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此刻,楚昭只觉得浑身血液冰凉,那震耳欲聋的朝贺声如同无数根刺,狠狠扎在他的心头!
他死死低着头,宽大的袖袍下,双手紧握成拳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带来一阵阵刺痛。
却远不及他心中妒恨的万分之一!
楚岚!
怎么会是楚岚?!
他多年来费尽心机,在皇爷爷面前讨好卖乖,拉拢朝臣。
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入主东宫!
徐家倒台,楚盛被废,本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,皇爷爷一向对他宠爱有加……
可为什么?
为什么最后坐上太子之位的,会是这个多年远离京城、几乎被遗忘在北境的六叔?!
是萧淑妃!
一定是那个**人搞的鬼!
楚昭心中疯狂地呐喊。
一定是萧蔷在背后使了手段,迷惑了皇爷爷!
她仗着几分姿色和心机。
竟然能让皇爷爷在短短时间内做出如此决定!
他不服!
他绝不甘心!
楚岚将楚昭那极力压抑却依旧泄露出狰狞的眼神尽收眼底,心中一片漠然。
她知道,这个侄子,从此刻起,将成为她在京城最危险的敌人之一。
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,只是淡淡地移开了目光,仿佛只是随意一瞥。
……
加冕仪式结束后,御书房内,檀香袅袅。
楚天恒换下了繁重的朝服,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,坐在窗边的软榻上,神色比在金殿上柔和了许多。
楚岚垂手立于下首,姿态恭敬。
“岚儿,坐吧。”
楚天恒指了指对面的绣墩,“今**也辛苦了。”
“谢父皇。”
楚岚依言坐下,脊背依旧挺直,保持着储君的仪态。
“北境数年,你做得很好。”
楚天恒开门见山,语气带着赞许,“尤其是云州的内政,朕看了你历月的奏报,民生富足,文教兴盛,远超朕之预期。跟朕详细说说,如今具体情况如何?还有与乌桓的战事,朕听闻秦夜打得不错,你也参与了谋划?”
楚岚心中早有准备,闻言从容应答:“回父皇,云州内政,儿臣与秦都督秉持‘藏富于民,固本培元’之策。农事上,大力推广从西域引入的土豆、辣椒等新作物。土豆耐旱高产,已逐渐成为百姓重要口粮,辣椒则可调味驱寒,广受欢迎……此举不仅丰富了作物种类,更极大增强了云州乃至北境的粮食储备,应对天灾更有底气。”
楚天恒饶有兴趣,“朕尝过那辣椒,滋味确实独特。这土豆,当真如此高产?”
“是,父皇。亩产远超粟麦,且不择地力,贫瘠之地亦可种植。儿臣已命人在云州及新抚西域诸城广泛试种,成效显著。”
楚岚肯定道,随即话锋一转,“文教方面,于各郡县广设蒙学、郡学,延聘名师,教授圣贤之道,并酌情引入算学、农学等实用之学。同时,兴修水利,鼓励工商。”
说到这里,她微微一顿,见楚天恒听得认真,便继续道:“此外,儿臣与秦都督还商议,设立了‘工匠坊’与‘矿坊’。”
“工匠坊?矿坊?”
楚天恒果然被这新名词吸引,“这是何意?与原有的那些将作监有何不同?”
楚岚解释道:“回父皇,与专司宫廷营造的将作监不同的是,工匠坊乃是聚集民间及军中各类能工巧匠,给予优厚待遇,使其能专心钻研技艺,改进工具,发明新物。而矿坊,则负责勘探、开采、冶炼云州及西域丰富的矿产,二者相辅相成。”
她见楚天恒面露疑惑,便举一例:“譬如,云州城及主要官道,如今已开始铺设一种名为‘沥青路’的道路。”
“沥青路?”
楚天恒越发好奇,“此路有何特异?”
