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他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可能。
胡嬷嬷是当年太子妃身边最亲近的人,她知道的秘密,或许能解开许多谜团。
“是。”
吩咐完沈忠,沈景玄处理完手头的紧急公务,眼看天色尚早,便换了常服,独自出了门。
他没有去太傅府,而是去了西市一家颇有名气的古玩店。
店主见是他,连忙迎入内室。
“侯爷,您上次吩咐找的孤本医书,小店近日恰巧收了一卷,您看看?”店主捧出一个锦盒。
沈景玄打开,里面是一本纸张泛黄的《本草拾遗》,确实是难得的古本。
他点了点头:“包起来吧。”
他记得岑晚音上次对着太傅府藏书楼里一本残破的《本草拾遗》惋惜的样子,说里面有许多方子都失传了。
这或许,能让她开心一下。
带着包好的书,沈景玄这才走向太傅府。
这一次,他走了正门,递了帖子,以送书为由,光明正大地拜访。
岑晚音听到通报,有些惊讶地来到花厅。看到沈景玄手中的锦盒,更是疑惑。
“大人,这是?”
“偶然看到这本医书,想起你似乎提过,便买了下来。”沈景玄将锦盒递给她,语气平淡,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岑晚音打开锦盒,看到那本保存完好的古本《本草拾遗》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脸上泛起惊喜的红晕:“这……这太珍贵了!多谢大人!”
她爱不释手地翻看着书页,雀跃之情溢于言表,像个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。
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,沈景玄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。
这些日子的阴霾,似乎都被她这纯净的笑容驱散了几分。
“不过是本书而已,你喜欢便好。”他温声道。
岑晚音珍重地合上书,抬头看着他,眼中满是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:“我很喜欢。真的……很喜欢。”
两人在花厅里说了会儿话,主要是岑晚音兴奋地跟他分享书里几个有趣的方子。
沈景玄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,偶尔附和几句,气氛温馨而自然。
离开太傅府时,沈景玄的心情是近日来少有的平和。
三日后,西市喧嚣依旧。
扮作山货商人的两名暗卫,顺利“偶遇”了进城卖山货的胡大山。
几杯浊酒下肚,又许以高价收购他带来的所有山菌野味,憨厚的胡大山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。
暗卫按照沈景玄的指示,先是夸赞胡大山的山货新鲜,又感叹生活不易,渐渐将话题引到了他已故的养母胡嬷嬷身上。
“胡大哥真是孝顺,还记得给养母修缮坟墓。”一名暗卫感慨道。
胡大山叹了口气:“养母对我有再造之恩,我虽不是亲生,她却待我极好。只是……她老人家去得不安生啊。”
另一名暗卫心中一动,顺势问道:“哦?老人家是得了什么病吗?”
胡大山摇摇头,压低了声音,带着几分神秘和唏嘘:“不是病。我养母……她是在宫里伺候过贵人的,见识广。临终前那几天,她总是心神不宁,夜里常做噩梦,喊着‘娘娘饶命’、‘孩子无辜’之类的话。”
暗卫们交换了一个眼神,继续套话:“宫里的事,那可是天家机密,凶险得很呐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!”胡大山又灌了一口酒,话更多了。
“养母还说,她对不起一位故人,藏了一件东西,本该交给该交给的人,却怕惹祸上身,一直没敢拿出来。她说那东西关系重大,弄不好要掉脑袋的!”
“什么东西这么要紧?”暗卫小心翼翼地问。
胡大山摇摇头:“她没说清楚,只反复念叨着一个地名……好像是……‘碧波潭’?对,就是碧波潭!还说东西就在潭底什么的……唉,当时她烧得糊涂,话也说不利索,我也没太听明白。”
“后来她清醒点时,我又问,她却什么都不肯说了,只让我发誓,永远别再打听宫里的事,也永远别跟人提起她说过的话。”
碧波潭?
暗卫们记下了这个关键信息。
京城附近叫碧波潭的地方似乎不止一处,需要仔细排查。
“那……胡嬷嬷就没留下什么别的东西?比如……匣子之类的?”暗卫试探着问。
胡大山愣了一下,眼神有些闪烁,摆摆手:“没有没有,都随她下葬了。来,喝酒喝酒!”
暗卫看出他有所隐瞒,但知道再问下去可能会引起警惕,便不再追问,又灌了他几杯酒,套了些杨柳村的闲话,便结账离开了。
消息很快传回侯府。
沈景玄听完汇报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。
“碧波潭……娘娘饶命……孩子无辜……藏了东西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。
胡嬷嬷临终前的呓语,极有可能与当年的宫闱秘事有关,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废太子妃和他的身世!
而那个“碧波潭”,是关键!
至于胡大山关于匣子的闪烁其词,更让沈景玄确信,那个随葬的匣子里,或许藏着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东西。
掘坟取物是下下策,但若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……
“立刻去查,京城附近,乃至京郊,所有叫‘碧波潭’或类似名字的地方,尤其是二十多年前可能发生过什么特别之事的。”沈景玄下令。
“重点查与宫廷、或者与废太子、端慧皇贵妃可能有关联的碧波潭!”
“是!”
