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英和平安两人,也同样是满是意外。
这高丽,弹丸之地还是真能搞事情。
已经整这么多事情来了,居然还有别的!
“据咱所知道的消息,高丽这边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根本原因,是他将辛盹这个大权臣处死之后,释放了之前被辛盹打压的大部分军功阶层。
这算是认了输了,标志着他和那些朝臣们之间的斗法,落入了下风
但作为一个老国王,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,手里面的权力被人夺走。
所以,很快便有了新一步的动作。
他挑选了很多年轻帅气的世家贵族子弟,让他们入宫,组成护卫,并给他们放了很大的权力。
想要用他们,和那些朝臣们对抗。
自然比不过当初给那个和尚辛盹所放的权力。
但他们的存在,对于那些高丽的朝臣们而言,也值得警惕。
辛盹之事后,有很多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类似的事。
所以这些人便动手了。
表面上看,高丽老国王的死因,是发现他所招这些年轻的护卫队之人,在后宫中乱搞。
其中有一个,还让他的后宫有了身孕。
大怒之下,将此人给处死,并且言语之中还暗示,要将举报的太监崔万秀也给一并处死。
崔万秀不想死,恐惧之下,就联合了一些人,先下手为强,把高丽的老国王给剁死了。
可实际,这只是一个直接原因和表面原因。
其后面的根本原因,还是那些高丽的军功阶层等掌权之人怕被分权。
所以便将其给弄死,然后扶一个八岁的孩子上来当国王。
如此他们便可为所欲为,不用再担心那么多了……”
朱元璋所说这些,一部分是上辈子时知道的,高丽那边的相关消息。
另外一部分,则是从后世所看的高丽历史的相关记载。
高丽那边对抗也激烈,不安稳,不甘寂寞的人同样很多。
上辈子时,关于高丽这一次的**,他是到了后面很长时间才逐渐知道原因。
高丽那边请求册封高丽王隅这么个新国王的请求,一直等到十来年后的洪武十八年时,自己才算是同意。
用这个办法,好好的拿捏了高丽一番。
高丽那里弄死高丽老王,除了政事堂的李仁任等之外,在他们背后还有北元鞑子的影子。
北元鞑子那边也同样不老实,一直在插手高丽那边的政务。
想要拉拢高丽让他们,让高丽和他们一心。
高丽的老王经历过不少的事,且当初元末天下大乱时,还组织人对抗元朝,想要趁机摆脱对元朝对他们的控制。
后面又降服了自己大明。
北元鞑子想要这样的人,带着高丽再次臣服于他们,并不容易。
所以,他就死了。
换上了这么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登做新高丽王。
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自然而然便是想要把高丽给争取到他们那边。
高丽国内,也同样有着大批亲元朝的人存在。
甚至于,亲元朝的人远比亲大明的人多。
出现这么一幕倒也正常,高丽作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多年。
认元朝为宗主国的时间不短,甚至于为其驸马藩属国。
如今北元那边虽然残喘,可是手里面的力量还不小,至少对于高丽而言,依然是个不能太过于惹的庞然大物。
可是这样的情况,显然并不是朱元璋所想要看到的。
上辈子时,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后,他这边对高丽多加斥责。
比如在高丽那边,按规定向大明这边进贡五十匹马。
但有两匹马在路途之中死掉了。
那负责送过**高丽使者,就私自弄两匹司马补充进去,补足了五十之数。
而自己这边在知道后,对高丽大加斥责。
说他们侍君不诚,有欺君罔上嫌疑,把他们给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说他们若是不知悔改,就要动兵征讨,好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礼。
并让他们把这马给带回去,重新弄马过来。
紧接着又因为高丽进贡时,所带的礼品过多,自己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的斥责。
说他们弄的东西太多,让他们改为三年一朝贡。
并再一次提到,若是还不知悔改,不老实,便出兵攻打高丽。
自己真的会因为这么点小事,就对他们大发雷霆吗?