“此路以碎石为基,将含有沥青的砂岩或石灰岩,通过加热,可以使其中蕴含的沥青熔化并流出,然后以沥青混合沙石覆盖其上。”
楚岚详细描述,“其路面平整坚实,不惧雨水冲刷,车马行走其上,平稳迅捷,且极少扬尘,养护亦比夯土路、石板路简便许多。极大地便利了商旅往来、军队调动乃至百姓出行。此便是工匠坊与矿坊合作的成果之一。”
楚天恒听得啧啧称奇:“竟有如此神奇之路面?若能在整个大乾推广、铺设,岂非大利?”
楚岚点头:“父皇明鉴。此外,工匠坊还在秦都督的提议下,研究一些更为新奇之物,比如……‘蒸汽机’。”
“蒸汽机?”
楚天恒皱起眉头,完全无法理解,“此乃何物?作何用途?”
楚岚组织了一下语言,尽量用浅显的方式解释:“回父皇,此物原理,乃是利用水烧开后产生的大量蒸汽之力,推动机械运转。儿臣愚钝,亦未能完全参透其中奥妙,只听秦都督言,若能成功,或可代替人力、畜力,驱动大型器械,用于矿山排水、工坊织造,甚至……未来或可驱动车辆、舟船,无需马拉帆动,自行前进。”
“自行前进的车船?!”
楚天恒闻言,猛地坐直了身体,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,“这……这岂非如同神话?岚儿,你所言当真?”
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。
“确实在做此尝试,目前尚在摸索阶段,困难重重。”
楚岚谨慎地回答,“但工匠坊已据此原理,改良了现有的水力纺织机,效率提升数倍,还有许多其他利于民生的机械结构,也在研究之中。”
楚天恒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震撼,目光灼灼地看着楚岚:“这看来,朕真得找个机会,去你的云州亲眼看看,走走那沥青路,见识见识这些新奇物事!”
“父皇若肯亲临,云州上下必感天恩浩荡!”
楚岚连忙说道。
很快,楚天恒又问及乌桓战事和西域情况。
楚岚对答如流:“乌桓自上次朔方城大败,元气大伤,近来已少有大规模犯边。朔方城一役,秦都督借助了天时,利用雷雨天气惊扰敌军,再以精骑突击,方能大获全胜。至于西域,策略乃是‘攻心为上,教化先行’。每得一城,必先安民,推广农耕,兴办学堂,传播我大乾文化,使其民渐染华风,认同归属。同时驻扎精锐,保境安民。如此,方是长久之计。”
楚天恒看着楚岚对答如流的模样,暗暗点头,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。
话锋忽然一转,看似随意地问道:“朕听闻,你把秦夜的那个女儿,带在身边了?”
楚岚心中微凛,知道关键的问题来了。
她面上不动声色,甚至刻意流露出一丝属于“上位者”的算计,点头道:“是,父皇。那丫头名唤舜华,聪慧乖巧。原本秦夜确实不舍,但儿臣与那孩子颇为投缘,她自己也对京城充满好奇,缠着要来见识一番。儿臣想着,带在身边,一来全了与秦夜的君臣之谊,二来……也能让秦夜在云州更安心为朝廷效力。”
她的话说得含蓄,但意思很明显。
这是人质。
果然,楚天恒闻言,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:“很好,岚儿,你做得对,也做得不错,懂得运用手段,平衡臣子,这是一个储君必备的能耐。”
又想起了什么,语气带上了一丝告诫,“不过,有些时候,也不能光有手段,需懂得收放自如,张弛有度。过犹不及,若是让臣子心中积怨,反而不好。这其中的分寸,你要自己把握好。”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,定当深思,把握好分寸。”
楚岚恭顺应道。
楚天恒满意地点了点头,又询问了一些西域治理的细节和朝中其他事务的看法。
楚岚均能依据在云州的实践和对朝局的观察,给出中肯又不失谨慎的回答。
让楚天恒愈发觉得这个“儿子”历练得越发成熟可靠。
“好了,今日就到这里吧。”
楚天恒挥了挥手,语气温和,“你去给你母妃请个安吧,她也一直惦记着你呢。”
“是,父皇,儿臣告退。”
楚岚起身,恭敬地行了一礼,缓缓退出了御书房。
此刻,楚昭只觉得浑身血液冰凉,那震耳欲聋的朝贺声如同无数根刺,狠狠扎在他的心头!
