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: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122章 幽州现状

小说:红楼: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作者:眉油酥脂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4:27:57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他的手指重重地敲打着。

  “这是他们深入草原的补给线枢纽,也是通往他们富庶腹地的咽喉。”

  他的眼中闪烁着狡黠而凶狠的光芒。

  “我们不在草原上等他们,我们要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,集结各部还能战斗的精锐骑兵,像一把淬毒的**,直接捅向他们的心脏,紫荆关。”

  “九月的幽州之战,我们掠夺到了大量的粮草。”

  “就用这批粮草,我们要确保至少十万匹战马保持充沛的战力。”

  “等到开春之后,大军便挥师南下,袭扰紫荆关一带。”

  “我们要打破他们的关隘,兵锋直指他们的软腹之地,我们要让他们的皇帝在都城里都能看到我们的狼烟。”

  沙钵略可汗挺直身躯,声音如同战鼓般擂响。

  “到时候,恐慌的会是谁?是他们,他们那支好不容易集结起来、准备北上的大军,必须像狗一样被我们牵着鼻子回援。”

  “他们的战略会被彻底打乱,他们的士兵会疲于奔命。”

  “战争的主动权,将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。”

  “我们不是躲避,而是要用最聪明的办法,换取最大的胜利。”

  “我们要用一次进攻,来保卫我们的草原和牲畜。”

  “还要用一次进攻,夺取更多的财富和荣耀。”

  “让大乾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流血,而不是在我们的牧场上。”

  “现在,告诉我!”

  沙钵略可汗怒吼道。

  “是像个懦夫一样等着敌人来破坏我们的家园,还是跟随我的狼纛,去紫荆关,打碎他们的美梦,让他们再一次在我们突厥的铁蹄下颤抖?”

  大帐内在短暂的寂静后,爆发出了比之前更加理性却也更加坚定的吼声。

  “进攻紫荆关!”

  “跟着可汗,打碎南人!”

  “把战火烧到他们家里去!”

  沙钵略可汗看着再次被点燃的部下,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轻敌的情绪,引导向了一个更符合实际、也更危险的战略方向。

  他不仅是一个勇猛的战士,更是一个狡猾的统帅。

  从沙钵略的战略部署不难看出,他已经全盘掌握了大乾制定的战略方针。

  当然了,这也并不代表大乾中枢出了什么问题。

  毕竟苏慕白所制定的战略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员,朔方军和后勤供应的规模很大。

  带路党这种东西,从来都不会缺少。

  尤其是幽州与突厥接壤,自然不会缺少投机分子给突厥传送情报。

  沙钵略是个聪明人,他将从各方面收集到的情报汇总之后,察觉了朔方军的战略意图。

  因此他才选择围魏救赵之法,想迫使朔方军的战略破产。

  至于说正面与朔方军骑兵对决,沙钵略并没有想过这个方案。

  茫茫草原,如果突厥骑兵一直追逐朔方军骑兵,很难精准追踪到朔方军的方位。

  在自家地盘与对方打游击,这个买卖怎么想都是亏本的。

  因此沙钵略选择了攻敌所必救。

  战争便是如此,对手从来都不可能跟个靶子一样站在原地毫不反抗,静静的等候着杀戮的屠刀降临到自己头上。

  战场之上,瞬息万变。

  当然了,此时幽州城内,苏慕白和朔方军还并不知道这些事情。

  时间临近春节,但经历战乱不久的幽州没有时间来感受欢庆的氛围。

  转过天来,苏慕白正在幽州城中巡视着城防修复工作。

  朔风卷过幽州灰白的天际,带着边地特有的粗粝和寒意,刮得城头旌旗猎猎作响。

  依旧是南城墙,风依旧凛冽,但与苏慕白初到幽州之时的气氛已截然不同。

  城墙上,巨大的青条石被熟练的工匠严丝合缝地砌入墙体,取代了那些临时填充的土坑;碎裂的旧砖被彻底清除,换上了烧制坚实的新砖,墙面变得平整坚固;曾被烧得焦黑的地方被重新打磨、覆盖,难看的痕迹大片消失。

  民夫和军士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,混合着锤凿敲击的坚实声响,竟透出一种近乎昂扬的节奏。

