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愔之照着老习惯,与随队而来的山阴民众交谈,深入了解情况,同时甄别愿意和他去钱塘建庄园的目标人群。
好些人把他当作了倾诉对象。
有老人抓住他的手腕大哭道:“郎君活命之恩,仆等没齿难忘,今后唯愿追随郎君,即便为一庄客,亦可报郎君之恩!”
王愔之一看,这一家全是老弱妇孺,没有壮男。
男人与贼兵拼杀,全部死了,幸而及时把孙恩驱走,贼兵来不及施暴,仓惶退出,一家老小逃得一劫。
还有人拽住王愔之的袖子,不放手道:“吾等必奏请府君,委郎君以会稽军事,会稽安危,皆交付于郎君也!”
这显然不可能和他去钱塘建庄园,王愔之没了多少兴趣。
一户又一户人家走下来,王愔之对山阴也有了大体了解。
山阴良人加商徒有超过万户之多,在大晋,已是相当难得。
多数住城外,少数在贺齐营建山阴时,祖辈于城里留有老宅。
而整个会稽,因土地肥沃,水网密布,自耕农本也不少,可今次均是遭了重创,朝廷的税基也将随之大减。
其实从士族豪强手里,并非征不来税,可这需要很大的名气与很强的人脉,得一家家上门要,曰派捐。
这种事,也就王凝之、禇爽之流能做的来,所以他们这类人,也不完全是尸位餐素,我大晋自有国情在此。
天色渐渐黑了,禇秀之也回来了。
王凝之还是很慷慨,给了禇秀之一万石粮食,三千匹绢,另有铁铠三百领,大黄弩两百副,刀枪盾槊数千,箭矢十万枝。
由此也反映出山阴的富庶。
王愔之看着一车车的财货兵器,暗暗后怕。
要知道。历史上的农民军一旦攻陷了某个关键节点城池,会获得大量补给,战斗力将飞跃提升。
亏得自己及时把孙恩驱逐出城,若任由武库官仓落入贼手,后果不堪设想。
而城内的喊杀声仍未止歇,还时不时有火光窜出,映照着漆黑的天际,隐隐约约有号哭声与咒骂声传来。
这显然是城内的士族豪强在互相攻杀!
“呵~~”
周家也是下了血本,领骑兵跟随王愔之的,是周僧慧嫡长子周冲,可见建功立业之心切。
此时便是呵的一笑,感慨道:“若无督帅,怕是上回徐道覆来攻,阳羡城里亦是这般,届时不知有几家几户能保全家业!”
“是啊!”
原城门督余海,是余氏的嫡子,如今也率五十骑在王愔之帐下效力,跟着附和:“阳羡得以保全,皆是督帅之功。”
“值此大乱,郎君必能重回建康,诛司马道子父子,录尚书事,辅政于天子!”
“嗨,这鸟朝廷有何干头,不如掀了他!”
众人进餐时,议论纷纷,越说越是过火。
“咳咳!”
王愔之清咳两声。
声音这才止住。
他不清楚,这是否阳羡各家对他的试探,不过就目前而言,还是要做大晋朝忠臣,反相王父子,不反朝廷。
没一会,陈归女与薛雀儿回来了。
薛雀儿如霜打蔫的茄子,缩头缩脑,陈归女则俏面含煞,多半薛雀儿自己交待了。
这很好嘛。
男人就得有担当。
“哼!”
陈归女站王愔之面前,冷哼一声。
薛雀儿连打眼色。
“好了,好了,有何想不开之处?”
王愔之蛮不在乎的挥手:“荆氏也是个可怜人,家里只剩她一个,雀儿若不纳她,活着都难。
再者,将来雀儿的庄子也要人打理嘛,我视你如妹,无论如何你都是大妇,雀儿若心有偏坦,你告诉我,我帮你出气。
对了,可曾打探到家里情形?”
陈归女撇了撇嘴,一名老者,带着几个青年男子走来。
“老朽陈珍,见过郎君,亦谢过郎君对小女的照料!”
一名老者拱手。
“陈公不必多礼,家里情形如何?”
王愔之摆手道。
“哎~~”
陈珍叹了口气道:“城外的产业皆已乌有,幸而我家在城内有老宅,堪堪避过一劫,也算不幸中之万幸。”
王愔之陪着叹道:“颍川陈氏,本海内旺族,今次得脱大难,料是祖宗余荫阴庇,人活着,就有希望,听闻贵家在钱塘有分枝,不知可有书信往来?”
