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愔之眼神骤缩。
这家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,怕不又是一个贾诩式的毒士?
自己捡到宝了?
众人也大为惊愕,纷纷看向徐道覆。
“继续!”
王愔之示意。
得了鼓励,徐道覆信心大增,侃侃道:“谢琰领卫将军,徐州刺史,领军十数年,乃世家门阀除郎君外,唯一知兵之人。
此人勒兵浙江之北,不肯过江与郎君合击于仆,固然自大自傲,视郎君为小辈,岂肯纡尊降贵听从一小辈之命,但郎君可曾往深里想过?”
王愔之看着他。
徐道覆又道:“谢琰若引兵过江,有王凝之夫妇为郎君撑腰,他奈何不得郎君。
而浙江以北不同,倘若谢琰起了歹心,强驱郎君为先登,与孙恩作战,他则可渔翁得利,又或者更进一步,纳郎君于帐下听命,试问郎君敢拒否?”
王愔之略有些沉默。
是的,看似他与谢琰互不统属,可人家资格老啊,在士人中的名望极大,又是谢安之子,几乎可视作陈郡谢氏的族长,真要征调自己,自己无论从不从,都是个两难的选择。
作为现代人,天生厌恶风险。
他的心里,隐隐有了一丝杀机!
不过仍是澹澹道:“谢琰不至于如此卑劣。”
“呵~~”
徐道覆呵的一笑,精神大振。
连卑劣这样的词都用出来了,倾向还不明显吗?
于是问道:“郎君可知会稽天候?”
王愔之道:“正要讨教。”
徐道覆道:“谢琰长居建康,不明会稽天候,但仆久居会稽,每年夏秋,常有飓风来袭,江河翻滚,风大雨急,人在野外几难立足。
假使孙恩冒着风雨突袭谢琰,谢琰焉能不败?
好教督帅得知,仆观天象,近期或有飓风登陆。”
“这才六月,怎么就有飓风来了?”
王愔之问道。
徐道覆智珠在握,负手道:“飓风来前,常刮东北风,风力渐次增大,且天气闷热难耐,而在海上,亦有长浪奔涌奇景,海鸟则聚集在船只附近,难以驱赶。
去岁大旱,未见飓风,而今雨水丰沛,或会有多只飓风登陆,并且往年,亦有过六月飓风上岸之先例。
故仆敢断言,旬月之内,或有飓风,那谢琰不识天时,必为孙恩所趁。
再者,今日之琅琊王氏日渐衰微,反是陈郡谢氏人才辈出。
谢琰乃谢安之子,其父子四人,除谢混傲啸山林,不通军务之外,前三者皆于禁军任职,若此三人死于孙恩之手,谢氏必遭重击。
试问,侨姓门阀中,除郎君,谁还有资格领军作战?此乃仆一家之言,郎君姑且一听。”
四周围,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徐道覆这话,与造反无异。
虽然谁都知道王愔之怀有不臣之心,最差也是往桓宣武的旧路上走,可彼此间心照不宣,不能拿明面上讲啊。
徐道覆什么话都敢说,莫不是疯了?
王愔之突然笑道:“你倒是敢言!”
徐道覆拱手道:“仆既降了郎君,理当为郎君赞画,食主之禄,为主分忧,自是言无不尽。
不过若谢琰兵败之时,郎君却按兵不动,谢夫人必起疑。
郎君可修书一封予谢夫人,请谢夫人写信劝说谢琰先行过江,待郎君整顿兵马之后,与之合兵北上,但莫提飓风之事。
仆料谢琰必不从,而郎君提醒过了,谁都无话可说,谢夫人乃明理之人,岂会责怪?”
薛银瓶不由移目向王愔之。
她是陷于北地的晋人,未受过晋德,对晋室没有任何归属感,她很愿意陪着王愔之争夺天下,看看到底能走到哪一步。
却不愿王愔之变成一个为达目地,不择手段的冷血之人。
王愔之沉吟道:“谢琰乃国之栋梁,也是我妻谢月镜的叔祖,不管他对我有怎样的的心思,我不能主动害他,一切依计划施行。
尽快收拢降卒,送往钱塘屯田,届时再择机渡江。
不过信还是要给谢夫人写,拿纸笔来!”
