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羽签署完合同,去清北见了江小渔,互诉衷肠。
清北的课业繁重,两人出来**,这丫头也是碰床就睡。
这把陆羽心疼得不行。
几天后,陆羽悄然离开上京。
返回学校,王野急不可耐的告诉陆羽一连串坏消息。
“学校的专升本驳回了,对方还要求审查咱们学校的办学资质。”
“我们学校有几个老师申请职称也遇到问题,明明符合条件,对方非说民办高校不具备资格。”
“还有啊校长,上京的教研组短短几天来了三次,指出咱们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,要限期整改。”
“校长,我们是不是动了谁的蛋糕?”
“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陆羽挠挠头。
事情的根源自然是他鹏城之行。
按照陆羽以往的风格,他必然是要和对方硬刚到底的,你让我不痛快,那你也别想痛快。
然而。
在上京见过钱老,见过雷俊后,陆羽的念头转变了。
敌人从来都不在内部,外部才是我们的敌人。
当务之急,还是抓紧让光刻机项目上马,开始搞自研芯片。
想到这里。
陆羽摆摆手,“该整改的地方就整改,职称上不去就上不去呗,我给你们开的工资可是比正常教授都高。”
在工资福利方面,陆羽从来不会心疼钱,绝对是独一档的水平。
“但校长,因为职称问题不少老师心生怨言,甚至想要辞职去别的学校。”
“想走的拦不住,随便他们。”
陆羽学校招收的老师要比正常学校多两倍,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。
班级中,老师教导20名学生与教导60名学生,效果截然不同。
招收这么多老师,陆羽自不可能做到一一过问,难免有鱼目混珠。
此刻学校遭遇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,倒正好用来挑出有二心的人。
与王野交待清楚后,陆羽接着说道:“帮**拟份公函,发给倪德海元士,就说请他来南湾实验室参与项目。”
倪德海,曾任职良想,因为良想内部发展方向斗争失败后,心灰意冷离开良想。
这在大夏的理工学者圈里,并不是什么秘密。
“校长,找倪元士,难道我们要造芯片?”
倪德海当初的良想之争,闹得沸沸扬扬,大夏人都知道那个瘦巴巴的老头想做什么。
“没错。”陆羽点点头。
“请倪元士过来可能有点难度,他这几年谁也不信。”
陆羽疑惑的看向他,“怎么回事?”
“唉,倪元士99年离开良想后,就有不少人盯上了他,这其中就包括忒休斯科技的老板夏游杰。”
陆羽理解。
元士本身就代表着资源,一家公司要是能在创业初期拉来元士站台,轻易就能起飞。
王野继续说道:“夏游杰当初打着的旗号就是为大夏造芯,倪元士很是感动,前前后后为其申请政策,拉拢资金,给予极大帮助。”
“据传,还帮他申请到唐字开头的实验室资格。”
秦、汉、唐、宋四个级别。
陆羽自己的实验室是“秦”级,他自然能猜出“唐”字意味什么。
地皮赋税、水电减免,每年固定额度的科研经费,种种豁免特权。
“申请下来后,夏游杰露出了马脚,将倪元士踢出局,他把国家低价批给他用来搞科研的地皮,全部用去开发房地产。”
“倪元士为此,还向国家负荆请罪,表示是自己识人不明。”
陆羽叹息一声,万万没想到良想斗争结束后,还有这么一档子事。
想想也能理解。
千禧年之后什么最赚钱?
