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几日后,御书房。
楚天恒端坐龙案之后,脸色比前些日子又红润了些,心情颇佳。
秦文山垂手立于下首。
“秦爱卿。”
楚天恒放下手中的朱笔,拿起一份奏报,语气带着一丝玩味,“你来看看,这是秦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。”
秦文山连忙上前双手接过。
展开一看,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。
信上,秦夜以极其恳切甚至带着几分“焦头烂额”的语气禀报。
称乌桓虽暂避锋芒,但各条战线军务、政务千头万绪,他深感自身统兵协调能力已至极限。
多线作战、治理开始有些力不从心,恐贻误军国大事。
故而上奏,恳请派遣得力干将前去协助。
甚至……干脆派人替换他。
“这……”
秦文山面露诧异。
秦夜在北境的表现,他是清楚的。
虽说年轻,但手段老辣,心思缜密。
将云州打理得井井有条,北境战事更是屡战屡胜。
怎么会突然就“忙不过来”了?
还没完全消化信中的内容,就听见楚天恒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:“秦夜说,若真要派人替换,满朝文武,他最放心、也最合适的,便是你。秦爱卿,你觉得呢?让你去北境接替他,你怎么看?”
秦文山猛地抬头,脸上的诧异变成了错愕。
差点没维持住臣子的仪态。
前几天晚上,他还在沈玉雁面前夸儿子懂事,不可能麻烦他这个老爹!
这才过了几天?
这小子居然……
就这事,八百里加急?
秦文山心里五味杂陈,但面对楚天恒询问,只能迅速收敛神色,硬着头皮,躬身道:“臣……一切听从陛下安排!若陛下认为臣可堪此任,臣万死不辞!”
楚天恒将秦文山那一瞬间的精彩表情尽收眼底,心中暗笑,面上却一本正经道:“嗯,朕也想着,北境局面已然打开,秦夜是该回来的时候了,总不能一直让朕的功臣,一直待在边关。”
“正好,他回来,可以一并把徐国甫的那些罪证带回来。他在另一封密信中说了,那些东西关系重大,让别人押运他不放心,所以一直迟迟未送。回来之后,这审讯徐国甫的差事,也一并交给他,刑部尚书一职,就由他暂代,至于你嘛……”
楚天恒声音抬高了几度:“就去云州,接任北境都督,总揽北境及西域军务,替朕看好那边。”
秦文山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官职还能这么随便换的?
儿子回京当刑部尚书,老子去边关当都督?
这安排……
也太过于灵活了吧?
心里这么想,但嘴上只能应道:“臣,遵旨。”
楚天恒看出了秦文山心中的嘀咕,笑了笑,说道:“朕知道,你这么想可能觉得朕如此安排,些许草率,儿戏了些。”
秦文山连忙摇头:“陛下圣心独断,深谋远虑,臣不敢妄加揣测。”
“行了,跟朕就别来这套虚的了。”
楚天恒摆了摆手,语气随意了些,“朕自己也觉得是草率了些,不合常理。不过,你们父子二人,能力朕都清楚,忠心更是不必多言。如此安排,倒也省事,何况你们秦家世代忠君,为朕分忧,从不推诿,朕心甚慰!”
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秦文山还能说什么?
他只能再次拱手抱拳,沉声道:“陛下信重,秦家必当竭尽全力,以报天恩!”
……
离开皇宫,秦文山回到荣国公府。
脸色说不上是好是坏,带着一种复杂的郁闷。
刚进前厅,就见秦泰然正在那里慢悠悠地品茶。
秦泰然见秦文山回来,随口问道:“回来了?陛下召见,又有什么新的安排?”
秦文山叹了口气,一**坐在旁边的椅子上,脸上写满了无奈:“爹,别提了……秦夜那小子……”
“夜儿?他怎么了?北境出事了?”
秦泰然放下茶杯,神色严肃起来。
这时,沈玉雁正好走来,紧张的看着秦文山。
秦文山看着父亲和妻子,终于忍不住,开始抱怨起来:“那小子!他居然上书给陛下,说他在北境忙不过来了,请求派人替换!你们猜他推荐谁去替他?”
沈玉雁下意识地问:“谁?”
秦文山指着自己的鼻子,没好气地道:“我!他推荐他亲爹我去!”
“啊?”
沈玉雁愣住了。
“哈哈哈!”
秦泰然愣了片刻,随即反应过来,忍不住抚掌大笑,笑声洪亮,“好小子,有他的!这是惦记着回京,把他老子给推出去了?”
秦文山看着开怀大笑的秦泰然,更是郁闷:“爹!您还笑!我这刑部尚书当得好好的,这……这算怎么回事啊!”
沈玉雁也回过神来,又是好笑又是心疼,走到丈夫身边,柔声道:“那……陛下准了?”