“我来吧。”
薛银瓶取来纸笔,又有亲随摆上几案,于是跪坐于一旁研墨。
看着薛银瓶微微侧向王愔之,轻轻研墨,那驾轻就熟的模样,薛安民暗暗叹息,这妹妹沦陷了啊。
而且全家都近乎于沦陷了。
作为领头大哥,心情是复杂的。
其实也不奇怪。
王愔之身份高,天然就有压制性,又不象别的士家郎君不务正业,偏还自律的很,他是看着王愔之从无到有,一步步走来。
将来必成大业。
放着这样的明主不投,还想怎么样?
可是他不想妹妹没名没份的和王愔之混在一起啊。
改日得找个机会和妹妹谈一谈。
王愔之当场写了封信,内容颇为客观,仔细分析了谢琰与孙恩的实力对比,请谢道韫务必劝说谢琰先回浙江南岸,以免孙恩来攻救之不及。
封好之后,叫来另一名文吏盛刻之,快马去往山阴。
徐道覆见王愔之果然没提飓风之事,心里暗喜。
懂了!
薛银瓶也挺能理解的,毕竟徐道覆并非无端恶意揣测。
谢琰忠的是朝廷。
当初来王家捕杀王愔之,就是朝廷禁军,虽未必是谢琰派遣,但肯定知情,是默认的。
后在倪塘收捕王恭,也是朝廷禁军,成百上千的兵马调动,要说未得谢琰允许,根本不可能,可见谢琰同意捕杀王恭。
无非是王愔之自己凭本事逃了,谢琰不愿承担收其父,杀其子的恶名,才未追杀罢了。
故而严格算起来,谢琰应是王家灭门的帮凶!
王愔之能写信提醒,已是能人之所不能。
城池很快粗略清理了一遍,加上前番强攻营寨,徐道覆三万人马皆没,被杀者有近五千,溃逃了五六千,其余不是被俘就是投降。
总数在一万九千左右。
各家郎主带着部曲去认人,尽可能的多划拉些人手,人群中,不时爆发出争吵。
你不能光凭口音就认定他是山阴或上虞人啊,还有不少吴人呢。
而俘虏中,俚人有将近两千,普遍个头不高,精干瘦削,眼里闪烁着野性的光芒。
《隋书·南蛮传》有载:南蛮杂类,与华人错居,曰蜒、儴、俚、僚、伍,俱无君长,随山洞而居,古先所谓百越是也。
南蛮之中,蜓族演变为了后世的疍家,儴、俚、僚、伍等部族则在中原移民移入之后,在不断演变中逐渐消失。
可以考证的是,部分俚人逐渐演变为黎、壮、傣、侗以及广府,而部分僚人则转变为瑶、苗、畲、布依等族。
“你叫什么?”
王愔之走到一名看似是首领的汉子面前,问道。
“冼砚!”
那汉子瓮声瓮气的哼了声。
王愔之奇道:“我听说冼氏世代族居于高州,为何你这一支会在晋安建安一带落脚?”
“哦?”
冼砚颇为意外的抬头,打量了王愔之片刻,便道:“高州只是较大的一支罢了,与我们这一峒没太多干系。”
王愔之又问道:“可愿为我征战?将来我可以把你们的族人从山里接出来,于平地授田,编户齐民,享受我大晋百姓同等待遇,岂不胜过巢居崖处?”
左右众人均是无语。
大晋百姓可不是什么好路数,要是依着他们,宁愿在山上做野人,巢居崖处,也不愿下山做大晋百姓。
“不愿!”
冼砚不假思索道。
王愔之好奇道:“听说孙恩仅以吃食就将你等诱下山,为之征战,今我亦可予你等饱食,为何不愿降我?”
冼砚嘟囔道:“我们好些人死在了你手上,岂可为敌效劳?”
“哈哈~~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:“战阵杀伐,各安天命,要是天底下都如你这样斤斤计较,把战场上战死者也算作刻骨深仇,这天下岂非永无宁日?
