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穿大宋:崇祯开局怒斩六贼 第387章

小说:魂穿大宋:崇祯开局怒斩六贼 作者:东方笑笑生 更新时间:2025-11-10 23:18:1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第387章

  真正敢去他的大营谈判的人,若一个步骤走错,很可能有去无回。

  况且,出使金营,不只是为了走个过场,这次的首要任务,是要拖住话题、拖住节奏、拖住时间,为四面合围的宋军赢得更多机会。

  金人也不傻,他们若察觉到这一点,绝不会轻易放使者全身而返。

  此番随驾的文臣、武将皆是朝中重臣,是治国理军的骨干,崇祯自不会拿这些人去冒这种未知的险。

  他当即传下旨意:“从文武官员中择人,要求能言善辩、胆识过人,又机灵圆滑,既要稳住金军将领的疑心,又要能在关键时刻周旋拖延。”

  枢密使领命,立刻开始从宿州守军、近卫、随行幕僚中遴选合适人选。

  城中人心为之一紧,谁都明白,这趟出使金营,看似是“讲和放俘”,实则是一次踩在刀锋上的试探,搞好不好会被金人给活剐了!

  谁都怕死,不愿接这个差事。

  有不怕的想接,但苦于不擅口舌。

  ......

  大宋还是有人才的。

  不到半日,就有人站了出来,自告奋勇。

  “陛下,臣王伦愿往!”

  来人姓王名伦,乃是正七品朝奉郎,年逾四十,身着素净青袍,腰悬鱼袋,面色削瘦却精神奕奕。

  崇祯眉头一挑:“王伦?”

  这个名字,他在《宋史》中有些印象,此人乃是大宋著名的外交官。

  王伦,字某,系北宋宰相王旦之弟王勉的玄孙,世家之后,本该锦衣玉食,可家道早衰,家贫如洗。

  年轻时,王伦性情豪侠,却少拘礼法,常与市井恶少为伍,几次闹出事来,屡犯王法却每每得免。

  世人笑他放浪,朋友却夸他胆大有谋、口齿如刀。

  更妙的是,王伦为人酷爱毛遂自荐,历史上南宋几次出使金国,都是他主动出来请命的。

  《金史》对王伦的评价则带着明显的敌意:“侠邪无赖,年四十余,尚与市井恶少群游汴中。”

  崇祯心中暗笑:金人如此评价,无非是吃过他的大亏。

  史有明载,王伦曾四次出使金国,做成了几件大事:

  一次,他在金国行走时,暗中联络被掳的徽钦二帝,向他们传递南宋建立的消息,劝慰他们安心静处、勿再生乱,这帮助南宋稳住了民心与正统之名。

  又一次,王伦在金国施展离间计,巧妙离间了金国与伪齐政权的关系,逼得金廷废掉了伪齐傀儡政权,南宋得以收回部分失地。

  第三次,王伦在谈判中舌战群儒,迫使金人归还宋徽宗灵柩、韦太后以及河南、陕西之地,是南宋外交史上一大胜绩。

  更难能可贵的是,这一系列斡旋,王伦都曾在极险的环境里完成。

  甚至有一次他被金人扣留多年,期间金廷许以高官厚禄、美女金帛,王伦却始终不为所动,硬是靠着一股子骨头里的硬气撑了下来。

  这样的履历,让崇祯心中已然有数。

  这个王伦,并非浪得虚名,若真要去与完颜宗翰斗智,或许是最合适的那一个。

  “王卿可知此行凶险?”崇祯凝视着他,试探道。

  王伦微微一笑,神情闲适:“一条性命而已,何敢言险?”

  “此番前去,成,则陛下谋略更进一步;败,不过是臣一人死耳,王某这一辈子,走的就是险棋!玩的就是心跳!”

  此人竟这般豪迈!轻描淡写的谈论生死!

  崇祯心中大赞,面上却只是平静点头:“好,你此行,首务在拖,言辞可周旋,可虚实并用,但切记,保命为上,能拖则拖,能稳则稳。”

  官家竟这般在乎我的生死?

  王伦心中一暖,随即应声领命,面色依旧没有半点沉重之色,反而似乎有些跃跃欲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