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秦风被秦夜举高高,咯咯笑得开心,听到问话,眨巴着大眼睛,小脸上满是理所当然:“就是娘亲呀!”
说着,他伸出小手、指了指楚岚,“是娘亲!”
秦夜又将目光投向文静的女儿:“华儿呢?怎么认出娘亲的?”
秦舜华歪着小脑袋想了想,似乎有些苦恼该怎么表达,最后只是肯定地小声重复:“华儿认得,是娘亲。”
秦夜看着两个孩子纯真又笃定的模样,心中恍然。
或许这便是母子连心吧?
孩童的感知最是纯粹直接,不受外物所惑,能一眼看出本质。
罢了,只要外人看不出端倪,便无大碍。
他心下稍安,将秦风缓缓放下:“好了,去玩吧。”
楚岚见状,趁机转身快步走向卧房,急需换下这身让她险些暴露的装束。
秦夜陪着两个孩子在院中石凳上坐下。
秦风活泼好动,不一会儿就跑开了。
秦舜华则安静地坐在爹爹身边,摆弄着自己的小荷包。
忽然,小丫头抬起头,对秦夜软软地说:“爹爹,娘亲香香的。”
跑到不远处的秦风耳朵尖,听到了也跑回来附和:“对!娘亲身上好闻!”
秦夜闻言一愣,随即哭笑不得。
原来如此!
并非什么玄乎的母子连心。
而是两个孩子闻到了熟悉的味道。
说来也是,两个孩子被岚儿母乳喂养长大,这气味……
只是孩子们年纪尚小,表达能力有限,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说出。
“两个小机灵鬼。”
秦夜笑着刮了刮女儿的鼻子,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散了。
自己清纯云澜和静王楚岚是同一个人,便没有特地去留意气味。
而其他人接触不到女儿身的楚岚,也自然不可能通过气味判断出身份。
当然,这气味除非是亲近之人,否则也很难感知的到……
这时,楚岚已换回女装裙裾,发髻也重新挽好。
她走到院中,在秦夜身旁坐下,看着不远处嬉戏的儿女,轻轻叹了口气:“方才真是吓了我一跳。”
秦夜握住楚岚的手,温声道:“无妨,只是孩子们熟悉你的气息罢了,日后更谨慎些便是。”
楚岚点了点头,又想起文府白事,神色黯然:“没想到,文老就这么走了……”
秦夜亦是感叹:“人生无常,文老高风亮节,睿智通达,于我亦师亦友。他的离世,是云州一大损失,亦是你我之大憾。”
两人沉默了片刻,沉浸在悼念故人的悲伤之中。
半晌,秦夜率先打破沉寂,眉头微蹙:“眼下却有一桩棘手之事,出使月氏,本是文兄最合适的人选,他熟悉西域事务,又与月氏王打过交道。可如今他需守孝,此事绝不可能再让他前往,这使者人选……”
楚岚闻言,面色也凝重起来:“月氏态度暧昧,乌桓气焰嚣张,此时出使,绝非美差,恐有性命之虞。必须找一个足够机敏、又……又能承担风险之人。”
她说到后半句,语气有些犹豫。
秦夜目光微闪,指尖在石桌上轻轻敲击了几下。
忽然,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:“我倒是想起一个‘合适’的人选。”
“谁?”