“准了!”
秦文山无奈道,“陛下还说,让夜儿回来兼任刑部尚书,把徐国甫的案子也交给他,顺便把那些罪证带回来。让我去云州当都督……还说我们父子俩换换位置,他放心!”
秦泰然笑够了,捋着胡须:“文山啊,你就辛苦一趟吧,北境如今局面大好,你去也就是坐镇维稳,不比在京城跟那些文官勾心斗角轻松?”
秦文山看着了然于胸的父亲,又看看沈玉雁。
最终也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,认命了。
……
沈玉雁忙碌的身影在卧房与库房间穿梭。
不多时,秦文山的行囊便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秋冬的裘皮大氅、贴身的柔软里衣、驱寒的药材。
甚至还有他惯用的那套紫砂茶具……
秦文山走进卧房时,正看见沈玉雁背对着他,吃力地将一个沉甸甸的紫檀木小匣子往行囊的夹层里塞。
他走过去,顺手接过那匣子,入手便是一沉。
他疑惑地打开,霎时间,一片金灿灿的光芒晃了眼。
里面竟都是金子。
约莫一百两!
秦文山心头猛地一热。
他征战半生,并非贪图享乐之人。
俸禄赏赐都交由沈玉雁打理,深知持家不易。
此刻,见沈玉雁不声不响拿出这许多体己,只为他在外不受委屈,这份深情厚意,让他喉头都有些哽塞。
“夫人,这……”
他捧着匣子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沈玉雁转过身,脸上掠过一抹红晕,随即替秦文山理了理本就很平整的衣襟,絮絮叨叨的嘱咐起来:“北境苦寒,不比京城,银子带足了总归方便些。到了那边,公务再忙也要记得按时用饭,夜里批阅文书莫要太晚……还有,边关局势复杂,切莫轻敌冒进,凡事多与赵天霸、陈敢当他们商议……”
说着说着,声音便低了下去,眼圈微微泛红。
先前虽是她说让夫君去替儿子。
可事到临头,想着夫君这般年纪还要远赴苦寒之地,身边再无亲人照料,心中便是万般不舍与牵挂。
秦文山看着沈玉雁这般模样,心中更是感动不已。
他轻轻握住沈玉雁的手,低声道:“玉雁,放心吧,我晓得轻重,你在家……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瑶儿和爹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小脑袋从门边探了进来,正是秦瑶。
几日后,御书房。
楚天恒端坐龙案之后,脸色比前些日子又红润了些,心情颇佳。
秦文山垂手立于下首。
“秦爱卿。”
楚天恒放下手中的朱笔,拿起一份奏报,语气带着一丝玩味,“你来看看,这是秦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。”
秦文山连忙上前双手接过。
展开一看,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。
信上,秦夜以极其恳切甚至带着几分“焦头烂额”的语气禀报。
称乌桓虽暂避锋芒,但各条战线军务、政务千头万绪,他深感自身统兵协调能力已至极限。
多线作战、治理开始有些力不从心,恐贻误军国大事。
故而上奏,恳请派遣得力干将前去协助。
甚至……干脆派人替换他。
“这……”
秦文山面露诧异。
秦夜在北境的表现,他是清楚的。
虽说年轻,但手段老辣,心思缜密。
将云州打理得井井有条,北境战事更是屡战屡胜。
怎么会突然就“忙不过来”了?
还没完全消化信中的内容,就听见楚天恒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:“秦夜说,若真要派人替换,满朝文武,他最放心、也最合适的,便是你。秦爱卿,你觉得呢?让你去北境接替他,你怎么看?”
秦文山猛地抬头,脸上的诧异变成了错愕。
差点没维持住臣子的仪态。
前几天晚上,他还在沈玉雁面前夸儿子懂事,不可能麻烦他这个老爹!
这才过了几天?
这小子居然……
就这事,八百里加急?
秦文山心里五味杂陈,但面对楚天恒询问,只能迅速收敛神色,硬着头皮,躬身道:“臣……一切听从陛下安排!若陛下认为臣可堪此任,臣万死不辞!”
楚天恒将秦文山那一瞬间的精彩表情尽收眼底,心中暗笑,面上却一本正经道:“嗯,朕也想着,北境局面已然打开,秦夜是该回来的时候了,总不能一直让朕的功臣,一直待在边关。”
“正好,他回来,可以一并把徐国甫的那些罪证带回来。他在另一封密信中说了,那些东西关系重大,让别人押运他不放心,所以一直迟迟未送。回来之后,这审讯徐国甫的差事,也一并交给他,刑部尚书一职,就由他暂代,至于你嘛……”
楚天恒声音抬高了几度:“就去云州,接任北境都督,总揽北境及西域军务,替朕看好那边。”
秦文山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官职还能这么随便换的?
