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杨承志的年纪跟谢芳差不多,谢芳也一直没有对象,不怪对方会这样想。
而舅**话落下后,表舅也看向杨承志。
他看杨承志眼熟,半天才想起来。
谢芳母亲葬礼好像就是这个小伙子一直在忙前忙后。
原来是小芳的对象。
“小芳,你处对象了?这小伙子可真挺好。”
表舅目光一直在杨承志身上打量着,见杨承志人高马大的,长得也帅气,立刻夸赞一声。
可舅妈却不这样想。
没等谢芳开口,她就忍不住说道:“好什么好,这年头知人知面不知心,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啊?小芳,你可看准点儿,别被长相冲昏了头,如果没能力咱可不干!”
“实在不行我帮你问问我们村长家的儿子,这几年村长家收山货可没少赚钱,听说一年能赚两三千块呢,你嫁到我们村来,我跟你表舅也能照顾你!”
听了这话,谢芳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。
并没想到表舅舅妈竟然误会了。
误会杨承志是她对象。
而虽然是一场误会,但谢芳不知为何心里却一直扑通扑通的跳。
更加离谱的是,舅妈还这样说杨承志。
谢芳急忙摆手解释:“表舅,舅妈你们误会了……”
可舅妈自以为猜测到了谢芳接下来要说些什么,直接将对方的话打断了:“你们小孩懂啥,舅妈是过来人,跟你说的都是对你好的话,你可千万别像我似的,找了你表舅这样的男人,一辈子都窝里窝囊的,一辈子都生活在这大山里!”
表舅一听,老脸也挂不住了,不过却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“舅妈,我的意思是你们误会了,杨承志不是我男朋友……”
谢芳这才找到说话的机会,解释一声。
表舅舅妈互相对视一眼,有些意外的问道:“不是你男朋友,那是谁?”
谢芳说道:“他是我老板。”
闻言。
表舅舅妈两口子身体顿时石化在了原地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脑瓜子更是嗡的一声。
老板。
想不到眼前这年轻人竟然是谢芳的老板。
他们没听说过杨承志的大名。
但却听说过谢芳的老板。
因为谢芳在供销社辞职这件事在家族里传的挺大的。
一开始许多亲戚都不理解,认为谢芳是在胡闹。
表舅更是亲自来过长胜大队一趟,劝谢芳**,一定要拦住谢芳。
可后来却传出,谢芳一个月能赚八九十块钱工资的事情,而且各方面待遇也直接拉满。
如今,谢芳更是当上了班组长,每个月至少一百五十块钱以上的工资。
这种工资待遇,直接在亲戚圈里炸锅了。
那个年代,即便有好工作的人,一个月也就不到三十块钱的工资。
而谢芳一个月的工资就相当于那些人半年的工资。
这种福利待遇天上难寻。
于是就有不少亲戚亲自登门询问谢芳,试图让谢芳也介绍他们进厂工作。
谢芳也确实介绍了几个靠谱的亲戚过来,每个人的工资待遇都不低。
表舅舅妈家里离得远,年纪也大了,虽然也很眼馋,却也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。
而他们也听说,谢芳工作的工厂老板是全市优秀的私营企业家。
在整个长胜大队,乃至向阳公社都家喻户晓。
更重要的是,人家是真正的白手起家,从一开始揭不开锅,到现在平步青云,堪称励志故事的典范。
只不过,两口子怎么都没想到,对方竟然有朝一日会出现在自己家门口。
“哎呀,你看我这张嘴,想不到您就是小芳的老板啊,误会误会了!”
舅妈反应过来后,一脸的惭愧。
“是啊,我们真没想到您会来我们家,快进屋,外面冷!”
表舅也跟着点头,急忙招呼谢芳跟杨承志进屋。
舅妈则是拿着铝制茶壶,为杨承志泡了一壶茶。
目光顺势在杨承志跟谢芳身上扫视了一眼,笑道:“想不到小芳的老板这么年轻,看样子跟小芳差不多,虽然刚才误会了,我看你俩也挺合适的,我们家小芳长得俊俏,人也聪明。”
谢芳以为爆出杨承志的身份后,舅妈就不会再说这方面的事了。
没想到对方七拐八拐右拐了回来。
这让谢芳的脸色更红了,一颗心扑通扑通的跳动着。
急忙解释道:“舅妈,人家杨承志都是要当爹的人了,您可别开玩笑了。”
舅妈一听,脸上立刻浮现出几分遗憾的表情:“哦,那真是太不巧了,不然你给老板当媳妇也不错……”
“你啊,就是管不住这张嘴。”
表舅走了过来,帮杨承志卷了一颗旱烟。
杨承志也不嫌弃,接过旱烟率先帮表舅点上,随即自己也跟着一起吞云吐雾起来。
“我这不也是为小芳的终身大事考虑吗,你懂什么?”
