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221章 拓跋遵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小沛,作为汉末曹操、吕布与刘备反复争夺的要地,城池规模并不大,约一里半,高仅丈半,且年久失修。

  又自曹操统一北方以来,小沛逐渐失去了战略地位,沦为曹魏的屯田之所,不过如今的小沛,却是喧闹异常。

  沿着泗水,近千名工匠和数千仆从一字排开,挥汗如雨,打造船只,一队队骑兵驰过,一旦有人动作慢了,上去就是一鞭子,甚至直接抽刀砍杀。

  因吃不饱,有人干着干着,突然身形一歪,躺倒在地,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  同伴似乎习以为常,那麻木不仁的眼神只澹澹瞥了眼。

  “看什么?”

  “尔等汉奴想要偷懒不是?”

  “速速造船,贻误工期,军法不饶!”

  “啪!”

  但凡多看两眼,就有鞭子抽来。

  又有辅兵上前,拖着尸体往远处树林里去,隐约有刮擦骨头的切割声传来。

  老船匠满面皱纹,眼里隐有恨意闪烁,那一下下敲打铁钉的手,竟渐渐地敲歪了。

  远处,有步骑与驱赶面黄饥瘦的流民陆续过来,其中有不少是被攻破的坞堡帅与属民。

  本来他们与拓跋氏相安无事,大军来了,给些粮草僮仆,彼此间有着最基本的默契,可这一切,毁于一场席卷南北的旱灾。

  而幽并,冀州北部,包括大草原,大雨一场接着一场,不仅山洪暴发,摧毁了无数良田,草原上的牲畜不耐潮湿的气候,疫病流行,很多牛羊牲畜死于非命。

  魏国没有粮食吃,只能分兵就食,不计代价地强攻一座座坞堡,即便伤亡不小,却也减轻了人口负担。

  每每草原遭灾,必定南下,劫掠是一方面,消耗人口是一方面。

  人死的多了,吃饭的嘴就少了。

  拓跋遵站在高地上,眺望着忙碌的现场。

  此人是拓跋什翼健之孙,拜侍中、尚书左仆射、冀州牧,常山郡王,也是汾阴薛氏有意向的联姻对象。

  本是坐镇中山,因大旱,不得不率部南下就食。

  “彭城情形如何?”

  拓跋遵转头问道。

  和跋道:“晋国新任徐州刺史王愔之率军南下,迄今未返,如今彭城兵力,连同王愔之带来的,约有三万左右。”

  “晋兵可能战?”

  拓跋遵又问道。

  “呵~~”

  和跋呵的一笑:“仆听闻,王愔之在江东屡战屡胜,但彭城地势开阔,可供骑兵驰骋,天底下没有步兵胜骑兵的道理,大王不如下令急速进兵,莫要造船了,无非是四十来里的路途,大军一日夜可抵彭城。”

  “还是莫要大意!”

  拓跋遵摆了摆手:“晋人在彭城,驻扎有水军,倘不能控制泗水,我军极易被晋人利用泗水与汴水分割。

  虽说北人不耐水战,但泗水不过两百来丈的宽度,今又逢大旱,河道更浅窄,我以步骑弓矢配合舟楫,未必不能破去晋人水军。

  再等半个月罢,待船只造好了,即刻攻打彭城,一俟攻克,继续南下就食!”

  “诺!”

  和跋拱了拱手。

  ……

  一夜过去,东方的地平线上,浮现出了一抹鱼腹白,王愔之缓缓睁开眼睛,怀里一左一右,伏着淑慎和采薇。

  ‘堕落了啊!’

  王愔之暗暗叹息,心里又有些愧对二女。

  昨晚,淑慎和采薇向他交出了第一次,可他心里,想的却是王灵。

  仅仅是浅尝辄止,就让他体会到了从不曾有过的刺激。

  难不成这女人真是魅魔附体?

  “郎君,要起么?”