房地产。
房地产在这个时代就是遍地黄金,只要拿下地皮盖房子,反手就能赚取大把大把的钱。
要是去搞高科技,搞芯片呢。
可能几亿,几十亿的钱砸进去,最后连个响都听不到。
一直都是这样,想法子捞钱的人太多,埋头做事的人太少。
“校长,你真计划挖倪元士的话,即便三顾茅庐恐怕都很难成功,经历这件事后他戒备心很强,自己组建了个小实验室,拉着学生研究。”
陆羽点点头,“行,你先去忙吧,我再想想办法。”
王野离开后,陆羽打开电脑搜集着倪元士的公开资料,与王野所说倒是大差不差。
在接下来的学校发展规划中,倪元士是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立项研究芯片、光刻机是需要领路人的,对行业内部足够熟悉的人。
如果让陆羽从0开始搞,那意味着从沙子开始搓芯片。
不是做不出来,而是时间线会无限延长。
“一个让人忽悠瘸了的小老头,看来想要把他请过来,是得拿点真东西给他看。”
陆羽并不计划跑一趟。
从王野话中不难判断出他性格。
面对这种心中有所求的技术人才,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他过来。
而现在的陆羽。
手里恰恰有每个懂技术的人看了都会发狂的宝贝。
……
申城,地下室。
倪德海看着显微镜下的“镜子”,摇了摇头,又失败了。
肉眼看起来已经极为光滑,但在显微镜下却是无比的粗糙。
站在倪德海身边,是位绑着高马尾的白皙女孩,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倪初旋。
她小心翼翼将那枚镜片取下来,“是配比出了问题吗?”
“应该是,光滑度差太多了,要是能亲眼看看阿斯麦的浸入式光刻机就好了。”
越是在这个领域研究。
倪德海越是能感受到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,追赶有多困难。
曾经,国际上光刻光源困在193nm长达20年。
最终台积电在2002年提出浸入式光刻方案,成功解决问题。
阿斯麦凭此击败尼康,成为新一代光刻机霸主。
而02年的时候,国内刚刚启动193nm光刻机项目,落后国际水平20多年。
时间到了现在(2009),阿斯麦已经熟练掌握浸没式光刻技术,能达到45nm以下的制程芯片生产,技术更是实现断层的垄断。
而大夏国内的光刻机最前沿的水平,还停留在90nm。
即便落后这么多,核心部件都依赖蔡司、cymer等国外公司。
在《瓦森纳协定》下,这些高精尖的部件在大夏是买不来的。
倪元士想做的,就是摆脱对他们核心部件的依赖,实现自研。
但是,太难了。
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,只能是不停试错,不停实验,像是撞大运一样去寻找解决方法。
无疑极其烧钱,极其耗费精力。
社会上四万亿基建计划的提出,大夏陷入房地产发展的热潮,倪元士这种搞科技的更没人搭理。
倪初旋收拾着实验仪器,“爷爷,上去休息休息吧,别把身体搞垮了。”
“唉,如果身体垮掉能换来光刻机的进步,我是愿意的。”
倪初旋没有吭声。
在国外留学,她见识到了半导体领域的差距,是近乎全面的落后。
半导体又是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础,即芯片。
那种差距,再加上国内的风气,使她不由怀疑国内能追赶上吗?
等爷爷这代人去世后,还真有人愿意做这种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事吗?
倪初旋找不到答案。
陪着爷爷来到客厅坐下,倒上茶水后,正准备看会儿电视,门铃忽然响起。
“你好,有你们的快递。”
“请在这里签名。”
一般快递是不送上门的,这种情况都是特快专递。
倪初旋看着寄件地址是汉城陆羽,收件人是自己爷爷。
“爷爷,是汉城的快递,对方叫陆羽,你认识吗?”
倪德海摇摇头,“不认识,先拿进来看看吧。”
将快递拆开,里面放着的是光盘,和简单一封信。
信上只有寥寥几行字。
倪元士,我是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校长陆羽,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学校的光刻机芯片研究实验室。我希望您在看过光盘中的内容后,再做决定。
看着飞扬的字迹,倪德海眉头微皱,又是来骗取项目资金的吗?