儿子回京当刑部尚书,老子去边关当都督?
这安排……
也太过于灵活了吧?
心里这么想,但嘴上只能应道:“臣,遵旨。”
楚天恒看出了秦文山心中的嘀咕,笑了笑,说道:“朕知道,你这么想可能觉得朕如此安排,些许草率,儿戏了些。”
秦文山连忙摇头:“陛下圣心独断,深谋远虑,臣不敢妄加揣测。”
“行了,跟朕就别来这套虚的了。”
楚天恒摆了摆手,语气随意了些,“朕自己也觉得是草率了些,不合常理。不过,你们父子二人,能力朕都清楚,忠心更是不必多言。如此安排,倒也省事,何况你们秦家世代忠君,为朕分忧,从不推诿,朕心甚慰!”
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秦文山还能说什么?
他只能再次拱手抱拳,沉声道:“陛下信重,秦家必当竭尽全力,以报天恩!”
……
离开皇宫,秦文山回到荣国公府。
脸色说不上是好是坏,带着一种复杂的郁闷。
刚进前厅,就见秦泰然正在那里慢悠悠地品茶。
秦泰然见秦文山回来,随口问道:“回来了?陛下召见,又有什么新的安排?”
秦文山叹了口气,一**坐在旁边的椅子上,脸上写满了无奈:“爹,别提了……秦夜那小子……”
“夜儿?他怎么了?北境出事了?”
秦泰然放下茶杯,神色严肃起来。
这时,沈玉雁正好走来,紧张的看着秦文山。
秦文山看着父亲和妻子,终于忍不住,开始抱怨起来:“那小子!他居然上书给陛下,说他在北境忙不过来了,请求派人替换!你们猜他推荐谁去替他?”
沈玉雁下意识地问:“谁?”
秦文山指着自己的鼻子,没好气地道:“我!他推荐他亲爹我去!”
“啊?”
沈玉雁愣住了。
“哈哈哈!”
秦泰然愣了片刻,随即反应过来,忍不住抚掌大笑,笑声洪亮,“好小子,有他的!这是惦记着回京,把他老子给推出去了?”
秦文山看着开怀大笑的秦泰然,更是郁闷:“爹!您还笑!我这刑部尚书当得好好的,这……这算怎么回事啊!”
沈玉雁也回过神来,又是好笑又是心疼,走到丈夫身边,柔声道:“那……陛下准了?”
“准了!”
秦文山无奈道,“陛下还说,让夜儿回来兼任刑部尚书,把徐国甫的案子也交给他,顺便把那些罪证带回来。让我去云州当都督……还说我们父子俩换换位置,他放心!”
秦泰然笑够了,捋着胡须:“文山啊,你就辛苦一趟吧,北境如今局面大好,你去也就是坐镇维稳,不比在京城跟那些文官勾心斗角轻松?”
秦文山看着了然于胸的父亲,又看看沈玉雁。
最终也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,认命了。
……
沈玉雁忙碌的身影在卧房与库房间穿梭。
不多时,秦文山的行囊便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秋冬的裘皮大氅、贴身的柔软里衣、驱寒的药材。
甚至还有他惯用的那套紫砂茶具……
秦文山走进卧房时,正看见沈玉雁背对着他,吃力地将一个沉甸甸的紫檀木小匣子往行囊的夹层里塞。
他走过去,顺手接过那匣子,入手便是一沉。
他疑惑地打开,霎时间,一片金灿灿的光芒晃了眼。
里面竟都是金子。
约莫一百两!
秦文山心头猛地一热。
他征战半生,并非贪图享乐之人。
俸禄赏赐都交由沈玉雁打理,深知持家不易。
此刻,见沈玉雁不声不响拿出这许多体己,只为他在外不受委屈,这份深情厚意,让他喉头都有些哽塞。
“夫人,这……”
他捧着匣子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沈玉雁转过身,脸上掠过一抹红晕,随即替秦文山理了理本就很平整的衣襟,絮絮叨叨的嘱咐起来:“北境苦寒,不比京城,银子带足了总归方便些。到了那边,公务再忙也要记得按时用饭,夜里批阅文书莫要太晚……还有,边关局势复杂,切莫轻敌冒进,凡事多与赵天霸、陈敢当他们商议……”
说着说着,声音便低了下去,眼圈微微泛红。
先前虽是她说让夫君去替儿子。
可事到临头,想着夫君这般年纪还要远赴苦寒之地,身边再无亲人照料,心中便是万般不舍与牵挂。
秦文山看着沈玉雁这般模样,心中更是感动不已。
他轻轻握住沈玉雁的手,低声道:“玉雁,放心吧,我晓得轻重,你在家……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瑶儿和爹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小脑袋从门边探了进来,正是秦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