陈珍面带戚色道:“五日前,收得家书一封,吾从弟言:贼人相攻太急,不辨来路,恐家业不保,老朽亦是收得家书,才陆续将族人迁回城内。”
王愔之沉吟道:“总是会好起来的,待打退孙恩,我将往钱塘营建庄园,贵家也可遣人同去。”
“多谢郎君!”
陈珍连忙称谢。
他清楚,王愔之是有意带他,不然以陈家的虚弱,想要接手从弟的庄子,怕是人刚到钱塘就被左近豪强攻灭了。
“我与雀儿情同手足,自是应该!”
王愔之微微一笑。
陈珍神色稍滞。
其实他对薛雀儿不太满意。
讲的好听,汾阴薛氏,究其根本,不就是坞堡帅么?
颍川陈氏再落泊,又何曾沦落到与坞堡帅结亲?
可是形势比人强。
一来,陈归女于出嫁途中被义兴豪强劫走,虽未细说,但一个女儿家遭遇了什么,无须多言,况且陈归女在王愔之帐下听命,整日抛头露面,也嫁不到好人家了。
二来,要想重振家业,还得靠王愔之提携,他不敢得罪王愔之。
“薛将军亦是年少有为!”
陈珍捏着鼻子赞道。
“好!”
王愔之点头道:“雀儿与归女两情相宜,既陈公属意雀儿,待得打退了孙恩,就把雀儿长兄请来,两家议一议亲事,如何?”
其实仅凭门楣,薛雀儿确实有点高攀,毕竟薛家只是坞堡帅,薛雀儿还不是嫡系子弟。
而颍川陈氏的先祖陈寔、陈群,皆为杰出一时人物。
用现代话来讲,这是典型的新钱与老钱的结合,老钱挂个老牌士族的牌子,实则内里早已蛀空了。
新钱虽冉冉升起,却苦无名望,两者结合,可取长补短。
薛雀儿和陈归女都有些紧张,他们压根没想到,王愔之会挑开来说,还是直接给陈氏郎主施压。
“便依郎君!”
陈珍看了眼薛雀儿和陈归女,暗叹了口气,点头应下。
王愔之又打量向陈珍身后的几名青年,拜前世遗泽,他看人还是有一套的,而且前世有很多相人书,出于业务需要,也读了不少。
此时看去,这些子弟少了份锐气,多出些唯唯诺诺,甚至有的都不敢和自己目光对视,怕是读书读呆了。
他本打算如陈家有合适的子侄,不介意纳入帐下,可此时,只是暗暗摇头。
……
        好些人把他当作了倾诉对象。
有老人抓住他的手腕大哭道:“郎君活命之恩,仆等没齿难忘,今后唯愿追随郎君,即便为一庄客,亦可报郎君之恩!”
王愔之一看,这一家全是老弱妇孺,没有壮男。
男人与贼兵拼杀,全部死了,幸而及时把孙恩驱走,贼兵来不及施暴,仓惶退出,一家老小逃得一劫。
还有人拽住王愔之的袖子,不放手道:“吾等必奏请府君,委郎君以会稽军事,会稽安危,皆交付于郎君也!”
这显然不可能和他去钱塘建庄园,王愔之没了多少兴趣。
一户又一户人家走下来,王愔之对山阴也有了大体了解。
山阴良人加商徒有超过万户之多,在大晋,已是相当难得。
多数住城外,少数在贺齐营建山阴时,祖辈于城里留有老宅。
而整个会稽,因土地肥沃,水网密布,自耕农本也不少,可今次均是遭了重创,朝廷的税基也将随之大减。
其实从士族豪强手里,并非征不来税,可这需要很大的名气与很强的人脉,得一家家上门要,曰派捐。
这种事,也就王凝之、禇爽之流能做的来,所以他们这类人,也不完全是尸位餐素,我大晋自有国情在此。
天色渐渐黑了,禇秀之也回来了。
王凝之还是很慷慨,给了禇秀之一万石粮食,三千匹绢,另有铁铠三百领,大黄弩两百副,刀枪盾槊数千,箭矢十万枝。
由此也反映出山阴的富庶。
王愔之看着一车车的财货兵器,暗暗后怕。
要知道。历史上的农民军一旦攻陷了某个关键节点城池,会获得大量补给,战斗力将飞跃提升。
亏得自己及时把孙恩驱逐出城,若任由武库官仓落入贼手,后果不堪设想。
而城内的喊杀声仍未止歇,还时不时有火光窜出,映照着漆黑的天际,隐隐约约有号哭声与咒骂声传来。
这显然是城内的士族豪强在互相攻杀!
“呵~~”
周家也是下了血本,领骑兵跟随王愔之的,是周僧慧嫡长子周冲,可见建功立业之心切。
此时便是呵的一笑,感慨道:“若无督帅,怕是上回徐道覆来攻,阳羡城里亦是这般,届时不知有几家几户能保全家业!”