当然不会。
无非就是通过外交上面的这些小漏洞,小题大作,敲山震虎,让他们变得老实。
对高丽老王身死这件事情里,有北元鞑子的影子在,还有他们后来对北元派遣使者臣服北元这事,自己都同样知道。
不过,却都没有提及。
之所以如此,还是想着给双方都留一定的回旋的余地。
不把这层窗户纸给捣破了。
有些时候,这层窗户纸还在,那事情就好说。
可一旦把这层窗户纸戳破了,那么出于种种的考虑,都不得不用强。
会把很多的后路都给堵死了。
而且,高丽那边也很有可能会因此,直接倒向北元那边去。
对自己灭北元的大计,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。
所以,自己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。
直到后面将纳哈出这些都给扫荡,让北元的势力越来越弱,且高丽那边,也在自己一次次次的训斥下,对待大明进贡的物品越来越多,端正态度之后。
才正式册封那王禑为高丽王。
但这辈子重新来过,朱元璋不想再这样做了。
上辈子自己的做法,证明了当时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。
但终究是有些无力,不够敞亮,没有打出威风来。
所以,这辈子他要派沐英和平安过去,对高丽那边好的清扫一下。
让高丽变成大明的形状。
不仅如此,在朱元璋的设想中,最终要把高丽那里给彻底的变成大明的领土,如此才好。
上辈子时,不知道那边的人居然那样恶心
等到现代生活了后,才发现这些棒子是真的极其无耻!
不断的窃取中华文化,还有各种的发明历史。
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这么一位存在,到了他们那里都得被射瞎一只眼,落荒而逃,铩羽而归。
他们更是大宇宙国一样的存在,人类的文明发展史,是从他们那里而起,是以他们为中心,一层层的推进。
他们才是汉文化的发源地,后面华夏文化都是受他们影响才出现的。
连屈原都要抢。
种种行为,令人作呕,也令人火冒三丈!
如今重回大明,自己还是皇帝,那有些事儿就必须要做了。
朱元璋觉得,**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这等玩意儿的存在,就是来恶心人的。
如今自己大明,所面对的局面和上辈子时所面对的局面,也有了很大的不同。
上辈子的这个时候,自己手里面的钱财不多,北元那边龟缩于草原之上,不和大明进行大规模的交战。
西南有梁王,东北有纳哈出,草原上的部族,也都听从北元的号令。
想要将北元给彻底瓦解,给弄死,给解决掉,并不容易。
所以自己才会采用相对较为缓和的外交手段,来拉高丽,不让它彻底倒向北元。
可现在,事情却不同了。
经过自己的布置,用经济手段搅乱了草原。
让草原上的这些人疲于应对,打到了他们的痛处。
手里面的钱财也不少,如今老四,已经将剿灭海寇,所获得的很大一部分收获,让人给运了回来。
市舶司也正式开始远航,今后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的对策自然而然也要跟着改变。
高丽那边,干出来了这等事儿,再让自己如同上辈子那样,只对他们用外交手段进行训斥,而没有真的对他们用强是不可能的。
这辈子就让他们明白,杀大明使者的后果!
倭国也好,高丽也好,今后别管是什么国也好,只要敢不知天高地厚,斩杀大明使者,都必须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,头悬北阙!
如此才不负大明之威!
上辈子是自己认知不到位,想着这些边远之地,国小民穷,过于贫瘠。
又山高路远,打他们不会有什么好处,反而容易让大明陷入战争泥潭,得不偿失。
所以,就列了很多的不征之国,告诫后世子孙,不要对这些地方动手。
但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
现在朱元璋早已改变了主意。
这些地方,还是握在手里比较好。
如若不然,在今后就会被别的人所占据,还会危害华夏。
目的不同,那么所用的手段自然也将会随之变化。
永远都不要嫌领土太多。
沙俄这个从北元这里,学了一些大国管理经验的地方,都能拥有那么多的领土,还能降之给守住,那么大明也一定能行。
“好狗胆!居然敢暗地里和北元如此勾搭,眉来眼去,狗高丽已有取死之道!”
平安怒骂出声,看得出来高丽所干出来的这些事儿,把他彻底给惹毛了。
北元乃是他们死磕的对象,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结果现在,狗高丽不知天高地厚,杀大明使者,居然还要勾搭北元!
这怎么能让他忍受的了?
沐英并未说话,但从其神态上的变化也能看得出来,对于这一个事情,他同样很气愤。
显然已经动了真怒。
“哦,对了,那被杀的高丽老王,也同样有着各种的传闻。
比如他生不出来儿子,无人继承王位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因为他喜欢男的,有龙阳之好。
甚至于还有传言说,他早年在北元那边当质子时被玩坏了。
之前那个名叫辛盹的和尚,之所以会那么受他的重视,甚至于能让其代行王权,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因为这个和尚貌美。
至于后面,他召集那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们入皇宫当侍卫,有给他们权力,通过他们来制衡朝臣的目的。
除此之外,也有龙阳之好的原因在作祟……”
还能这样?玩的真花!
