匣子里装着一套上好的银针,一看就不便宜。

  沈思玥已有好几副银针。

  “桃花源”空间的主人,也在药房留了两套好用的古董银针。

  她虽然不缺银针用,但也不嫌多。

  银针用完是需要消毒的。

  有时候时间紧迫,救的人又多,就会来不及给银针消毒。

  所以,银针备得越多越好。

  沈思玥盖上盖子,将木匣子放回口袋。

  等了没一会,裴承屿就回来了。

  他递给沈思玥两个牛皮包。

  “我问过店员了,这牛皮包装银针很合适,比木匣子方便取用。”

  他之前想买完一套再送给她的。

  结果看到许程东送了,只好提前拿出来。

  沈思玥接过牛皮包,“谢谢,东西都买完了吗?”

  “买完了,走吧。”

  裴承屿买了很多东西,沈思玥想帮他拿,被他拒绝了。

  “这点重量还不及平时的负重训练,我自己可以,别累着你。”

  他买了一根尼龙绳,将所有东西都串起来,挂在自行车的大杠上。

  又去殡葬店取了东西。

  沈思玥见时间还早,说道:“承屿哥,你帮我把东西带回去,我去中医院找师父。”

  裴承屿听到这话,连忙去解刚挂在大杠上的祭祀用品。

  “你骑车过去,我坐车回大院。”

  沈思玥抓住裴承屿的胳膊,拒绝了。

  “你骑车回去,这里离中医院没多远,坐车很快就到了。你拿着这么多东西,公交车肯定不载你。”

  这是大实话。

  过年是运输高峰,公交车都是人挤人。

  就算出货票,公交车也不会载,怕挤坏了东西,被讹上。

  裴承屿拍了拍后座。

  “反正没多远,我先送你过去,再回大院。”

  沈思玥松开裴承屿的胳膊,点了点头。

  “也行,你不用来接我,等师父下班,我和他一起回大院。”

  “好,上来吧。”

  裴承屿送沈思玥到中医医院的门口。

  等她进去后,才离开。

  过年的医院很冷清,医护人员没什么事,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聊。

  沈思玥一一打过招呼后,去了三楼的诊室。

  以前的三楼人满为患。

  现在的三楼冷冷清清。

  孟祥德难得清闲,正在和助理一起整理今年的重症病历。

  两人很专注,压根就没听见脚步声。

  直到头顶落下一片阴影,两人才察觉有人进来了。

  孟祥德抬头,看到突然出现的徒弟,脸上浮现惊喜。

  “玥玥,你怎么有空来?已经放假了吗?”

  沈思玥“嗯”了一声,“我来接师父去顾家过年。”

  说完,她就帮忙一起整理。

  原本要在下班前才能干完的活,提前一个小时结束。

  孟祥德对助理说道:“你收拾一下就回家去,初三见。”

  “好的,孟老新年快乐!”

  “新年快乐!”

  助理离开后,沈思玥挽着孟祥德的胳膊出了诊室。

  “师父,我陪你回家收拾一下衣服和日用品,去顾家过两夜。”

 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事,孟祥德点了点头。

  “行,走吧。”

  沈思玥没有骑自行车,孟祥德载她。

  他还不到六十岁,又经常锻炼,身体不错,载着体型偏瘦的徒弟轻轻松松。

  回孟家的途中,会经过**医院。

  “师父,我要去**医院一趟,有点事要和若雪姐说,很快就回来。”

  孟祥德停下自行车,“去吧。”

  沈思玥去找了苏若雪,说了做专访的事。

  “若雪姐,专访在初六,我初五来找你聊具体细节,行吗?”

  “行,我等你,好好过年,新年快乐。”

  “你也要好好养伤,新年快乐。”

  二十分钟后。

  孟祥德载着沈思玥到了孟家。

  师徒俩在大门上贴了守护门神,门两边贴了对联。

  屋内的门上,贴了红底金字的倒“福”字。

  在窗户上贴了窗花。

  又裁了些红纸,贴在各处。

  装扮完,四合院立马变得喜庆了很多。

  孟祥德收拾好行李,带上给顾家人的礼物。

  确定没什么遗漏,他去开灯。

  京城的除夕夜,有将灯亮到初一天亮的习俗。

  沈思玥连忙说道:“师父,等明天去祭拜完爷爷,再回来开灯吧。”

  她这么说,倒不是为了省一天的电费。

  而是想在除夕回来一趟,给孟家增加点人气。

  孟祥德去拉灯线的手,收了回来。

  “行,明天再回来开灯。”

