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场之绝对大权 第2706章 蜘丝马迹

小说:官场之绝对大权 作者:晨星天使 更新时间:2025-10-28 11:06:52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转眼间,回到省城已经三天了。

  省政法委办公楼的六楼,沈向东的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时钟的滴答声。

  窗外的夕阳透过百叶窗,在深棕色的办公桌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影,桌上摊着厚厚的案卷,最上面一份是省公安厅刚送来的《李政和被杀案审结报告》,封皮上盖着红色的印章,边角已经被他反复摩挲得有些发皱。

  沈向东坐在宽大的皮椅上,身体微微前倾,手指捏着报告的边缘,目光却没有落在文字上,而是盯着桌面的木纹出神。

  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衬衫,领口松开两颗扣子,连日的奔波让他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,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,像鹰隼般紧盯着猎物的踪迹。

  “赵立国主谋……因扶贫款被查杀人……”

  他低声念着报告里的结论,眉头皱得越来越紧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发出“笃笃”的轻响。

  桌角的青瓷茶杯里,茶水早已凉透,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,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,他却浑然未觉。

  伸手拿起桌下的卷宗袋,抽出赵立国的审讯录像光盘,**电脑。

  屏幕上,赵立国穿着囚服,坐在审讯椅上,头低着,声音沙哑地供述:“是,是我让人去杀的李政和,他查扶贫款查得太紧,我没办法……”

  画面里的赵立国浑身颤抖,脸上满是悔恨,看起来像是真心认罪。

  可沈向东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。

  他按下暂停键,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着赵立国的脸:“一个乡**,就算挪用了扶贫款,至于要灭门吗?”

  他想起在青风县看到的赵立国,油光满面,说话底气十足,是个典型的“地头蛇”,可录像里的他,却像个惊弓之鸟,供述得太流畅,反而透着刻意。

  他又翻出赵宏伟的口供记录,上面写着“父亲让我找的社会闲散人员,我只是传话,没想到他们会杀人全家”。

  沈向东冷笑一声,手指在“社会闲散人员”几个字上重重划了一下:赵宏伟的公司里养着不少打手,怎么会找“闲散人员”?

  而且灭门这种事,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就敢做的,背后一定有人撑腰。

  最让他疑惑的是叶守政的口供。

  他抽出叶守政的审讯记录,上面几乎每一页都写着“我不知道赵立国要杀人”“我只是收了钱,没参与其他事”。

  沈向东的手指捏着纸页,几乎要把纸捏皱:“身为市纪委书记,赵立国敢挪用扶贫款,全靠叶守政罩着,他要杀人灭口,叶守政会一点风声都没听到?”

  他猛地靠在椅背上,闭上眼睛,脑海里闪过李政和家的案发现场,客厅里两杯没有动过的茶杯,地上凝固的血迹,孩子房间里散落的玩具……

  那不是临时起意的杀人,而是有预谋的灭门。

  赵立国就算再狠,也没胆子做这么绝,除非……除非李政和查到的,不只是扶贫款。

  “难道是住建局的案子?”

  沈向东猛地睁开眼睛,伸手拿起桌上的另一份卷宗,青风县住建局局长王海涛的贪腐案。

  李政和当时同时在查扶贫款和住建局,会不会两个案子有关联?

  他翻到卷宗里的行贿名单,目光在“兴盛建材商行”几个字上停住了。

  这是叶守政小舅子的公司,也给王海涛送过礼!

  他的心跳突然加快,手指在两份卷宗之间来回移动:叶守政既收了赵立国的钱,又通过小舅子给王海涛行贿,这说明他不只是跟赵立国勾结,还跟住建局的人有往来。

  李政和会不会是同时查到了这两条线,触碰到了更大的贪腐网络,才被灭口?

  ………………

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。

  终于,沈向东拿起桌上的电话,手指悬在拨号键上顿了顿。

  现在已经是晚上七点多,冯文生应该还在省纪委留置点盯着审讯,这个时候打电话,会不会打扰他?

  可疑虑像块石头压在心里,不吐不快。

  他深吸一口气,按下了冯文生的号码。

  电话响了三声,那边传来冯文生略带疲惫的声音:“青云同志,这么晚了,有事吗?”

  背景里隐约能听到审讯室的嘈杂声,很显然他还在忙碌着。

  “冯书记,抱歉打扰您,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。”

  沈向东的声音低沉而严肃,对冯文生说道:“公安厅送来的李政和案审结报告,您看了吗?”

  “看了,怎么了?”

  冯文生的声音顿了一下,似乎有些诧异,不解的问道:“赵立国和赵宏伟都认罪了,证据也链对上了,有问题?”