听了朱元璋所言,朱标,沐英,平安几人都是目瞪口呆。
有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。
蛮夷果然是蛮夷,真真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!
“当然,这些咱只是那么一说,至于保不保真,咱也不太清楚。
咱姑且一说,你们姑且一听,心里面有个印象也就算了。
他是不是有这样的癖好,对于接下来高丽之行,没什么太大的影响。”
沐英平安用力点头,表示记住。
至于平安……看他的神情就知道,一时半会儿大部分的心思,还沉浸在这突然间所听到的劲爆消息里没有回过神来。
“咱这次让你们往高丽那边去,是在为接下来对北元用兵做打算。
对北元用兵已经快了,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里面,会对其发起总攻,一举将其给彻底击破。”
刚刚还大部分心神沉浸在高丽老王玩的真花的事情里,没有走出来的平安。
闻言立刻就将这点心思,给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“陛下,臣请令,愿为先锋,破灭北元!”
他们这边,和元鞑子打了这么多年,偏偏到了最后的关头,北元朝廷逃到了草原上。
导致了灭北元的事儿没有尽全功,想想就让人遗憾。
他们这些武将里,又有几人不想着把北元给灭了?
此时从陛下这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,那又怎么能忍得住?
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请战。
“看你这次在高丽那边的表现吧,要是表现的可圈可点,那咱在今后灭北元之战里,给你一个先锋当当也而不是不可能,”
朱元璋随口画饼。
当然,也不全是画饼。
平安若真的在这次高北元之行表现的还可以,证明了他已经是个成熟体的平安,那让他当个先锋也不是不行。
靖难之役,他已经用实打实的战绩,表明了他有这个能力。
朱元璋唯一所忧虑的,就是平安这个时候,到底有没有靖难时的那种水平。
平安听到自己家义父的话,一时间都有些惊到了。
话说,他刚才请为先锋,很大的一部分原因,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。
灭北元的事,别说是当先锋了,就算是让他当个小卒,他都乐意,都要参与。
哪能想到自己一开口,陛下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回答,这让他如何不激动?
惊喜!实在是太惊喜了!
“陛下放心,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!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!”
“陛下,臣也愿意为灭北元出力!”
比较淡然的沐英,这次也不再淡然了。
他真着急了。
早知道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,会如此大方,那他说什么也要赶紧请战。
灭北元之战,谁不想在里面出一份力?
“准了,你们把高丽那边的事情完成后,接下来咱会优先考虑你们参与北原之战,职位还不会太低。”
朱元璋望着沐英,给出了确定的回答。
灭北元的战斗,是蓝玉的成名之战。
但是蓝玉的性格,着实是有些不怎么行。
且这辈子和上辈子时情况也大为不同。
上辈子到了洪武二十几年时,天德,文忠,邓愈等这些能打的名将,都去世的差不多了。
而文英在云南那边镇守,也没有办法出手。
所以才让蓝玉领兵,打了这么一战。
可现在不一样,如今才洪武九年。
天德,邓愈,文忠等这些人都还在,西南那边,还没有着手进行对付。
文英这孩子也能抽得出手。
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,北元之战自然而然是轮不到蓝玉挂帅。
若无意外,将会是天德挂帅出征,总揽全局。
蓝玉的性格不行,还是先磨砺磨砺吧。
今后再给他找合适的出路。
如今还在锦衣卫当中任职的蓝玉,并不知道悄然之间,他的命运便已经被朱元璋另有安排。
“对了,你们这次去高丽那边,别的不说,这耽罗岛需要将之给占领下来,为我而大明所有。”
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那一块岛屿,对沐英和平安两人说道。
耽罗岛在后世也叫济州岛,是一处极好的岛屿,地理位置很优越。
可以说基本上处于高丽,倭国,还有大明这边的中间位置了。
简直就是对高丽,倭国用兵的桥头堡,为不会沉没的航母。
将之给拿下来,并在那里屯兵,意义重大。
“据咱所知,这里如今还属于北元,北元在上面设立了机构,主要负责为北元养马。
不过,现在应该会有一些高丽人在上面插手。
你们过去之后,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了。
认为那是高丽的地方。”
沐英平安用力点头,将之给记下……
接下来朱元璋又给他详细的说了,他这次针对高丽那边的计划。
以及所知道的,更为详细的一些高丽的情报。
战略上蔑视敌人,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。
哪怕高丽不过弹丸之地,他这边想要对其动手,也必须要做出万全之策。
如此才能避免事情出现什么意外。
沐英平安也都随之郑重起来,或者说沐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轻视……
一直到中午,马皇后那边差人前来,说坤宁宫那边已经做好饭了,让他们去吃。
朱元璋朱标,和沐英平安几人一起离去,结束了这次谈话。
在坤宁宫那边吃过饭后,朱元璋,朱标,沐英平安几人再度对高丽的事情进行商讨。
一直持续到了吃晚饭之时……
……
五天之后,大明前往高丽的使团出发……
武英殿内,朱元璋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的敲击,目光有些悠远,带着期待。
文英和保儿两人此番出使高丽,不知道能碰撞出什么样精彩的火花……
这高丽,弹丸之地还是真能搞事情。
已经整这么多事情来了,居然还有别的!
