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晨曦微露。
秦风与秦舜华回到文华阁,脸上还带着与萧蔷深夜长谈后的温存与些许疲惫。
刚踏入阁内庭院,便见秦瑶正在一株老树下活动手脚,准备晨练。
秦瑶无意间的扭头,也看见了秦风兄妹二人,眼睛顿时一亮,收了架势,蹦跳着凑了过来,笑吟吟的问道:“哟,风儿华儿回来啦?宫里的规矩可还习惯?”
秦风无奈的看着活力四射的小姑姑,淡淡道:“宫中规矩……习惯便好。”
秦舜华微微颔首,表示附和。
秦瑶撇撇嘴,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,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,饶有兴致地问道:“对了,大侄子,我记得你之前不是一直嚷嚷着,要靠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,搏个功名吗?现在嘛……”
她拖长了语调,眼神在秦风身上扫来扫去,“你这身份……还参加吗?”
秦风闻言,微微一怔。
随即神色恢复如常,语气平静却坚定:“自然要参加,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,这与身份无关,是男儿当有的志向与历练。”
秦瑶看着秦风一本正经的样子,忍俊不禁:“嗯……有志气!那到时候你写策论,题目若是‘论治国之道’,你开头就写‘家父秦夜,常教诲曰……’,或者干脆点,直接写‘我的丞相父亲’,哦不对,现在是‘我的摄政王父亲’了!”
她越说越觉得有趣,眼睛弯成了月牙,又看向一旁抿嘴轻笑的秦舜华,继续打趣道:“要是题目是‘忠孝论’,那素材就更丰富了,还可以加上‘我的皇帝母亲’,‘我的太后外婆’……哈哈哈,这要是写出来,主考官怕不是得当场跪下,给你点个状元?”
“小姑姑!”
秦风被秦瑶这番调侃弄得俊脸微红,尴尬地低斥了一声,“莫要胡言,拿我打趣作甚。”
秦瑶见秦风窘迫,笑得更欢了,摆了摆手道:“好啦好啦,不跟你开玩笑了。说正经的,科举眼看没几个月就要开始了,你……应该不是去参加武举吧?”
她知道,秦风武艺兵法都不错,若是去武举,凭借实力,可是夺魁的有力竞争者。
到时候,万一……
秦风摇了摇头:“小姑姑,我参加文试。”
秦瑶闻言,明显松了口气,拍了拍胸口:“还好还好!你读书多,学问扎实,虽说武术兵法也有些造诣,但参加文试确实更稳妥,也更适合你将来……嗯,那个……”
她含糊了一下,没把“继承大统”几个字说出来。
毕竟文治在承平时期显然更被看重。
秦风看着秦瑶那副“小姑姑为你操碎了心”的模样,有些哭笑不得,顺着话道:“小姑姑言之有理。”
秦舜华看着哥哥被小姑姑“欺负”还得道谢的无奈样子,终于忍不住,以袖掩唇,发出了一声极轻的笑声。
秦瑶立刻将“矛头”转向秦舜华:“华儿你还笑!小姑姑我说的可都是为你们好!这宫里宫外,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,你们可得谨言慎行,步步为营……”
她学着老成持重的语气,一本正经教育起侄女来。
只是配上她那青春活泼的脸庞,显得有些滑稽。
教育了几句,见秦舜华乖巧点头,秦风也一副受教的模样,秦瑶才满意地哼了一声。
转身又恢复了那蹦蹦跳跳的姿态,朝着演武场的方向去了。
空气中还飘来她哼着的不成调的小曲。
看着秦瑶远去的背影,秦舜华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带着几分宠溺:“小姑姑这性子,怕是改不了了。”
秦风也笑了笑,随即收敛神色,对妹妹道:“走吧,舜华,我们去给祖父祖母请安。”
还需安抚一下祖父的情绪,尽尽孝道。
……
与此同时,皇帝寝宫后殿。
秦夜打着哈欠,迷迷糊糊的从龙榻上坐起身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。
映入眼帘的,是楚岚已经梳妆整齐,穿着一身轻便的明黄色常服的身影。
她正亲自端着一碗散发着清甜香气的燕窝粥,坐在床边,含笑看着秦夜。
“醒了?”
楚岚将粥碗放在一旁的矮几上,伸手替秦夜理了理睡得有些凌乱的鬓发,语气带着几分戏谑,“真是委屈我夫君了,天天这么早就要爬起来上朝,不容易吧?”
秦夜打了个更大的哈欠,顺势握住楚岚的手,放在脸颊边蹭了蹭:“那可不是吗……”
楚岚任由秦夜握着,眼中笑意更深:“要不……我下道旨意,把早朝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时辰?也让你多睡会儿?”
