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接连几日,刑部大牢灯火通明。
哀嚎与招供之声不绝于耳。
一张越来越庞大、越来越清晰的徐党网络图被勾勒出来。
数十名或位居中枢、或把持要害的官员被揪出。
记录其罪证的卷宗堆积如山。
这一日,秦夜与楚岚带着整理好的最终名单与主要案犯的供词摘要,再次来到御书房求见。
御书房内,檀香依旧。
只是端坐于龙案之后的楚天恒,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。
连日来的朝堂震荡也消耗了他不少心力。
此刻,他正拿着一份普通的奏折看着,眼神却有些飘忽。
沈全轻手轻脚地上前通禀:“陛下,太子殿下与秦尚书求见,言及徐国甫一案已有初步结果。”
楚天恒抬起眼皮,放下奏折:“宣。”
秦夜与楚岚入内,依礼参拜。
而后,秦夜将那份沉甸甸的名单与摘要恭敬呈上:“陛下,徐国甫一案,经连日审讯,其核心党羽及主要涉案官员共计四十七人,均已初步招认,此乃名单与罪证摘要,请陛下御览。”
沈全接过,小心放在龙案上。
然而,楚天恒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那厚厚的卷宗,便厌倦般挥了挥手:“嗯,朕知道了,你们做得不错。”
“这些人,证据确凿的,便依律惩处吧。该杀的杀,该流放的流放,不必再来问朕了。”
他轻描淡写地决定了那几十人的命运,随即目光转向楚岚,话锋一转:“老六。”
“儿臣在。”
楚岚躬身应道。
“眼下朝中空缺出不少位置。”
楚天恒揉了揉眉心,“马上就要科举了,这次,就由你来主持吧。替朝廷,也替朕,选拔一批新的、干净的、有才干的官员。至于这些空缺出来的职位,该如何安排填补,你也一并看着办吧,不必事事请示朕了。”
说完,他靠在龙椅上,长长吐出一口气,脸上倦意更浓:“朕累了,这些琐事,不想再多管了。”
秦夜闻言,心中先是一喜,随即又是一凛。
喜的是,让楚岚主持科举,并授予她安排官员空缺的权力,这无疑是天大的信任!
意味着楚天恒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到楚岚手中,是对她储君地位的极大巩固。
只要操作得当,就能借此机会,将一批忠于太子、至少是背景干净、有能力的新鲜血液注入朝堂。
彻底替换掉徐国甫时代的遗毒。
凛的是,这同样是一块烫手山芋。
科举取士,关系天下士子前程,牵动各方神经。
安排官员,更是利益交织,稍有不慎,便会被人诟病结党营私,引来无数双眼睛的盯着。
必须谨慎,再谨慎!
果然,楚岚也深知其中利害,她并未立刻答应,而是恭敬地婉拒道:“父皇,科举乃为国选才之大事,儿臣年轻,恐经验不足,难以担当如此重任。官员的安排更是关乎国本,儿臣岂敢擅专?还请父皇……”
“诶!”
楚天恒摆了摆手,打断道:“朕说你可以,你就可以。经验不足,正好借此历练。总是朕在前面替你挡着,你何时才能真正独当一面?此事就这么定了,不必再推辞。”
秦夜在一旁听着,心中暗赞楚岚的谨慎。
此刻的推拒,并非真正的退缩,而是一种以退为进。
既显示了谦逊,又避免了过早成为众矢之的。
而楚天恒的坚持,则更显其放权的决心!
楚岚见楚天恒态度坚决,知道再推辞反而显得矫情,便不再多言,恭敬应下:“儿臣遵旨,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信任。”
楚天恒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似是欣慰,又似是解脱的复杂神色。
就在这时,秦夜觉得时机已到,上前一步,看似不经意的说道:“陛下,还有一事需向您禀报。”
楚天恒:“讲。”
“臣在审讯徐国甫几名核心亲信时,除了其结党营私、贪腐通敌的罪证外,还意外查到一条线索。”
秦夜的声音压低了些,带着一丝凝重,“徐国甫,暗中在京郊某处隐秘山庄,私自蓄养了一批死士,数量据初步估算,恐有三千之众!”
“什么?!”
刚才还一脸倦容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楚天恒,在听到“三千死士”这四个字的瞬间,猛地坐直了身体!
眼中的疲惫被寒光所取代。
一股冰冷的杀意自他身上弥漫开来。
整个御书房的温度仿佛都骤降了几分。
私自蓄养死士,而且数量高达三千!
这是图谋不轨!
是随时可能威胁京城安危的巨大隐患!
秦夜适时的开口道:“此事千真万确。”
楚天恒眯起眸子,语气不容置疑:“杀无赦!”