“是啊!”
原城门督余海,是余氏的嫡子,如今也率五十骑在王愔之帐下效力,跟着附和:“阳羡得以保全,皆是督帅之功。”
“值此大乱,郎君必能重回建康,诛司马道子父子,录尚书事,辅政于天子!”
“嗨,这鸟朝廷有何干头,不如掀了他!”
众人进餐时,议论纷纷,越说越是过火。
“咳咳!”
王愔之清咳两声。
声音这才止住。
他不清楚,这是否阳羡各家对他的试探,不过就目前而言,还是要做大晋朝忠臣,反相王父子,不反朝廷。
没一会,陈归女与薛雀儿回来了。
薛雀儿如霜打蔫的茄子,缩头缩脑,陈归女则俏面含煞,多半薛雀儿自己交待了。
这很好嘛。
男人就得有担当。
“哼!”
陈归女站王愔之面前,冷哼一声。
薛雀儿连打眼色。
“好了,好了,有何想不开之处?”
王愔之蛮不在乎的挥手:“荆氏也是个可怜人,家里只剩她一个,雀儿若不纳她,活着都难。
再者,将来雀儿的庄子也要人打理嘛,我视你如妹,无论如何你都是大妇,雀儿若心有偏坦,你告诉我,我帮你出气。
对了,可曾打探到家里情形?”
陈归女撇了撇嘴,一名老者,带着几个青年男子走来。
“老朽陈珍,见过郎君,亦谢过郎君对小女的照料!”
一名老者拱手。
“陈公不必多礼,家里情形如何?”
王愔之摆手道。
“哎~~”
陈珍叹了口气道:“城外的产业皆已乌有,幸而我家在城内有老宅,堪堪避过一劫,也算不幸中之万幸。”
王愔之陪着叹道:“颍川陈氏,本海内旺族,今次得脱大难,料是祖宗余荫阴庇,人活着,就有希望,听闻贵家在钱塘有分枝,不知可有书信往来?”
陈珍面带戚色道:“五日前,收得家书一封,吾从弟言:贼人相攻太急,不辨来路,恐家业不保,老朽亦是收得家书,才陆续将族人迁回城内。”
王愔之沉吟道:“总是会好起来的,待打退孙恩,我将往钱塘营建庄园,贵家也可遣人同去。”
“多谢郎君!”
陈珍连忙称谢。
他清楚,王愔之是有意带他,不然以陈家的虚弱,想要接手从弟的庄子,怕是人刚到钱塘就被左近豪强攻灭了。
“我与雀儿情同手足,自是应该!”
王愔之微微一笑。
陈珍神色稍滞。
其实他对薛雀儿不太满意。
讲的好听,汾阴薛氏,究其根本,不就是坞堡帅么?
颍川陈氏再落泊,又何曾沦落到与坞堡帅结亲?
可是形势比人强。
一来,陈归女于出嫁途中被义兴豪强劫走,虽未细说,但一个女儿家遭遇了什么,无须多言,况且陈归女在王愔之帐下听命,整日抛头露面,也嫁不到好人家了。
二来,要想重振家业,还得靠王愔之提携,他不敢得罪王愔之。
“薛将军亦是年少有为!”
陈珍捏着鼻子赞道。
“好!”
王愔之点头道:“雀儿与归女两情相宜,既陈公属意雀儿,待得打退了孙恩,就把雀儿长兄请来,两家议一议亲事,如何?”
其实仅凭门楣,薛雀儿确实有点高攀,毕竟薛家只是坞堡帅,薛雀儿还不是嫡系子弟。
而颍川陈氏的先祖陈寔、陈群,皆为杰出一时人物。
用现代话来讲,这是典型的新钱与老钱的结合,老钱挂个老牌士族的牌子,实则内里早已蛀空了。
新钱虽冉冉升起,却苦无名望,两者结合,可取长补短。
薛雀儿和陈归女都有些紧张,他们压根没想到,王愔之会挑开来说,还是直接给陈氏郎主施压。
“便依郎君!”
陈珍看了眼薛雀儿和陈归女,暗叹了口气,点头应下。
王愔之又打量向陈珍身后的几名青年,拜前世遗泽,他看人还是有一套的,而且前世有很多相人书,出于业务需要,也读了不少。
此时看去,这些子弟少了份锐气,多出些唯唯诺诺,甚至有的都不敢和自己目光对视,怕是读书读呆了。
他本打算如陈家有合适的子侄,不介意纳入帐下,可此时,只是暗暗摇头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