  运送材料的车队在城下排成长龙,井然有序。

  监工的官吏拿着簿册,大声核对着数目,声音里都多了几分底气。

  那些曾令人忧心忡忡的巨大破损处,如今已被彻底抹平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整个城墙如同一道刚刚打磨过的铁脊,在边塞的阳光下泛着冷硬而可靠的光泽。

  虽然仍能依稀找到一些旧伤的细微痕迹,但整座幽州城防已然脱胎换骨,焕发出一种足以抵御任何风暴的沉雄气势。

  苏慕白独立垛口,负手远眺。风吹动他斗篷的下摆,猎猎作响。

  苏慕白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,但眼底深处那抹凝重的忧色,似乎被这坚实的城墙稍稍冲淡了些许。

  这座抵御突厥的雄伟城池,正在快速愈合伤疤,重新绷紧肌肉,准备迎接下一场未知的风暴。

  而这一切,都源于那些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“养分”,源于这座古城深处盘根错节的力量,最终被他强行拧合在了一起。

  幽州的冬天依旧寒冷,但城墙之内,似乎滋生出了一点不同的东西——那是一种名为“希望”的微弱暖意。

  除去幽州城外,紫荆关的修复工作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。

  幽州城防的迅速好转让苏慕白肩头的重担稍轻,但他深邃的目光早已越过幽州城墙,投向了西南方向那道更为关键,也更为遥远的咽喉,紫荆关。

  那里是通往幽州腹地的另一条要道,地势险峻,几个月前紫荆关被突破,直接导致幽州被突厥围攻。

  如此惨痛的教训,苏慕白和朔方军自然都会铭记。

  不过苏慕白需要坐镇幽州,实在是分身乏术。

  因此紫荆关的修复工作便由朔方军来负责监督。

  军管在大多数时候都代表着暴力,但不可否认,效率还是相当之高的。

  据朔方军的消息,紫荆关的修复也是十分顺利,按照现在的进度,最多到三月份,紫荆关便会全数修复完毕,而且比起之前更加的坚固雄伟。

  如此一来,只要确保紫荆关和居庸关防线稳固,突厥顶多在幽州外围折腾一下,想南下祸乱幽州边境,可谓是难上加难。

  在巡视完了幽州城防后,苏慕白又来到了幽州城东南方向的幽州织造坊中。

  此时幽州东南,一大片新建的坊区格外醒目,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烟气,与边塞常见的军营肃杀之气不同,这里弥漫着一种繁忙而蓬勃的生机。

  这里便是幽州织造坊。

  今日坊内似乎比平日更加整肃,工匠和女工们依旧在各司其职,但眼神都不自觉地瞟向坊门入口处。

  苏慕白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常服,并未着官袍,但通身的清冷气度和身后跟随的恭敬属官,足以显明其身份。

  走在他身侧略后半步的,是一位身着名贵狐裘大氅的年轻女子,云鬓轻绾,气质端庄温雅,正是金陵薛家的嫡女薛宝钗。

  薛家自从江南关税案后,便一直受苏慕白庇护。

  再加上薛家有如今的光景,都是苏慕白一手规划,今日苏慕白突然前来巡视,她自然需得亲自作陪。

  虽然说私下里两人早已有了肌肤之亲,但如今苏慕白代表幽州府衙前来巡视,薛宝钗自然也是表现的十分端庄。

  “苏大人,这边请。”

  薛宝钗声音不高不低,吐字清晰,带着江南口音特有的软糯,却又透着一股利落。

  “如今坊内共有织机三百张,熟练织工四百余人,纺车、染缸等一应俱全,皆是按南边最新的规制设置的。”

  一行人步入巨大的工坊内。

  瞬时,一股混合着羊毛膻味、染料涩味以及人体汗味的热浪扑面而来,其中还交织着织机规律轰鸣的“哐当”声、纺锤急速旋转的“嗡嗡”声,以及工头偶尔的吆喝声。

  目光所及,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  成捆的原色羊毛被妇人们灵巧地梳理成絮,送入纺车;纺好的毛线则在染缸里浸出靛蓝、赭红、墨黑等各种浓重的色彩;最多的还是织机区,数百张织机齐开,梭子在经纬线间飞快穿梭,熟练的织工手脚并用,动作快得令人眼花缭乱,粗糙的双手下,质地厚实、纹路清晰的羊毛毡毯、呢布正一寸寸地延展开来。

  工人们见到这一行人,大多只是匆忙抬头看一眼,便又赶紧低下头去忙活手中的活计,脸上带着敬畏和些许好奇。

  苏慕白沉默地走着,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环节,时而停下脚步,拿起一撮梳理好的羊毛看看成色,或者用手指捻一捻刚织出的呢料,感受其厚度与密度。

  “羊毛来源可还充足?”

