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轰!”
两军骑兵,如两道巨浪,互相拍击在了一起。
一名魏人面色狞狰,狠狠挥起马刀,向薛雀儿的脖子斩去。
“哈哈,来的好!”
薛雀儿哈哈一笑,手中马槊横着一挥,槊杆自然而然地震荡起来,利用震荡的力道,将马刀格开,再兜头直刺。
“啊!”
那魏人一声惨叫,被刺中面门,栽落马下。
“杀!”
身后的骑兵士气大震。
事实上,王愔之在军中演武的用处非常大,只要长期坚持演练,不说人人都是格斗高手,最起码一对一是不怵的。
隆隆铁蹄交错而过,槊刺刀砍,不断地有骑兵坠马。
其中有魏人,也有晋人,却以魏人居多,整个阵势竟然被凿穿了。
拓跋仪看的浑身颤抖,手脚冰凉,满脸的难以置信之色。
他不敢相信,踏遍北地无敌手的大魏精骑,居然不敌孱弱的晋人,尤其是在数量上,晋人并不占上风。
他承认,拓跋氏骑兵,正面冲杀并不是慕容氏的对手,慕容氏完全是内乱频发,把自己给作死了。
可**的是,今次面对的敌人是南朝骑兵啊,一样被冲个七零八落。
不是说南人善舟楫,不善弓马吗?
这尔母的王愔之到底是个什么怪胎?
战场上骑兵的直观感受更加强烈,魏人本就士气不振,甫一接触就失利,开始有魏人向两侧逃散,但更多的还是策马回奔。
“杀!”
“杀!”
全军向敌阵冲锋。
车阵肉眼可见的混乱起来,毕竟魏人向来以骑兵作战为主,缺乏以步御骑的经验与心理素质,眼见己方骑兵后面跟着晋人大队骑兵,车队中的汉人先乱了。
不知从谁开始,向四处逃散,还大喊:“败矣,我军败矣!”
“但凡有乱喊乱跑者,杀!”
拓跋仪大怒,但更多的是恐慌。
亲卫足足杀了数十人都止不住溃势,反而越发的混乱,用于留守车阵的魏人也有人跑了。
“大王,快走吧!”
魏崇急声道。
拓跋仪面如死灰,凉意直透心底,全军上下,已没了任何军心士气,混乱一层层地蔓延开来,人嘶马鸣,俱是惊恐之极的尖叫。
尤为雪上加霜的是,第一批溃败的骑兵冲回来了,都不带停歇,直接往后阵奔去,这又立马带崩了一大片。
“撤!”
拓跋仪猛的挥手,可那眼泪,却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。
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绝望时。
如果说,上回拓跋遵大败,尚是受地形影响,晋人在船上,他能射你,你射不到他,勉强算是情有可缘。
而今次大败,路径清晰明确,一场场的败仗剖开来给你看。
他自认,自己的指挥没有问题,战斗布署也大体合乎情理,却还是败了,那么根源只有一点,魏人打不过王愔之。
这让他很难接受,又不得不承认,打不过就是打不过。
譬如柴壁之战。
姚秦退了吗?
没退!
降了吗?
也没降!
但姚秦纵是拱死作战,还是败了,原因很简单,就是打不过冉冉初生的大魏啊。
而今次,他意识到魏人不如南人。
魏崇及一众亲卫也是浑身剧震,大王居然哭了!
大好男儿被打哭,可见对晋军生出了难以抑制的恐惧。
“大王,快走!”
亲卫拽住他的马缰,策马便走。
拓跋仪则如行尸走肉一般,仿佛儿丢了,只剩一具了无生趣的躯壳。
他这一走,本还有些苦苦支撑的魏人也是倾刻间溃散开来,可谓兵败如山倒。
一连跑出数十里,发现晋人暂时被甩开之后,拓跋仪叹了口气,领着残兵败将找了个废弃村落休息。
马儿跑太久了,必须休息,还要喂食,不吃饱,是没法继续跑的。
杂胡和汉人他已经不指望,只期望尽可能的把魏人带回河北。
期间不断有溃兵前来汇合,到再度出发时,又汇集了近万骑。
要知道,拓跋氏本部骑兵来的时候足有五万之众啊。
当然,没过来汇合的也不一定就是死了,而是跑着跑着与大队失去了联络,不过时间越推移,就越难以汇合。
这时,后方又传有了追兵的消息。
拓跋仪转头看了看,周围人尽皆沉默不语,士气低落,他自己也不敢再但,只得长叹一声,继续撤退。
不过他仍是分派出去百余人,令其收容溃兵,联络赶回来的骑兵,到菜芜谷汇合。
王愔之则是把骑兵分散,基本上以一幢为一队,一是剿杀残敌,二是搜罗前方情报。
他则领割鹿军诸部骑驴骡追击,其中有从义从军中择出的各家精锐,其余人马和辅兵殿后,赶着车辆,运输粮草物资,沿着魏人溃退的痕迹追击。
沿余所见,处处兵荒马乱,坞堡不是被攻破,就是投降,不过先一步逃入周边的山区的,眼下正陆陆续续地出来,截杀溃军,抓捕奴隶。
‘呵,当真是死性不改!’
