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金陵城,石头山,会盟台。
三月春风,吹拂着上百面迎风招展的旌旗。
那其中,不仅有明教的烈焰圣火旗,更有武当的太极八卦旗,少林的卍字佛旗,峨眉的秀水灵山旗……昔日或敌或友的江湖各大门派,如今竟真的齐聚于此,旌旗猎猎,蔚为大观。
台下,数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武林豪杰屏息凝神,目光灼灼地望着高台之上。
那气氛,没有了屠狮大会时的狂热与肃杀,只剩下一种见证历史的庄重与期待。
武当掌门宋远桥与少林方丈空闻相视一眼,同时上前一步。
“诸位英雄。”宋远桥声若洪钟,传遍全场,“元廷无道,天下分崩。我等江湖中人,虽不涉朝堂,却也当为这天下苍生,尽一份心力。”
空闻方丈双手合十,宣了一声佛号,接口道:“阿弥陀佛。幸有明教宋教主,以盖世神功拨乱反正,以无上智计廓清寰宇。贫僧与武当、峨眉、华山、昆仑各派掌门商议,值此乱世,江湖不可一日无主。”
他顿了顿,声音陡然拔高,如狮子怒吼!
“我等,愿共推宋青书教主,为我中原武林盟主!号令群雄,共讨不臣!”
“共推宋盟主!”
“共推宋盟主!”
台下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喝彩,那声浪,几乎要将天边的流云都彻底震散!
就在这片狂热的、近乎于沸腾的声浪之中,一道青衫身影,从后台缓步走出。
宋青书没有半分睥睨天下的霸气,更没有半分君临江湖的威严。
他只是对着台下那数千道灼热的目光,平静地,抱拳一揖。
随即,他走到宋远桥面前,没有说话,只是缓缓地,摆出了一个太极推手的起手式。
宋远桥微微一怔,随即,那张严肃的脸上,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、欣慰的笑容。
他也伸出双手,在那只看似寻常、实则蕴**整个武当传承的手掌之上,轻轻搭了上去。
两只手掌,一搭即分。
没有内力比拼,只有血脉相连的默契,与父子之间的……传承。
宋青书再次上前,走到空闻方丈面前,同样是这个姿势。
空闻方丈看着眼前这个曾将他少林百年清誉都彻底颠覆的少年,那双勘破世事的眸子里,所有的情绪,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复杂的、几不可闻的叹息。
他伸出那只枯槁的手掌,在那青衫少年的手上,轻轻一触。
没有佛门威严,只有冰释前嫌的和解,与江湖后浪推前浪的……认可。
他以这最谦和、也最纯粹的武当礼节,与台上各派掌门,一一见礼。
不以威压人,只以理服人。
当他走回高台中央时,台下所有的喧嚣,都已平息。
他环视着台下那一张张写满了激动与期待的脸庞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。
“诸位抬爱,宋某愧不敢当。”
“江湖,非一人之江湖。天下,亦非一家之天下。”
“今日之盟,不为争名,不为夺利。只为将我等江湖中人心中那份‘侠义’,化为守护这社稷苍生的‘大义’。”
“我宋青书在此立誓。”他的目光,变得锐利如刀,“凡我盟中之人,上至掌门,下至弟子,皆当谨记。我等手中之剑,对内,是守护同胞的盾。对外,才是斩除鞑虏的刀!”
“此誓,天地共鉴,神人共听!”
一番话,掷地有声,荡气回肠!
台下,再次爆发出了一阵比方才更加猛烈、也更加真诚的喝彩!