他死死低着头,宽大的袖袍下,双手紧握成拳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带来一阵阵刺痛。
却远不及他心中妒恨的万分之一!
楚岚!
怎么会是楚岚?!
他多年来费尽心机,在皇爷爷面前讨好卖乖,拉拢朝臣。
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入主东宫!
徐家倒台,楚盛被废,本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,皇爷爷一向对他宠爱有加……
可为什么?
为什么最后坐上太子之位的,会是这个多年远离京城、几乎被遗忘在北境的六叔?!
是萧淑妃!
一定是那个**人搞的鬼!
楚昭心中疯狂地呐喊。
一定是萧蔷在背后使了手段,迷惑了皇爷爷!
她仗着几分姿色和心机。
竟然能让皇爷爷在短短时间内做出如此决定!
他不服!
他绝不甘心!
楚岚将楚昭那极力压抑却依旧泄露出狰狞的眼神尽收眼底,心中一片漠然。
她知道,这个侄子,从此刻起,将成为她在京城最危险的敌人之一。
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,只是淡淡地移开了目光,仿佛只是随意一瞥。
……
加冕仪式结束后,御书房内,檀香袅袅。
楚天恒换下了繁重的朝服,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,坐在窗边的软榻上,神色比在金殿上柔和了许多。
楚岚垂手立于下首,姿态恭敬。
“岚儿,坐吧。”
楚天恒指了指对面的绣墩,“今**也辛苦了。”
“谢父皇。”
楚岚依言坐下,脊背依旧挺直,保持着储君的仪态。
“北境数年,你做得很好。”
楚天恒开门见山,语气带着赞许,“尤其是云州的内政,朕看了你历月的奏报,民生富足,文教兴盛,远超朕之预期。跟朕详细说说,如今具体情况如何?还有与乌桓的战事,朕听闻秦夜打得不错,你也参与了谋划?”
楚岚心中早有准备,闻言从容应答:“回父皇,云州内政,儿臣与秦都督秉持‘藏富于民,固本培元’之策。农事上,大力推广从西域引入的土豆、辣椒等新作物。土豆耐旱高产,已逐渐成为百姓重要口粮,辣椒则可调味驱寒,广受欢迎……此举不仅丰富了作物种类,更极大增强了云州乃至北境的粮食储备,应对天灾更有底气。”
楚天恒饶有兴趣,“朕尝过那辣椒,滋味确实独特。这土豆,当真如此高产?”
“是,父皇。亩产远超粟麦,且不择地力,贫瘠之地亦可种植。儿臣已命人在云州及新抚西域诸城广泛试种,成效显著。”
楚岚肯定道,随即话锋一转,“文教方面,于各郡县广设蒙学、郡学,延聘名师,教授圣贤之道,并酌情引入算学、农学等实用之学。同时,兴修水利,鼓励工商。”
说到这里,她微微一顿,见楚天恒听得认真,便继续道:“此外,儿臣与秦都督还商议,设立了‘工匠坊’与‘矿坊’。”
“工匠坊?矿坊?”
楚天恒果然被这新名词吸引,“这是何意?与原有的那些将作监有何不同?”
楚岚解释道:“回父皇,与专司宫廷营造的将作监不同的是,工匠坊乃是聚集民间及军中各类能工巧匠,给予优厚待遇,使其能专心钻研技艺,改进工具,发明新物。而矿坊,则负责勘探、开采、冶炼云州及西域丰富的矿产,二者相辅相成。”
她见楚天恒面露疑惑,便举一例:“譬如,云州城及主要官道,如今已开始铺设一种名为‘沥青路’的道路。”
“沥青路?”
楚天恒越发好奇,“此路有何特异?”
