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愔之摆摆手道:“终归不会是司马氏,淝水战后,谢安死于广陵,谢玄回上虞营建始宁墅,司马氏本有中兴之机。
叹孝武帝才疏志浅,贪酒废政,非明主之相,又与司马道子主相之争,各纳党羽,坐看气数耗尽。
晋室至此,宣王复生亦束手无策,师昭重临也要徒叹奈何,而高门甲族文恬武戏,不知苍生之苦,将来的天下,有才德者居之!”
刘裕眸光微闪,又道:“倘若王郎日后执掌中枢,当会如何?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,反问道:“若是刘兄,如何施政?仆不才,欲讨教一二。”
刘裕突觉与王愔之说话很累,或许高门甲族就是这个调调。
不过他还是想与王愔之辨一辨,理由很简单,王愔之是唯一肯和他坐而论道的高门贵种。
他的金主王谧待他,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名士派头。
略一沉吟,刘裕道:“为政者,理当清简寡欲,严整有法度,不视珠玉舆马之饰,**无纨绮丝竹之音。
使财帛皆在外府,内无私藏,削平强藩,集权中央,土断清口,废繁为简,使百姓休养生息,而国力自强!”
“妙哉!”
孙无终极度认可。
王愔之却是摇头道:“严整有法度自备其理,但清简寡欲有待商酌,王戎每餐耗两万钱令人垢病,但细究之,背后养活了多少人?
只要他肯出钱,公平买卖,别说每餐两万,十万亦由其自便,财富不是省出来的,而是创造出来。
刘兄主张财帛皆在外府,内无私藏,倘若要用兵,你手里没钱没粮,就得和朝臣与世家大族扯皮,要花多久时间,又要耗费多大精力?
即便最终索来了钱粮,战机已贻误矣。
譬如我,钱粮操于我手,我随时可以发兵征战,听闻桓玄已至姑孰,我筹备两日,即以两万大军奔赴建康。
倘若易地而处,刘兄掌北府大权,能否在两日内征发两万大军?”
“这……”
刘裕眉心紧拧。
从内心来说,他很排斥王愔之的这套说辞,可是他不得不承认,北府军并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出动。
而且王愔之这么搞,治下的屯田兵和庄客僮仆,日子过的还不错。
也许真有可取之处?
王愔之又道:“治国之道,在于与时俱进,探索创新,君主节俭与否无关大局,底下人有的是法子蒙混。
而且君主太过于寒碜,有损于皇室威严。
我还是那句老话,即便大兴土木,营建宫室,只要量入为出,给付工钱,于国有益矣。
具体而言,对内广施教育,不唯私而用,大兴货殖,打通向上晋升的渠道,使良人也有机会光耀门楣,不唯以出身提拨。
天下不患无财,而患不均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何解?
以工而成,以商而通。
以工解构庄园,打破闭门为市陋习,参与外界交易,以货殖交通货物,构建往来,是谓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后汉因何而亡?
便是亡于体制僵化,势族与外戚占据朝堂,终有黄巾之乱,而我朝的孙恩之乱,也是寒门上升渠道被堵塞,故而引兵作反。
刘兄乃寒素出身,想必对此深有体会。”
刘裕暗暗叹息。
是啊,对这天下不满的何止孙恩卢循,北府诸将,包括三反而死的刘牢之又何曾满意?
一刹那,他都有些要为王愔之折服了。
不过他心志坚毅,立刻把不良情绪摁了下去,问道:“既有对内,必有对外,对外当如何?”
王愔之笑道:“鼓励出海,游历天下,对化外夷民掠夺征服,取其财富为已用,以战养战,倚战区,获给养,而非过度依赖于后方输送。
当然,要使战争成为掠夺战而不陷入消耗战的泥潭,则须保持足够的优势,要做到不战而已,战则必胜。
这又回到了探索创新方面,只有探索创新,才是向前发展的原动力,这方天下大的很,中夏不过是一隅罢了。
走出去看看,可扩展视野,不必再囿于脚下的区区数倾土地。”
“哼!”
刘兴男不服气的哼道:“古之明君,上至尧舜,下至文景,谁不是无为而治,以仁德治天下?
文景崇尚节俭,连皇后都布衣钗裙,不佩珠玉,留下千古美名,为历来正直之士景仰。
可郎君您呢,竟然质疑清简寡欲,古来亡国之君,谁不是亡于骄奢**逸?难道您要学那纣王建起酒池肉林?
您还崇尚武力掠夺,屠城灭国固能取一时之需,却有伤天和,有悖于圣人之道,终不为长久之计。
我中夏地大物博,泽被四海,以仁德服万邦,令偏邦蛮夷诚心来朝才是正理!
