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“那是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的地方。”
秦夜温和地解释,又说了退伍老兵的情况,以及流民,灾民,贫困户分别是什么。
简单解释,并没有过多引申,让孩子也能听懂,起码让秦风有个大概的概念。
“哦……”
秦风似懂非懂,又指着田里劳作的人们,“他们在干什么呀?”
“他们在种粮食,我们吃饭,就是他们种出来的。”
楚岚接过话,耐心引导,“风儿,你看叔叔伯伯们辛苦不辛苦?以后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,对不对?”
秦风用力点头:“辛苦!风儿以后不浪费粮食!”
秦舜华也附和道:“华儿,也不会浪费……”
车队行至一处路边的茶棚稍作歇息。
茶棚生意不错,几张桌子坐了不少歇脚的行人。
有一家祖孙三代,老翁精神矍铄,儿子媳妇面色红润,小孙子虎头虎脑,正围坐一桌吃着自带的干粮,有说有笑,其乐融融。
“老丈,这是去哪里啊?”
秦夜找了个相邻的空桌坐下,要了几碗粗茶,随口搭话。
老翁见秦夜气度不凡,客气地回道:“回员外的话,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子,去河阳郡走亲戚!顺便啊,看看郡里新开的蒙学堂,听说先生教得好,费用低,就指望这小崽子将来能识几个字,明些事理。”
说话间,老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“如今这日子,可是好过多了。”
老翁的儿子接口道,语气带着满足,“赋税比前几年轻了不少,官府还教着种新稻种,还有那些个什么土豆,辣椒,产量高!农闲时还能去工坊做活,挣些零用,这路也修得好,走起来舒坦!”
秦夜微笑着听着,心中颇感欣慰。
这些最基层百姓的感受,才是最真实的政绩体现。
正说着,又见一对年轻夫妻在茶棚边依依话别。
男子一身儒衫,背着书箱,像是要远行的书生。
女子荆钗布裙,容貌清秀,眼中含泪,却强忍着不舍。
“娘子放心,此次州试,我定当全力以赴。”
书生握着妻子的手,语气坚定,“如今云州文风日盛,刺史大人重才,只要考取功名,便能报效家乡,也能让你过上好日子。”
“夫君且去,家中一切有我。”
女子声音温柔,“只盼夫君保重身体,莫要太过劳神。”
柔儿在一旁看着,忍不住低声对楚岚道:“夫人,你看他们,真像戏文里的才子佳人呢。”
楚岚微微一笑,眼中亦有触动。
她想起自己与秦夜。
虽身份特殊,历经波折。
但这份相互扶持的心意,却是相通的。
思及至此,悄悄握了握秦夜的手。
秦夜感受到楚岚手心传来的温度,回以一笑,心中一片宁静。
这便是他想要守护的烟火人间!
歇息完毕,车队继续前行。
越靠近河阳郡,人流渐密。
可见挑着担子的小贩。
赶着驴车的货郎。
还有一队队巡逻的府兵。
军容整肃,对百姓秋毫无犯。
傍晚时分,河阳郡的城墙已然在望。
比起云州城的宏伟,河阳郡城稍小,但城墙明显经过加固,城门口车马行人络绎不绝。
守城兵士认真查验,秩序井然。
入得城来,街道宽阔,店铺林立,幡旗招展。
酒肆飘香,布庄绚丽,药堂整洁,书坊清雅。
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叫卖声、谈笑声、孩童嬉闹声不绝于耳,热闹非凡。
许多店铺门口,还挂着统一制式的灯笼和标识。
“变化真大。”
楚岚看着车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,轻声感叹。
几年前她隐居于此之时,河阳郡虽也算富庶,却远不如今日这般生机勃勃。
按照记忆中的路线,马车最终停在了一条名为“柳枝巷”的僻静巷口。
巷子深处,那座他们曾经租住过的小院依旧还在。
