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第901章
岳飞主攻,韩世忠策应,一东一西,皆是军中宿将,威望与能力,无可指摘。
崇祯看向兵部尚书刘韐:“刘尚书,兵力整编与军械筹备,兵部如何计议?”
刘韐手持一卷羊皮图,上前展开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兵**番号与驻地。
“回陛下,枢密院之方略,臣附议,若以岳、韩二帅为正副统帅,臣建议,当以岳家军三万精锐为骨干,再抽调燕云行省边军两万、河北行省选锋军两万、山东行-省拱卫军两万,此为中路主力,共计九万人。”
“西路,则以吴玠麾下西军三万为主,辅以山西行省厢军两万,共计五万人。”
“东路,则可集辽东行省新编之‘镇辽军’一万,并山东、河北沿海之水师,共计两万人。”
“此外,浙江、京畿等地,尚有御营军及后备厢军三万,可为总预备队,如此,倾七省之力,可集结北伐大军,共计二十万,其中可战之兵,不下十五万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至于军械,臣已命军器监与内务府协同,加紧赶制,火铳三万杆、新式神臂弩五万张、云梯、撞车等攻城器械,已在燕云、河北前线府库储备,尤其是‘虎蹲炮’与‘神威大将军炮’,已有三百余门,尽数运往大定府,专为攻坚之用。”
二十万大军,三百门火炮,这等规模,已远超宋金历史上任何一次战役。
殿内众人听得心潮澎湃,唯有户部尚书吕颐浩,眉头微微一蹙。
他上前一步,沉声道:“陛下,二十万大军北上,人吃马嚼,耗费无算,若按常规后勤,自中原转运粮草至上京,路途遥远,民夫百万亦恐不逮,旷日持久,国库虽丰,亦难支撑。”
这是最现实的问题。
战争,打的就是后勤。
崇祯笑了,他看向姚友仲:“姚枢密,想必你对此,也早有腹案。”
姚友仲躬身道:“吕尚书所言极是,故而,臣以为,此次灭国之战,当效仿昔日霍骠骑故事,行‘闪击之策’,不求步步为营,但求一击致命。”
他将沙盘上一枚代表“主力”的令旗,从大定府,猛地向北,直插上京会宁府。
“后勤之策,可归结为八个字:‘短途急运,因粮于敌’。”
“所谓‘短途急运’,是指我军只需备足自大定府至上京,约十五日急行军所需的精料粮草,如炒米、肉脯、豆饼等,轻便易携,可由骡马驮运,无需大量民夫。此举,可将我军后勤压力,缩至最短。”
“而‘因粮于敌’,则更为关键。”
姚友仲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:“金国非不毛之地。我大军所过之处,州县府库、大户粮仓,皆是我军粮草之源!以战养战,方是长久之道,更何况......”
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崇祯一眼:“我军若能沿途夺其驿道,毁其仓禀,金军自顾不暇,又何谈坚壁清野?”
这套打法,狠辣、冒险,却也高效,它将大宋后勤的压力,转嫁到了金国的土地上。
崇祯对此大为赞赏,这正是他想要的“灭国之战”的节奏:快!准!狠!
“好。”崇祯一锤定音,“军政之事,便依此策,接下来,谈谈战略。”
他亲自拿起指挥杆,在沙盘上指点江山,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。
“朕的方略,有三。”
第901章
岳飞主攻,韩世忠策应,一东一西,皆是军中宿将,威望与能力,无可指摘。
崇祯看向兵部尚书刘韐:“刘尚书,兵力整编与军械筹备,兵部如何计议?”
刘韐手持一卷羊皮图,上前展开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兵**番号与驻地。
“回陛下,枢密院之方略,臣附议,若以岳、韩二帅为正副统帅,臣建议,当以岳家军三万精锐为骨干,再抽调燕云行省边军两万、河北行省选锋军两万、山东行-省拱卫军两万,此为中路主力,共计九万人。”
“西路,则以吴玠麾下西军三万为主,辅以山西行省厢军两万,共计五万人。”
“东路,则可集辽东行省新编之‘镇辽军’一万,并山东、河北沿海之水师,共计两万人。”
“此外,浙江、京畿等地,尚有御营军及后备厢军三万,可为总预备队,如此,倾七省之力,可集结北伐大军,共计二十万,其中可战之兵,不下十五万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至于军械,臣已命军器监与内务府协同,加紧赶制,火铳三万杆、新式神臂弩五万张、云梯、撞车等攻城器械,已在燕云、河北前线府库储备,尤其是‘虎蹲炮’与‘神威大将军炮’,已有三百余门,尽数运往大定府,专为攻坚之用。”
二十万大军,三百门火炮,这等规模,已远超宋金历史上任何一次战役。
殿内众人听得心潮澎湃,唯有户部尚书吕颐浩,眉头微微一蹙。
他上前一步,沉声道:“陛下,二十万大军北上,人吃马嚼,耗费无算,若按常规后勤,自中原转运粮草至上京,路途遥远,民夫百万亦恐不逮,旷日持久,国库虽丰,亦难支撑。”
这是最现实的问题。
战争,打的就是后勤。
崇祯笑了,他看向姚友仲:“姚枢密,想必你对此,也早有腹案。”
姚友仲躬身道:“吕尚书所言极是,故而,臣以为,此次灭国之战,当效仿昔日霍骠骑故事,行‘闪击之策’,不求步步为营,但求一击致命。”
他将沙盘上一枚代表“主力”的令旗,从大定府,猛地向北,直插上京会宁府。
“后勤之策,可归结为八个字:‘短途急运,因粮于敌’。”
“所谓‘短途急运’,是指我军只需备足自大定府至上京,约十五日急行军所需的精料粮草,如炒米、肉脯、豆饼等,轻便易携,可由骡马驮运,无需大量民夫。此举,可将我军后勤压力,缩至最短。”
“而‘因粮于敌’,则更为关键。”
姚友仲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:“金国非不毛之地。我大军所过之处,州县府库、大户粮仓,皆是我军粮草之源!以战养战,方是长久之道,更何况......”
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崇祯一眼:“我军若能沿途夺其驿道,毁其仓禀,金军自顾不暇,又何谈坚壁清野?”
这套打法,狠辣、冒险,却也高效,它将大宋后勤的压力,转嫁到了金国的土地上。
崇祯对此大为赞赏,这正是他想要的“灭国之战”的节奏:快!准!狠!
“好。”崇祯一锤定音,“军政之事,便依此策,接下来,谈谈战略。”
他亲自拿起指挥杆,在沙盘上指点江山,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。
“朕的方略,有三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