兴男敢断言,若有一日由郎君执掌朝政,必然百姓困苦,民不聊生,阿父所言,乃王道,正道,长治久安之道!”
刘兴男把王愔之批的一文不值,心里暗呼好爽,小脸蛋都因兴奋过度涨的红扑扑的,眼珠子也在滴溜溜的四处乱转。
果然,父母现出了毫不掩饰的诧异之色,众从也以审视的眼神打量自已。
仿佛不敢相信自已能说出如此深刻的长篇大论,这让她更是得意,忍不住的哼哼有声。
刘裕老怀大慰,捋须点头,这话说的好啊。
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女儿。
不过还是顾及王愔之的脸面,摆手道:“兴男莫要妄言,女儿家哪懂军国大事?王郎也莫要在意。
只是倒也并非不发人深省,王郎有闲还是细思之为佳。”
说到底,刘裕是传统治国思路,搞轻徭薄赋那套,但王愔之是现代人,深明得民力者得天下之理,人心从来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把钱袋子抓手上。
历史早已证明,王朝的崩溃,始于财政崩溃。
没钱,什么都做不成。
虽然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有点低,但是知识的传播并不需要遁序渐进,可以呈跳跃性爆发。
就如地球上突有外星人降临,悉心教导折叠空间、虫洞等前沿学科,难道还学不会吗?
关键在于,人类不可能想象出没有见过的东西,一旦见到了,明白了怎么回事,很容易就能复制出来。
王愔之打算强行推动。
他始终相信有系统神的存在,系统有时候会迟到,有大乘期才来了系统,有当太监一辈子,临出宫时来了系统,还有在当铺干到快退体才来系统。
所以不急!
可以等!
不过系统把他丢到这方世界,不可能是沿着原有的轨迹再走一遍,他肯定要尽自己所能,做到最好。
“**!”
王愔之抚掌大笑:“兴男小娘子倒是令我刮目相看啊,可惜错生了女儿家,若为男儿身,必为一代贤臣。”
“哼,郎君所言,皆为歪门斜道!”
刘兴男又哼了声,得瑟地晃动起脑袋。
王愔之却道:“中夏素来缺铜,缺银,我知海外有一座大银矿,储量之丰难以想象,或足以支撑中夏全境以银钱交易。
倘若我把银矿的位置告诉兴男小娘子,你会不会组织舰队,跨海而去,抓捕当地土人开采银矿?”
“我……”
刘兴男神色一滞。
王愔之严肃道:“不许昧着良心说瞎话,你告诉我,动不动心?”
“我……”
刘兴男犹豫再三,悻悻道:“肯定是动心啦!”
“哈哈!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:“你所谓的仁德服万邦呢?”
“哼!”
刘兴男眼珠子一转,一抹狡黠之色乍现,哼道:“郎君先说那银矿在哪里,我再告诉郎君。”
王愔之转回头,向刘裕拱手:“刘兄生的好女儿啊,若非我两个平妻已满,还真想请一德高望重之士向刘兄提亲呢。”
刘兴男一听,就如被点了死穴般,手脚僵麻,定着不动了,不由想到了昨日王愔之的‘阿母’对她说的话。
‘呸,谁要和你结亲?’
刘裕暗骂,不过王愔之抛出的大银矿让他很是动心,横财谁不喜欢,再看王愔之那言之凿凿的样子,不象胡扯,难道真有?
当然,他清楚王愔之不会告诉他,于是云淡风轻的摆手:“小女胡言乱语罢了,王郎莫要在意,来来来,继续钓鱼。”
刘兴男很是不快,我怎么就胡言乱语了?
……
徐府!
“郎主,稚元(王谧表字)公来访!”
徐钦之正在家中,面若寒霜,有仆役来报。
“请他进来!”
徐钦之哼道。
“诺!”
仆役施礼离去,没一会,带来了王谧。
王谧只比刘裕大三岁,足踏木屐,大袖飘飘,一副名士派头,熟络的笑道:“好教孝源(徐钦之表字)兄得知,刘寄奴已携妻女来了建康,明日我便安排其女与令郎见面,如何?”
“我徐家高攀不起!”
徐钦之冷冷一笑。
“此话从何说起啊,先前不是说的好好的么?”
王谧不解道。
徐钦之怒道:“刘寄奴那女儿,正住在王愔之庄上,坊间隐有传言,说刘兴男与王愔之早于王孝伯还在那会,就已结识。
当时王愔之救了刘兴男一命,刘兴男芳心暗许,只是门第较低,不敢向父母挑明罢了。
如今与王愔之住一起,难保不会旧情复燃,这样的女子,还是爱嫁哪家就嫁哪家吧,我们家不敢娶。”
一大早,仆役出门采买,听到有人谈论刘兴男与王愔之的私情,说的有鼻子有眼,于是回府汇报。
这可把徐钦之气的鼻子冒烟啊。
……
        叹孝武帝才疏志浅,贪酒废政,非明主之相,又与司马道子主相之争,各纳党羽,坐看气数耗尽。
晋室至此,宣王复生亦束手无策,师昭重临也要徒叹奈何,而高门甲族文恬武戏,不知苍生之苦,将来的天下,有才德者居之!”
