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225章 揭丑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“哎~~”

  贾彝长叹一声,捂着血淋淋的面孔,未再劝说。

  拓跋遵亲领本部五千精骑,杂胡万余骑驰了上前。

  “诸君速速靠向舰船!”

  能杀的鲜卑骑兵都杀了,没杀的也跑了,于是王愔之急唤道。

  这些人,已经用血勇证明了他们的立场,无须再疑。

  一群群的人潮水般地涌了过来,布满了泡水北岸那干涸的河庄,均是紧张的看向正在接近的万余骑兵。

  不过想着背后的晋人舰船,又有了些心安。

  拓跋遵并没有率队冲击,他也不傻,晋人掷出的玩意儿没弄清之前,他不敢贸然攻打。

  “吁!”

  拓跋遵勒停马缰,隔着百步距离,唤道:“王愔之?”

  “正是!”

  王愔之跃上楯樯,问道:“汝乃何人?”

  拓跋遵傲然道:“孤乃大魏常山王,汝于江东所行之事,孤亦有耳闻,今晋室黯弱,皇纲失坠,江东群凶竞起,生灵罹难,尺寸之地何以抗王师耶?岂非天意欲亡晋乎?

  况桓玄小儿,性贪鄙,好奇异,违天虐人,非明主也。

  而我主乃大国之世孙,兴复先业,秉德无私,气量宏远,降神挺材,积厚成器,免赋赈灾、抚恤孤寡、选贤任能、严明军纪、崇尚节俭、大兴儒学、废燕暴政,使百姓安居乐业,有匡国济时之心、诛乱定难之略,故而神器有适,天命将移。

  君若早投我主,我主岂能无厚爵之赏乎?

  可若君不识天时,以区区螳臂阻衮衮大势,一俟我百万天兵南下,旗指安平,坚壁洞开,三军勇战,檄定千里,便是君取死亡之时。

  是辅佐明主,一统天下,建不世之功业,荫庇后世子孙,还是宗族尽灭,妻儿沦为渔肉,君宜细思之。”

  薛银瓶等一众薛家子弟面面相觑,当初在外流浪,就是因为拓跋遵,没想到,今日居然真人当面。

  “哈哈~~”

  王愔之手提弓梢一指,哈哈一笑:“汝主拓跋珪,幼年托庇于刘库仁,却于成年后击库仁子刘显。

  贺兰部乃拓跋珪舅家,曾拥拓跋珪即位代王,拓跋珪却联同慕容麟攻贺兰。

  更有慕容燕国,与代国本为世婚之邦,拓跋氏复国之初,历次内乱与对外攻伐,燕国多出兵相助。

  而拓跋珪却于慕容垂攻慕容永时,出兵助慕容永,又于参和陂之战,坑杀燕军降卒四万,其乖戾残暴,忘恩负义,令人发指,日后必死于不义。

  君虽为拓跋氏族人,却难保不会受其忌害,不如早投我朝,可免横死之祸,亦有弃暗投明,顺天应时之美,何不为哉?”

  “好胆!”

  拓跋遵怒极而笑:“汝无非是仗着舟楫之利才敢于辱骂我主,我若挥鞭而下,汝这区区数千人马又能挡得几时?”

  “君尽可一试!”

  王愔之澹澹道。

  拓跋遵眼里,陡然绽出寒芒,伸手猛的一招。

  “杀!”

  “杀!”

  “杀!”

  身后诸骑挥舞兵器,齐声呐喊。

  很多人吓的面色大变,有的都站不稳了,一**跌坐在地。

  不过船上的割鹿军将士却是无所畏惧,他们要么来自于北府军,要么来自于积年老海贼,这套把戏见的太多。

  好一会,拓跋遵高举的手臂徐徐放下,喊杀声也渐渐止歇,这才冷笑道:“汝既有妇人之仁,宁不惧孤将此等汉奴尽数斩杀?”

  “呵~~”

  王愔之呵的一笑:“少他**来威胁老子,老子只有数千卒,能救得一个是一个,救不了,诸君也莫要怨我。

  日后,必挥军杀入平城盛乐,将拓跋氏斩草除根,为诸君报仇雪恨!”

