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249章 皇协军的快乐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有鉴于倭人在进城时的良好表现,王愔之索性提高了倭人的地位,当皇协军,二鬼子,管理看押俘虏。

  还别说,倭人沾沾自喜,用心又卖力,面对晋人时,点头哈腰,极尽谗谀,但是转过身,对俘虏又是另一副嘴脸,稍有不听话,就酷刑伺候。

  这让全军上下对倭人有了进一步的认知,均是暗暗摇头。

  摸着良心说,这样的种族,真的难很评价,这还不是个别人的行为,而是整个族群的群体行为。

  不过有倭人代劳,军中的压力大为减轻,而倭人也乐意随船返回晋土。

  舰队中,虽然多了倭人的八十条船,还有新罗本身的船只,合一起有一百来条,可仍然塞的满满当当,如同沙丁鱼罐头。

  而且这两国的造船技术别说仿造宋船打造的新型战舰,即便比之大晋的旧船都远有不如。

  走一路漏一路水,必须不停地舀水排水。

  帆也是莫可名状,风吹来咯吱吱响,让人手心捏着把汗,担心会被海风吹折了。

  好在是沿着海岸线行驶,而且十二月底已经过了黄海和日本海海面上风力最大的时段。

  三日后,舰队有惊无险地抵达了对马岛,全军上岸休整两日,主要是马驴等牲畜不能长时间窝在船上。

  在这期间,将对马岛上的倭人据点扫荡一空,得了几百石粮食与数百名倭女,并抓捕了俀人俘虏两百来人,也算是小补贻情。

  休整完毕,全军继续启程,又于三日后,抵达济州岛,在当时被称为耽牟罗,岛上没有倭人,只有韩人的原始部族存在。

  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有载:其人差短小,言语不与韩同,皆髡头如鲜卑,但衣韦,好养牛及猪,其衣有上无下,略如裸势,乘船往来,巿买韩中。

  《新唐书》也载:龙朔初,有儋罗者,其王儒李都罗遣使入朝,国居新罗武州南岛上,俗朴陋,衣大豕皮,夏居革屋,冬窟室。地生五谷,耕不知用牛,以铁齿杷土。

  全岛长一百五十里,宽七十里左右,大部分地表覆盖有火山灰,土地肥沃,是屯垦的好地方,这次没再攻伐韩人,主要是当地韩人穷困潦倒,掠无可掠,丁口也不多,只有千余户。

  因此王愔之展现出善意,与当地的韩人交换了些物资,以粮食、布匹、铁器交换了大量的牛皮猪皮,这都是中土紧缺的制皮甲的原料。

  王愔之打算未来向济州岛实边移民,驻一部府兵,作为控制半岛的中转站,待彻底掌控之后,北上对马岛,斩断倭人染指半岛的通道,将倭人永远困死在岛上。

  再进而以对马岛作中转站,开采石见银矿。

  而且济州岛的养马条件得天独厚,在蒙元时期,就是马场。

  但可惜,大明没有正确认识到济州岛的战略地位,送给**了,而这在王愔之手上是断然不可能。

  在济州岛上休整了三日,一大早,天刚蒙蒙亮,全军登上船,直冲不其,终于在日落之前抵达。

 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,新罗的船沉了三艘,倭人的船沉了两艘。

  虽经努力搭救,救上来近百名水军战士,可仍有数十人葬身于海底,而这五条船上的俘虏数百人无一幸免。

  当晚,全军上岸,搭建营帐。

  ……

  深夜!

  “府君,晋人又来了,已于海边上岸!”

  长广太守李嶷正抱着爱妾睡的香呢,门外突有亲兵来报。

  “什么?”

  李嶷惊的坐了起来,问道:“有多少人马?”

  那亲兵道:“黑夜里看不清,但是火光处处,正在连夜安营扎寨,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走。”

  李嶷顿时睡意全无,穿上衣衫,出了屋子,负手来回走了几步,深吸了口气道:“晋人两次前来,想必意在青州,不其首当其锋。

  传令,严加戒备,立向广固求援!”