刘裕眸光微闪,又道:“倘若王郎日后执掌中枢,当会如何?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,反问道:“若是刘兄,如何施政?仆不才,欲讨教一二。”
刘裕突觉与王愔之说话很累,或许高门甲族就是这个调调。
不过他还是想与王愔之辨一辨,理由很简单,王愔之是唯一肯和他坐而论道的高门贵种。
他的金主王谧待他,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名士派头。
略一沉吟,刘裕道:“为政者,理当清简寡欲,严整有法度,不视珠玉舆马之饰,**无纨绮丝竹之音。
使财帛皆在外府,内无私藏,削平强藩,集权中央,土断清口,废繁为简,使百姓休养生息,而国力自强!”
“妙哉!”
孙无终极度认可。
王愔之却是摇头道:“严整有法度自备其理,但清简寡欲有待商酌,王戎每餐耗两万钱令人垢病,但细究之,背后养活了多少人?
只要他肯出钱,公平买卖,别说每餐两万,十万亦由其自便,财富不是省出来的,而是创造出来。
刘兄主张财帛皆在外府,内无私藏,倘若要用兵,你手里没钱没粮,就得和朝臣与世家大族扯皮,要花多久时间,又要耗费多大精力?
即便最终索来了钱粮,战机已贻误矣。
譬如我,钱粮操于我手,我随时可以发兵征战,听闻桓玄已至姑孰,我筹备两日,即以两万大军奔赴建康。
倘若易地而处,刘兄掌北府大权,能否在两日内征发两万大军?”
“这……”
刘裕眉心紧拧。
从内心来说,他很排斥王愔之的这套说辞,可是他不得不承认,北府军并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出动。
而且王愔之这么搞,治下的屯田兵和庄客僮仆,日子过的还不错。
也许真有可取之处?
王愔之又道:“治国之道,在于与时俱进,探索创新,君主节俭与否无关大局,底下人有的是法子蒙混。
而且君主太过于寒碜,有损于皇室威严。
我还是那句老话,即便大兴土木,营建宫室,只要量入为出,给付工钱,于国有益矣。
具体而言,对内广施教育,不唯私而用,大兴货殖,打通向上晋升的渠道,使良人也有机会光耀门楣,不唯以出身提拨。
天下不患无财,而患不均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何解?
以工而成,以商而通。
以工解构庄园,打破闭门为市陋习,参与外界交易,以货殖交通货物,构建往来,是谓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后汉因何而亡?
便是亡于体制僵化,势族与外戚占据朝堂,终有黄巾之乱,而我朝的孙恩之乱,也是寒门上升渠道被堵塞,故而引兵作反。
刘兄乃寒素出身,想必对此深有体会。”
刘裕暗暗叹息。
是啊,对这天下不满的何止孙恩卢循,北府诸将,包括三反而死的刘牢之又何曾满意?
一刹那,他都有些要为王愔之折服了。
不过他心志坚毅,立刻把不良情绪摁了下去,问道:“既有对内,必有对外,对外当如何?”
王愔之笑道:“鼓励出海,游历天下,对化外夷民掠夺征服,取其财富为已用,以战养战,倚战区,获给养,而非过度依赖于后方输送。
当然,要使战争成为掠夺战而不陷入消耗战的泥潭,则须保持足够的优势,要做到不战而已,战则必胜。
这又回到了探索创新方面,只有探索创新,才是向前发展的原动力,这方天下大的很,中夏不过是一隅罢了。
走出去看看,可扩展视野,不必再囿于脚下的区区数倾土地。”
“哼!”
刘兴男不服气的哼道:“古之明君,上至尧舜,下至文景,谁不是无为而治,以仁德治天下?
文景崇尚节俭,连皇后都布衣钗裙,不佩珠玉,留下千古美名,为历来正直之士景仰。
可郎君您呢,竟然质疑清简寡欲,古来亡国之君,谁不是亡于骄奢**逸?难道您要学那纣王建起酒池肉林?
您还崇尚武力掠夺,屠城灭国固能取一时之需,却有伤天和,有悖于圣人之道,终不为长久之计。
我中夏地大物博,泽被四海,以仁德服万邦,令偏邦蛮夷诚心来朝才是正理!
兴男敢断言,若有一日由郎君执掌朝政,必然百姓困苦,民不聊生,阿父所言,乃王道,正道,长治久安之道!”