王愔之看的暗暗摇头。
于是,凡是被他逮到的,全都强制从军!
什么俘虏,奴隶,叫你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战后,青州大地肯定要清算,投降过魏人的,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赦免?而且吴人也要抢占熟田。
但也有些已经回到坞堡的,就要区别对待了。
你拿他,不值得,不打的话,任其胡来,损失的是自己的威信,故而派文吏上门索粮,各家坞堡主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多多少少都给点。
王愔之又赐下数额不等的绢帛作为回礼。
一晃,数日过去。
菜芜谷!
“来了!”
李嶷神色一凝,又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。
有零零散散的骑兵,一溜烟的从谷底窜过,连勘探前路都不曾有,显然是急于逃命。
“不忙!”
徐道覆摆摆手道:“这些都是杂胡,杀之非但无用,反会惊着了魏人,若是不从菜芜谷走,反而借道临淄,那我等的布置就全做了无用功。”
菜芜谷在临淄边上,走菜芜谷是便捷的通道,可以尽快抵达黄河边上的渡口,但是也不一样非要从菜芜谷走,借道临淄也是可以的,只是绕远些。”
山谷下方,骑兵越来越多,身着破旧,兵器各式各样,渐渐汇聚成了一条长龙,让人忍不住有动手的欲望。
徐道覆也是面色数度挣扎。
不过他记起了王愔之曾在小沛把杂胡释放之事,说明杂胡没有价值,杀再多也不算功劳,只得耐着性子等待。
杂胡一波又一波,随着时间推移,数量渐渐稀少。
谷外,拓跋仪勒马观察。
“报!”
一名探马驰来,大声道:“杂胡多数已经通过菜芜谷,未遭伏击!”
“走!”
拓跋仪不再迟疑,猛一挥手。
隆隆蹄声炸响,一队队骑兵向谷内驰去。
……
        两军骑兵,如两道巨浪,互相拍击在了一起。
一名魏人面色狞狰,狠狠挥起马刀,向薛雀儿的脖子斩去。
“哈哈,来的好!”
薛雀儿哈哈一笑,手中马槊横着一挥,槊杆自然而然地震荡起来,利用震荡的力道,将马刀格开,再兜头直刺。
“啊!”
那魏人一声惨叫,被刺中面门,栽落马下。
“杀!”
身后的骑兵士气大震。
事实上,王愔之在军中演武的用处非常大,只要长期坚持演练,不说人人都是格斗高手,最起码一对一是不怵的。
隆隆铁蹄交错而过,槊刺刀砍,不断地有骑兵坠马。
其中有魏人,也有晋人,却以魏人居多,整个阵势竟然被凿穿了。
拓跋仪看的浑身颤抖,手脚冰凉,满脸的难以置信之色。
他不敢相信,踏遍北地无敌手的大魏精骑,居然不敌孱弱的晋人,尤其是在数量上,晋人并不占上风。
他承认,拓跋氏骑兵,正面冲杀并不是慕容氏的对手,慕容氏完全是内乱频发,把自己给作死了。
可**的是,今次面对的敌人是南朝骑兵啊,一样被冲个七零八落。
不是说南人善舟楫,不善弓马吗?
这尔母的王愔之到底是个什么怪胎?
战场上骑兵的直观感受更加强烈,魏人本就士气不振,甫一接触就失利,开始有魏人向两侧逃散,但更多的还是策马回奔。
“杀!”
“杀!”
全军向敌阵冲锋。
车阵肉眼可见的混乱起来,毕竟魏人向来以骑兵作战为主,缺乏以步御骑的经验与心理素质,眼见己方骑兵后面跟着晋人大队骑兵,车队中的汉人先乱了。
不知从谁开始,向四处逃散,还大喊:“败矣,我军败矣!”
“但凡有乱喊乱跑者,杀!”
拓跋仪大怒,但更多的是恐慌。
亲卫足足杀了数十人都止不住溃势,反而越发的混乱,用于留守车阵的魏人也有人跑了。
“大王,快走吧!”
