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后,四娘抱着二伯前几日送来的古筝,蹦蹦跳跳地来到韩宇面前。她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泛着红晕:“阿爹,教我弹古筝好不好?二伯说这古筝可好了,是用上等桐木做的呢!”
韩宇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,一时间进退两难。他对琴艺一窍不通,当年跟着少阳润学六艺,也就勉强学会了算数。琴棋书画,他样样都是半桶水。
但看着女儿那双闪亮的大眼睛,他实在说不出“不会”两个字。犹豫片刻,他硬着头皮接过古筝:“好,阿爹教你。”
于是,整个院子里响起了一阵阵难听的古筝音。古筝弦被生涩地拨动着,发出刺耳的噪音,惊得院中的鸟儿都四散飞走。
二郎站在一旁,小心翼翼地说:“阿爹,古筝好像不是这么弹的...我在书院听过先生弹古筝,声音比这个好听多了。”
三郎更是直接,双手捂住耳朵大声抱怨:“阿爹,求你别弹了!这声音比蚊子叫还难听!我宁愿去听隔壁李嫂骂街!”
韩宇拿起琴谱在三郎**上拍了一下,故作严肃道:“懂什么!这叫调音!古筝不调好,能好听吗?你以为那些大师一开始就能弹得这么好?”
大郎识相地保持沉默,只是偷偷瞄了一眼自家阿娘。只见柳芸优雅地坐在廊下的藤椅上,一边喝着清茶一边轻哼小曲,仿佛完全听不见那刺耳的琴声。
实际上,她早已在耳朵里塞满了棉花,还特意找了个背风的位置坐着。
这一晚的古筝声传得很远,连隔壁山头的曲明澜都被惊动了。他站在书院的空地上,望着对面亮着灯火的院落,眉头紧锁。
这些天,他已经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——为京城绘制一份桂院的详细图纸。从今天起,他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,不用再受制于人。
手稿的事情,他其实并不想牵连韩宇。但上头的命令不得不从,何况那些手稿中确实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想起去年冬天在乱石沟被救的经历,他觉得自己还欠着这些人一份人情。那时候要不是韩宇夫妇出手相助,他恐怕早就命丧荒野了。
或许,明天该去拜访一下村长家,当面解释清楚。这样的想法在他心中盘旋,却又觉得无从开口。
夏风绵绵,他收回思绪,旋身折回室内。桌上的烛火摇曳,投下长长的影子。他取出一张白纸,提笔蘸墨,却迟迟没有下笔。
夜色渐深,远处的古筝声终于停了。曲明澜放下笔,望着窗外的月色,心中五味杂陈。这一切,究竟该如何收场?
第二天一早,村里就传开了消息。说是有人在桂院外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包手稿,虽然有些散乱,但大都完好无损。
韩宇闻讯赶去,果然在那里找到了老师的手稿。他翻看了几页,确认是真品后,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回家的路上,他远远望见曲明澜站在书院门口,似乎欲言又止。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,又很快错开。
夕阳西下,河边的风车磨坊传来阵阵轰鸣。潺潺的流水声中,偶尔夹杂着几声蛙鸣。
小旺财蹲在岸边,专注地寻找着虫子。他的手指灵巧地拨开杂草,时不时抓住一只蹦跳的蚂蚱塞进竹筒。竹筒里已经装了大半,不时传出细微的振翅声和撞击声。
“小旺财。”
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他一个激灵,手中的竹筒差点掉进河里。回头就看到了曲明澜站在身后,夕阳的余晖给他清瘦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。
小旺财下意识回想今天在书院的表现。他今天走神了好几次,还在默写《三字经》时写错了两个字。想到这里,他的小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曲明澜看着小家伙紧张的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温和,“不用害怕,我不是来找你爹**。”
听到这话,小旺财紧绷的身子顿时放松下来,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他举起手中的竹筒,献宝似的递到先生面前,“先生要看看吗?我抓了好多蚂蚱呢!”
竹筒里的蚂蚱不安分地跳动着,发出“咯咯”的声响。曲明澜接过竹筒,轻轻摇了摇,里面的虫子顿时安静下来。
“先生是打算去找村长吗?”小旺财歪着头问道,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
曲明澜点点头,将竹筒还给他,“村长在家吗?”