  说完,他将行李和礼物绑在屋外的大杠上。

  “玥玥,走吧。”

  沈思玥锁上门,将钥匙递给师父。

  孟祥德收好钥匙,载着沈思玥前往**大院。

  路上的人多车也多,骑的比较慢。

  到大院的时候,已经是一个半小时后。

  太阳刚落山,红霞满天。

  进大院后,因人太多,自行车就没法骑了。

  许久没见的亲友,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开心地聊天。

  说着这一年的付出和收获。

  大院里张灯结彩,很是喜庆热闹。

  骑车两三分钟的距离,师徒俩推车走了一刻钟。

  孟祥德刚将自行车停在墙边。

  听到动静的顾青墨快步走了出来。

  “孟大夫,玥玥。”

  打完招呼,他立刻去帮孟祥德拎东西。

  然后对沈思玥说道:“承屿哥将车和你的东西送回来了,我放在了后院的库房。”

  “好,我知道了,大家都回来了吗?”

  “都回来了,就差你和孟大夫。”

  “那你帮师父拎东西,我去厨房帮忙做饭。”

  顾青墨一把拉住沈思玥的胳膊。

  他笑着道:“厨房人满为患,你就别去凑热闹了,去陪爷爷聊天吧。”

  “行,我今晚就偷个懒。”

  沈思玥说完,先一步进了客厅。

  反正她昨晚已经把水缸里水都换成了灵泉水,饭菜怎么做都好吃。

  顾老爷子坐在沙发中央,儿孙环绕,嘴角的笑容都没断过。

  看到沈思玥进门,他连忙问道:“玥玥,孟大夫呢?”

  “在后面,马上进来。”

  “来了就好,我还担心他客气,不肯赏脸。”

  孟祥德正好拎着行李进门。

  他笑着道:“能蹭吃蹭喝还能蹭住,这么好的事,我当然要来。”

  顾老爷子见三孙子拎了不少东西,猜到是孟祥德给孩子们买的礼物。

  “只要你愿意,任何时候来,顾家都欢迎。就是别再买礼物了,多见外啊。”

  “过年嘛,给孩子们送礼物是应该的。”

  孟祥德说完,看向沈思玥。

  “玥玥,礼物盒上都写了名字,你给大家发一下。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,就是图个热闹喜庆。”

  “好的,师父。”

  孟祥德没有厚此薄彼,给顾家的孩子都买的是衣服。

  他这些年攒的布票,几乎都花光了。

  男孩买的是黑色的金线刺绣中山裤装,女孩买的是白皮草的红旗袍。

  他等所有人拿到礼物后,说道:“都打开看看,若是不喜欢,或者尺寸不合适,明天早上可以去商场换。”

  顾老爷子听到这话,连忙说道:“孟老,礼物是你的一份心意,孩子们肯定喜欢。”

  这话是在告诉顾家的小辈,就算不喜欢,也不准说实话。

  孟祥德笑了笑,“老爷子,你就别吓孩子们了。既然钱票都花了,自然得花得值才行。”

  说完,他看向八个孩子。

  “你们别听老爷子的,喜欢就留下,不喜欢就去换,没关系。”

  顾家八个孩子的衣服尺寸,是沈思玥告诉给孟祥德的。

  她只知道师父买的礼物是衣服,却不知道样式。

  “听师父的,我先打开看看。”

  打开纸盒的盖子,雪白柔软的皮草披肩映入眼帘。

  披肩之下是一款加棉的红色银线刺绣旗袍。

  再搭配一根银簪子,和一双绣花鞋。

  “师父的眼光真好,我很喜欢。”

  孟祥德脸上的笑容深了两分。

  “你喜欢就好,大家都看看吧,男孩的一样,女孩的也一样。我还是刚才那句话,你们喜欢就留下,不喜欢就去换。”

  他不知道顾家的孩子们喜欢什么样式的,就选了时下的最新款。

  很快,大家都看完了衣服。

  然后相互看了一眼,肯定地点头。

  “谢谢孟大夫,我们很喜欢。”

  孟祥德听到这话,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
  “喜欢就好。”

  沈思玥盖上纸盒的盖子,将起身去了后院的杂物房。

  她找出给两老买的鞋子和护膝,回到客厅。

  “师父,顾爷爷,这是我孝敬二老的。”

  两人笑着接过礼物,异口同声。

  “玥玥有心了。”

