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一个猎户,逐鹿中原合理吗 第四百二十七章 筹谋

小说:你一个猎户,逐鹿中原合理吗 作者:王留行 更新时间:2025-11-11 11:47:40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听到方宁的说辞,周英下意识地反驳道:“我有秦肖和柳承宗,他们俩对我忠心耿耿!”

  方宁反问道:“他们是对你忠心,但他们能代表魏国公和御史中大夫吗?就算魏国公和御史大人真的站在你身后,这份力量依旧单薄。”

  “朝廷军队掌握在兵部和老将手里,你能调动多少?一旦将来有变,你连自保的力量都没有,又怎么争?”

  他顿了顿,指着窗外的黑石滩说道:“这次护航大运河、剿灭水匪,就是最好的契机。那些水匪大多是走投无路的汉子,战力强悍,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,再加以整编训练,就能成为一支精锐的私人武装。”

  “有了这支力量,将来不管是争取皇权,还是在局势不利时待价而沽,你都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。”

  周英听得心潮澎湃,他之前从未想过这么远,只觉得当王爷逍遥自在,可经方宁这么一分析,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,也明白方宁的计划有多重要。

  他连连点头,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。

  “方宁,你说得对。我之前太糊涂了!就按你的计划来,那些精锐水匪,全都编为我的私兵。需要我做什么,你尽管开口!”

  方宁见周英认同,松了口气,道:“殿下放心,整编水匪的事,我来负责就是,保证训练出一支能打仗忠心耿耿的队伍。”

  “不过,私兵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明面说出来的。殿下只需要对外宣称,这些水匪会成为皇家总号的护航队,负责保护大运河商道安全,先把名头立起来,剩下的事,我会慢慢安排。”

  周英听了频频点头,说道:“我完全同意。就按照姐夫说的来做。”

  周英是真的没有想到那么远,就算他读过相关的历史,但没有经历过的,总是不深刻。

  这一次跟着方宁来了一趟大运河剿匪,时间虽然短暂,但是和水匪之间的激烈交锋,足以改变周英的一些认识。

  如今,经历过了血与火洗礼的周英,多少也成熟了些。

  在他看来,自己的姐姐周睿和方宁两人倾心相爱,是真的帮了自己的大忙,能够让方宁倾力相助。

  但实际上,周英怎么都不会想到,方宁这么做,是有自己的深远谋划。

  周英的真实身份被睿妃告诉给了方宁,难保以后会被其他人知道,一旦老皇帝知道自己的头顶一直都是绿油油大草原,那么龙颜大怒之下,睿妃一家三口定然死无全尸,到时候,自己也会受到牵连,死,估计都是最轻微的惩罚。

  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睿妃才会在与方宁欢好的同时,将这个惊天丑闻告诉给了方宁,从而巩固了两人之间的盟友加情人关系。

  无论是从周睿那个角度来看也好,还是从睿妃**威逼也罢,反正方宁是被绑上了周英这一条船了。

  一荣则荣,一损同损。

  至于更深层次的考量,是方宁最本质的目标想法。

  不管是什么,力量是绝对需要的,南北大运河上的水匪,能杀人打过仗,有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,就是力量之一,必须要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。

  想一想历史上靠着土匪起家的帝王将相,数不胜数,最出名的如铜马帝收编了铜**土匪一匡天下,魏武帝靠着青州兵鼎力三国等等,可靠的就是匪兵。

  某种程度上来说,匪就是兵,兵就是匪。

  如同一把刀,可以用来杀鸡宰羊,也可以用来劫掠杀戮,并不能用途来定义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,而是要看使用的人。

  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,方宁不方便跟周英讲,也不会讲,甚至,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有资格和方宁讨论这些。

  既然已经跟周英说了自己的半个真实目的,方宁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半个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  所谓半个,自然含义更深层,某种意义上来说,用借花献佛、借壳上市更恰当些。

  “殿下,既然你已经同意了我的这个做法,臣很欣慰。那么有了兵,就要有将,所谓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,将军、领头人很是重要,将来也将是殿下你的班底,因此,我的建议如下……”

  接下来,方宁滔滔不觉地给周英推荐了现有周英能够使用并收拢麾下的人才,而这些人才,都是这一次剿匪的额外收获。

  那些在剿匪过程中,立功的,表现突出的,有才能的,那些人都在方宁的推荐范围之内。

  周英听了之后,更是频频点头。

  在之前,他不是没有想到过打造属于自己的班底,但一来自己还很年轻,虽然被封赵王,有自己的属官,可都是皇家指定,非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,难免用着有些不是很顺手。

  而经过了这一轮的运河剿匪行动,周英在经历血与火考验的同时,也是感觉到了人才的特殊重要性。

  而方宁的建议,看似冗长,但实际上却是根据了每个人的特点,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读,推荐的理由充分,使用的方法恰当,让周英叹为观止,不断地惊叹,心理琢磨,原来人才还是可以这么用的?

  原来如此啊。

  周英是大长见识,听完了之后,几乎全部同意,只有一个人的使用不太同意。

  “盛秀这家伙,你竟然建议他来做我的幕僚长?不行,我的幕僚长,非承宗不可。”

  方宁再劝道:“殿下,如果论亲疏远近,自然是柳公子更胜一筹,也有才学有智谋,但如果论见识韬略、眼光格局,臣以为,非盛秀莫属。若得盛秀鼎力相助,殿下可高枕无忧。”

  可周英还是将脑袋拨得跟拨浪鼓似的:“这盛秀纨绔的很,在京都圈子里那是出了名的浪荡公子,我周英若是和他扯上了关系,难免被父皇斥责,被王公大臣们看不起,不行,绝对不行,盛秀还是不能。”

  方宁也就不再劝说,只说道:“既然如此,殿下还是应该和盛秀保持良好的关系,此人大才。以臣之眼光来看,此人可比商鞅、吴起,世间难得。”

  周英吃惊地看着方宁:“当真?那么方宁你又能比的上哪位古来圣贤?”

  方宁只是笑笑,并不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