  采薇也幽幽醒来,咕哝道。

  “你们再睡一会儿,我自己起来就可以了!”

  王愔之笑着点了点头,撑着床坐了起来。

  “那可不行!”

  采薇忙道:“哪有郎主起来了奴婢们却贪床的道理,淑慎别睡了,赶紧服侍郎君起床。”

  “噢!”

  淑慎含糊不清的应了声,揉了揉眼睛,拿了衣衫披在身上,背对着王愔之下了床。

  王愔之嘿嘿一笑。

  二女虽然不是绝色,却也青春可人,十八九岁的年龄,尤如娇艳的花骨朵,徐徐绽放,洋溢着青春与活力。

  王愔之在前世,最吃这套,也舍得在这类小女生身上砸钱。

  什么最新款苹果、包包,情绪价值给足了,买买买!

  高门士女因着代代基因改良,越来越漂亮,那高贵的身份也足以让人沉迷,但寻常女子也有独属于她们的优点。

  她们没有太过于深沉的心思,心里眼里全都是你,只要稍微对她们好一点,就能开心一整天,她们所求的,无非是生个孩子,母凭子贵。

  这过份吗?

  一点都不过份。

  二女把留有珍贵记忆的白布藏了起来,然后服侍着王愔之洗漱穿衣。

  王愔之不经意问道:“你们怎么和王妃那样好了?”

  采薇没心没肺的笑道:“王妃挺好相处啊,又漂亮,又高贵,却和妾们以姊妹相称,平素又不摆架子。”

  “是啊,王妃是个好人呢!”

  淑慎附和。

  王愔之挺无语的,她们只看到了王灵刻意想让她们看到的那一面啊。

  不过他也不会多说什么。

  草草用了简单的早膳,王愔之便带着薛银瓶来到前殿。

  “见过使君!”

  殿里已济济一堂。

  除了各僚属,彭城士族能来的都来了。

  显然,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妙。

  以前还能跑,即便伤筋动骨,好歹宗族能大体保存。

  可眼下处处旱灾,农作物绝收,牲畜也啃不到什么象样的草,根本无处可去。

  弃家而逃,多数人的下场只是倒毙于道途。

  王愔之已然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。

  “山雨欲来风满楼啊!”

  王愔之大声道:“诸君,拓跋氏南下已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,彭城首当其冲,我等却对小沛情形一无所知,故须料敌从宽,不独止于拓跋氏,慕容氏也要考虑进去。

  在此之前,我需要知晓我们手头到底有多少兵力,能调用多少民夫,以统筹规划,合理分派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众人面面相觑。

  显然,使君的意图并不单纯,这是要借机摸各家的底。

  说句现实话,摸清了各家的底子,将来搞土断轻而易举,战时,也可有效地调配各家的人力财力。

  那么,隐瞒行不行呢?

  理论上可以。

  可若出了事,就须你来承担,以军法处置。

  要知道,王愔之是假节,战时可斩杀干犯军令者。

  “呵~~”

  张法顺冷冷一笑:“都什么时候了,诸君还为些许门户私事置大局于不顾,请恕张某说话难听,鲜卑人来攻,纵天下之大,诸君有何必可去?”

  这话还有下半句没说,王愔之的根基在钱塘和义兴,若是不敌,可以败逃回江东,可他们不敌,无处可逃。

  拓跋氏可不是什么好路数。

  虽然冉闵之后,北方胡人不再以汉人为兵,但是,该征发的徭役兵役一样不少,这比领军作战更加不如。

  在外面打了胜仗,回来总有封赏,而服兵役徭役,是义务,失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,打了胜仗也与你无关。

  如今的彭城士族,已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。

  “老夫先来!”

  刘元孙深吸了口气,拱手道:“仆家在册部曲三百三十户,僮仆庄客计有一千二百一十户,四十以下丁壮有两千以上,倘若征发,三两日,可矣!”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