抬手就准备把信丢掉。
倪初旋却是拦住了他,“等等爷爷,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,先看看光盘的内容吧。”
将光盘**DV。
视频很快呈现出来,画面中央静静摆放着一块黑色长方体。
画面外,不断有人拿着种种工具测量,得出的数据比永远是无比精准的1:4:9。
黑色长方体带着一股无法形容的神秘与傲慢,静静立在那里。
        清北的课业繁重,两人出来**,这丫头也是碰床就睡。
这把陆羽心疼得不行。
几天后,陆羽悄然离开上京。
返回学校,王野急不可耐的告诉陆羽一连串坏消息。
“学校的专升本驳回了,对方还要求审查咱们学校的办学资质。”
“我们学校有几个老师申请职称也遇到问题,明明符合条件,对方非说民办高校不具备资格。”
“还有啊校长,上京的教研组短短几天来了三次,指出咱们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,要限期整改。”
“校长,我们是不是动了谁的蛋糕?”
“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陆羽挠挠头。
事情的根源自然是他鹏城之行。
按照陆羽以往的风格,他必然是要和对方硬刚到底的,你让我不痛快,那你也别想痛快。
然而。
在上京见过钱老,见过雷俊后,陆羽的念头转变了。
敌人从来都不在内部,外部才是我们的敌人。
当务之急,还是抓紧让光刻机项目上马,开始搞自研芯片。
想到这里。
陆羽摆摆手,“该整改的地方就整改,职称上不去就上不去呗,我给你们开的工资可是比正常教授都高。”
在工资福利方面,陆羽从来不会心疼钱,绝对是独一档的水平。
“但校长,因为职称问题不少老师心生怨言,甚至想要辞职去别的学校。”
“想走的拦不住,随便他们。”
陆羽学校招收的老师要比正常学校多两倍,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。
班级中,老师教导20名学生与教导60名学生,效果截然不同。
招收这么多老师,陆羽自不可能做到一一过问,难免有鱼目混珠。
此刻学校遭遇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,倒正好用来挑出有二心的人。
与王野交待清楚后,陆羽接着说道:“帮**拟份公函,发给倪德海元士,就说请他来南湾实验室参与项目。”
倪德海,曾任职良想,因为良想内部发展方向斗争失败后,心灰意冷离开良想。
这在大夏的理工学者圈里,并不是什么秘密。
“校长,找倪元士,难道我们要造芯片?”
倪德海当初的良想之争,闹得沸沸扬扬,大夏人都知道那个瘦巴巴的老头想做什么。
“没错。”陆羽点点头。
“请倪元士过来可能有点难度,他这几年谁也不信。”
陆羽疑惑的看向他,“怎么回事?”
“唉,倪元士99年离开良想后,就有不少人盯上了他,这其中就包括忒休斯科技的老板夏游杰。”
陆羽理解。
元士本身就代表着资源,一家公司要是能在创业初期拉来元士站台,轻易就能起飞。
王野继续说道:“夏游杰当初打着的旗号就是为大夏造芯,倪元士很是感动,前前后后为其申请政策,拉拢资金,给予极大帮助。”
“据传,还帮他申请到唐字开头的实验室资格。”
秦、汉、唐、宋四个级别。
陆羽自己的实验室是“秦”级,他自然能猜出“唐”字意味什么。
地皮赋税、水电减免,每年固定额度的科研经费,种种豁免特权。
“申请下来后,夏游杰露出了马脚,将倪元士踢出局,他把国家低价批给他用来搞科研的地皮,全部用去开发房地产。”
“倪元士为此,还向国家负荆请罪,表示是自己识人不明。”
陆羽叹息一声,万万没想到良想斗争结束后,还有这么一档子事。
想想也能理解。
千禧年之后什么最赚钱?
