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这时,沈慕雪按照沈景玄的指点,在宗人府上演了一出好戏。

  “殿下明鉴!”沈慕雪跪在地上,泪如雨下,“妾身确实糊涂,见柳妹妹得宠,一时嫉妒才做了错事。但妾身对天发誓,从未想过要害皇嗣啊!”

  她哭得梨花带雨,将一个因爱生妒的深闺妇人演绎得淋漓尽致:“若殿下不信,妾身愿从此长斋礼佛,日日为殿下祈福,再不过问府中事务……”

  这番表演打动了在场的几位宗老。

  而大皇子在得知柳氏可能也不干净后,终于松口:“既然你诚心悔过,我便给你一次机会。即日起禁足思过,没有我的允许,不得踏出院子半步!”

  风波平息后,沈景玄独自来到听竹苑。

  岑晚音正在煎药,见他来了,轻轻放下扇子:“大人脸色不好,可是累了?”

  “无妨。”他在她对面坐下,“只是来看看你。”

  她为他斟茶,安静地陪在一旁。

  这一刻,他不再是那个背负着惊天秘密的侯爷,只是一个疲惫的普通人。

  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
  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,更多的秘密要守。

  但至少此刻,他可以暂时放下一切。

  沈慕雪的风波暂时平息,侯府恢复了表面的平静。

  但沈景玄的心中却暗潮汹涌。

  确认身世只是第一步,查清生父冤案的真相,才是他肩头最沉重的担子。

  夜深人静,书房内烛火通明。

  沈景玄摊开一张空白的宣纸,提笔蘸墨,却久久未能落下。

  二十多年前的旧案,先帝钦定,卷宗封存,知情者要么已化作黄土,要么三缄其口,从何查起?

  他想起碧波潭中找到的那幅画和玉佩,想起太子妃信中未尽的悲愤。

  突破口,或许还是在那些曾经贴近东宫,却又侥幸存活下来的人身上,以及……他早已吩咐沈忠去查的宗人府旧档。

  “沈忠。”他低声唤道。

  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角落。

  “侯爷有何吩咐?”

  “之前让你查的宗人府旧档,还有东宫旧人,可有进展?”

  沈忠面露难色:“回侯爷,宗人府那边看守极严,属下几经周折,才接触到一个当年负责洒扫天字阁外围的老吏。他年事已高,记忆模糊,只隐约记得废太子案卷宗入库那天,气氛紧张,几位大人物都到场了。但他提到一个细节,当时负责誊抄副本的小吏姓陈,似乎叫陈墨,抄录完毕后没多久就因病告老还乡了。”

  “陈墨……”沈景玄指尖轻叩桌面,“可查到此人去向?”

  “正在查,但时隔太久,线索渺茫。”沈忠顿了顿,继续汇报。

  “至于东宫旧人,除了已故的胡嬷嬷,还查到一人线索。此人名叫赵德安,曾是太子殿下的书房内侍,就在太子被圈禁前半年,他因‘失手打碎御赐之物’被逐出东宫,后不知所踪。有传言说他去了南边。”

  “赵德安,陈墨……”沈景玄沉吟。

  “加派人手,双管齐下。查赵德安,重点在岭南、闽南一带,寻找深居简出、知晓京中旧事之人。查陈墨,弄清他告老后的去向乃至后人,看能否找到当年卷宗副本的蛛丝马迹。切记,宁可慢,不可错。”

  “是!”沈忠领命,又补充道,“还有当年参与抄检东宫的一名羽林卫校尉王猛,如今在京郊经营镖局,属下会另寻稳妥方式接触。”

  “可,务必谨慎。”沈景玄颔首。

  数日后,沈景玄奉召入宫议事。

  回府时,马车行至朱雀大街,恰逢集市喧嚣,车马缓行。

  他无意间掀开车帘,恰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。

  岑晚音正带着丫鬟从一家药铺出来,手中提着几包药材,低头仔细核对药方,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专注宁静。

  似乎察觉到视线,岑晚音抬起头,目光与沈景玄相遇。

  她微微一愣,随即垂下眼帘,隔着人群,远远地行了一礼。

  沈景玄微微颔首,放下车帘。

  方才朝堂上勾心斗角的烦闷,竟因这惊鸿一瞥消散了几分。

  他想起她送的安神香囊,近日确实让他夜间安眠不少。

  这份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纯粹关怀,在如今的境况下,显得尤为珍贵。

  又过了半月,沈忠带回消息。

  “侯爷,岭南那边有线索了。有人在泉州一带见过一个形貌酷似赵德安的老者,但此人深居简出,身边似乎还有人暗中保护,难以接近。”

  “暗中保护?”沈景玄眼神一凝,“是监视,还是保护?继续查,但要更小心。”

  “是。至于陈墨……”沈忠压低了声音,“属下查到,他告老后并未还乡,而是隐居于京畿百里外的清河镇,但不到一年就病逝了。其独子陈实,如今在镇上开了间私塾,为人本分。”

  “陈实……”沈景玄沉吟,“寻个妥当的由头,派人去清河镇看看,或许其父留下过什么。至于王猛那边,情况如何?”

  “王猛十分警惕,酒后曾失言说‘宫里的事,知道的越少,活得越久’,便再也不肯多言。”

  沈景玄面色凝重:“暂停接触王猛。重点放在赵德安和陈实这两条线上。”

  调查进展缓慢,如履薄冰。

 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,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。

  这日,他翻阅一些无关的陈年卷宗时,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。

  当年弹劾太子“结党营私”最力的几位御史,其中一人在太子被废后不到一年,便因“急病”暴毙。

  另一人则在几年后卷入一场不大的贪墨案,却被从严处置,流放千里,最终病死在途中。

  是巧合,还是……灭口?

 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:构陷太子之事,幕后黑手或许并非只有一方势力,而当年的知情者,很可能也被陆续清除。

  这让他调查的难度倍增,却也让他更加确信,废太子案背后,定然隐藏着极大的阴谋。

  窗外月色清冷,沈景玄摩挲着颈间的玉佩。

  前路迷雾重重,危险四伏,但他别无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