“据咱所知道的消息,高丽这边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根本原因,是他将辛盹这个大权臣处死之后,释放了之前被辛盹打压的大部分军功阶层。
这算是认了输了,标志着他和那些朝臣们之间的斗法,落入了下风
但作为一个老国王,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,手里面的权力被人夺走。
所以,很快便有了新一步的动作。
他挑选了很多年轻帅气的世家贵族子弟,让他们入宫,组成护卫,并给他们放了很大的权力。
想要用他们,和那些朝臣们对抗。
自然比不过当初给那个和尚辛盹所放的权力。
但他们的存在,对于那些高丽的朝臣们而言,也值得警惕。
辛盹之事后,有很多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类似的事。
所以这些人便动手了。
表面上看,高丽老国王的死因,是发现他所招这些年轻的护卫队之人,在后宫中乱搞。
其中有一个,还让他的后宫有了身孕。
大怒之下,将此人给处死,并且言语之中还暗示,要将举报的太监崔万秀也给一并处死。
崔万秀不想死,恐惧之下,就联合了一些人,先下手为强,把高丽的老国王给剁死了。
可实际,这只是一个直接原因和表面原因。
其后面的根本原因,还是那些高丽的军功阶层等掌权之人怕被分权。
所以便将其给弄死,然后扶一个八岁的孩子上来当国王。
如此他们便可为所欲为,不用再担心那么多了……”
朱元璋所说这些,一部分是上辈子时知道的,高丽那边的相关消息。
另外一部分,则是从后世所看的高丽历史的相关记载。
高丽那边对抗也激烈,不安稳,不甘寂寞的人同样很多。
上辈子时,关于高丽这一次的**,他是到了后面很长时间才逐渐知道原因。
高丽那边请求册封高丽王隅这么个新国王的请求,一直等到十来年后的洪武十八年时,自己才算是同意。
用这个办法,好好的拿捏了高丽一番。
高丽那里弄死高丽老王,除了政事堂的李仁任等之外,在他们背后还有北元鞑子的影子。
北元鞑子那边也同样不老实,一直在插手高丽那边的政务。
想要拉拢高丽让他们,让高丽和他们一心。
高丽的老王经历过不少的事,且当初元末天下大乱时,还组织人对抗元朝,想要趁机摆脱对元朝对他们的控制。
后面又降服了自己大明。
北元鞑子想要这样的人,带着高丽再次臣服于他们,并不容易。
所以,他就死了。
换上了这么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登做新高丽王。
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自然而然便是想要把高丽给争取到他们那边。
高丽国内,也同样有着大批亲元朝的人存在。
甚至于,亲元朝的人远比亲大明的人多。
出现这么一幕倒也正常,高丽作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多年。
认元朝为宗主国的时间不短,甚至于为其驸马藩属国。
如今北元那边虽然残喘,可是手里面的力量还不小,至少对于高丽而言,依然是个不能太过于惹的庞然大物。
可是这样的情况,显然并不是朱元璋所想要看到的。
上辈子时,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后,他这边对高丽多加斥责。
比如在高丽那边,按规定向大明这边进贡五十匹马。
但有两匹马在路途之中死掉了。
那负责送过**高丽使者,就私自弄两匹司马补充进去,补足了五十之数。
而自己这边在知道后,对高丽大加斥责。
说他们侍君不诚,有欺君罔上嫌疑,把他们给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说他们若是不知悔改,就要动兵征讨,好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礼。
并让他们把这马给带回去,重新弄马过来。
紧接着又因为高丽进贡时,所带的礼品过多,自己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的斥责。
说他们弄的东西太多,让他们改为三年一朝贡。
并再一次提到,若是还不知悔改,不老实,便出兵攻打高丽。
自己真的会因为这么点小事,就对他们大发雷霆吗?