  “使君尽力便可,仆等死亦无憾矣!”

  “仆若不幸坠入幽壤,便于幽壤之下为使君摇旗呐喊!”

  “壮哉,生亦何欢,死亦何惧?”

  河滩上,一片豪情轰然升起。

  拓跋遵面色难看之极。

  其实打是可以打,可若拓跋氏主力死伤太多,难保杂胡不会以奴噬主。

  若驱杂胡去打,多半是出工不出力。

  毕竟神是不能见血的,拓跋氏以百战百胜的战绩,奠定了在杂胡中神明的地位。

  可今日,轮番攻击舰队无果,反让晋人救回了数千仆役,又被指着鼻子大骂拓跋珪,却犹犹豫豫,不敢兴王师之怒。

  虽然还未到流血的地步,可是最起码亮出了血条。

  让人看到拓跋氏也并未无所畏惧。

  裹挟成军,最大的破绽是不能软,稍微软一下,就会致使人心浮动。

  如今摆在拓跋遵面前的难题是,打了他怕死伤,不打面子又过不去。

  和跋凑前,小声道:“大王,我军舰船尚未造好,不如忍他一时,且先容他归去,届时水陆并发,彭城能攻则攻,攻不了沿泗水南下下邳,钞掠淮水两岸,断其归路。

  不过也不可任由王愔之轻松回彭城,可将骑兵散开,以数百人一小队轮番袭扰,有机会就打一打,至不济也要将马匹夺回来。”

  “嗯~~”

  拓跋遵缓缓点头,他也觉得和跋之言中肯,于是道:“便由君主持,孤再拨付五千杂胡予君!”

  “诺!”

  和跋拱手应下。

  拓跋遵回头看了眼,哼道:“那些汉奴虽跑了,眷属多数还在,孤欲将之坑杀,以儆效尤,如何?”

  “大王不可逞一时之快!”

  和跋连忙阻止:“此时坑杀,必至汉奴人心浮动,若响应王愔之,反是不美,况且杀戮过多,谁来安营立寨,谁为先登攻城?

  暂时留着汉奴亦有用处。

  一来,军中粮草窘迫,一俟耗尽,可杀之充饥。

  二来,于适当时候命其在城下喊话,或可收奇效。”

  “也罢,暂且留着她们性命,不过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,这些天,暂且赏给孤麾下的儿郎们享用!”

  “大王仁德!”

  和跋眼前一亮,连忙称赞。

  军中,有些士族豪强的妻妾女儿生的还不错,以前有些顾忌,但如今,她们的男人跑了,合该好好享用一番啊。

  ……

  舰队,缓缓驶过泡水,进入汴水,民众们也涉水过河,大部分都过来了。

  汴水虽是人工渠,却始筑于战国,又经曹操疏浚拓宽,比之泡水更加宽阔,水也更深。

  王愔之留意到,拓跋遵派出的骑兵正分批分次的小心翼翼泅渡泡水,索性他也不急着走了,唤道:“停船,大家就地休息会儿,再给民众分些食物!”

  “诺!”

  命令一层层传达,各船陆续停下。

  因着干旱的缘故,河水流速缓慢,即便不划桨,水流也很难把船队冲散,将士们与水手纷纷靠上楯樯休息,又有一筐筐的干饼被递了下去。

  “我等幸得使君搭救,今又赐食,怎当如此厚待啊!”

  “几疑复见玄德公矣!”

  底下顿时爆出哭声。

  刘备在徐兖这一片的名声相当不错,即便两百年过去,当地仍流传着刘备的传说。

  或许这也是民众心里的一份念想,毕竟谁不想拥有一个如刘备那般仁慈的主公呢?

  不过哭归哭,每个人均是狼吞虎咽,显然很久没有开怀吃过了。

  王愔之暗暗叹息,今年是旱灾,明年如果来蝗灾,还会更加艰难,好在如起了蝗灾,就不独他受灾,整个中原大地,包括江东,都会被波及。

  谁也不比谁更好过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