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第903章
河北节度使王彦、山东节度使张俊、东京节度使张伯奋、辽东节度使赵余睹......一个个在边关沉寂了多年的猛将,尽数接到了那份让他们热血沸腾的军令。
燕云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辽东、浙江、京畿......七省兵马,共计二十万,铁甲如云,旌旗蔽日,向着北方,滚滚而去。
他们的目标,只有一个。
北伐!
灭金!
崇祯十一年,二月。
北伐军令已下,二十万大军调动之声,如滚雷般传遍帝国疆域。
整个南京城,都沉浸在一种大战将临的、既紧张又亢奋的氛围之中。
这一日,大朝会散。
百官如潮水般退出奉天殿,崇祯皇帝正欲返回御书房,身后却传来一个清朗而又急切的声音。
“陛下,请留步!”
崇祯回首,只见一名身着锦衣卫飞鱼服的少年,快步追上前来,在汉白玉台阶下,恭敬地行了一个单膝跪礼。
那少年,身形挺拔如枪,面容俊朗,眉宇间既有少年人的英气,又带着几分久居宫禁的沉稳。
正是靖边侯岳飞的长子,岳云。
崇祯停下脚步,看着这个自己亲手从燕京“请”来,放在身边当了四年“人质”的少年,语气温和地问道:“岳云,朝会已散,你不在锦衣卫当值,追来见朕,所为何事?”
岳云抬起头,目光灼灼,声音洪亮道:“臣,恳请陛下恩准,让臣......参加北伐!”
“北伐?”崇祯的眉毛微微一挑。
“是!”岳云重重地点头:“臣......臣如今已年满十七,不再是黄口小儿,臣在宫中四年,日夜不敢或忘父亲教诲,习文练武,只盼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!如今,王师北伐,家父执掌帅印,此乃千载难逢之机,臣......臣想回燕京,追随家父,亲手为大宋,为陛下,斩下金人首级!”
他说得情真意切。
四年了,岳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远在燕京的父亲。
当北伐的号角吹响时,他身体里流淌的武将之血,再也无法平静。
与其在这繁华的南京城里当一个富贵闲人,他更渴望回到那片熟悉的、充满硝烟与铁血味道的北方,回到父亲的麾下,当一名马前卒。
崇祯静静地看着他,没有立刻回答。
岳云的心,一点点悬了起来,看到皇帝的目光深邃如海,看不出喜怒,那份温和的表象之下,似乎藏着万丈深渊。
良久,崇祯才缓缓开口,声音依旧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“你的心意,朕明白。”
“但,不行。”
“陛下!”岳云猛地抬头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,唯独没有想过,皇帝会拒绝得如此干脆。
崇祯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多言。
“你的勇武,朕信得过,但这次北伐,非同小可,你另有重任在身。”
他转身,缓步走上台阶,丢下一句让岳云百思不得其解的话。
“再等等。时机到了,朕,自会让你上阵杀敌。”
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,岳云怔在原地,心中充满了困惑与失落。
他不懂,既然大战已起,为何还要等?
还有什么“重任”,比亲赴沙场、建功立业更重要?
少年人,终究是看不透帝王心术的。
第903章
河北节度使王彦、山东节度使张俊、东京节度使张伯奋、辽东节度使赵余睹......一个个在边关沉寂了多年的猛将,尽数接到了那份让他们热血沸腾的军令。
燕云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辽东、浙江、京畿......七省兵马,共计二十万,铁甲如云,旌旗蔽日,向着北方,滚滚而去。
他们的目标,只有一个。
北伐!
灭金!
崇祯十一年,二月。
北伐军令已下,二十万大军调动之声,如滚雷般传遍帝国疆域。
整个南京城,都沉浸在一种大战将临的、既紧张又亢奋的氛围之中。
这一日,大朝会散。
百官如潮水般退出奉天殿,崇祯皇帝正欲返回御书房,身后却传来一个清朗而又急切的声音。
“陛下,请留步!”
崇祯回首,只见一名身着锦衣卫飞鱼服的少年,快步追上前来,在汉白玉台阶下,恭敬地行了一个单膝跪礼。
那少年,身形挺拔如枪,面容俊朗,眉宇间既有少年人的英气,又带着几分久居宫禁的沉稳。
正是靖边侯岳飞的长子,岳云。
崇祯停下脚步,看着这个自己亲手从燕京“请”来,放在身边当了四年“人质”的少年,语气温和地问道:“岳云,朝会已散,你不在锦衣卫当值,追来见朕,所为何事?”
岳云抬起头,目光灼灼,声音洪亮道:“臣,恳请陛下恩准,让臣......参加北伐!”
“北伐?”崇祯的眉毛微微一挑。
“是!”岳云重重地点头:“臣......臣如今已年满十七,不再是黄口小儿,臣在宫中四年,日夜不敢或忘父亲教诲,习文练武,只盼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!如今,王师北伐,家父执掌帅印,此乃千载难逢之机,臣......臣想回燕京,追随家父,亲手为大宋,为陛下,斩下金人首级!”
他说得情真意切。
四年了,岳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远在燕京的父亲。
当北伐的号角吹响时,他身体里流淌的武将之血,再也无法平静。
与其在这繁华的南京城里当一个富贵闲人,他更渴望回到那片熟悉的、充满硝烟与铁血味道的北方,回到父亲的麾下,当一名马前卒。
崇祯静静地看着他,没有立刻回答。
岳云的心,一点点悬了起来,看到皇帝的目光深邃如海,看不出喜怒,那份温和的表象之下,似乎藏着万丈深渊。
良久,崇祯才缓缓开口,声音依旧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“你的心意,朕明白。”
“但,不行。”
“陛下!”岳云猛地抬头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,唯独没有想过,皇帝会拒绝得如此干脆。
崇祯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多言。
“你的勇武,朕信得过,但这次北伐,非同小可,你另有重任在身。”
他转身,缓步走上台阶,丢下一句让岳云百思不得其解的话。
“再等等。时机到了,朕,自会让你上阵杀敌。”
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,岳云怔在原地,心中充满了困惑与失落。
他不懂,既然大战已起,为何还要等?
还有什么“重任”,比亲赴沙场、建功立业更重要?
少年人,终究是看不透帝王心术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