刘兴男把王愔之批的一文不值,心里暗呼好爽,小脸蛋都因兴奋过度涨的红扑扑的,眼珠子也在滴溜溜的四处乱转。
果然,父母现出了毫不掩饰的诧异之色,众从也以审视的眼神打量自已。
仿佛不敢相信自已能说出如此深刻的长篇大论,这让她更是得意,忍不住的哼哼有声。
刘裕老怀大慰,捋须点头,这话说的好啊。
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女儿。
不过还是顾及王愔之的脸面,摆手道:“兴男莫要妄言,女儿家哪懂军国大事?王郎也莫要在意。
只是倒也并非不发人深省,王郎有闲还是细思之为佳。”
说到底,刘裕是传统治国思路,搞轻徭薄赋那套,但王愔之是现代人,深明得民力者得天下之理,人心从来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把钱袋子抓手上。
历史早已证明,王朝的崩溃,始于财政崩溃。
没钱,什么都做不成。
虽然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有点低,但是知识的传播并不需要遁序渐进,可以呈跳跃性爆发。
就如地球上突有外星人降临,悉心教导折叠空间、虫洞等前沿学科,难道还学不会吗?
关键在于,人类不可能想象出没有见过的东西,一旦见到了,明白了怎么回事,很容易就能复制出来。
王愔之打算强行推动。
他始终相信有系统神的存在,系统有时候会迟到,有大乘期才来了系统,有当太监一辈子,临出宫时来了系统,还有在当铺干到快退体才来系统。
所以不急!
可以等!
不过系统把他丢到这方世界,不可能是沿着原有的轨迹再走一遍,他肯定要尽自己所能,做到最好。
“**!”
王愔之抚掌大笑:“兴男小娘子倒是令我刮目相看啊,可惜错生了女儿家,若为男儿身,必为一代贤臣。”
“哼,郎君所言,皆为歪门斜道!”
刘兴男又哼了声,得瑟地晃动起脑袋。
王愔之却道:“中夏素来缺铜,缺银,我知海外有一座大银矿,储量之丰难以想象,或足以支撑中夏全境以银钱交易。
倘若我把银矿的位置告诉兴男小娘子,你会不会组织舰队,跨海而去,抓捕当地土人开采银矿?”
“我……”
刘兴男神色一滞。
王愔之严肃道:“不许昧着良心说瞎话,你告诉我,动不动心?”
“我……”
刘兴男犹豫再三,悻悻道:“肯定是动心啦!”
“哈哈!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:“你所谓的仁德服万邦呢?”
“哼!”
刘兴男眼珠子一转,一抹狡黠之色乍现,哼道:“郎君先说那银矿在哪里,我再告诉郎君。”
王愔之转回头,向刘裕拱手:“刘兄生的好女儿啊,若非我两个平妻已满,还真想请一德高望重之士向刘兄提亲呢。”
刘兴男一听,就如被点了死穴般,手脚僵麻,定着不动了,不由想到了昨日王愔之的‘阿母’对她说的话。
‘呸,谁要和你结亲?’
刘裕暗骂,不过王愔之抛出的大银矿让他很是动心,横财谁不喜欢,再看王愔之那言之凿凿的样子,不象胡扯,难道真有?
当然,他清楚王愔之不会告诉他,于是云淡风轻的摆手:“小女胡言乱语罢了,王郎莫要在意,来来来,继续钓鱼。”
刘兴男很是不快,我怎么就胡言乱语了?
……
徐府!
“郎主,稚元(王谧表字)公来访!”
徐钦之正在家中,面若寒霜,有仆役来报。
“请他进来!”
徐钦之哼道。
“诺!”
仆役施礼离去,没一会,带来了王谧。
王谧只比刘裕大三岁,足踏木屐,大袖飘飘,一副名士派头,熟络的笑道:“好教孝源(徐钦之表字)兄得知,刘寄奴已携妻女来了建康,明日我便安排其女与令郎见面,如何?”
“我徐家高攀不起!”
徐钦之冷冷一笑。
“此话从何说起啊,先前不是说的好好的么?”
王谧不解道。
徐钦之怒道:“刘寄奴那女儿,正住在王愔之庄上,坊间隐有传言,说刘兴男与王愔之早于王孝伯还在那会,就已结识。
当时王愔之救了刘兴男一命,刘兴男芳心暗许,只是门第较低,不敢向父母挑明罢了。
如今与王愔之住一起,难保不会旧情复燃,这样的女子,还是爱嫁哪家就嫁哪家吧,我们家不敢娶。”
一大早,仆役出门采买,听到有人谈论刘兴男与王愔之的私情,说的有鼻子有眼,于是回府汇报。
这可把徐钦之气的鼻子冒烟啊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