他们知道,从今日起,这片江湖,是真的换了天了。
当夜,金陵城外,明教中军大营。
没有想象中的庆功盛宴,更没有与各派掌门的推杯换盏。
伙房之内,热气蒸腾,数十口巨大的行军锅里,正炖着香气扑鼻的羊肉汤。
宋青书一袭青衫,竟是亲自挽起了袖子,手持一个巨大的木勺,为那些刚刚结束了一天操练的少年兵卒,一勺一勺地,盛着那滚烫的肉汤。
那些不过十余岁的少年,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神仙般的人物,竟在为自己盛汤,一个个都激动得满脸通红,手足无措,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。
“多……多谢盟主……”
宋青书笑了笑,将一碗盛得满满的肉汤递到那少年手中,声音温和。
“叫我宋大哥便好。”
他拍了拍那少年的肩膀,“多吃些,明日的操练,可不轻松。”
杨逍静立于伙房之外的阴影之中,看着眼前这番景象,那张俊雅的脸上,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、带着几分无奈的苦笑。
他缓步上前,对着那个忙得不亦乐乎的青衫身影,压低了声音。
“我的盟主大人,各派掌门还在前厅等着与您商议大事。您倒好,躲在这里,当起了大灶王。”
宋青书没有回头,只是将最后一勺肉汤盛入碗中,递给了面前那个早已看呆了的少年。
他将木勺轻轻放下,擦了擦手,这才转过身,看着杨逍,淡淡一笑。
“让他们等一等,也无妨。”
他的目光,扫过那些正狼吞虎咽、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少年兵卒,那双深邃的眸子里,一片温和。
“这天下,终究是他们的。”
“让他们吃饱了,我们这江山才能坐得稳。”
杨逍微微一怔,随即,对着眼前这个将人心看得如此通透的年轻人,郑重无比地,深深一揖,躬身及地。
这一拜,拜的不是教主,也不是盟主。
而是这天下,未来的……君主。
雨,不知何时,悄然落下。
淅淅沥沥的春雨,洗去了白日里的喧嚣与尘埃,也为这片杀气腾腾的军营,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宁静。
宋青书处理完军务,独自一人,缓步走上了营地后山那座早已备好的观星亭。
他没有看星,只是静静地,听着那雨打芭蕉的声响,任由那带着几分凉意的夜风,吹拂着他那身早已被军务与天下大势压得有些疲惫的身心。
就在此时,一阵极其细微的、带着几分犹豫的脚步声,从他身后的石阶之上,由远及近。
宋青书没有回头,只是淡淡一笑。
“这么晚了,还不睡?”
一道纤细而又略显单薄的身影,走到他身旁,与他并肩而立。
周芷若没有说话,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张被雨雾打湿的侧脸,那双清冷的眸子里,所有的情绪,最终都化为了一种足以将冰雪都融化的、滚烫的暖意。
许久,她才缓缓地,从那早已被雨水打湿的乌黑秀发之间,取下了一支东西。
那是一支玉簪。
质地温润,样式古朴,没有任何华丽的纹饰。
簪尾,只刻着两个小小的、几乎难以辨认的篆字。
芷若。
金陵城,石头山,会盟台。
三月春风,吹拂着上百面迎风招展的旌旗。
那其中,不仅有明教的烈焰圣火旗,更有武当的太极八卦旗,少林的卍字佛旗,峨眉的秀水灵山旗……昔日或敌或友的江湖各大门派,如今竟真的齐聚于此,旌旗猎猎,蔚为大观。
台下,数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武林豪杰屏息凝神,目光灼灼地望着高台之上。
那气氛,没有了屠狮大会时的狂热与肃杀,只剩下一种见证历史的庄重与期待。
武当掌门宋远桥与少林方丈空闻相视一眼,同时上前一步。
“诸位英雄。”宋远桥声若洪钟,传遍全场,“元廷无道,天下分崩。我等江湖中人,虽不涉朝堂,却也当为这天下苍生,尽一份心力。”
空闻方丈双手合十,宣了一声佛号,接口道:“阿弥陀佛。幸有明教宋教主,以盖世神功拨乱反正,以无上智计廓清寰宇。贫僧与武当、峨眉、华山、昆仑各派掌门商议,值此乱世,江湖不可一日无主。”
他顿了顿,声音陡然拔高,如狮子怒吼!
“我等,愿共推宋青书教主,为我中原武林盟主!号令群雄,共讨不臣!”
“共推宋盟主!”
“共推宋盟主!”
台下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喝彩,那声浪,几乎要将天边的流云都彻底震散!