青砖灰瓦,与记忆中的模样相差无几。
只是门前石阶被岁月磨得更光滑了些,墙角那株老槐树,枝叶愈发茂盛了。
秦夜没有惊动现在的住户,只是让马车在巷口稍停。
他抱着秦风,楚岚抱着秦舜华,并肩站在巷口,望着那座小院。
“风儿,华儿。”
秦夜声音低沉而温和,“你们看,那个小院子。当初,你们娘亲就是在这里,怀着你们,等着你们来到这个世上。”
秦风睁大了眼睛,好奇地看着那普通的院门,似乎很难想象自己是从那里来的。
秦舜华则乖巧地趴在母亲肩头,黑葡萄似的眼睛静静看着。
楚岚眼眶微微湿润,那段隐藏身份、小心翼翼却又充满期盼的岁月,恍如昨日。
她轻声道:“那时候,就想着,你们能平安健康就好。”
柔儿和小禾也站在身后,看着这小院,心中亦是感慨万千。
她们都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。
夕阳的余晖将一家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,投射在青石板上,温暖而静谧。
在河阳郡盘桓了两日。
秦夜带着楚岚和孩子们,如同真正寻常人家一般,逛了郡内最大的坊市,给孩子们买了新奇的泥人糖画,品尝了地道的街边小吃。
去了郡学观摩,听孩童们清脆的读书声。
甚至还去城外的河边走了走。
所见所闻,皆是百姓安居乐业,市井繁荣有序。
学堂遍地,医馆惠民,工坊兴盛,农商并举。
这一切,都无声印证着河阳郡数年来的治理成效。
第三日清晨,车队悄然离开河阳郡。
马车里,秦风玩累了,靠在秦夜怀里睡着了。
秦舜华也依偎在楚岚怀中,小手抓着一只新买的布老虎,睡得香甜。
楚岚看着窗外一片祥和的田野村庄,轻声道:“夫君,看到百姓们能如此安稳度日,我觉得,我们做的这一切,都是值得的。”
秦夜握住楚岚的手:“这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要守护的,不仅仅是一个云州,一个北境。终有一日,要让这天下百姓,皆能如此太平度日。”
顿了顿,看向熟睡中的儿女,声音愈发低沉:“而这担子,将来,也要交给他们。”
“那是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的地方。”
秦夜温和地解释,又说了退伍老兵的情况,以及流民,灾民,贫困户分别是什么。
简单解释,并没有过多引申,让孩子也能听懂,起码让秦风有个大概的概念。
“哦……”
秦风似懂非懂,又指着田里劳作的人们,“他们在干什么呀?”
“他们在种粮食,我们吃饭,就是他们种出来的。”
楚岚接过话,耐心引导,“风儿,你看叔叔伯伯们辛苦不辛苦?以后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,对不对?”
秦风用力点头:“辛苦!风儿以后不浪费粮食!”
秦舜华也附和道:“华儿,也不会浪费……”
车队行至一处路边的茶棚稍作歇息。
茶棚生意不错,几张桌子坐了不少歇脚的行人。
有一家祖孙三代,老翁精神矍铄,儿子媳妇面色红润,小孙子虎头虎脑,正围坐一桌吃着自带的干粮,有说有笑,其乐融融。
“老丈,这是去哪里啊?”
秦夜找了个相邻的空桌坐下,要了几碗粗茶,随口搭话。
老翁见秦夜气度不凡,客气地回道:“回员外的话,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子,去河阳郡走亲戚!顺便啊,看看郡里新开的蒙学堂,听说先生教得好,费用低,就指望这小崽子将来能识几个字,明些事理。”
说话间,老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“如今这日子,可是好过多了。”
老翁的儿子接口道,语气带着满足,“赋税比前几年轻了不少,官府还教着种新稻种,还有那些个什么土豆,辣椒,产量高!农闲时还能去工坊做活,挣些零用,这路也修得好,走起来舒坦!”