秦夜闻言,却是摇了摇头。
虽然依旧困倦,但眼神清醒了些,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不必,推迟时辰,易使朝臣懈怠,没必要。”
楚岚心中欣慰,嘴上却故意说道:“我看也是没必要,毕竟某人就算下了朝,回来不也照样能补个回笼觉?”
秦夜被揶揄,反而理直气壮:“能者多劳,也多睡嘛。”
楚岚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心想秦夜明明都已过而立之年,位极人臣。
更是两个快要成年孩子的父亲了。
这赖床的毛病却是依旧……
看来是这辈子都改不过来了。
“罢了,快些用些早膳,一会该去上朝了。”
楚岚说着,拿起粥碗递给了秦夜。
秦夜接过碗,三下五除二将温热的粥喝完,精神总算振奋了些。
……
金銮殿。
钟鼓齐鸣,百官肃立。
楚岚端坐龙椅,冕旒垂落,威仪天成。
秦夜立于御阶之下,文官之首,紫袍玉带,气度沉凝。
一系列的政务启奏,有条不紊。
丝绸之路带来的税收增长,各地秋收的情况,水利工程的进展……
然而,就在朝会接近尾声时,一名信使风尘仆仆,手持插着羽毛的紧急军报,疾步闯入金銮殿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“报!八百里加急!北境军情!”
刹那间,整个金銮殿落针可闻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名信使身上。
兵部尚书赵擎苍立刻出列,沉声喝道:“讲!”
那信使深吸一口气,高声禀报,字字如惊雷:
“乌桓单于勃勃朗,于半月前,联合新罗国内部分反对势力,发动突袭!新罗王城已被其攻破!”
“新罗王、王子……皆被勃勃朗当场斩杀!”
“勃勃朗已宣布,接收新罗全部国土与军队,自称新乌桓大单于!”
话音落下!
百官哗然,人人色变!
新罗,竟然就这么亡了?
那个被他们一度认为已不足为虑的勃勃朗,竟然在蛰伏数年之后,以如此雷霆万钧之势,吞并了新罗!
完全掌控了新罗的国土、人口和资源。
秦夜缓缓转头,望向北方,眼神深邃如寒潭。
早起的慵懒困倦一扫而空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久违的、属于北境统帅的冷冽与肃杀。
晨曦微露。
秦风与秦舜华回到文华阁,脸上还带着与萧蔷深夜长谈后的温存与些许疲惫。
刚踏入阁内庭院,便见秦瑶正在一株老树下活动手脚,准备晨练。
秦瑶无意间的扭头,也看见了秦风兄妹二人,眼睛顿时一亮,收了架势,蹦跳着凑了过来,笑吟吟的问道:“哟,风儿华儿回来啦?宫里的规矩可还习惯?”
秦风无奈的看着活力四射的小姑姑,淡淡道:“宫中规矩……习惯便好。”
秦舜华微微颔首,表示附和。
秦瑶撇撇嘴,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,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,饶有兴致地问道:“对了,大侄子,我记得你之前不是一直嚷嚷着,要靠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,搏个功名吗?现在嘛……”
她拖长了语调,眼神在秦风身上扫来扫去,“你这身份……还参加吗?”
秦风闻言,微微一怔。
随即神色恢复如常,语气平静却坚定:“自然要参加,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,这与身份无关,是男儿当有的志向与历练。”
秦瑶看着秦风一本正经的样子,忍俊不禁:“嗯……有志气!那到时候你写策论,题目若是‘论治国之道’,你开头就写‘家父秦夜,常教诲曰……’,或者干脆点,直接写‘我的丞相父亲’,哦不对,现在是‘我的摄政王父亲’了!”
她越说越觉得有趣,眼睛弯成了月牙,又看向一旁抿嘴轻笑的秦舜华,继续打趣道:“要是题目是‘忠孝论’,那素材就更丰富了,还可以加上‘我的皇帝母亲’,‘我的太后外婆’……哈哈哈,这要是写出来,主考官怕不是得当场跪下,给你点个状元?”
“小姑姑!”
秦风被秦瑶这番调侃弄得俊脸微红,尴尬地低斥了一声,“莫要胡言,拿我打趣作甚。”
秦瑶见秦风窘迫,笑得更欢了,摆了摆手道:“好啦好啦,不跟你开玩笑了。说正经的,科举眼看没几个月就要开始了,你……应该不是去参加武举吧?”