房地产。
房地产在这个时代就是遍地黄金,只要拿下地皮盖房子,反手就能赚取大把大把的钱。
要是去搞高科技,搞芯片呢。
可能几亿,几十亿的钱砸进去,最后连个响都听不到。
一直都是这样,想法子捞钱的人太多,埋头做事的人太少。
“校长,你真计划挖倪元士的话,即便三顾茅庐恐怕都很难成功,经历这件事后他戒备心很强,自己组建了个小实验室,拉着学生研究。”
陆羽点点头,“行,你先去忙吧,我再想想办法。”
王野离开后,陆羽打开电脑搜集着倪元士的公开资料,与王野所说倒是大差不差。
在接下来的学校发展规划中,倪元士是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立项研究芯片、光刻机是需要领路人的,对行业内部足够熟悉的人。
如果让陆羽从0开始搞,那意味着从沙子开始搓芯片。
不是做不出来,而是时间线会无限延长。
“一个让人忽悠瘸了的小老头,看来想要把他请过来,是得拿点真东西给他看。”
陆羽并不计划跑一趟。
从王野话中不难判断出他性格。
面对这种心中有所求的技术人才,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他过来。
而现在的陆羽。
手里恰恰有每个懂技术的人看了都会发狂的宝贝。
……
申城,地下室。
倪德海看着显微镜下的“镜子”,摇了摇头,又失败了。
肉眼看起来已经极为光滑,但在显微镜下却是无比的粗糙。
站在倪德海身边,是位绑着高马尾的白皙女孩,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倪初旋。
她小心翼翼将那枚镜片取下来,“是配比出了问题吗?”
“应该是,光滑度差太多了,要是能亲眼看看阿斯麦的浸入式光刻机就好了。”
越是在这个领域研究。
倪德海越是能感受到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,追赶有多困难。
曾经,国际上光刻光源困在193nm长达20年。
最终台积电在2002年提出浸入式光刻方案,成功解决问题。
阿斯麦凭此击败尼康,成为新一代光刻机霸主。
而02年的时候,国内刚刚启动193nm光刻机项目,落后国际水平20多年。
时间到了现在(2009),阿斯麦已经熟练掌握浸没式光刻技术,能达到45nm以下的制程芯片生产,技术更是实现断层的垄断。
而大夏国内的光刻机最前沿的水平,还停留在90nm。
即便落后这么多,核心部件都依赖蔡司、cymer等国外公司。
在《瓦森纳协定》下,这些高精尖的部件在大夏是买不来的。
倪元士想做的,就是摆脱对他们核心部件的依赖,实现自研。
但是,太难了。
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,只能是不停试错,不停实验,像是撞大运一样去寻找解决方法。
无疑极其烧钱,极其耗费精力。
社会上四万亿基建计划的提出,大夏陷入房地产发展的热潮,倪元士这种搞科技的更没人搭理。
倪初旋收拾着实验仪器,“爷爷,上去休息休息吧,别把身体搞垮了。”
“唉,如果身体垮掉能换来光刻机的进步,我是愿意的。”
倪初旋没有吭声。
在国外留学,她见识到了半导体领域的差距,是近乎全面的落后。
半导体又是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础,即芯片。
那种差距,再加上国内的风气,使她不由怀疑国内能追赶上吗?
等爷爷这代人去世后,还真有人愿意做这种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事吗?
倪初旋找不到答案。
陪着爷爷来到客厅坐下,倒上茶水后,正准备看会儿电视,门铃忽然响起。
“你好,有你们的快递。”
“请在这里签名。”
一般快递是不送上门的,这种情况都是特快专递。
倪初旋看着寄件地址是汉城陆羽,收件人是自己爷爷。
“爷爷,是汉城的快递,对方叫陆羽,你认识吗?”
倪德海摇摇头,“不认识,先拿进来看看吧。”
将快递拆开,里面放着的是光盘,和简单一封信。
信上只有寥寥几行字。
倪元士,我是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校长陆羽,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学校的光刻机芯片研究实验室。我希望您在看过光盘中的内容后,再做决定。
看着飞扬的字迹,倪德海眉头微皱,又是来骗取项目资金的吗?
抬手就准备把信丢掉。
倪初旋却是拦住了他,“等等爷爷,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,先看看光盘的内容吧。”
将光盘**DV。
视频很快呈现出来,画面中央静静摆放着一块黑色长方体。
画面外,不断有人拿着种种工具测量,得出的数据比永远是无比精准的1:4:9。
黑色长方体带着一股无法形容的神秘与傲慢,静静立在那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