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楚岚不等有臣子开口,直接点名:“户部尚书,李振!”
话音落下,一位面容精干的中年官员立刻出列。
正是秦夜提拔上来的得力干将之一。
他手持玉笏,声音洪亮,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自豪:“回禀陛下!自秦相……王爷新政以来,开源节流,革新税制,拓展商路。据户部最新核算,如今国库岁入,较之先帝在位末年,已增长七倍有余!”
“七倍?!”
“我的天……”
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!
这个数字太过惊人。
以至于许多官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国库岁入增长七倍?
这是何等概念?
意味着大乾的财力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!
楚岚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,继续道:“国库充盈,方能泽被苍生,方能强兵悍国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一也!”
她目光转向另一侧:“工部尚书,文修远!”
文修远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激动,大步出列。
他如今已是朝堂重臣,气质沉稳了许多。
但此刻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,那是与有荣焉的激动:“臣在!陛下,摄政王高瞻远瞩,督造水利,兴修官道,广开矿藏,改良农具、织机等民生器械。如今各州郡主干官道皆已铺设沥青,平坦迅捷,漕运畅通,新式水车灌溉良田无数,工坊产出倍增……此皆殿下规划之功!民生得以改善,国力根基日益牢固!”
楚岚颔首:“富民强国,根基在于民生工技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二也!”
最后,她的目光投向武官队列:“兵部尚书,赵擎苍!”
赵天霸之子赵擎苍出列,声若洪钟:“陛下!摄政王殿下于军备革新,居功至伟!无论是北境对乌桓、月氏之战,还是如今边军换装之火器、火药,皆由殿下亲自督导改良!其威力远超旧式军械,使我大乾将士如虎添翼,方能所向披靡,开疆拓土,威震四夷!臣以性命担保,此乃强军护国之根本!”
“强军拓土,护国安邦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三也!”
楚岚声音回荡在殿内:“如此经天纬地之功,难道还抵不上一个‘摄政王’之位?难道还要拘泥于那套早已不合时宜的所谓‘礼制’?”
说话间,她环视众人,语气渐冷:“若有人仍觉不合礼制,那朕倒要问问,是守着僵死的礼制重要,还是这实实在在的江山稳固、国富民强重要?!”
一连串的质问。
配合着户部、工部、兵部三位尚书的铁证,如同重锤,一下下敲打在百官心头。
那些原本觉得不合规矩,想要出言反对的官员,此刻也哑口无言。
功劳太大了,大到了足以打破一切陈规旧俗的地步!
国库七倍!
民生器械革新!
火器强军!
哪一样不是足以名垂青史的功业?
反对?
拿什么反对?
拿虚无缥缈的“祖制”去反对这铁一般的功绩和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吗?
一时间,满朝文武,无论新老,皆心服口服,再无异议。
秦夜看着龙椅上那个为他据理力争,甚至不惜打破祖制的妻子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再次躬身,这一次,声音低沉了许多:“陛下……臣,惶恐,恐负圣恩。”
楚岚看着秦夜,目光柔和了一瞬,随即又恢复了帝王的威严:“摄政王不必推辞,此位,非你莫属。朕意已决!”
顿了顿,再次抛出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:“另,为便于摄政王参赞军机,协理政务,即日起,赐摄政王宫中行走之权,并于寝宫东侧整理出‘文华阁’,作为摄政王在宫中理事、休憩之所。摄政王家眷,亦可随时入宫探望居住。”
轰!
如果说刚才封摄政王是巨石落水。
那这道旨意,简直就是惊涛骇浪!
允许异姓王爷在宫中居住?
还能带家眷?!
这…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!
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下意识地就想反对,这于礼不合啊!
皇宫大内,岂容外臣,尤其是异姓王爷随意居住?
但话到嘴边,看着御座上那位手段酷烈、意志坚定的年轻皇帝。
看着那位刚刚被证实了滔天功绩的新晋摄政王。
再看看殿外可能还未散尽的“前车之鉴”。
他们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。
旋即,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似乎“恍然大悟”。
是了!
陛下此举,看似恩宠无限。
实则……
未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牵制!