魏崇急声道。
拓跋仪面如死灰,凉意直透心底,全军上下,已没了任何军心士气,混乱一层层地蔓延开来,人嘶马鸣,俱是惊恐之极的尖叫。
尤为雪上加霜的是,第一批溃败的骑兵冲回来了,都不带停歇,直接往后阵奔去,这又立马带崩了一大片。
“撤!”
拓跋仪猛的挥手,可那眼泪,却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。
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绝望时。
如果说,上回拓跋遵大败,尚是受地形影响,晋人在船上,他能射你,你射不到他,勉强算是情有可缘。
而今次大败,路径清晰明确,一场场的败仗剖开来给你看。
他自认,自己的指挥没有问题,战斗布署也大体合乎情理,却还是败了,那么根源只有一点,魏人打不过王愔之。
这让他很难接受,又不得不承认,打不过就是打不过。
譬如柴壁之战。
姚秦退了吗?
没退!
降了吗?
也没降!
但姚秦纵是拱死作战,还是败了,原因很简单,就是打不过冉冉初生的大魏啊。
而今次,他意识到魏人不如南人。
魏崇及一众亲卫也是浑身剧震,大王居然哭了!
大好男儿被打哭,可见对晋军生出了难以抑制的恐惧。
“大王,快走!”
亲卫拽住他的马缰,策马便走。
拓跋仪则如行尸走肉一般,仿佛儿丢了,只剩一具了无生趣的躯壳。
他这一走,本还有些苦苦支撑的魏人也是倾刻间溃散开来,可谓兵败如山倒。
一连跑出数十里,发现晋人暂时被甩开之后,拓跋仪叹了口气,领着残兵败将找了个废弃村落休息。
马儿跑太久了,必须休息,还要喂食,不吃饱,是没法继续跑的。
杂胡和汉人他已经不指望,只期望尽可能的把魏人带回河北。
期间不断有溃兵前来汇合,到再度出发时,又汇集了近万骑。
要知道,拓跋氏本部骑兵来的时候足有五万之众啊。
当然,没过来汇合的也不一定就是死了,而是跑着跑着与大队失去了联络,不过时间越推移,就越难以汇合。
这时,后方又传有了追兵的消息。
拓跋仪转头看了看,周围人尽皆沉默不语,士气低落,他自己也不敢再但,只得长叹一声,继续撤退。
不过他仍是分派出去百余人,令其收容溃兵,联络赶回来的骑兵,到菜芜谷汇合。
王愔之则是把骑兵分散,基本上以一幢为一队,一是剿杀残敌,二是搜罗前方情报。
他则领割鹿军诸部骑驴骡追击,其中有从义从军中择出的各家精锐,其余人马和辅兵殿后,赶着车辆,运输粮草物资,沿着魏人溃退的痕迹追击。
沿余所见,处处兵荒马乱,坞堡不是被攻破,就是投降,不过先一步逃入周边的山区的,眼下正陆陆续续地出来,截杀溃军,抓捕奴隶。
‘呵,当真是死性不改!’
王愔之看的暗暗摇头。
于是,凡是被他逮到的,全都强制从军!
什么俘虏,奴隶,叫你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战后,青州大地肯定要清算,投降过魏人的,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赦免?而且吴人也要抢占熟田。
但也有些已经回到坞堡的,就要区别对待了。
你拿他,不值得,不打的话,任其胡来,损失的是自己的威信,故而派文吏上门索粮,各家坞堡主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多多少少都给点。
王愔之又赐下数额不等的绢帛作为回礼。
一晃,数日过去。
菜芜谷!
“来了!”
李嶷神色一凝,又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。
有零零散散的骑兵,一溜烟的从谷底窜过,连勘探前路都不曾有,显然是急于逃命。
“不忙!”
徐道覆摆摆手道:“这些都是杂胡,杀之非但无用,反会惊着了魏人,若是不从菜芜谷走,反而借道临淄,那我等的布置就全做了无用功。”
菜芜谷在临淄边上,走菜芜谷是便捷的通道,可以尽快抵达黄河边上的渡口,但是也不一样非要从菜芜谷走,借道临淄也是可以的,只是绕远些。”
山谷下方,骑兵越来越多,身着破旧,兵器各式各样,渐渐汇聚成了一条长龙,让人忍不住有动手的欲望。
徐道覆也是面色数度挣扎。
不过他记起了王愔之曾在小沛把杂胡释放之事,说明杂胡没有价值,杀再多也不算功劳,只得耐着性子等待。
杂胡一波又一波,随着时间推移,数量渐渐稀少。
谷外,拓跋仪勒马观察。
“报!”
一名探马驰来,大声道:“杂胡多数已经通过菜芜谷,未遭伏击!”
“走!”
拓跋仪不再迟疑,猛一挥手。
隆隆蹄声炸响,一队队骑兵向谷内驰去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