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,若不愿降我,便去屯田,日给两食,一顿干,一顿稀,若是为我征战,可日日饱食,立功亦有赏,不限于钱财、田地、妻女,甚至官职。
你想清楚了回答我,明日我来问你,莫要意气用事,我们走!”
说着,便与众人离去。
“这……”
冼砚陷入了纠结当中。
……
如今的上虞,已经没有原住民了。
男人要么被杀,要么被裹挟,女子则掠入军中。
在城里,又接收了五千余女子,其中还有些俚女,披头散发,黔面纹身,野性难驯,见着王愔之等人过来,丝毫不惧。
还有的一边抱着孩子哺乳,一边伸手讨要吃食。
王愔之暗暗摇头。
一路走,一路看,来到了原县牙所在,暂时作为他的驻地。
“我给你把甲卸了!”
薛银瓶主动替王愔之卸甲。
又是一年的六月,闷热难耐,浑身衣衫都湿透了。
“一身汗味!”
薛银瓶拧起鼻子。
“咱们大哥别说二哥,银瓶姊姊,我也帮你卸甲!”
王愔之嘿嘿一笑。
“好!”
薛银瓶倒也不扭捏,落落大方的任由王愔之替她卸下皮甲,有时挨挨碰碰,让她心里起了丝异样的感觉。
她也好不到哪里,汗水浸湿了衣衫,紧紧贴在身上,勾勒出那惊人的曲线,偏俏面微红,眸光绽放着大胆和野性。
她比王愔之还大两岁,二十一岁的大女郎,身心俱熟,要不是逃婚,孩子都会说话了。
王愔之的喉头突然干躁起来,几难移开目光,拉住薛银瓶的手道:“银瓶姊姊,一起洗一洗吧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王愔之觉得自己挺无耻的,想到了贾宝玉邀请晴雯共浴。
晴雯笑着摆手。
“哦?”
不过薛银瓶却是亭亭玉立,眸光玩味的乜斜看去,如那潋滟的春水,泛着波澜,似乎也是千肯万肯的模样。
……
        这家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,怕不又是一个贾诩式的毒士?
自己捡到宝了?
众人也大为惊愕,纷纷看向徐道覆。
“继续!”
王愔之示意。
得了鼓励,徐道覆信心大增,侃侃道:“谢琰领卫将军,徐州刺史,领军十数年,乃世家门阀除郎君外,唯一知兵之人。
此人勒兵浙江之北,不肯过江与郎君合击于仆,固然自大自傲,视郎君为小辈,岂肯纡尊降贵听从一小辈之命,但郎君可曾往深里想过?”
王愔之看着他。
徐道覆又道:“谢琰若引兵过江,有王凝之夫妇为郎君撑腰,他奈何不得郎君。
而浙江以北不同,倘若谢琰起了歹心,强驱郎君为先登,与孙恩作战,他则可渔翁得利,又或者更进一步,纳郎君于帐下听命,试问郎君敢拒否?”
王愔之略有些沉默。
是的,看似他与谢琰互不统属,可人家资格老啊,在士人中的名望极大,又是谢安之子,几乎可视作陈郡谢氏的族长,真要征调自己,自己无论从不从,都是个两难的选择。
作为现代人,天生厌恶风险。
他的心里,隐隐有了一丝杀机!
不过仍是澹澹道:“谢琰不至于如此卑劣。”
“呵~~”
徐道覆呵的一笑,精神大振。
连卑劣这样的词都用出来了,倾向还不明显吗?
于是问道:“郎君可知会稽天候?”
王愔之道:“正要讨教。”
徐道覆道:“谢琰长居建康,不明会稽天候,但仆久居会稽,每年夏秋,常有飓风来袭,江河翻滚,风大雨急,人在野外几难立足。
假使孙恩冒着风雨突袭谢琰,谢琰焉能不败?
好教督帅得知,仆观天象,近期或有飓风登陆。”
“这才六月,怎么就有飓风来了?”