楚岚疑惑地看向他。
“李严。”秦夜眼眸微眯:“此人心术不正,但能力多少还是有的。此番出使月氏,需一位‘能力不俗’的官员前往。”
楚岚瞬间明白了秦夜的用意。
李严屡次与秦夜作对,确实是个碍眼的钉子。
若是他出使顺利,算是好事。
若是他办事不力甚至遭遇不测……
那也算是为北境清除了一个隐患,顺便还能探明月氏的真实态度。
楚岚沉吟片刻,终是缓缓点头:“那就……让他去吧。”
秦夜道:“我这就拟一道奏疏,说明文家情况,并且举荐李严,出使月氏。”
说完,他当即起身,步入书房。
笔墨纸砚皆备,略一沉吟,便提笔疾书。
奏疏中,先沉痛禀明文彦之老先生溘然长逝之事,言及其对云州乃至朝廷之功绩,恳请陛下予以追谥哀荣。
继而笔锋一转,提及出使月氏之紧迫,言此文修远需守孝丁忧,无法成行。
然此事关乎边境安宁与丝路畅通,不容耽搁。
遂郑重举荐雁山关副将李严,称其“久在边关,熟知虏情,兼有胆略,或可当此重任”。
落笔之时,秦夜心念微动。
在京城两年多时间,每逢春秋易疾之时,或觉京城燥热难当,便会在夜深人静,悄然引动【天降甘霖】,驱散病气,滋养稼穑。
此刻,他亦顺手为之,愿这场甘霖能洗去文府哀恸,更能护佑一方百姓安康。
奏疏以六百里加急送出,一路驿马飞驰,不日便抵达京城。
御书房内,楚天恒览奏,先是为文彦之的离世唏嘘不已,下旨追赠,厚加抚恤。
对于出使人选,他见是秦夜力荐李严,略作思忖。
李严此人,确在边关多年。
虽无大才,却也非庸碌之辈。
眼下确无更合适人选,且秦夜既作保举,想必有其考量。
遂朱笔批红,准其所奏,并颁下圣旨,命李严为钦差正使,即刻筹备出使月氏事宜。
圣旨很快便随着批回的奏疏,送到了云州刺史府。
秦夜接到圣旨,毫不耽搁,当日便点齐一队亲卫,快马加鞭,直奔雁山关!
……
雁山关——
李严得知秦夜亲至,心中七上八下,不知是福是祸,连忙整束衣甲,出关相迎。
“末将李严,参见秦都督!不知都督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!”
李严躬身行礼,姿态放得极低,眼角余光偷偷打量着秦夜的神色。
心中无奈到了极点!
没想到,好日子过得这么快,短短两年多时间,秦夜又回来了……
客套了几句后,秦夜随着李严向雁山关议事厅走去,走在路上淡淡说道:“我此行前来,一是接管雁山关防务,二来,也给你带了一份‘前程’。”
李严心中咯噔一下,强笑道:“都督说笑了,末将……末将何德何能……”
秦夜脚步一顿,懒得与李严虚与委蛇,直接取出明黄圣旨,朗声道:“李严接旨!”
李严及一众关将慌忙跪倒在地。
秦夜展开圣旨,宣读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兹尔雁山关副将李严,久戍边陲,颇悉夷情……特擢为钦差正使,持节出使月氏国,交涉乌桓劫掠商队一事,申明朕意,扬我国威……钦此!”
圣旨读完,李严整个人都僵住了,脸色瞬间惨白如纸,额头冷汗涔涔而下。
出使月氏?
交涉乌桓?
这哪里是什么前程!
这分明是送死的勾当!
谁不知道当下乌桓和月氏的情况?
这时候跑去交涉,一个弄不好,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!
而且月氏态度不明,万一他们和乌桓真穿一条裤子,那更是有去无回!
“都、都督……”
李严声音发颤,几乎要瘫软在地,“末将……末将才疏学浅,恐、恐难当此重任啊!万一有负圣恩,耽误朝廷大事,末将万死难赎其罪!还请都督……”
“李将军!”
秦夜打断道:“你乃不二人选,还是莫要推辞了!”
李严浑身一哆嗦,到了嘴边的推脱之词生生咽了回去,面如死灰,牙齿都在打颤。
秦夜俯视着李严,语气缓了缓:“月氏与大乾交好,不会有什么危险的,若你能成功说动月氏,遏制乌桓,保丝路畅通,更是大功一件!陛下面前,本都督自会为你请功。归来之日,加官进爵,不在话下!”
