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看到此处,李长安心中微动:

  “这‘通晓万物’,倒像极了前世三叔那套看家本事。”

  “‘趋吉避凶’嘛,活脱脱是个街头算命的老神仙。”

  “至于‘能言语’……简直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智能助手。”

  “虽说旧世也有白泽传说,却始终只是虚谈。”

  “没想到这一世刚起步,就得了这么一头坐骑,本事通天。”

  “要是带回从前的世界,躺着都能富甲天下。”

  念头一闪而过,他很快清醒过来,低声问道:

  “剩下那10%的忠诚度,该怎么提升?”

  李长安话音刚落,眼前浮现出系统提示的详细内容。

  【方案一:宿主展露大天尊修为,令白泽妖兽心悦诚服,甘愿追随。】

  【方案二:将明日的提问权交给白泽,让他亲口道出内心所求,宿主顺势出手相助。】

  看着这两条路径,李长安唇角微扬,笑意悄然浮现。

  他顺手端起桌上的灵茶,轻啜一口,眸中闪过一丝了然。

  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坐骑?想躲也无处可藏了。

  此时,天机楼内气氛凝重。

  袁天罡接连抛出的问题,已悄然扭转九大皇朝原本的命运轨迹。

  然而这场变动究竟是福是祸,尚难定论。

  但可以确定的是,随着大唐国运日益强盛,袁天罡自身修为也一举突破至武皇中期。

  虽仅是一小步,实则跨越巨大。

  武皇之境,讲究气势外放,初具领域雏形。

  此等境界者,可将气场扩散探知周遭动静,亦能收缩成牢困住对手,进而施展独门手段。

  陆地神仙虽有移山填海之力,却终究只是以蛮力破局;而踏入武皇,则可感知天地灵脉节点,完整取走其中精华。

  更关键之处在于灵气运转——陆地神仙丹田如湖,四肢导气,吸纳四方灵气犹如百川归海,却无法自行恢复。

  而一旦迈入武皇,丹田便演化为气海,宛如漩涡般源源不断从外界汲取天地元气。

  可谓一步一重天。

  武皇初期,如同种下一颗种子;到了中期,种子萌发,法相雏形初现。

  虽尚不能助战,但灵气储量已是先前十倍。

  换言之,武皇初期只能施展一道神通,而至中期,便可连发十术。

  二者差距,不言自明。

  也因此,境界越高,越级挑战的奇才便愈发稀少。

  正因如此,天机楼此次揭露九州年轻俊杰的事迹,才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——只因这些人物皆具备越阶斩敌之能。

  此刻,袁天罡缓步上前,对着坐在太师椅上的李长安恭敬拱手。

  “还望天机公子继续开示。”

  话音落下,楼中众人顿时交头接耳。

  “不知接下来要揭晓的是哪位皇朝深藏不露的武王圆满高手,又会有怎样惊世骇俗的经历?”

  “九大皇朝如今已讲六家,只剩大周、南汉与南宋三朝未提。”

  “南汉与南宋同处南州,国力却判若云泥。”

  “虽说两地皆富庶繁华,但在九州武林高人眼中,地位截然不同。”

  “不知天机公子下一步,会揭开哪位隐世强者的面纱。”

  众目睽睽之下,袁天罡目光灼灼地望着李长安,静候其言。

  李长安放下茶盏,神色从容,缓缓启齿:

  “第七位,姜稷,南汉皇朝隐藏多年的武王圆满强者。”

  当这个名字从他口中吐出时,前世一句旧语不由浮上心头——

  原以为刘秀已是天下无双,未曾想真正的底牌竟是姜稷。

  此言既出,天机楼内高手多沉默以对,反倒是楼外百姓炸开了锅。

  “姜稷?这名字……不是七千多年前培育出一品灵米的稷祖吗?”

  “原来稷祖竟是南汉之人!竟然还活着?简直难以置信!”

  “若非天机公子亲口提及,谁能相信?否则南汉皇帝刘秀,又怎能掌握武五品灵米基础种源的培育之法?”

  “当年若无稷祖造出大量可食之粮,如今九州百姓怕是活不下十分之一。”

  “纵然后世改良数十代,可那一粒最初的一品灵米,意义非凡啊……”

  这些议论声浪迅速传入楼中,惊动所有人。

  袁天罡猛然醒悟,抬手轻拍额头,低声叹息:

  “姜稷……这不是那位被九大皇朝共尊为‘灵米始祖’的人物么?”