王愔之问道。
徐道覆智珠在握,负手道:“飓风来前,常刮东北风,风力渐次增大,且天气闷热难耐,而在海上,亦有长浪奔涌奇景,海鸟则聚集在船只附近,难以驱赶。
去岁大旱,未见飓风,而今雨水丰沛,或会有多只飓风登陆,并且往年,亦有过六月飓风上岸之先例。
故仆敢断言,旬月之内,或有飓风,那谢琰不识天时,必为孙恩所趁。
再者,今日之琅琊王氏日渐衰微,反是陈郡谢氏人才辈出。
谢琰乃谢安之子,其父子四人,除谢混傲啸山林,不通军务之外,前三者皆于禁军任职,若此三人死于孙恩之手,谢氏必遭重击。
试问,侨姓门阀中,除郎君,谁还有资格领军作战?此乃仆一家之言,郎君姑且一听。”
四周围,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徐道覆这话,与造反无异。
虽然谁都知道王愔之怀有不臣之心,最差也是往桓宣武的旧路上走,可彼此间心照不宣,不能拿明面上讲啊。
徐道覆什么话都敢说,莫不是疯了?
王愔之突然笑道:“你倒是敢言!”
徐道覆拱手道:“仆既降了郎君,理当为郎君赞画,食主之禄,为主分忧,自是言无不尽。
不过若谢琰兵败之时,郎君却按兵不动,谢夫人必起疑。
郎君可修书一封予谢夫人,请谢夫人写信劝说谢琰先行过江,待郎君整顿兵马之后,与之合兵北上,但莫提飓风之事。
仆料谢琰必不从,而郎君提醒过了,谁都无话可说,谢夫人乃明理之人,岂会责怪?”
薛银瓶不由移目向王愔之。
她是陷于北地的晋人,未受过晋德,对晋室没有任何归属感,她很愿意陪着王愔之争夺天下,看看到底能走到哪一步。
却不愿王愔之变成一个为达目地,不择手段的冷血之人。
王愔之沉吟道:“谢琰乃国之栋梁,也是我妻谢月镜的叔祖,不管他对我有怎样的的心思,我不能主动害他,一切依计划施行。
尽快收拢降卒,送往钱塘屯田,届时再择机渡江。
不过信还是要给谢夫人写,拿纸笔来!”
“我来吧。”
薛银瓶取来纸笔,又有亲随摆上几案,于是跪坐于一旁研墨。
看着薛银瓶微微侧向王愔之,轻轻研墨,那驾轻就熟的模样,薛安民暗暗叹息,这妹妹沦陷了啊。
而且全家都近乎于沦陷了。
作为领头大哥,心情是复杂的。
其实也不奇怪。
王愔之身份高,天然就有压制性,又不象别的士家郎君不务正业,偏还自律的很,他是看着王愔之从无到有,一步步走来。
将来必成大业。
放着这样的明主不投,还想怎么样?
可是他不想妹妹没名没份的和王愔之混在一起啊。
改日得找个机会和妹妹谈一谈。
王愔之当场写了封信,内容颇为客观,仔细分析了谢琰与孙恩的实力对比,请谢道韫务必劝说谢琰先回浙江南岸,以免孙恩来攻救之不及。
封好之后,叫来另一名文吏盛刻之,快马去往山阴。
徐道覆见王愔之果然没提飓风之事,心里暗喜。
懂了!
薛银瓶也挺能理解的,毕竟徐道覆并非无端恶意揣测。
谢琰忠的是朝廷。
当初来王家捕杀王愔之,就是朝廷禁军,虽未必是谢琰派遣,但肯定知情,是默认的。
后在倪塘收捕王恭,也是朝廷禁军,成百上千的兵马调动,要说未得谢琰允许,根本不可能,可见谢琰同意捕杀王恭。
无非是王愔之自己凭本事逃了,谢琰不愿承担收其父,杀其子的恶名,才未追杀罢了。
故而严格算起来,谢琰应是王家灭门的帮凶!