李严跪在冰冷的地上,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,“末……末将……李严……领旨……谢恩……”
秦风被秦夜举高高,咯咯笑得开心,听到问话,眨巴着大眼睛,小脸上满是理所当然:“就是娘亲呀!”
说着,他伸出小手、指了指楚岚,“是娘亲!”
秦夜又将目光投向文静的女儿:“华儿呢?怎么认出娘亲的?”
秦舜华歪着小脑袋想了想,似乎有些苦恼该怎么表达,最后只是肯定地小声重复:“华儿认得,是娘亲。”
秦夜看着两个孩子纯真又笃定的模样,心中恍然。
或许这便是母子连心吧?
孩童的感知最是纯粹直接,不受外物所惑,能一眼看出本质。
罢了,只要外人看不出端倪,便无大碍。
他心下稍安,将秦风缓缓放下:“好了,去玩吧。”
楚岚见状,趁机转身快步走向卧房,急需换下这身让她险些暴露的装束。
秦夜陪着两个孩子在院中石凳上坐下。
秦风活泼好动,不一会儿就跑开了。
秦舜华则安静地坐在爹爹身边,摆弄着自己的小荷包。
忽然,小丫头抬起头,对秦夜软软地说:“爹爹,娘亲香香的。”
跑到不远处的秦风耳朵尖,听到了也跑回来附和:“对!娘亲身上好闻!”
秦夜闻言一愣,随即哭笑不得。
原来如此!
并非什么玄乎的母子连心。
而是两个孩子闻到了熟悉的味道。
说来也是,两个孩子被岚儿母乳喂养长大,这气味……
只是孩子们年纪尚小,表达能力有限,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说出。
“两个小机灵鬼。”
秦夜笑着刮了刮女儿的鼻子,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散了。
自己清纯云澜和静王楚岚是同一个人,便没有特地去留意气味。
而其他人接触不到女儿身的楚岚,也自然不可能通过气味判断出身份。
当然,这气味除非是亲近之人,否则也很难感知的到……
这时,楚岚已换回女装裙裾,发髻也重新挽好。
她走到院中,在秦夜身旁坐下,看着不远处嬉戏的儿女,轻轻叹了口气:“方才真是吓了我一跳。”
秦夜握住楚岚的手,温声道:“无妨,只是孩子们熟悉你的气息罢了,日后更谨慎些便是。”
楚岚点了点头,又想起文府白事,神色黯然:“没想到,文老就这么走了……”
秦夜亦是感叹:“人生无常,文老高风亮节,睿智通达,于我亦师亦友。他的离世,是云州一大损失,亦是你我之大憾。”
两人沉默了片刻,沉浸在悼念故人的悲伤之中。
半晌,秦夜率先打破沉寂,眉头微蹙:“眼下却有一桩棘手之事,出使月氏,本是文兄最合适的人选,他熟悉西域事务,又与月氏王打过交道。可如今他需守孝,此事绝不可能再让他前往,这使者人选……”
楚岚闻言,面色也凝重起来:“月氏态度暧昧,乌桓气焰嚣张,此时出使,绝非美差,恐有性命之虞。必须找一个足够机敏、又……又能承担风险之人。”
她说到后半句,语气有些犹豫。
秦夜目光微闪,指尖在石桌上轻轻敲击了几下。
忽然,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:“我倒是想起一个‘合适’的人选。”
“谁?”
