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穿大宋:崇祯开局怒斩六贼 第525章

小说:魂穿大宋:崇祯开局怒斩六贼 作者:东方笑笑生 更新时间:2025-11-10 23:23:41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第525章

  赵明诚像是没有听到,继续沉沦在自己的臆想之中,痛苦低语道:“我不过一介落魄文人,父祖之荫早已散尽,家道中落,身陷囹圄。”

  “而他,是九五之尊,天下至尊!你才华横溢,艳冠京华,他看上你,亦是情理之中!我又能拿什么与他相争?!我又能如何......”

  “你可曾想过,他救我,是为了让你对我,永远心存感激,却又永远活在他的阴影之下?!为了......为了让我坐实这‘借妻攀附’的骂名?!”

  这句“借妻攀附”,像最后一根稻草,彻底压垮了李清照。

  她颤抖着后退一步,望着眼前这个被猜疑和痛苦折磨得面目全非的丈夫,心如刀绞。

  曾经的恩爱夫妻,此刻却被一道无形的深渊所隔绝。

  此后,赵明诚彻底变了一个人,茶不思饭不想,日渐消瘦,眼神空洞无神。

  他本就是个敏感而清高的文人,经历了牢狱之灾,身心俱疲。

  如今又被这等流言缠身,无论崇祯如何怒斥群臣,如何表明清白,在世俗的眼光里,在赵明诚自己内心的挣扎中,这都像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。

  赵明诚无法面对妻子“名声受损”的事实,也无法摆脱自己“借妻攀附”的臆想。

  他不再收藏金石,不再钻研学问,每日只是枯坐在书房,对着旧时的文稿发呆,或是盯着窗外。

  更是对李清照避而不见,即使偶尔碰面,也只是冷冷地瞥一眼,不发一语。

  曾经的柔情蜜意,悉数化为冰冷的隔膜。

  李清照心痛如绞,日夜陪伴,尝试与他交谈,重拾往日情趣,甚至不惜以泪洗面,苦苦哀求。

  然而,赵明诚已沉沦在自己编织的苦海中,对外界的一切都充耳不闻,对妻子的劝慰更是视若无睹。

  他那份文人的清高与脆弱,被猜疑与屈辱所吞噬,最终演变成一种偏执的绝望。

  最终,在赵明诚一案昭雪不久后,这位才华横溢、一生清高的金石学家,在无尽的抑郁与自我折磨中,撒手人寰,溘然长逝。

  他的去世,给李清照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

  崇祯得知后,十分郁闷。

  明明自己什么也没做,赵卿怎么就走了?

  一定是当初在大理寺和刑部大牢中,遭受酷刑留下的后遗症!

  于是,崇祯又给此前因赵明诚案落**几个官员,追加了几年流放刑期,以此安抚家属。

  ......

  这段剧情。

  最初的设计是单纯蹭李清照的名,以她为视角崇拜崇祯,经常给他写诗。

  因为二人年龄相差十多岁,肯定是不能收的,而且我也没有孟德之好,不会收有夫之妇。

  以崇祯的为人,也断然不会做出此等惊世骇俗之事,最多成为诗友。

  关于赵明诚气死的结局,是对历史上他弃城的惩罚,不给他好结局。

  《宋史??赵明诚传》记载,当年十二月,金军尚未兵临江宁,但 “有溃兵数千人犯城”(即北宋溃败的散兵游勇骚扰城池)。

  面对这一并非 “金军主力” 的威胁,赵明诚却 “缒城而出”, 从城墙上用绳索吊下逃走,导致江宁城内人心惶惶,后被朝廷追责罢官。

  当然了,赵明诚不是投降派。

  从时代背景看,南宋初年避战风气严重,赵明诚的行为并非个例,而是靖康之变后南宋官员的普遍困境。

  因为他是文官,守城能力有限,能守成的概率极低。

  大宋文官多是治国无方、御敌无策之人,但凡文官守城成功的,都会名垂青史,比如李纲、宗泽。

  所以赵明诚能力很一般,且懦弱,不能指望他干什么大事。

  即便如此,无论从 “法” 还是 “义” 的角度,赵明诚的弃城都是不可辩解的失职,是他人生中的污点。

  所以得写死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