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92章 谈婚议嫁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凡是从贼的豪强,王愔之都打算收缴其土地丁口,择优录用之后,余众释放为良人,给予土地耕种,并以膏田为根基,初步建立府兵制度。

  其余建立手工作坊,矿场也要着手。

  每一样都非常繁琐。

  其实后者还好,处于他的知识范围之内,可以指导,难道手把手的教你还学不会?

  难的是种田,事实上耕田种地对能力的要求并不低,不仅需要懂农事,对管理、口才、人情世故等方面都有要求。

  而且这类人才的需求还很大,不是一个两个就够用。

  前世他几乎各类杂书都有涉猎,唯独对种田不太了解。

  当然,目前的首要之务是救援山阴。

  他并非对王谢有额外的好感,主要是想趁着大乱,在当地拉起人手,抢占土地,建立属于自己的庄园。

  山阴大体位于现代的绍兴境内,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,土地肥沃,降水充沛,开发充分,堪称鱼米之乡。

  王谢占得,我王愔之为何占不得?

  但更重要的是,他要抢在刘牢之前头进入山阴,拒北府军于山阴之外!

  历史上,是刘牢之率军收复了山阴,而今,北府军是他的大敌,需要从一开始就扼制北府军的势头,待桓玄肢解了北府军,就可以吃北府军的尸体了,不教刘寄奴专美于前。

  他不相信在北府军中,没有人同情他的父亲王恭,好歹坐镇京口八年,又御下以宽,不可能没有一丁点的势力。

  府牙!

  禇爽正在接待孔道。

  说起来,孔道属于南渡以来不得志的士人,毕竟儒学式微,而鲁郡孔氏以经学传家,要不是占着个孔子后裔的名头,怕是清显之职都难以谋取。

  二人颇有共同语言,对朝廷发了阵牢骚之后,孔道话音一转:“弘茂(禇爽表字)兄,大喜啊,大破贼众,保境安民,是为一喜,弟前来,乃为弘茂兄再进一喜!”

  “何喜之有?”

  褚爽不解道。

  孔道捋须笑道:“琅琊王听闻令爱娴淑知礼,貌美体佳,甚为钦慕,故托弟来当个鲁仲连,欲与令爱结为秦晋之好,弘茂兄意下如何?”

  “这....”

  褚爽眉头一皱,孔道来提亲,若是王谢子侄,甚至别的的高门甲族都可以接受。

  可是琅琊王司马德文……

  本来他就不愿把女儿嫁给司马家,不由反复掂量起来。

  司马家的媳妇,几无善终。

  数废数立的羊献容就不提了,元帝几位夫人,随他半生颠沛,老来还被王敦逼迫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。

  明帝皇后庾文君,妙龄丧夫,后因苏峻、祖约之乱受辱自尽。

  另有坊间传言,明帝乃是庾文君与长兄庾亮合谋鸠杀,这成了大晋南渡百年来的头桩悬案。

  其余诸帝后妃,基本上也不美满。

  唯一算好的便是姑母褚蒜子,可幼年丧夫,个中的甘苦又有谁人知呢?

  高门士女嫁给司马氏,在之后的人生里,将不得不为了这个姓氏而活,或者为这个姓氏**。

  这是日渐腐朽的皇室不可避免的悲哀。

  说到底,褚爽很宠爱禇灵媛,他希望能寻到个好人家过上寻常日子,更不希望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,说他是为了攀附皇室出卖女儿的幸福。

  更何况,明眼人都能看出,司马家气数已尽,无非是还能苟多久的问题,这时把女儿嫁过去,岂不是自寻烦恼。

  褚爽沉吟道:“琅琊王年仅十四,灵媛比他还大一岁,恐怕不妥。”

  “有何不妥?”

  孔道不以为然道:“令爱大上一岁,恰可操持王府事务,补琅琊王年幼之不足,而琅琊王聪慧有礼,这可是天赐良配啊。

  遑论古来长妻少夫比比皆是,弘茂兄可莫要辜负了琅琊王的一番心意。”

  禇爽面色微沉,这孔道听不懂人话啊。

  多半是收授了琅玡王的好处。

  要是早两年,以琅玡王的贵重身份,王谢的女儿都能娶得,根本轮不到自己,可如今,琅玡王已经配不上王谢女儿了,所以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?

  念及于此,禇爽心里有些恼火,合着我阳矍禇氏如此不堪?

  不过禇爽是老好人性子,只澹澹笑道:“滋事体大,愚兄不敢擅自作主,还须与拙荆商议一二,,请文渊稍作歇息,愚兄往内宅去去便回!”

  孔道怔怔看着禇爽,显然,这是婉拒了,心里暗感无奈。

  琅玡王确是托了他来提亲,原因正如禇爽猜测,王谢的女儿娶不到了,只能求娶门第稍低点的禇灵媛。

  可谁料,连禇爽都不愿嫁女给司马家,可见已经没人再看好司马氏。

  哎!

  由管窥豹,这纷乱百年的江山啊!

  既然禇爽不愿嫁女,他也不至于死皮赖脸的强作鲁仲连,于是道:“弟先回建康了,兄若商议好了,可遣人来建康寻弟。”

  “也好,愚兄送送文渊!”

  褚爽心里有些不忍,把孔道送出了城。

  当回到府祇时,褚爽眉心微皱,总觉得对不住孔道。

  谢氏问道:“孔道寻禇郎是为何事?”

  禇秀之、禇炎之与禇灵媛将目光投来。

  褚爽一**坐在马扎上,捋着满把胡须,叹道:“孔道是为琅琊王说媒而来。”

  顿时,禇灵媛娇躯一绷,妙眸一眨不眨的望向老父。

  褚炎之却是拧了拧眉,这明摆着是火坑啊。

  褚秀之跟着道:“琅琊王上门提亲,实是我家之喜啊。

  当年姑祖母(褚蒜子)也是先为琅琊王妃才成为位极宫掖的六宫之主,儿以为,这乃是天道轮回,天大的福气又眷顾咱们褚氏了。

  当今主上堪比惠帝,口齿不灵,饥寒不辨,而琅琊王灵秀卓群,自小聪慧,四岁那年已袭琅琊王爵,儿斗胆说句犯忌的话,若是主上有个三长两短,三妹的后位,或许唾手可得啊!”

  自汉朝以来,后族与外戚列侯封地,权倾朝野再是寻常不过,褚裒便由姑祖母褚蒜子而显达,眼见历史就要重演,如何能不振奋?

  谢氏也道:“如今士族凋敝,寻嫁不易,政局每多动荡,每一次权势相易,都伴着血腥清洗,士人高贵的血统已于倾轧中被绞杀的所剩无己,老牌士族日益萎缩,投机的新贵缺乏底蕴,也不知能得意到几时!

  再者,建康士家郎君,多为服散涂脂之辈,今次若不应下,再想为灵媛寻一个家世品貌都相匹的郎君就不会那么容易了。

  毕竟回绝了皇家求娶,已是得罪了司马氏,试问天下还有谁再敢纳灵媛为妻呢?”

  “灵媛,你如何看待?”

  禇爽问道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