楚岚疑惑地看向他。
“李严。”秦夜眼眸微眯:“此人心术不正,但能力多少还是有的。此番出使月氏,需一位‘能力不俗’的官员前往。”
楚岚瞬间明白了秦夜的用意。
李严屡次与秦夜作对,确实是个碍眼的钉子。
若是他出使顺利,算是好事。
若是他办事不力甚至遭遇不测……
那也算是为北境清除了一个隐患,顺便还能探明月氏的真实态度。
楚岚沉吟片刻,终是缓缓点头:“那就……让他去吧。”
秦夜道:“我这就拟一道奏疏,说明文家情况,并且举荐李严,出使月氏。”
说完,他当即起身,步入书房。
笔墨纸砚皆备,略一沉吟,便提笔疾书。
奏疏中,先沉痛禀明文彦之老先生溘然长逝之事,言及其对云州乃至朝廷之功绩,恳请陛下予以追谥哀荣。
继而笔锋一转,提及出使月氏之紧迫,言此文修远需守孝丁忧,无法成行。
然此事关乎边境安宁与丝路畅通,不容耽搁。
遂郑重举荐雁山关副将李严,称其“久在边关,熟知虏情,兼有胆略,或可当此重任”。
落笔之时,秦夜心念微动。
在京城两年多时间,每逢春秋易疾之时,或觉京城燥热难当,便会在夜深人静,悄然引动【天降甘霖】,驱散病气,滋养稼穑。
此刻,他亦顺手为之,愿这场甘霖能洗去文府哀恸,更能护佑一方百姓安康。
奏疏以六百里加急送出,一路驿马飞驰,不日便抵达京城。
御书房内,楚天恒览奏,先是为文彦之的离世唏嘘不已,下旨追赠,厚加抚恤。
对于出使人选,他见是秦夜力荐李严,略作思忖。
李严此人,确在边关多年。
虽无大才,却也非庸碌之辈。
眼下确无更合适人选,且秦夜既作保举,想必有其考量。
遂朱笔批红,准其所奏,并颁下圣旨,命李严为钦差正使,即刻筹备出使月氏事宜。
圣旨很快便随着批回的奏疏,送到了云州刺史府。
秦夜接到圣旨,毫不耽搁,当日便点齐一队亲卫,快马加鞭,直奔雁山关!
……
雁山关——
李严得知秦夜亲至,心中七上八下,不知是福是祸,连忙整束衣甲,出关相迎。
“末将李严,参见秦都督!不知都督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!”
李严躬身行礼,姿态放得极低,眼角余光偷偷打量着秦夜的神色。
心中无奈到了极点!
没想到,好日子过得这么快,短短两年多时间,秦夜又回来了……
客套了几句后,秦夜随着李严向雁山关议事厅走去,走在路上淡淡说道:“我此行前来,一是接管雁山关防务,二来,也给你带了一份‘前程’。”
李严心中咯噔一下,强笑道:“都督说笑了,末将……末将何德何能……”
秦夜脚步一顿,懒得与李严虚与委蛇,直接取出明黄圣旨,朗声道:“李严接旨!”
李严及一众关将慌忙跪倒在地。
秦夜展开圣旨,宣读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兹尔雁山关副将李严,久戍边陲,颇悉夷情……特擢为钦差正使,持节出使月氏国,交涉乌桓劫掠商队一事,申明朕意,扬我国威……钦此!”
圣旨读完,李严整个人都僵住了,脸色瞬间惨白如纸,额头冷汗涔涔而下。
出使月氏?
交涉乌桓?
这哪里是什么前程!
这分明是送死的勾当!
谁不知道当下乌桓和月氏的情况?
这时候跑去交涉,一个弄不好,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!
而且月氏态度不明,万一他们和乌桓真穿一条裤子,那更是有去无回!
“都、都督……”
李严声音发颤,几乎要瘫软在地,“末将……末将才疏学浅,恐、恐难当此重任啊!万一有负圣恩,耽误朝廷大事,末将万死难赎其罪!还请都督……”
“李将军!”
秦夜打断道:“你乃不二人选,还是莫要推辞了!”
李严浑身一哆嗦,到了嘴边的推脱之词生生咽了回去,面如死灰,牙齿都在打颤。
秦夜俯视着李严,语气缓了缓:“月氏与大乾交好,不会有什么危险的,若你能成功说动月氏,遏制乌桓,保丝路畅通,更是大功一件!陛下面前,本都督自会为你请功。归来之日,加官进爵,不在话下!”
李严跪在冰冷的地上,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,“末……末将……李严……领旨……谢恩……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