就在这片狂热的、近乎于沸腾的声浪之中,一道青衫身影,从后台缓步走出。
宋青书没有半分睥睨天下的霸气,更没有半分君临江湖的威严。
他只是对着台下那数千道灼热的目光,平静地,抱拳一揖。
随即,他走到宋远桥面前,没有说话,只是缓缓地,摆出了一个太极推手的起手式。
宋远桥微微一怔,随即,那张严肃的脸上,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、欣慰的笑容。
他也伸出双手,在那只看似寻常、实则蕴**整个武当传承的手掌之上,轻轻搭了上去。
两只手掌,一搭即分。
没有内力比拼,只有血脉相连的默契,与父子之间的……传承。
宋青书再次上前,走到空闻方丈面前,同样是这个姿势。
空闻方丈看着眼前这个曾将他少林百年清誉都彻底颠覆的少年,那双勘破世事的眸子里,所有的情绪,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复杂的、几不可闻的叹息。
他伸出那只枯槁的手掌,在那青衫少年的手上,轻轻一触。
没有佛门威严,只有冰释前嫌的和解,与江湖后浪推前浪的……认可。
他以这最谦和、也最纯粹的武当礼节,与台上各派掌门,一一见礼。
不以威压人,只以理服人。
当他走回高台中央时,台下所有的喧嚣,都已平息。
他环视着台下那一张张写满了激动与期待的脸庞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。
“诸位抬爱,宋某愧不敢当。”
“江湖,非一人之江湖。天下,亦非一家之天下。”
“今日之盟,不为争名,不为夺利。只为将我等江湖中人心中那份‘侠义’,化为守护这社稷苍生的‘大义’。”
“我宋青书在此立誓。”他的目光,变得锐利如刀,“凡我盟中之人,上至掌门,下至弟子,皆当谨记。我等手中之剑,对内,是守护同胞的盾。对外,才是斩除鞑虏的刀!”
“此誓,天地共鉴,神人共听!”
一番话,掷地有声,荡气回肠!
台下,再次爆发出了一阵比方才更加猛烈、也更加真诚的喝彩!
他们知道,从今日起,这片江湖,是真的换了天了。
当夜,金陵城外,明教中军大营。
没有想象中的庆功盛宴,更没有与各派掌门的推杯换盏。
伙房之内,热气蒸腾,数十口巨大的行军锅里,正炖着香气扑鼻的羊肉汤。
宋青书一袭青衫,竟是亲自挽起了袖子,手持一个巨大的木勺,为那些刚刚结束了一天操练的少年兵卒,一勺一勺地,盛着那滚烫的肉汤。
那些不过十余岁的少年,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神仙般的人物,竟在为自己盛汤,一个个都激动得满脸通红,手足无措,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。
“多……多谢盟主……”
宋青书笑了笑,将一碗盛得满满的肉汤递到那少年手中,声音温和。
“叫我宋大哥便好。”
他拍了拍那少年的肩膀,“多吃些,明日的操练,可不轻松。”
杨逍静立于伙房之外的阴影之中,看着眼前这番景象,那张俊雅的脸上,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、带着几分无奈的苦笑。
他缓步上前,对着那个忙得不亦乐乎的青衫身影,压低了声音。
“我的盟主大人,各派掌门还在前厅等着与您商议大事。您倒好,躲在这里,当起了大灶王。”
宋青书没有回头,只是将最后一勺肉汤盛入碗中,递给了面前那个早已看呆了的少年。
他将木勺轻轻放下,擦了擦手,这才转过身,看着杨逍,淡淡一笑。
“让他们等一等,也无妨。”
他的目光,扫过那些正狼吞虎咽、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少年兵卒,那双深邃的眸子里,一片温和。
“这天下,终究是他们的。”
“让他们吃饱了,我们这江山才能坐得稳。”
杨逍微微一怔,随即,对着眼前这个将人心看得如此通透的年轻人,郑重无比地,深深一揖,躬身及地。
这一拜,拜的不是教主,也不是盟主。
而是这天下,未来的……君主。
雨,不知何时,悄然落下。
淅淅沥沥的春雨,洗去了白日里的喧嚣与尘埃,也为这片杀气腾腾的军营,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宁静。
宋青书处理完军务,独自一人,缓步走上了营地后山那座早已备好的观星亭。
他没有看星,只是静静地,听着那雨打芭蕉的声响,任由那带着几分凉意的夜风,吹拂着他那身早已被军务与天下大势压得有些疲惫的身心。
就在此时,一阵极其细微的、带着几分犹豫的脚步声,从他身后的石阶之上,由远及近。
宋青书没有回头,只是淡淡一笑。
“这么晚了,还不睡?”
一道纤细而又略显单薄的身影,走到他身旁,与他并肩而立。
周芷若没有说话,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张被雨雾打湿的侧脸,那双清冷的眸子里,所有的情绪,最终都化为了一种足以将冰雪都融化的、滚烫的暖意。
许久,她才缓缓地,从那早已被雨水打湿的乌黑秀发之间,取下了一支东西。
那是一支玉簪。
质地温润,样式古朴,没有任何华丽的纹饰。
簪尾,只刻着两个小小的、几乎难以辨认的篆字。
芷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