将摄政王放在眼皮子底下,其家眷亦在宫中。
这岂非就是最好的人质?
陛下这是既要用其才,又要防其变啊!
妙啊!
果然是帝王心术,深不可测!
自以为窥破“天机”的官员们,心中那点因为秦夜权势过盛而产生的不安,竟然奇异地平复了不少。
甚至暗暗佩服起楚岚的手段。
既给了尊荣实权,又留下了反制后手。
恩威并施,堪称完美!
可他们哪里知道,龙椅上的楚岚,看着下方百官那自以为是的了然神色,心中唯有冷笑。
牵制?
人质?
她只是想离她的夫君、孩子更近一些罢了。
自从当了皇帝,出宫就麻烦了不少。
多想在那冰冷的皇宫深处,拥有一份属于“家”的温暖!
想在处理完繁重的政务后。
能第一时间看到秦夜,而不是想尽办法出宫。
至于那些猜测,就让他们继续猜去吧。
反正,很快他们也会知道真相了!
“众卿,可还有异议?”
楚岚淡淡问道。
“臣等无异!陛下圣明!摄政王千岁!”
百官齐声高呼,这一次,声音中少了几分恐惧,多了几分敬畏和对帝王权术的叹服。
秦夜深吸一口气,知道此事已无法更改,沉声道:“臣,秦夜,领旨谢恩!必当竭尽驽钝,辅佐陛下,拱卫大乾,万死不辞!”
“平身。”
楚岚虚扶一下,看着下方叩首的夫君,看着满殿臣服的百官,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。
有秦夜在,这万里江山,她便无所畏惧。
朝会终于在一片难以言喻的复杂气氛中结束。
百官退出金銮殿时,神情依旧恍惚。
仿佛还未从这一连串的惊天变故中回过神来。
宫门外,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速传开。
“摄政王”的册封,以及“入宫居住”的恩典,瞬间震动了整个京城。
而此刻,深宫之内,楚岚褪去了沉重的朝服,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。
她站在即将成为秦夜在宫中居所的“文华阁”前,嘴角噙着一丝温柔而期待的笑意。
楚岚不等有臣子开口,直接点名:“户部尚书,李振!”
话音落下,一位面容精干的中年官员立刻出列。
正是秦夜提拔上来的得力干将之一。
他手持玉笏,声音洪亮,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自豪:“回禀陛下!自秦相……王爷新政以来,开源节流,革新税制,拓展商路。据户部最新核算,如今国库岁入,较之先帝在位末年,已增长七倍有余!”
“七倍?!”
“我的天……”
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!
这个数字太过惊人。
以至于许多官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国库岁入增长七倍?
这是何等概念?
意味着大乾的财力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!
楚岚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,继续道:“国库充盈,方能泽被苍生,方能强兵悍国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一也!”
她目光转向另一侧:“工部尚书,文修远!”
文修远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激动,大步出列。
他如今已是朝堂重臣,气质沉稳了许多。
但此刻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,那是与有荣焉的激动:“臣在!陛下,摄政王高瞻远瞩,督造水利,兴修官道,广开矿藏,改良农具、织机等民生器械。如今各州郡主干官道皆已铺设沥青,平坦迅捷,漕运畅通,新式水车灌溉良田无数,工坊产出倍增……此皆殿下规划之功!民生得以改善,国力根基日益牢固!”
楚岚颔首:“富民强国,根基在于民生工技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二也!”
最后,她的目光投向武官队列:“兵部尚书,赵擎苍!”
赵天霸之子赵擎苍出列,声若洪钟:“陛下!摄政王殿下于军备革新,居功至伟!无论是北境对乌桓、月氏之战,还是如今边军换装之火器、火药,皆由殿下亲自督导改良!其威力远超旧式军械,使我大乾将士如虎添翼,方能所向披靡,开疆拓土,威震四夷!臣以性命担保,此乃强军护国之根本!”
“强军拓土,护国安邦。此乃摄政王之功三也!”
楚岚声音回荡在殿内:“如此经天纬地之功,难道还抵不上一个‘摄政王’之位?难道还要拘泥于那套早已不合时宜的所谓‘礼制’?”