  “至于武道源头,则公认是武圣廉颇。”

  “他所传下的功法武技,堪称后世各大流派的根基模板。”

  “如今九成以上的陆地神仙,修炼的技艺中都能寻到他的影子。”

  “虽说我现在修习的《药王诀》,源自圣武一脉,可得来的本子早已残缺不全。”

  “就连踏足陆地神仙境界的法门,都是靠自己参悟出来的。”

  “而参考的根基,正是武圣廉颇当年留下的修行之法。”

  “常言道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但姜稷此人,却当得起九大皇朝农耕始祖之称。”

  “可关于他的事迹,后世所记不过寥寥数语。”

  “他最后一次现身,已是七千多年前的事了。”

  袁天罡抬头望向天际,神色微动,心头泛起一丝歉意。

  他从不自诩良善,但对于这些默默奉献、泽被苍生的先贤,却是由衷敬重。

  雅间之内,大秦皇帝嬴政原本对姜稷并无印象。

  可天机楼外喧哗四起,议论如潮,想不知晓也难。

  他目光扫过楼中那些对消息无动于衷的九州武者,眼中寒光一闪,缓缓开口:

  “寻常百姓若想修行,或入仕为官,皆举步维艰。”

  “如今科举之中,平民子弟已近乎绝迹。

  若要扭转此局,便需为他们开辟更多出路。”

  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这‘水’该换一换了。”

  “那些世家高门安逸太久,早已忘了大秦皇朝立国时的艰辛。”

  自大秦开国以来,曾与他并肩征战的布衣功臣,早已蜕变为新贵。

  不少人比起旧日贵族更为冷酷狠辣,而嬴政一心求长生,疏于约束。

  如今不同了——他成了天机楼外门执事,长生有望,自然要重新整顿乾坤。

  大唐皇朝。

  李世民接过魏征呈上的《九州农史》,轻轻翻开。

  首页仅一行字:

  姜氏姜稷,好耕作,辨五谷,启九大皇朝农耕之源。

  短短一句,道尽一生功业。

  李世民合上书卷,默然良久,终于开口:

  “未曾想到姜稷前辈尚在人间。

  九大皇朝,都欠他一份天大的恩情。”

  “南汉皇帝刘秀本就在农事上冠绝九州,如今又有姜稷出山,恐怕四品、五品灵米的命脉,将彻底落入南汉之手。”

  “天机楼披露之事,一桩比一桩惊人。”

  “那位天机公子李长安,背后究竟藏着何等势力?还是说,他本人便是那最深不可测的存在?”

  “一个年轻到令人胆寒的武王圆满强者,连身边侍女的天赋都堪比袁天罡,实在可怕。”

  “眼下天下动荡,皆因天机楼掀起的波澜。”

  “我大唐虽仍有争雄之力,可暗处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我们,盯着朕?”

  “这大青皇朝,真的还能除掉吗?”

  正当李世民心绪起伏之际,耳畔忽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:

  “李莲英必死,大青不可亡。”

  话音落下,李世民沉默不语,只是抬眼望向殿外风云。

  片刻后,那声音再度响起,却多了一分疲惫:

  “我不会插手你朝中事务。

  修至武王圆满,才知凡人何其脆弱。”

  “可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的凡人,蕴藏着无穷可能。”

  “你心中所图,我清楚得很。

  可乱世之中,谁又能真正抽身?”

  “纵然我已达圆满之境,归根结底,仍是凡躯。”

  “我这一身修为,源于大唐脚下这片土地。

  若你真是明主,低头称臣又有何妨?”

  “但你要让我心服,就得拿出让我折腰的本事。”

  “我今日所认的,是大唐江山,而非你李世民一人。”

  听罢此言,李世民终于启唇:

  “世人皆说我皇位来路不正,说得没错。

  可若无我,何来今日的大唐盛世?”

  “我本无意争权,却被逼至绝境,终起玄武门之变,登临帝位。”

  “可有谁真正懂我心中的痛楚?杀兄逼父,非我所愿。”

  “你的过往我不关心,我在乎的是你的本心。”

  “便是你的实力,也动摇不了我的江山。”

  “你虽知晓九大皇朝得享天道气运,但恐怕未曾听闻——天道降福于大唐,赐下堪比武王大圆满的战力,唯有真命天子方可驾驭。”

  “此等恩泽凝聚于两大镇国至宝:太宗剑与天子令。”

  “其中太宗剑,具三重大能。”

  “其一,可爆发出武王大圆满之威能,虽动用代价不菲,却仍在朝廷承受之中。”

  “其二,斩断道基,纵是武道巅峰强者,亦难逃锋芒。”

  “其三,助武王大圆满之人窥探半步大天尊之境,有望破境登临。”

  话音未落,耳畔已传来武起震惊的传音。

  “这不可能!纵然九大皇朝蒙受天眷,也绝无可能直接赐下法则之力!”

  “法则若失控,顷刻之间便会撕裂虚空,将整个大唐化为齑粉。”

  李世民闻言轻笑一声,语气淡然。

  “天道自不会平白授予法则,但却赐予一次参悟法则的机缘。”

  “就连朕也是今日方知,世间竟有如此玄妙之力。”

  “如今大青皇朝的李莲英已踏足半步大天尊之境,凭你眼下实力,绝非其敌手。”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