秦夜微笑着听着,心中颇感欣慰。
这些最基层百姓的感受,才是最真实的政绩体现。
正说着,又见一对年轻夫妻在茶棚边依依话别。
男子一身儒衫,背着书箱,像是要远行的书生。
女子荆钗布裙,容貌清秀,眼中含泪,却强忍着不舍。
“娘子放心,此次州试,我定当全力以赴。”
书生握着妻子的手,语气坚定,“如今云州文风日盛,刺史大人重才,只要考取功名,便能报效家乡,也能让你过上好日子。”
“夫君且去,家中一切有我。”
女子声音温柔,“只盼夫君保重身体,莫要太过劳神。”
柔儿在一旁看着,忍不住低声对楚岚道:“夫人,你看他们,真像戏文里的才子佳人呢。”
楚岚微微一笑,眼中亦有触动。
她想起自己与秦夜。
虽身份特殊,历经波折。
但这份相互扶持的心意,却是相通的。
思及至此,悄悄握了握秦夜的手。
秦夜感受到楚岚手心传来的温度,回以一笑,心中一片宁静。
这便是他想要守护的烟火人间!
歇息完毕,车队继续前行。
越靠近河阳郡,人流渐密。
可见挑着担子的小贩。
赶着驴车的货郎。
还有一队队巡逻的府兵。
军容整肃,对百姓秋毫无犯。
傍晚时分,河阳郡的城墙已然在望。
比起云州城的宏伟,河阳郡城稍小,但城墙明显经过加固,城门口车马行人络绎不绝。
守城兵士认真查验,秩序井然。
入得城来,街道宽阔,店铺林立,幡旗招展。
酒肆飘香,布庄绚丽,药堂整洁,书坊清雅。
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叫卖声、谈笑声、孩童嬉闹声不绝于耳,热闹非凡。
许多店铺门口,还挂着统一制式的灯笼和标识。
“变化真大。”
楚岚看着车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,轻声感叹。
几年前她隐居于此之时,河阳郡虽也算富庶,却远不如今日这般生机勃勃。
按照记忆中的路线,马车最终停在了一条名为“柳枝巷”的僻静巷口。
巷子深处,那座他们曾经租住过的小院依旧还在。
青砖灰瓦,与记忆中的模样相差无几。
只是门前石阶被岁月磨得更光滑了些,墙角那株老槐树,枝叶愈发茂盛了。
秦夜没有惊动现在的住户,只是让马车在巷口稍停。
他抱着秦风,楚岚抱着秦舜华,并肩站在巷口,望着那座小院。
“风儿,华儿。”
秦夜声音低沉而温和,“你们看,那个小院子。当初,你们娘亲就是在这里,怀着你们,等着你们来到这个世上。”
秦风睁大了眼睛,好奇地看着那普通的院门,似乎很难想象自己是从那里来的。
秦舜华则乖巧地趴在母亲肩头,黑葡萄似的眼睛静静看着。
楚岚眼眶微微湿润,那段隐藏身份、小心翼翼却又充满期盼的岁月,恍如昨日。
她轻声道:“那时候,就想着,你们能平安健康就好。”
柔儿和小禾也站在身后,看着这小院,心中亦是感慨万千。
她们都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。
夕阳的余晖将一家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,投射在青石板上,温暖而静谧。
在河阳郡盘桓了两日。
秦夜带着楚岚和孩子们,如同真正寻常人家一般,逛了郡内最大的坊市,给孩子们买了新奇的泥人糖画,品尝了地道的街边小吃。
去了郡学观摩,听孩童们清脆的读书声。
甚至还去城外的河边走了走。
所见所闻,皆是百姓安居乐业,市井繁荣有序。
学堂遍地,医馆惠民,工坊兴盛,农商并举。
这一切,都无声印证着河阳郡数年来的治理成效。
第三日清晨,车队悄然离开河阳郡。
马车里,秦风玩累了,靠在秦夜怀里睡着了。
秦舜华也依偎在楚岚怀中,小手抓着一只新买的布老虎,睡得香甜。
楚岚看着窗外一片祥和的田野村庄,轻声道:“夫君,看到百姓们能如此安稳度日,我觉得,我们做的这一切,都是值得的。”
秦夜握住楚岚的手:“这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要守护的,不仅仅是一个云州,一个北境。终有一日,要让这天下百姓,皆能如此太平度日。”
顿了顿,看向熟睡中的儿女,声音愈发低沉:“而这担子,将来,也要交给他们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