说话间,她环视众人,语气渐冷:“若有人仍觉不合礼制,那朕倒要问问,是守着僵死的礼制重要,还是这实实在在的江山稳固、国富民强重要?!”
一连串的质问。
配合着户部、工部、兵部三位尚书的铁证,如同重锤,一下下敲打在百官心头。
那些原本觉得不合规矩,想要出言反对的官员,此刻也哑口无言。
功劳太大了,大到了足以打破一切陈规旧俗的地步!
国库七倍!
民生器械革新!
火器强军!
哪一样不是足以名垂青史的功业?
反对?
拿什么反对?
拿虚无缥缈的“祖制”去反对这铁一般的功绩和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吗?
一时间,满朝文武,无论新老,皆心服口服,再无异议。
秦夜看着龙椅上那个为他据理力争,甚至不惜打破祖制的妻子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再次躬身,这一次,声音低沉了许多:“陛下……臣,惶恐,恐负圣恩。”
楚岚看着秦夜,目光柔和了一瞬,随即又恢复了帝王的威严:“摄政王不必推辞,此位,非你莫属。朕意已决!”
顿了顿,再次抛出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:“另,为便于摄政王参赞军机,协理政务,即日起,赐摄政王宫中行走之权,并于寝宫东侧整理出‘文华阁’,作为摄政王在宫中理事、休憩之所。摄政王家眷,亦可随时入宫探望居住。”
轰!
如果说刚才封摄政王是巨石落水。
那这道旨意,简直就是惊涛骇浪!
允许异姓王爷在宫中居住?
还能带家眷?!
这…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!
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下意识地就想反对,这于礼不合啊!
皇宫大内,岂容外臣,尤其是异姓王爷随意居住?
但话到嘴边,看着御座上那位手段酷烈、意志坚定的年轻皇帝。
看着那位刚刚被证实了滔天功绩的新晋摄政王。
再看看殿外可能还未散尽的“前车之鉴”。
他们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。
旋即,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似乎“恍然大悟”。
是了!
陛下此举,看似恩宠无限。
实则……
未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牵制!
将摄政王放在眼皮子底下,其家眷亦在宫中。
这岂非就是最好的人质?
陛下这是既要用其才,又要防其变啊!
妙啊!
果然是帝王心术,深不可测!
自以为窥破“天机”的官员们,心中那点因为秦夜权势过盛而产生的不安,竟然奇异地平复了不少。
甚至暗暗佩服起楚岚的手段。
既给了尊荣实权,又留下了反制后手。
恩威并施,堪称完美!
可他们哪里知道,龙椅上的楚岚,看着下方百官那自以为是的了然神色,心中唯有冷笑。
牵制?
人质?
她只是想离她的夫君、孩子更近一些罢了。
自从当了皇帝,出宫就麻烦了不少。
多想在那冰冷的皇宫深处,拥有一份属于“家”的温暖!
想在处理完繁重的政务后。
能第一时间看到秦夜,而不是想尽办法出宫。
至于那些猜测,就让他们继续猜去吧。
反正,很快他们也会知道真相了!
“众卿,可还有异议?”
楚岚淡淡问道。
“臣等无异!陛下圣明!摄政王千岁!”
百官齐声高呼,这一次,声音中少了几分恐惧,多了几分敬畏和对帝王权术的叹服。
秦夜深吸一口气,知道此事已无法更改,沉声道:“臣,秦夜,领旨谢恩!必当竭尽驽钝,辅佐陛下,拱卫大乾,万死不辞!”
“平身。”
楚岚虚扶一下,看着下方叩首的夫君,看着满殿臣服的百官,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。
有秦夜在,这万里江山,她便无所畏惧。
朝会终于在一片难以言喻的复杂气氛中结束。
百官退出金銮殿时,神情依旧恍惚。
仿佛还未从这一连串的惊天变故中回过神来。
宫门外,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速传开。
“摄政王”的册封,以及“入宫居住”的恩典,瞬间震动了整个京城。
而此刻,深宫之内,楚岚褪去了沉重的朝服,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。
她站在即将成为秦夜在宫中居所的“文华阁”前,嘴角噙着一丝温柔而期待的笑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