王愔之能写信提醒,已是能人之所不能。
城池很快粗略清理了一遍,加上前番强攻营寨,徐道覆三万人马皆没,被杀者有近五千,溃逃了五六千,其余不是被俘就是投降。
总数在一万九千左右。
各家郎主带着部曲去认人,尽可能的多划拉些人手,人群中,不时爆发出争吵。
你不能光凭口音就认定他是山阴或上虞人啊,还有不少吴人呢。
而俘虏中,俚人有将近两千,普遍个头不高,精干瘦削,眼里闪烁着野性的光芒。
《隋书·南蛮传》有载:南蛮杂类,与华人错居,曰蜒、儴、俚、僚、伍,俱无君长,随山洞而居,古先所谓百越是也。
南蛮之中,蜓族演变为了后世的疍家,儴、俚、僚、伍等部族则在中原移民移入之后,在不断演变中逐渐消失。
可以考证的是,部分俚人逐渐演变为黎、壮、傣、侗以及广府,而部分僚人则转变为瑶、苗、畲、布依等族。
“你叫什么?”
王愔之走到一名看似是首领的汉子面前,问道。
“冼砚!”
那汉子瓮声瓮气的哼了声。
王愔之奇道:“我听说冼氏世代族居于高州,为何你这一支会在晋安建安一带落脚?”
“哦?”
冼砚颇为意外的抬头,打量了王愔之片刻,便道:“高州只是较大的一支罢了,与我们这一峒没太多干系。”
王愔之又问道:“可愿为我征战?将来我可以把你们的族人从山里接出来,于平地授田,编户齐民,享受我大晋百姓同等待遇,岂不胜过巢居崖处?”
左右众人均是无语。
大晋百姓可不是什么好路数,要是依着他们,宁愿在山上做野人,巢居崖处,也不愿下山做大晋百姓。
“不愿!”
冼砚不假思索道。
王愔之好奇道:“听说孙恩仅以吃食就将你等诱下山,为之征战,今我亦可予你等饱食,为何不愿降我?”
冼砚嘟囔道:“我们好些人死在了你手上,岂可为敌效劳?”
“哈哈~~”
王愔之哈哈一笑:“战阵杀伐,各安天命,要是天底下都如你这样斤斤计较,把战场上战死者也算作刻骨深仇,这天下岂非永无宁日?
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,若不愿降我,便去屯田,日给两食,一顿干,一顿稀,若是为我征战,可日日饱食,立功亦有赏,不限于钱财、田地、妻女,甚至官职。
你想清楚了回答我,明日我来问你,莫要意气用事,我们走!”
说着,便与众人离去。
“这……”
冼砚陷入了纠结当中。
……
如今的上虞,已经没有原住民了。
男人要么被杀,要么被裹挟,女子则掠入军中。
在城里,又接收了五千余女子,其中还有些俚女,披头散发,黔面纹身,野性难驯,见着王愔之等人过来,丝毫不惧。
还有的一边抱着孩子哺乳,一边伸手讨要吃食。
王愔之暗暗摇头。
一路走,一路看,来到了原县牙所在,暂时作为他的驻地。
“我给你把甲卸了!”
薛银瓶主动替王愔之卸甲。
又是一年的六月,闷热难耐,浑身衣衫都湿透了。
“一身汗味!”
薛银瓶拧起鼻子。
“咱们大哥别说二哥,银瓶姊姊,我也帮你卸甲!”
王愔之嘿嘿一笑。
“好!”
薛银瓶倒也不扭捏,落落大方的任由王愔之替她卸下皮甲,有时挨挨碰碰,让她心里起了丝异样的感觉。
她也好不到哪里,汗水浸湿了衣衫,紧紧贴在身上,勾勒出那惊人的曲线,偏俏面微红,眸光绽放着大胆和野性。
她比王愔之还大两岁,二十一岁的大女郎,身心俱熟,要不是逃婚,孩子都会说话了。
王愔之的喉头突然干躁起来,几难移开目光,拉住薛银瓶的手道:“银瓶姊姊,一起洗一洗吧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王愔之觉得自己挺无耻的,想到了贾宝玉邀请晴雯共浴。
晴雯笑着摆手。
“哦?”
不过薛银瓶却是亭亭玉立,眸光玩味的乜斜看去,如那潋滟的春水,泛着波澜,似乎也是千肯万肯的模样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