“是,臣遵旨!”
秦夜肃然领命!
楚天恒的反应比秦夜预想的还要果决凌厉。
不仅下令杀无赦,而且立刻准允调兵。
更是直接从龙案下的暗格中取出一枚半边的青铜虎符,递给了楚岚:“此事宜早不宜迟!老六,你持朕虎符与手谕,即刻前往京外西山大营,调五千精锐,由你全权指挥,务必以雷霆之势,将此隐患彻底铲除,不留后患!”
“儿臣领旨!”
楚岚郑重接过那枚沉甸甸、象征着调兵权的虎符,以及迅速拟好并用印的调兵手谕。
这不仅是信任,更是将京畿防卫的一部分兵权,直接交到了她的手中!
两人不敢耽搁,立刻告退,快步走出御书房。
刚出殿门没多远,迎面便撞见了正往御书房方向走来的楚昭。
楚昭看到并肩而出的秦夜与楚岚,尤其是楚岚手中尚未完全收起的明黄绢帛,眼神一凝。
脸上却迅速堆起带着几分恭顺的笑容,上前行礼:“楚昭,参见太子殿下,见过秦尚书。”
楚岚面色平静,微微颔首:“昭儿不必多礼。”
秦夜也拱手还礼。
楚昭直起身,语气带着关切:“听闻六叔与秦尚书近日为徐国甫一案殚精竭虑,辛苦了。不知今日面见皇爷爷,可是案件有了新的进展?”
楚岚不动声色地将手谕往袖中收了收,淡淡道:“不过是些例行禀报,劳昭儿挂心了。”
秦夜适时的说道:“殿下,军务紧急,耽搁不得,咱们还是尽快去吧。”
楚岚点了点头,又对楚昭道:“父皇吩咐了些差事,我等还需尽快去办,先行一步。”
楚昭眼底闪过一丝阴霾,但脸上笑容不变,侧身让开道路:“既如此,侄儿不敢耽误六叔与秦尚书正事,请。”
双方虚与委蛇地客套两句,秦夜与楚岚便不再停留,快步离去。
楚昭看着两人匆匆远去的背影,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。
他握了握拳,指甲掐进掌心:“军务紧急,那是调兵手谕?”
思索间,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。
他知道,自己距离那个位置,越来越远了。
接连几日,刑部大牢灯火通明。
哀嚎与招供之声不绝于耳。
一张越来越庞大、越来越清晰的徐党网络图被勾勒出来。
数十名或位居中枢、或把持要害的官员被揪出。
记录其罪证的卷宗堆积如山。
这一日,秦夜与楚岚带着整理好的最终名单与主要案犯的供词摘要,再次来到御书房求见。
御书房内,檀香依旧。
只是端坐于龙案之后的楚天恒,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。
连日来的朝堂震荡也消耗了他不少心力。
此刻,他正拿着一份普通的奏折看着,眼神却有些飘忽。
沈全轻手轻脚地上前通禀:“陛下,太子殿下与秦尚书求见,言及徐国甫一案已有初步结果。”
楚天恒抬起眼皮,放下奏折:“宣。”
秦夜与楚岚入内,依礼参拜。
而后,秦夜将那份沉甸甸的名单与摘要恭敬呈上:“陛下,徐国甫一案,经连日审讯,其核心党羽及主要涉案官员共计四十七人,均已初步招认,此乃名单与罪证摘要,请陛下御览。”
沈全接过,小心放在龙案上。
然而,楚天恒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那厚厚的卷宗,便厌倦般挥了挥手:“嗯,朕知道了,你们做得不错。”
“这些人,证据确凿的,便依律惩处吧。该杀的杀,该流放的流放,不必再来问朕了。”
他轻描淡写地决定了那几十人的命运,随即目光转向楚岚,话锋一转:“老六。”
“儿臣在。”
楚岚躬身应道。
“眼下朝中空缺出不少位置。”
楚天恒揉了揉眉心,“马上就要科举了,这次,就由你来主持吧。替朝廷,也替朕,选拔一批新的、干净的、有才干的官员。至于这些空缺出来的职位,该如何安排填补,你也一并看着办吧,不必事事请示朕了。”
说完,他靠在龙椅上,长长吐出一口气,脸上倦意更浓:“朕累了,这些琐事,不想再多管了。”
秦夜闻言,心中先是一喜,随即又是一凛。
喜的是,让楚岚主持科举,并授予她安排官员空缺的权力,这无疑是天大的信任!
