现三道身影。
其二,正是新晋天人的太子朱标与大供奉火老。
二人气息看似相近,实则差距悬殊,高下立判。
第三人,则是大明四皇子朱棣。
然而此刻,他身上散发的气息,竟丝毫不弱于刚入武皇之境的火老。
连朱标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个从小顽劣、迟迟不见长进的弟弟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
若非自己刚刚突破,恐怕根本察觉不到朱棣身上的变化。
那股若有若无的寒气缭绕周身,以神识探查,竟见一头冰麟隐现于其魂魄深处。
三人快步走入大殿,齐声跪拜:
“参见父皇!”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话音落下,朱标腰间那柄天龙剑自行离鞘,化作流光飞回朱元璋手中。
满殿文武目睹此景,无人敢言。
方才此剑展露的威能,远超所有人想象,甚至凌驾于新晋武皇的朱标与火老之上。
端坐龙椅的朱元璋,此刻目光却落在四子朱棣身上,心中疑虑难平。
还未开口询问,朱棣便主动上前一步,恭敬禀报:
“父皇,弟子师父如今已至西洲边界,尚未踏入我大明疆土。”
“他言称要寻几位旧友叙旧,便将我先行送回。”
此言一出,满殿愕然。
谁都知道,这位四皇子从未拜过师门,如今突然冒出一位师父,怎能不令人困惑?
唯有朱元璋抚须轻笑,眼中精光一闪:
“原想让你兄长尽快拜入孟胜前辈门下,好为日后继位铺路。”
“未曾想,前辈竟先看中了你。”
“今后务必勤修苦练,不负机缘。”
“将来大明能否稳立九州,全系于你们兄弟二人之肩。”
朱标对此早有所知,见朱棣一脸茫然,嘴角微扬。
显然,这小子还不知道自己拜了个何等人物为师。
朱元璋心知肚明,却未点破,只淡然一笑带过。
片刻之后,大殿之中仅余朱元璋、太子朱标、四皇子朱棣、大供奉火老,以及四位德高望重的国公。
此刻,这已是大明王朝权力巅峰的所在。
朱元璋接下来要谈之事,连当朝宰相都无权参与。
他缓缓道出天机楼近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,语气沉稳却暗藏波澜。
大元皇朝。
忽必烈正凝视着国运天幕中天机楼内的情景,手中把玩的小刀轻轻搁下,低声开口:“看来,大周皇朝那批踏入武王圆满境的强者,如今已尽数暴露了。”
“不知是否有人不自量力,妄图掀起风波。”
“不过眼下大周的实力,早已凌驾于其余八大皇朝之上。”
说罢,他嘴角微扬,目光投向苍穹,仿佛在静候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虽受国运加持,但他身上那副重达数百斤的战甲穿得依旧自如,毫无负累之感。
只是如今身处皇宫深处,这身铠甲也已失去往日沙场之用。
不多时,几名并非他亲信的宫人便上前为他卸甲。
当铁甲褪去,露出的是布满刀痕与旧伤的躯体——每一道疤痕,皆是他血战疆场的见证,是他荣耀的烙印。
就在此刻,镇国神兵天狼刀再度传来一丝细微的国运波动。
忽必烈眉头轻皱,望着宫中那些不成器的子孙,忍不住长叹一声:“来人,把那群不成气候的东西,统统给我抓回宫来!”
而那些还在外纵情声色、游山玩水的大元皇子们,尚不知祸从何起,便已被绳索捆绑,押送回宫。
北宋皇朝。
赵匡胤神色如常,面容平静如水,可这正是猛虎伏草、将扑未扑之时。
他盯着国运天幕,眼神幽深,似在推演局势,片刻后冷冷开口:
“大青皇朝可以暂留,但这些年我朝供奉的资源,你必须十倍偿还。”
“只要李莲英一死,那位半步大天尊之境的存在陨落,大青顷刻之间便会由最强沦为最弱。”
如今的北宋与其他皇朝不同,若非这场动荡,恐怕不出几年,自己便会被内耗拖垮。
毕竟一位官员上任,绝非朝夕可成。
更何况六部尚书之位空悬已久,诸多政务皆需赵匡胤亲自裁决,负担沉重。
大周皇朝。
女皇武瞾听闻“九天”之名,并未动容。
天机楼近来爆出来的秘辛太多,早已令她见怪不怪。
九天与大周国运相连之事,自然难逃天机楼耳目。
真正让她在意的,是那幕后之人——天机楼主李长安,究竟达到了何种境界?
大青皇朝。
除新帝嘉庆尚处懵懂之外,满朝上下已然乱作一团,如同热锅上的蚂蚁。
就连各地拥兵自重的诸侯,此刻也将目光投向唯一的主心骨——通天侯萧景明。
然而萧景明并未回应众人的焦灼,只是端坐于堂,神情淡漠,似在等待时机降临。
不久,一名身着紫袍的密使悄然现身其侧,俯首低语几句,随即递上一枚漆黑之物。
在众人屏息注视之下,萧景明缓缓起身,声音不高却震慑全场:
“新皇年幼,难以执掌乾坤。
此非常之时,便由我萧景明代掌皇权,助大青渡此危局。”
“赞成者立,反对者言。”
话音刚落,两位手握实权的诸侯刚欲起身表态,尚未开口,便被萧景明手中那团黑影瞬间抽尽全身精血,当场毙命,尸身干瘪如枯木。
萧景明环视四周,再度开口,一字一顿:“还有谁,反对?”
满堂死寂,无人敢喘大气,更无人敢生异心。
只见那黑影缓缓没入他的鼻息之中,刹那间,一股令人窒息的气息弥漫开来。
他的背后骤然生出一对漆黑羽翼,四肢覆上墨色鳞甲,口中伸出森然獠牙,整个人宛若从深渊爬出的凶兽。
他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,抬手示意身旁四位陆地神仙境界的供奉出手试探。
四道强大的武学轰击在他身上,竟无法破开那层鳞甲,反被其气势震退,口吐鲜血,纷纷受创。
此等实力,令所有人瞠目结舌。
如此战力,横扫十余支精锐军团亦不在话下。
若嘉庆帝亲临,定能察觉这股气息与九龙殿深处所藏之物何其相似。
此时,萧景明已稳入武王初期之境。
紧接着,屋内响起凄厉惨叫。
片刻后,叫声戛然而止。
除几位低头臣服的诸侯外,其余人皆已命丧当场。
而萧景明也随之恢复原貌,仿佛方才那一幕从未发生。
此时,嘉庆凝望着国运天幕,目光深沉,终于缓缓开口。
“大明皇朝绝不会容许李莲英活着,更不可能放过我大青皇氏的血脉。”
“此事非同小可,那两位武圣巅峰的强者,极有可能是九龙神宗的长老亲临。”
“李莲英必死无疑,但我大青尚存一线转机。”
他随即召来龙七与龙八,两位来自九龙神宗的宿老。
二人见到嘉庆身旁那柄九龙剑,神色微动,却未多言,只默默随他步入殿内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