至于有关沈慕雪的事,大皇子府早就命人把她接了回去,并且态度愈发强硬,虽并没有立刻废了她的皇子妃之位,却有限制沈慕雪出入的命令传出。
苏菁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几乎日日都要来找沈景玄哭诉催促。
夜色深沉,他再次出现在听竹苑的窗外。
这一次,他甚至没有叩窗,只是静静地站在阴影里,望着窗纸上那个模糊而安静的身影。
她似乎总是在灯下,不是看书,就是捣药,或者做着针线。
她的世界简单而纯粹,与他的世界截然不同。
        他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可能。
胡嬷嬷是当年太子妃身边最亲近的人,她知道的秘密,或许能解开许多谜团。
“是。”
吩咐完沈忠,沈景玄处理完手头的紧急公务,眼看天色尚早,便换了常服,独自出了门。
他没有去太傅府,而是去了西市一家颇有名气的古玩店。
店主见是他,连忙迎入内室。
“侯爷,您上次吩咐找的孤本医书,小店近日恰巧收了一卷,您看看?”店主捧出一个锦盒。
沈景玄打开,里面是一本纸张泛黄的《本草拾遗》,确实是难得的古本。
他点了点头:“包起来吧。”
他记得岑晚音上次对着太傅府藏书楼里一本残破的《本草拾遗》惋惜的样子,说里面有许多方子都失传了。
这或许,能让她开心一下。
带着包好的书,沈景玄这才走向太傅府。
这一次,他走了正门,递了帖子,以送书为由,光明正大地拜访。
岑晚音听到通报,有些惊讶地来到花厅。看到沈景玄手中的锦盒,更是疑惑。
“大人,这是?”
“偶然看到这本医书,想起你似乎提过,便买了下来。”沈景玄将锦盒递给她,语气平淡,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岑晚音打开锦盒,看到那本保存完好的古本《本草拾遗》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脸上泛起惊喜的红晕:“这……这太珍贵了!多谢大人!”
她爱不释手地翻看着书页,雀跃之情溢于言表,像个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。
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,沈景玄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。
这些日子的阴霾,似乎都被她这纯净的笑容驱散了几分。
“不过是本书而已,你喜欢便好。”他温声道。
岑晚音珍重地合上书,抬头看着他,眼中满是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:“我很喜欢。真的……很喜欢。”
两人在花厅里说了会儿话,主要是岑晚音兴奋地跟他分享书里几个有趣的方子。
沈景玄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,偶尔附和几句,气氛温馨而自然。
离开太傅府时,沈景玄的心情是近日来少有的平和。
三日后,西市喧嚣依旧。
扮作山货商人的两名暗卫,顺利“偶遇”了进城卖山货的胡大山。
几杯浊酒下肚,又许以高价收购他带来的所有山菌野味,憨厚的胡大山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。
暗卫按照沈景玄的指示,先是夸赞胡大山的山货新鲜,又感叹生活不易,渐渐将话题引到了他已故的养母胡嬷嬷身上。
“胡大哥真是孝顺,还记得给养母修缮坟墓。”一名暗卫感慨道。
胡大山叹了口气:“养母对我有再造之恩,我虽不是亲生,她却待我极好。只是……她老人家去得不安生啊。”
另一名暗卫心中一动,顺势问道:“哦?老人家是得了什么病吗?”
胡大山摇摇头,压低了声音,带着几分神秘和唏嘘:“不是病。我养母……她是在宫里伺候过贵人的,见识广。临终前那几天,她总是心神不宁,夜里常做噩梦,喊着‘娘娘饶命’、‘孩子无辜’之类的话。”
暗卫们交换了一个眼神,继续套话:“宫里的事,那可是天家机密,凶险得很呐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!”胡大山又灌了一口酒,话更多了。
“养母还说,她对不起一位故人,藏了一件东西,本该交给该交给的人,却怕惹祸上身,一直没敢拿出来。她说那东西关系重大,弄不好要掉脑袋的!”
“什么东西这么要紧?”暗卫小心翼翼地问。
胡大山摇摇头:“她没说清楚,只反复念叨着一个地名……好像是……‘碧波潭’?对,就是碧波潭!还说东西就在潭底什么的……唉,当时她烧得糊涂,话也说不利索,我也没太听明白。”
“后来她清醒点时,我又问,她却什么都不肯说了,只让我发誓,永远别再打听宫里的事,也永远别跟人提起她说过的话。”
碧波潭?
暗卫们记下了这个关键信息。
京城附近叫碧波潭的地方似乎不止一处,需要仔细排查。
“那……胡嬷嬷就没留下什么别的东西?比如……匣子之类的?”暗卫试探着问。
胡大山愣了一下,眼神有些闪烁,摆摆手:“没有没有,都随她下葬了。来,喝酒喝酒!”
暗卫看出他有所隐瞒,但知道再问下去可能会引起警惕,便不再追问,又灌了他几杯酒,套了些杨柳村的闲话,便结账离开了。
消息很快传回侯府。
沈景玄听完汇报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。
“碧波潭……娘娘饶命……孩子无辜……藏了东西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。
胡嬷嬷临终前的呓语,极有可能与当年的宫闱秘事有关,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废太子妃和他的身世!
而那个“碧波潭”,是关键!
至于胡大山关于匣子的闪烁其词,更让沈景玄确信,那个随葬的匣子里,或许藏着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东西。
掘坟取物是下下策,但若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……
“立刻去查,京城附近,乃至京郊,所有叫‘碧波潭’或类似名字的地方,尤其是二十多年前可能发生过什么特别之事的。”沈景玄下令。
“重点查与宫廷、或者与废太子、端慧皇贵妃可能有关联的碧波潭!”
“是!”
至于有关沈慕雪的事,大皇子府早就命人把她接了回去,并且态度愈发强硬,虽并没有立刻废了她的皇子妃之位,却有限制沈慕雪出入的命令传出。
苏菁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几乎日日都要来找沈景玄哭诉催促。
夜色深沉,他再次出现在听竹苑的窗外。
这一次,他甚至没有叩窗,只是静静地站在阴影里,望着窗纸上那个模糊而安静的身影。
她似乎总是在灯下,不是看书,就是捣药,或者做着针线。
她的世界简单而纯粹,与他的世界截然不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