  苏慕白开口问道,声音在嘈杂的工坊里并不显高昂,却清晰地传入薛宝钗耳中。

  薛宝钗从容应答。

  “回大人,目前主要来自幽州以北的几个部落,以及云州的部分牧场。”

  “有府衙代为收购,价格还算平稳。只是冬季运输稍显困难,正在设法解决。”

  苏慕白微微颔首,又指向那些染缸。

  “色泽似乎比上月进奉到府衙的样品要更深沉些。”

  “大人明鉴。”

  薛宝钗浅浅一笑。

  “边塞苦寒,百姓与军士更需厚重御寒之物,色泽过于鲜亮反而不耐脏污。”

  “这是根据此地需求调整的配方,固色也更好些。”

  正说着,几人走到一处正在织造大幅毡毯的区域。那毡毯上用各色毛线织出繁复的鹰隼图腾,显然是专供军中高级将领或府衙所用之物。

  织工全神贯注,不敢有丝毫差错。

  苏慕白驻足观看片刻,忽然对身旁一位年长的织工道:“老人家,一日能织几尺?”

  那老织工没想到这位大官会直接问自己,愣了一下,才慌忙停下手中活计,躬身回答:“回…回大人话,这花样复杂,一日…最多能织一尺半。”

  “工钱伙食可还按时足额?”

  苏慕白又问,语气平淡,却让旁边的工头瞬间绷紧了神经。

  老织工偷偷瞥了工头一眼,才低声道。

  “…都…都按时发的,伙食也比家里吃得好。”

  苏慕白不再多问,目光重新投向那逐渐成型的鹰隼图案,对薛宝钗道。

  “薛姑娘费心了。此坊所出,不仅利民,更是强军之资。御寒衣物、军帐毡毯,皆赖于此。”

  薛宝钗敛衽一礼,态度不卑不亢。

  “大人言重了。薛家既在此经营,自当为幽州尽一份心力。能为将士们略挡风寒,亦是商贾之本分。”

  苏慕白最后看了一眼这喧嚣而充满力量的工坊,点了点头。

  这里产出的不仅仅是商品,更是幽州度过漫长寒冬、稳固边防的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。

  眼下虽然织造坊的产量不算高,但毕竟也只是刚刚开始。

  等到幽州的羊毛产业形成了完整集生产贸易与一体的产业链后,那便是资本萌芽的开端。

  到那个时候,在利益的驱动下,士大夫集团一个个都不会再说什么草原毫无价值,攻打草原是笔亏本的买卖了。

  他们会疯狂的推动朝廷发兵攻打突厥,把突厥掌控的草原彻底变成大乾的羊毛生产基地,以此来牟取暴利。

  眼下苏慕白需要做的就是让薛家在幽州挣到一笔海量的财富,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豪商资本来到幽州。

  只要有了表率,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。

  在巡视完了幽州织造坊后,苏慕白和薛宝钗来到了织造坊一旁办公厅的正堂之中。

  两人坐下后,薛宝钗犹豫了一下看向苏慕白恭敬说道。

  “大人,宝钗自作主张,在织造坊的份额之中,从薛家的份额给您留了一半。”

  苏慕白听后略显无奈道。

  “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,我不需要这些。”

  薛宝钗美目环转,看向苏慕白的眼神满是仰慕。

  “羊毛纺织精加工技术以及新式纺车的技术都是大人您提供的。”

  “没有您也就没有所谓的幽州织造坊。”

  “薛家在织造坊充当的角色,江南有太多经营丝绸的豪商都能做到。”

  “这个织造坊,本该是您的私产才是。”

  “薛家从中得了一半份额,这太多了,所以宝钗才斗胆做主,给您留了一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