“在呢!”小旺财把竹筒小心翼翼地放进书箱,生怕惊扰了里面的“宝贝”,“村长刚从地里回来咯,我带先生去找她。”
“韩举人呢?”曲明澜的目光落在小旺财背着的灵翼书箱上,那是他送给这个聪明孩子的礼物。
“老爷和阿旺叔去镇上收地租了。”小旺财拖着书箱走在前面,脚步轻快,“先生跟我来。”
穿过几户人家的院墙,空气中飘来阵阵饭香。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升起,村民们陆续开始准备晚饭。
柳芸正在后院的菜园里忙活,她蹲在地上,仔细地给菜苗除草。额头上的汗水沿着脸颊滑落,但她浑然不觉,专注地照料着这片小天地。
听到小旺财的喊声,她才知道有客人来访。匆忙擦了擦手上的泥土,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裳。
走进堂屋,就见曲明澜正在打量墙上那些韩宇引以为傲的“艺术品”。那些字画歪歪扭扭,墨迹斑驳,却被韩宇视若珍宝。
“咳咳。”柳芸轻咳两声,在主位坐下。她的手上还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,“先生怎么有空来这儿?”
曲明澜的目光落在角落里的古筝上。那把古筝通体乌黑,木质细腻,一看就不是凡品。他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,“昨夜我被一阵古筝声惊醒,原来是从村长家传来的。”
柳芸想起昨晚女儿练古筝的情景,不由得暗自腹诽韩宇这个不靠谱的。那古筝声确实称不上悦耳,倒像是在折磨琴弦。她面上却笑着解释:“是小女初学古筝,昨晚缠着她爹教,结果父女俩都没弹出个章法,让先生听了笑话。”
曲明澜走到古筝前仔细端详,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动古筝弦。清脆却不够和谐的音符在空气中荡开,“古筝弦松了,调音也不准。若四姑娘有兴趣,我可以教她。”
柳芸眼前一亮。她早就想为女儿找个琴师,只是这偏僻的乡下,哪里找得到懂琴之人?没想到曲明澜竟然精通此道。
韩宇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,一时间进退两难。他对琴艺一窍不通,当年跟着少阳润学六艺,也就勉强学会了算数。琴棋书画,他样样都是半桶水。
但看着女儿那双闪亮的大眼睛,他实在说不出“不会”两个字。犹豫片刻,他硬着头皮接过古筝:“好,阿爹教你。”
于是,整个院子里响起了一阵阵难听的古筝音。古筝弦被生涩地拨动着,发出刺耳的噪音,惊得院中的鸟儿都四散飞走。
二郎站在一旁,小心翼翼地说:“阿爹,古筝好像不是这么弹的...我在书院听过先生弹古筝,声音比这个好听多了。”
三郎更是直接,双手捂住耳朵大声抱怨:“阿爹,求你别弹了!这声音比蚊子叫还难听!我宁愿去听隔壁李嫂骂街!”
韩宇拿起琴谱在三郎**上拍了一下,故作严肃道:“懂什么!这叫调音!古筝不调好,能好听吗?你以为那些大师一开始就能弹得这么好?”
大郎识相地保持沉默,只是偷偷瞄了一眼自家阿娘。只见柳芸优雅地坐在廊下的藤椅上,一边喝着清茶一边轻哼小曲,仿佛完全听不见那刺耳的琴声。
实际上,她早已在耳朵里塞满了棉花,还特意找了个背风的位置坐着。
这一晚的古筝声传得很远,连隔壁山头的曲明澜都被惊动了。他站在书院的空地上,望着对面亮着灯火的院落,眉头紧锁。
这些天,他已经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——为京城绘制一份桂院的详细图纸。从今天起,他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,不用再受制于人。
手稿的事情,他其实并不想牵连韩宇。但上头的命令不得不从,何况那些手稿中确实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想起去年冬天在乱石沟被救的经历,他觉得自己还欠着这些人一份人情。那时候要不是韩宇夫妇出手相助,他恐怕早就命丧荒野了。
或许,明天该去拜访一下村长家,当面解释清楚。这样的想法在他心中盘旋,却又觉得无从开口。
夏风绵绵,他收回思绪,旋身折回室内。桌上的烛火摇曳,投下长长的影子。他取出一张白纸,提笔蘸墨,却迟迟没有下笔。
夜色渐深,远处的古筝声终于停了。曲明澜放下笔,望着窗外的月色,心中五味杂陈。这一切,究竟该如何收场?