意味着楚天恒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到楚岚手中,是对她储君地位的极大巩固。
只要操作得当,就能借此机会,将一批忠于太子、至少是背景干净、有能力的新鲜血液注入朝堂。
彻底替换掉徐国甫时代的遗毒。
凛的是,这同样是一块烫手山芋。
科举取士,关系天下士子前程,牵动各方神经。
安排官员,更是利益交织,稍有不慎,便会被人诟病结党营私,引来无数双眼睛的盯着。
必须谨慎,再谨慎!
果然,楚岚也深知其中利害,她并未立刻答应,而是恭敬地婉拒道:“父皇,科举乃为国选才之大事,儿臣年轻,恐经验不足,难以担当如此重任。官员的安排更是关乎国本,儿臣岂敢擅专?还请父皇……”
“诶!”
楚天恒摆了摆手,打断道:“朕说你可以,你就可以。经验不足,正好借此历练。总是朕在前面替你挡着,你何时才能真正独当一面?此事就这么定了,不必再推辞。”
秦夜在一旁听着,心中暗赞楚岚的谨慎。
此刻的推拒,并非真正的退缩,而是一种以退为进。
既显示了谦逊,又避免了过早成为众矢之的。
而楚天恒的坚持,则更显其放权的决心!
楚岚见楚天恒态度坚决,知道再推辞反而显得矫情,便不再多言,恭敬应下:“儿臣遵旨,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信任。”
楚天恒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似是欣慰,又似是解脱的复杂神色。
就在这时,秦夜觉得时机已到,上前一步,看似不经意的说道:“陛下,还有一事需向您禀报。”
楚天恒:“讲。”
“臣在审讯徐国甫几名核心亲信时,除了其结党营私、贪腐通敌的罪证外,还意外查到一条线索。”
秦夜的声音压低了些,带着一丝凝重,“徐国甫,暗中在京郊某处隐秘山庄,私自蓄养了一批死士,数量据初步估算,恐有三千之众!”
“什么?!”
刚才还一脸倦容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楚天恒,在听到“三千死士”这四个字的瞬间,猛地坐直了身体!
眼中的疲惫被寒光所取代。
一股冰冷的杀意自他身上弥漫开来。
整个御书房的温度仿佛都骤降了几分。
私自蓄养死士,而且数量高达三千!
这是图谋不轨!
是随时可能威胁京城安危的巨大隐患!
秦夜适时的开口道:“此事千真万确。”
楚天恒眯起眸子,语气不容置疑:“杀无赦!”
“是,臣遵旨!”
秦夜肃然领命!
楚天恒的反应比秦夜预想的还要果决凌厉。
不仅下令杀无赦,而且立刻准允调兵。
更是直接从龙案下的暗格中取出一枚半边的青铜虎符,递给了楚岚:“此事宜早不宜迟!老六,你持朕虎符与手谕,即刻前往京外西山大营,调五千精锐,由你全权指挥,务必以雷霆之势,将此隐患彻底铲除,不留后患!”
“儿臣领旨!”
楚岚郑重接过那枚沉甸甸、象征着调兵权的虎符,以及迅速拟好并用印的调兵手谕。
这不仅是信任,更是将京畿防卫的一部分兵权,直接交到了她的手中!
两人不敢耽搁,立刻告退,快步走出御书房。
刚出殿门没多远,迎面便撞见了正往御书房方向走来的楚昭。
楚昭看到并肩而出的秦夜与楚岚,尤其是楚岚手中尚未完全收起的明黄绢帛,眼神一凝。
脸上却迅速堆起带着几分恭顺的笑容,上前行礼:“楚昭,参见太子殿下,见过秦尚书。”
楚岚面色平静,微微颔首:“昭儿不必多礼。”
秦夜也拱手还礼。
楚昭直起身,语气带着关切:“听闻六叔与秦尚书近日为徐国甫一案殚精竭虑,辛苦了。不知今日面见皇爷爷,可是案件有了新的进展?”
楚岚不动声色地将手谕往袖中收了收,淡淡道:“不过是些例行禀报,劳昭儿挂心了。”
秦夜适时的说道:“殿下,军务紧急,耽搁不得,咱们还是尽快去吧。”
楚岚点了点头,又对楚昭道:“父皇吩咐了些差事,我等还需尽快去办,先行一步。”
楚昭眼底闪过一丝阴霾,但脸上笑容不变,侧身让开道路:“既如此,侄儿不敢耽误六叔与秦尚书正事,请。”
双方虚与委蛇地客套两句,秦夜与楚岚便不再停留,快步离去。
楚昭看着两人匆匆远去的背影,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。
他握了握拳,指甲掐进掌心:“军务紧急,那是调兵手谕?”
思索间,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。
他知道,自己距离那个位置,越来越远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