  “诺!”

  那亲兵施礼离去。

  李嶷索性回到府牙大堂,坐等各方消息,并联络城中各家。

  ……

  岸上!

  升起了一堆堆的篝火,一群倭人聚在一起,由于上岸苍促,刚刚才下发了米面食物。

  因倭人好用听话,王愔之把倭人的待遇提升至等同于辅兵,晚膳有一罐白米、在新罗取死马腌的咸肉条,一份咸菹,还有一壶从新罗搜出来的酒。

  以及煤炭。

  王愔之禁止军中饮用新罗酒,他担心酿酒技术不过关,甲醇含量过高,因此都赏赐给了倭人。

  倭人拿白米熬粥,咕噜噜翻滚中,米香四溢。

  一名叫葛城三郎的倭人深深嗅吸了一口,一脸迷醉,连呼气都是轻轻的,仿佛生怕把米香给呼了出去。

  好一会,才感慨道:“真香啊,上一次吃到精白米,还是在倭王迎娶我们葛城国的小公主葛城磐媛的婚礼上。

  那时国主给我们国人赐下了一小把精白米,一转眼,已经有五六年了吧。”

  “是啊!”

  又一个叫葛城三五二郎的倭人附和道:“被掠来大晋上国,乃我等之幸也,你们看,晋人的贵族,穿的都是绫罗绸缎,顿顿有白米饭吃,而我们呢,隔三差五也能吃一顿白米饭,大倭王都吃不到这么多白米饭吧?”

  倭人俘虏是随葛城长江袭津彦出征,多数是葛城国的国人,除了贵族有名字,普通人以数字为名,称作某某郎。

  其中姓葛城的,是住在城里的国人。

  而住在城外的,是野人,连姓都没有。

  一名叫二十三郎的野倭人痛哭流泣道:“想我自出生以来,从未吃过白米饭,可是自从跟了晋人,已经吃了好几顿,白米饭真好吃啊。

  从此之后,晋人就是我二十三郎的主子,我当以仆事奉晋人,来,诸君,且饮酒!”

  说着,提起酒壶,给每人斟了一小杯。

  “为贺我等新生,诸君同饮!”

  倭人们纷纷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

  一名倭人站了起来,捧着空杯,一边跳舞,一边唱道:“此御酒者,非妾所酿,其酿此酒者,乃居常世国,为石神而立,少名毗古那神是也(粮食神、酒神),其贺汝而狂舞,回绕酒瓮舞蹈,因以酿造,是而献上,是愿君尽饮!”

  众人也一同起身,围着火堆跳舞,跟着唱道:“是此御酒,所酿之人,于其鼓者,如臼而立,歌而酿之,舞而酿之,此御酒者,是此御酒,其味美善,无以言述,甚令人乐!”

  “哈哈~~”

  唱毕,众倭人哈哈一笑,笑声中满是对未来的向往。

  随即二十三郎又叹道:“这首敬酒歌,乃是大倭王之女衣通姬所著,作的真好啊,不愧是我大倭国千年难遇的山中女神!”

  “是啊!”

  又一名倭人附和道:“美女配英雄,也只有王使君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能配得上衣通姬公主,若是有机会回到倭国,我们一定要把衣通姬公主献予王使君。”

  “大倭国就没有男儿能配得上衣通姬公主,这也是为了她好。”

  ……

  一众倭人趁着酒兴,居然七嘴八舌的商讨起了如何才能把衣通姬掠来,献予王愔之的法门。

  “粥熬好了!”

  突然有人惊喜的唤道。

  倭人们如同享用圣食,捧着碗,排好队舀入碗里,再往上面搁几块咸马肉和咸菹,来回反复嗅吸,才拿木筷蘸了蘸,粘上数粒米,小心翼翼地纳入口中,用舌尖轻轻挤压着,体悟着米饭的香味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