舅妈瞪了表舅一眼,一脸的不服气。
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就是这样,虽然看起来有些势力。
但却真心为自家晚辈考虑。
“小芳啊,你这突然来表舅家一定有事吧?”
表舅收回思绪,对谢芳问道。
谢芳点头:“确实有点事。”
“舅妈刚才说村长的儿子在村里收购山货,他收购多少钱一斤?”
表舅简单思考了一阵,淡淡回答:“核桃两分,榛子五分、松子一毛。蘑菇木耳要看当时的市场价以及品种。”
“小芳你问这个干嘛?”
谢芳一听,眉头顿时微微一皱。
因为这收购的价格不是太便宜了。
要知道,她在城里买炒熟的山货价格,可是要翻好几番甚至十几番。
难怪舅妈说村长家每年收山货就能赚好几千块钱了。
原来是收购价格太便宜的原因。
但因为那个年代交通不便。
尤其向山区地区,许多山区中的村屯都没通公路。
雨雪天气寸步难行,运输成了最大的问题,所以许多物资都走不出大山。
村民们也想卖个好价钱,可奈何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,只能低价卖给村长家。
“那表舅每天走山能赚多少钱?”
谢芳继续问道。
因为是山区,每家每户的耕地少的可怜,如果单靠种地赚钱,那一家人恐怕要饿死。
耕地种的农作物,也就基本能满足一家人的口粮,根本不能创造额外的经济价值。
因此当地人都是靠山吃山,靠着走山采山货额外赚些钱补贴家用。
“你表舅年纪大了,基本也就能采一些核桃榛子之类的山货,至于松塔,这两年我都没让他去采,因为太危险了,他现在一天也就能赚个一块多钱,每天起早贪黑的累得不行,而且还害怕被熊瞎子野猪啥的袭击。”
舅妈叹了口气开口。
杨承志的年纪跟谢芳差不多,谢芳也一直没有对象,不怪对方会这样想。
而舅**话落下后,表舅也看向杨承志。
他看杨承志眼熟,半天才想起来。
谢芳母亲葬礼好像就是这个小伙子一直在忙前忙后。
原来是小芳的对象。
“小芳,你处对象了?这小伙子可真挺好。”
表舅目光一直在杨承志身上打量着,见杨承志人高马大的,长得也帅气,立刻夸赞一声。
可舅妈却不这样想。
没等谢芳开口,她就忍不住说道:“好什么好,这年头知人知面不知心,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啊?小芳,你可看准点儿,别被长相冲昏了头,如果没能力咱可不干!”
“实在不行我帮你问问我们村长家的儿子,这几年村长家收山货可没少赚钱,听说一年能赚两三千块呢,你嫁到我们村来,我跟你表舅也能照顾你!”
听了这话,谢芳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。
并没想到表舅舅妈竟然误会了。
误会杨承志是她对象。
而虽然是一场误会,但谢芳不知为何心里却一直扑通扑通的跳。
更加离谱的是,舅妈还这样说杨承志。
谢芳急忙摆手解释:“表舅,舅妈你们误会了……”
可舅妈自以为猜测到了谢芳接下来要说些什么,直接将对方的话打断了:“你们小孩懂啥,舅妈是过来人,跟你说的都是对你好的话,你可千万别像我似的,找了你表舅这样的男人,一辈子都窝里窝囊的,一辈子都生活在这大山里!”
表舅一听,老脸也挂不住了,不过却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“舅妈,我的意思是你们误会了,杨承志不是我男朋友……”
谢芳这才找到说话的机会,解释一声。
表舅舅妈互相对视一眼,有些意外的问道:“不是你男朋友,那是谁?”