“此路以碎石为基,将含有沥青的砂岩或石灰岩,通过加热,可以使其中蕴含的沥青熔化并流出,然后以沥青混合沙石覆盖其上。”
楚岚详细描述,“其路面平整坚实,不惧雨水冲刷,车马行走其上,平稳迅捷,且极少扬尘,养护亦比夯土路、石板路简便许多。极大地便利了商旅往来、军队调动乃至百姓出行。此便是工匠坊与矿坊合作的成果之一。”
楚天恒听得啧啧称奇:“竟有如此神奇之路面?若能在整个大乾推广、铺设,岂非大利?”
楚岚点头:“父皇明鉴。此外,工匠坊还在秦都督的提议下,研究一些更为新奇之物,比如……‘蒸汽机’。”
“蒸汽机?”
楚天恒皱起眉头,完全无法理解,“此乃何物?作何用途?”
楚岚组织了一下语言,尽量用浅显的方式解释:“回父皇,此物原理,乃是利用水烧开后产生的大量蒸汽之力,推动机械运转。儿臣愚钝,亦未能完全参透其中奥妙,只听秦都督言,若能成功,或可代替人力、畜力,驱动大型器械,用于矿山排水、工坊织造,甚至……未来或可驱动车辆、舟船,无需马拉帆动,自行前进。”
“自行前进的车船?!”
楚天恒闻言,猛地坐直了身体,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,“这……这岂非如同神话?岚儿,你所言当真?”
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。
“确实在做此尝试,目前尚在摸索阶段,困难重重。”
楚岚谨慎地回答,“但工匠坊已据此原理,改良了现有的水力纺织机,效率提升数倍,还有许多其他利于民生的机械结构,也在研究之中。”
楚天恒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震撼,目光灼灼地看着楚岚:“这看来,朕真得找个机会,去你的云州亲眼看看,走走那沥青路,见识见识这些新奇物事!”
“父皇若肯亲临,云州上下必感天恩浩荡!”
楚岚连忙说道。
很快,楚天恒又问及乌桓战事和西域情况。
楚岚对答如流:“乌桓自上次朔方城大败,元气大伤,近来已少有大规模犯边。朔方城一役,秦都督借助了天时,利用雷雨天气惊扰敌军,再以精骑突击,方能大获全胜。至于西域,策略乃是‘攻心为上,教化先行’。每得一城,必先安民,推广农耕,兴办学堂,传播我大乾文化,使其民渐染华风,认同归属。同时驻扎精锐,保境安民。如此,方是长久之计。”
楚天恒看着楚岚对答如流的模样,暗暗点头,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。
话锋忽然一转,看似随意地问道:“朕听闻,你把秦夜的那个女儿,带在身边了?”
楚岚心中微凛,知道关键的问题来了。
她面上不动声色,甚至刻意流露出一丝属于“上位者”的算计,点头道:“是,父皇。那丫头名唤舜华,聪慧乖巧。原本秦夜确实不舍,但儿臣与那孩子颇为投缘,她自己也对京城充满好奇,缠着要来见识一番。儿臣想着,带在身边,一来全了与秦夜的君臣之谊,二来……也能让秦夜在云州更安心为朝廷效力。”
她的话说得含蓄,但意思很明显。
这是人质。
果然,楚天恒闻言,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:“很好,岚儿,你做得对,也做得不错,懂得运用手段,平衡臣子,这是一个储君必备的能耐。”
又想起了什么,语气带上了一丝告诫,“不过,有些时候,也不能光有手段,需懂得收放自如,张弛有度。过犹不及,若是让臣子心中积怨,反而不好。这其中的分寸,你要自己把握好。”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,定当深思,把握好分寸。”
楚岚恭顺应道。
楚天恒满意地点了点头,又询问了一些西域治理的细节和朝中其他事务的看法。
楚岚均能依据在云州的实践和对朝局的观察,给出中肯又不失谨慎的回答。
让楚天恒愈发觉得这个“儿子”历练得越发成熟可靠。
“好了,今日就到这里吧。”
楚天恒挥了挥手,语气温和,“你去给你母妃请个安吧,她也一直惦记着你呢。”
“是,父皇,儿臣告退。”
楚岚起身,恭敬地行了一礼,缓缓退出了御书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