她知道,秦风武艺兵法都不错,若是去武举,凭借实力,可是夺魁的有力竞争者。
到时候,万一……
秦风摇了摇头:“小姑姑,我参加文试。”
秦瑶闻言,明显松了口气,拍了拍胸口:“还好还好!你读书多,学问扎实,虽说武术兵法也有些造诣,但参加文试确实更稳妥,也更适合你将来……嗯,那个……”
她含糊了一下,没把“继承大统”几个字说出来。
毕竟文治在承平时期显然更被看重。
秦风看着秦瑶那副“小姑姑为你操碎了心”的模样,有些哭笑不得,顺着话道:“小姑姑言之有理。”
秦舜华看着哥哥被小姑姑“欺负”还得道谢的无奈样子,终于忍不住,以袖掩唇,发出了一声极轻的笑声。
秦瑶立刻将“矛头”转向秦舜华:“华儿你还笑!小姑姑我说的可都是为你们好!这宫里宫外,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,你们可得谨言慎行,步步为营……”
她学着老成持重的语气,一本正经教育起侄女来。
只是配上她那青春活泼的脸庞,显得有些滑稽。
教育了几句,见秦舜华乖巧点头,秦风也一副受教的模样,秦瑶才满意地哼了一声。
转身又恢复了那蹦蹦跳跳的姿态,朝着演武场的方向去了。
空气中还飘来她哼着的不成调的小曲。
看着秦瑶远去的背影,秦舜华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带着几分宠溺:“小姑姑这性子,怕是改不了了。”
秦风也笑了笑,随即收敛神色,对妹妹道:“走吧,舜华,我们去给祖父祖母请安。”
还需安抚一下祖父的情绪,尽尽孝道。
……
与此同时,皇帝寝宫后殿。
秦夜打着哈欠,迷迷糊糊的从龙榻上坐起身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。
映入眼帘的,是楚岚已经梳妆整齐,穿着一身轻便的明黄色常服的身影。
她正亲自端着一碗散发着清甜香气的燕窝粥,坐在床边,含笑看着秦夜。
“醒了?”
楚岚将粥碗放在一旁的矮几上,伸手替秦夜理了理睡得有些凌乱的鬓发,语气带着几分戏谑,“真是委屈我夫君了,天天这么早就要爬起来上朝,不容易吧?”
秦夜打了个更大的哈欠,顺势握住楚岚的手,放在脸颊边蹭了蹭:“那可不是吗……”
楚岚任由秦夜握着,眼中笑意更深:“要不……我下道旨意,把早朝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时辰?也让你多睡会儿?”
秦夜闻言,却是摇了摇头。
虽然依旧困倦,但眼神清醒了些,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不必,推迟时辰,易使朝臣懈怠,没必要。”
楚岚心中欣慰,嘴上却故意说道:“我看也是没必要,毕竟某人就算下了朝,回来不也照样能补个回笼觉?”
秦夜被揶揄,反而理直气壮:“能者多劳,也多睡嘛。”
楚岚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心想秦夜明明都已过而立之年,位极人臣。
更是两个快要成年孩子的父亲了。
这赖床的毛病却是依旧……
看来是这辈子都改不过来了。
“罢了,快些用些早膳,一会该去上朝了。”
楚岚说着,拿起粥碗递给了秦夜。
秦夜接过碗,三下五除二将温热的粥喝完,精神总算振奋了些。
……
金銮殿。
钟鼓齐鸣,百官肃立。
楚岚端坐龙椅,冕旒垂落,威仪天成。
秦夜立于御阶之下,文官之首,紫袍玉带,气度沉凝。
一系列的政务启奏,有条不紊。
丝绸之路带来的税收增长,各地秋收的情况,水利工程的进展……
然而,就在朝会接近尾声时,一名信使风尘仆仆,手持插着羽毛的紧急军报,疾步闯入金銮殿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“报!八百里加急!北境军情!”
刹那间,整个金銮殿落针可闻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名信使身上。
兵部尚书赵擎苍立刻出列,沉声喝道:“讲!”
那信使深吸一口气,高声禀报,字字如惊雷:
“乌桓单于勃勃朗,于半月前,联合新罗国内部分反对势力,发动突袭!新罗王城已被其攻破!”
“新罗王、王子……皆被勃勃朗当场斩杀!”
“勃勃朗已宣布,接收新罗全部国土与军队,自称新乌桓大单于!”
话音落下!
百官哗然,人人色变!
新罗,竟然就这么亡了?
那个被他们一度认为已不足为虑的勃勃朗,竟然在蛰伏数年之后,以如此雷霆万钧之势,吞并了新罗!
完全掌控了新罗的国土、人口和资源。
秦夜缓缓转头,望向北方,眼神深邃如寒潭。
早起的慵懒困倦一扫而空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久违的、属于北境统帅的冷冽与肃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