  “问题很大。”

  沈向东站起身,走到窗边,拉开百叶窗,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。

  政法委大院里的路灯已经亮了,昏黄的光线照着空荡荡的街道,像一条沉默的河。

  “您不觉得赵立国的口供太假了吗?他一个乡**,就算怕扶贫款的事败露,至于要杀李政和全家?灭门啊,冯书记,这不是小罪,是要掉脑袋的,他有这么大的胆子?”

  沈向东缓缓说道:“这不太符合一个**的心理。”

 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传来冯文生翻动纸张的声音:“我当时也觉得有点奇怪,但赵立国和赵宏伟都认了,还有杀手王虎他们的供述,证据链是完整的……”

  “证据链完整不代表真相。”

  沈向东打断他,语气带着急切:“您再看看叶守政的口供,他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杀人的事,只承认收了钱。可他是市纪委书记,赵立国的靠山,赵立国要做这么大的事,会不跟他通气?万一事发,赵立国把他供出来,他能跑得了?”

  冯文生的呼吸声在电话里变得沉重起来:“你这么一说,我也觉得不对劲了。叶守政昨天还跟我说,他跟赵立国只是利益往来,没参与其他事,当时我没多想,现在看来,他是在刻意撇清。”

  “不止是撇清。”

  沈向东的声音压得更低:“我刚才翻了王海涛的卷宗,发现叶守政的小舅子给王海涛送过礼。李政和当时同时在查扶贫款和住建局,会不会他查到了叶守政既包庇赵立国,又勾结住建局的人,形成了一个贪腐网络?所以他们才要杀人灭口,而且是灭门,就是怕李政和把事情捅出去。”

  电话那头传来冯文生倒抽冷气的声音:“你的意思是,扶贫款只是个幌子,真正的原因是李政和查到了更大的贪腐网络?”

  “很有可能。”

  沈向东的手指紧紧攥着窗框,指节泛白:“赵立国和赵宏伟之所以认罪认得这么快,说不定是有人给他们许了诺,让他们扛下所有事,保住背后的人。而叶守政一口咬定不知情,就是为了切断线索,不让我们查到更深的地方。”

  “那我们怎么办?”

  冯文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:“现在赵立国他们都认了,再翻供很难。而且如果真有更大的网络,背后的人肯定不好惹。”

  “不能就这么定案。”

  沈向东的语气斩钉截铁:“李政和全家不能白死。我们得重新审,重点审赵立国和叶守政的关联,还有叶守政跟住建局的往来。另外,查一下赵立国案发前后的通话记录,看看他跟谁联系过,有没有人在背后指挥。”

  “我会安排。”

  冯文生沉吟片刻,对沈向东说道:“就像你说的那样,这件事绝对不简单,背后说不定有更多的线索。”

  电话挂断后,沈向东没有回到座位上,而是站在窗边,看着远处的省纪委大楼。

  那里的灯光还亮着,冯文生应该已经开始安排重新审讯了。

  他的心里依旧沉甸甸的,像压着一块石头。

  一个模糊的贪腐网络雏形在他眼前浮现,叶守政作为市纪委书记,利用职权包庇赵立国挪用扶贫款,同时通过小舅子的公司,向住建局局长王海涛行贿,形成了一条从乡村到市里的贪腐链条。

  而李政和,就是因为触碰到了这条链条的核心,才被灭口。

  “之前只盯着扶贫款,忽略了住建局的案子,是我的错。”

  沈向东拍了拍额头,心里有些懊恼。

  他拿起电话,拨通了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谢俊文的号码:“俊文同志,你马上查一下兴盛建材商行的资金流向,重点查它跟王海涛、赵立国之间的往来,还有,查一下赵立国案发前一个月的所有通话记录,不管是座机还是手机,一个都不能漏。”

  “是,沈书记,我现在就安排。”

  谢俊文的声音很干脆,没有丝毫犹豫。

  挂了电话,沈向东走到书架前,拿出一本《刑事侦查学》。这本书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买的,书页已经泛黄,上面写满了他的批注。

  他翻到“供词分析”那一页,上面写着:“供词需与动机、能力、客观证据匹配,过于完美的供词,往往是假的。”

  他合上书,眼神变得更加坚定。

  赵立国的供词看似完美,却忽略了“动机是否足以支撑行为”;叶守政的供词看似无懈可击,违背了“利益共同体的关联性”。

  这两个漏洞,就是揭开真相的突破口。

  办公室里的时钟指向八点,窗外的夜色更浓了。

  沈向东拿起桌上的凉茶杯,走到饮水机前重新接了热水。

  热气袅袅升起,模糊了他的脸,却没模糊他的眼神。

  他坐回办公桌前,打开电脑,开始整理李政和笔记里的疑点,准备明天一早送到冯文生手里。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,认真而执着,像一盏在深夜里永不熄灭的灯,照亮着通往真相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