  拿了工资的小辈,纷纷回房去拿自己准备的礼物。

  他们早就知道孟祥德要来顾家过年,也给他准备了礼物。

  孟祥德和家族不亲厚,也没有自己的孩子。

  他看着堆满茶几的礼物,第一次有了承欢膝下的喜悦。

  “你们都是好孩子,谢谢。”

  顾老爷子拍了拍孟祥德的肩膀。

  “你将玥玥教得更好,我们全家都得谢谢你。”

  说完,他看向大孙子。

  “青书,你和青墨帮孟老将行李和礼物搬去玥玥的房间。”

  “好的,爷爷。”

  顾家没有空余的房间。

  便将沈思玥的房间腾了出来,给孟祥德住。

  而她则去和方慧英挤两晚。

  至于之前和女儿住的顾云汐,则是去和顾瑾禾挤一挤。

  当大家将礼物放回房间,晚饭也做好了。

  顾家人多,过年吃饭的桌子也大。

  为了方便夹菜,找人定做了一张转盘。

  六个大人忙碌了一下午,做了二十多个菜,一张桌子摆不下,还摞了几个盘菜。

  好闻的菜香味溢满客厅,勾起了所有人的胃口。

  顾老爷子深吸一口气。

  “今晚的饭菜很香,谁掌勺?”

  说到这个,在厨房做菜的六人也觉得奇怪。

  明明做菜的方法和以前一样,但今天做出的菜就是格外香。

  他们甚至忍不住尝过了,味道也非常好。

  然后找到了根源。

  水。

  水缸里的水十分清甜,好似放了白糖。

  顾云昌回答:“水缸里的水不知道怎么回事,很清甜,做菜很好吃。”

  关键是,喝了一口后,还让人困意全消,精神百倍。

  顾老爷子笑了笑,没当真。

  “孟老,动筷子吧,天气凉,饭菜很容易冷。”

  今晚吃的不是团圆饭,没那么多讲究。

  等孟祥德和顾老爷子动筷子后,大家纷纷夹菜吃饭。

  饭菜的确好吃。

  夸赞的声音一直没断过。

  二十多个菜,吃得一点不剩。

  顾青言是小吃货,**着鼓起的肚子吧唧嘴。

  “明天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吗?”

  顾云昌:“小馋猫。”

  他看向大儿子,“青书,你带着几个弟弟收拾碗筷。”

  说完,他站起身。

  “孩子们已经给长辈送过礼,咱们也该送了。”

  之前在厨房忙活的六人,立刻去取买好的礼物。

  他们不仅要给长辈送,还得给晚辈送。

  三对夫妻,拎着大包小包回客厅。

  顾老爷子也让大孙子将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。

  等孩子们收拾完碗筷和厨房,长辈们就开始分礼物。

  分完礼物,一家人出门去散步消食。

  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,整个大院亮堂堂的。

  有孩子在玩摔炮,时不时就“啪”地一声炸响。

  欢声笑语,热闹非凡。

  ***

  次日是除夕。

  顾家人起了个大早。

  吃完早饭后,一家人将早就做完大扫除的房子收拾了一下。

  孩子们开始贴对联贴窗花。

  长辈们则忙着包压岁钱。

  午饭虽然做得简单,但也没将就,是肉臊子炸酱面。

  吃完后,就开始准备年夜饭。

  一般来说,祭祖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。

  但**大院离瓦罐胡同太远,沈思玥只能白天去。

  她向顾老爷子打了声招呼后,拎着祭祀用品,和孟祥德一起离开。

  这次,师徒俩各自骑了自行车。

  **大院的热闹,和冷清的街道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  今天是除夕,是团圆的大日子。

  街边的铺子在十二点之后,全都关了门。

  街上几乎没有人和车。

  师徒俩畅通无阻地到了瓦罐胡同。

  过年的胡同,比平常热闹得多。

  因今天做菜多,油烟重,不少人将炉子放在了巷道里。

  巷道拥挤,自行车没法过。

  沈思玥和孟祥德将车停在了胡同口,上锁。

  她拎着祭祀用品往胡同里走。

  瓦罐胡同住了不少沈氏家族的人。

  沈老爷子心善又念旧,哪怕搬离胡同,将家产上交国家,也经常帮助族人。

  他去世后,沈建忠几乎和族人断了联系。

  只每年的清明和除夕来祭拜先人。

  沈思玥虽然每次只在清明来瓦罐胡同,但族人基本都认识她。

  没走多远,她就被族长拦住了去路。

  “玥玥,还记得叔公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