谢芳说道:“他是我老板。”
闻言。
表舅舅妈两口子身体顿时石化在了原地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脑瓜子更是嗡的一声。
老板。
想不到眼前这年轻人竟然是谢芳的老板。
他们没听说过杨承志的大名。
但却听说过谢芳的老板。
因为谢芳在供销社辞职这件事在家族里传的挺大的。
一开始许多亲戚都不理解,认为谢芳是在胡闹。
表舅更是亲自来过长胜大队一趟,劝谢芳**,一定要拦住谢芳。
可后来却传出,谢芳一个月能赚八九十块钱工资的事情,而且各方面待遇也直接拉满。
如今,谢芳更是当上了班组长,每个月至少一百五十块钱以上的工资。
这种工资待遇,直接在亲戚圈里炸锅了。
那个年代,即便有好工作的人,一个月也就不到三十块钱的工资。
而谢芳一个月的工资就相当于那些人半年的工资。
这种福利待遇天上难寻。
于是就有不少亲戚亲自登门询问谢芳,试图让谢芳也介绍他们进厂工作。
谢芳也确实介绍了几个靠谱的亲戚过来,每个人的工资待遇都不低。
表舅舅妈家里离得远,年纪也大了,虽然也很眼馋,却也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。
而他们也听说,谢芳工作的工厂老板是全市优秀的私营企业家。
在整个长胜大队,乃至向阳公社都家喻户晓。
更重要的是,人家是真正的白手起家,从一开始揭不开锅,到现在平步青云,堪称励志故事的典范。
只不过,两口子怎么都没想到,对方竟然有朝一日会出现在自己家门口。
“哎呀,你看我这张嘴,想不到您就是小芳的老板啊,误会误会了!”
舅妈反应过来后,一脸的惭愧。
“是啊,我们真没想到您会来我们家,快进屋,外面冷!”
表舅也跟着点头,急忙招呼谢芳跟杨承志进屋。
舅妈则是拿着铝制茶壶,为杨承志泡了一壶茶。
目光顺势在杨承志跟谢芳身上扫视了一眼,笑道:“想不到小芳的老板这么年轻,看样子跟小芳差不多,虽然刚才误会了,我看你俩也挺合适的,我们家小芳长得俊俏,人也聪明。”
谢芳以为爆出杨承志的身份后,舅妈就不会再说这方面的事了。
没想到对方七拐八拐右拐了回来。
这让谢芳的脸色更红了,一颗心扑通扑通的跳动着。
急忙解释道:“舅妈,人家杨承志都是要当爹的人了,您可别开玩笑了。”
舅妈一听,脸上立刻浮现出几分遗憾的表情:“哦,那真是太不巧了,不然你给老板当媳妇也不错……”
“你啊,就是管不住这张嘴。”
表舅走了过来,帮杨承志卷了一颗旱烟。
杨承志也不嫌弃,接过旱烟率先帮表舅点上,随即自己也跟着一起吞云吐雾起来。
“我这不也是为小芳的终身大事考虑吗,你懂什么?”
舅妈瞪了表舅一眼,一脸的不服气。
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就是这样,虽然看起来有些势力。
但却真心为自家晚辈考虑。
“小芳啊,你这突然来表舅家一定有事吧?”
表舅收回思绪,对谢芳问道。
谢芳点头:“确实有点事。”
“舅妈刚才说村长的儿子在村里收购山货,他收购多少钱一斤?”
表舅简单思考了一阵,淡淡回答:“核桃两分,榛子五分、松子一毛。蘑菇木耳要看当时的市场价以及品种。”
“小芳你问这个干嘛?”
谢芳一听,眉头顿时微微一皱。
因为这收购的价格不是太便宜了。
要知道,她在城里买炒熟的山货价格,可是要翻好几番甚至十几番。
难怪舅妈说村长家每年收山货就能赚好几千块钱了。
原来是收购价格太便宜的原因。
但因为那个年代交通不便。
尤其向山区地区,许多山区中的村屯都没通公路。
雨雪天气寸步难行,运输成了最大的问题,所以许多物资都走不出大山。
村民们也想卖个好价钱,可奈何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,只能低价卖给村长家。
“那表舅每天走山能赚多少钱?”
谢芳继续问道。
因为是山区,每家每户的耕地少的可怜,如果单靠种地赚钱,那一家人恐怕要饿死。
耕地种的农作物,也就基本能满足一家人的口粮,根本不能创造额外的经济价值。
因此当地人都是靠山吃山,靠着走山采山货额外赚些钱补贴家用。
“你表舅年纪大了,基本也就能采一些核桃榛子之类的山货,至于松塔,这两年我都没让他去采,因为太危险了,他现在一天也就能赚个一块多钱,每天起早贪黑的累得不行,而且还害怕被熊瞎子野猪啥的袭击。”
舅妈叹了口气开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