第二天一早,村里就传开了消息。说是有人在桂院外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包手稿,虽然有些散乱,但大都完好无损。
韩宇闻讯赶去,果然在那里找到了老师的手稿。他翻看了几页,确认是真品后,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回家的路上,他远远望见曲明澜站在书院门口,似乎欲言又止。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,又很快错开。
夕阳西下,河边的风车磨坊传来阵阵轰鸣。潺潺的流水声中,偶尔夹杂着几声蛙鸣。
小旺财蹲在岸边,专注地寻找着虫子。他的手指灵巧地拨开杂草,时不时抓住一只蹦跳的蚂蚱塞进竹筒。竹筒里已经装了大半,不时传出细微的振翅声和撞击声。
“小旺财。”
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他一个激灵,手中的竹筒差点掉进河里。回头就看到了曲明澜站在身后,夕阳的余晖给他清瘦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。
小旺财下意识回想今天在书院的表现。他今天走神了好几次,还在默写《三字经》时写错了两个字。想到这里,他的小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曲明澜看着小家伙紧张的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温和,“不用害怕,我不是来找你爹**。”
听到这话,小旺财紧绷的身子顿时放松下来,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他举起手中的竹筒,献宝似的递到先生面前,“先生要看看吗?我抓了好多蚂蚱呢!”
竹筒里的蚂蚱不安分地跳动着,发出“咯咯”的声响。曲明澜接过竹筒,轻轻摇了摇,里面的虫子顿时安静下来。
“先生是打算去找村长吗?”小旺财歪着头问道,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
曲明澜点点头,将竹筒还给他,“村长在家吗?”
“在呢!”小旺财把竹筒小心翼翼地放进书箱,生怕惊扰了里面的“宝贝”,“村长刚从地里回来咯,我带先生去找她。”
“韩举人呢?”曲明澜的目光落在小旺财背着的灵翼书箱上,那是他送给这个聪明孩子的礼物。
“老爷和阿旺叔去镇上收地租了。”小旺财拖着书箱走在前面,脚步轻快,“先生跟我来。”
穿过几户人家的院墙,空气中飘来阵阵饭香。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升起,村民们陆续开始准备晚饭。
柳芸正在后院的菜园里忙活,她蹲在地上,仔细地给菜苗除草。额头上的汗水沿着脸颊滑落,但她浑然不觉,专注地照料着这片小天地。
听到小旺财的喊声,她才知道有客人来访。匆忙擦了擦手上的泥土,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裳。
走进堂屋,就见曲明澜正在打量墙上那些韩宇引以为傲的“艺术品”。那些字画歪歪扭扭,墨迹斑驳,却被韩宇视若珍宝。
“咳咳。”柳芸轻咳两声,在主位坐下。她的手上还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,“先生怎么有空来这儿?”
曲明澜的目光落在角落里的古筝上。那把古筝通体乌黑,木质细腻,一看就不是凡品。他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,“昨夜我被一阵古筝声惊醒,原来是从村长家传来的。”
柳芸想起昨晚女儿练古筝的情景,不由得暗自腹诽韩宇这个不靠谱的。那古筝声确实称不上悦耳,倒像是在折磨琴弦。她面上却笑着解释:“是小女初学古筝,昨晚缠着她爹教,结果父女俩都没弹出个章法,让先生听了笑话。”
曲明澜走到古筝前仔细端详,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动古筝弦。清脆却不够和谐的音符在空气中荡开,“古筝弦松了,调音也不准。若四姑娘有兴趣,我可以教她。”
柳芸眼前一亮。她早就想为女儿找个琴师,只是这偏僻的乡下,哪里找得到懂琴之人?没想到曲明澜竟然精通此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