当然不会。
无非就是通过外交上面的这些小漏洞,小题大作,敲山震虎,让他们变得老实。
对高丽老王身死这件事情里,有北元鞑子的影子在,还有他们后来对北元派遣使者臣服北元这事,自己都同样知道。
不过,却都没有提及。
之所以如此,还是想着给双方都留一定的回旋的余地。
不把这层窗户纸给捣破了。
有些时候,这层窗户纸还在,那事情就好说。
可一旦把这层窗户纸戳破了,那么出于种种的考虑,都不得不用强。
会把很多的后路都给堵死了。
而且,高丽那边也很有可能会因此,直接倒向北元那边去。
对自己灭北元的大计,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。
所以,自己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。
直到后面将纳哈出这些都给扫荡,让北元的势力越来越弱,且高丽那边,也在自己一次次次的训斥下,对待大明进贡的物品越来越多,端正态度之后。
才正式册封那王禑为高丽王。
但这辈子重新来过,朱元璋不想再这样做了。
上辈子自己的做法,证明了当时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。
但终究是有些无力,不够敞亮,没有打出威风来。
所以,这辈子他要派沐英和平安过去,对高丽那边好的清扫一下。
让高丽变成大明的形状。
不仅如此,在朱元璋的设想中,最终要把高丽那里给彻底的变成大明的领土,如此才好。
上辈子时,不知道那边的人居然那样恶心
等到现代生活了后,才发现这些棒子是真的极其无耻!
不断的窃取中华文化,还有各种的发明历史。
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这么一位存在,到了他们那里都得被射瞎一只眼,落荒而逃,铩羽而归。
他们更是大宇宙国一样的存在,人类的文明发展史,是从他们那里而起,是以他们为中心,一层层的推进。
他们才是汉文化的发源地,后面华夏文化都是受他们影响才出现的。
连屈原都要抢。
种种行为,令人作呕,也令人火冒三丈!
如今重回大明,自己还是皇帝,那有些事儿就必须要做了。
朱元璋觉得,**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这等玩意儿的存在,就是来恶心人的。
如今自己大明,所面对的局面和上辈子时所面对的局面,也有了很大的不同。
上辈子的这个时候,自己手里面的钱财不多,北元那边龟缩于草原之上,不和大明进行大规模的交战。
西南有梁王,东北有纳哈出,草原上的部族,也都听从北元的号令。
想要将北元给彻底瓦解,给弄死,给解决掉,并不容易。
所以自己才会采用相对较为缓和的外交手段,来拉高丽,不让它彻底倒向北元。
可现在,事情却不同了。
经过自己的布置,用经济手段搅乱了草原。
让草原上的这些人疲于应对,打到了他们的痛处。
手里面的钱财也不少,如今老四,已经将剿灭海寇,所获得的很大一部分收获,让人给运了回来。
市舶司也正式开始远航,今后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的对策自然而然也要跟着改变。
高丽那边,干出来了这等事儿,再让自己如同上辈子那样,只对他们用外交手段进行训斥,而没有真的对他们用强是不可能的。
这辈子就让他们明白,杀大明使者的后果!
倭国也好,高丽也好,今后别管是什么国也好,只要敢不知天高地厚,斩杀大明使者,都必须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,头悬北阙!
如此才不负大明之威!
上辈子是自己认知不到位,想着这些边远之地,国小民穷,过于贫瘠。
又山高路远,打他们不会有什么好处,反而容易让大明陷入战争泥潭,得不偿失。
所以,就列了很多的不征之国,告诫后世子孙,不要对这些地方动手。
但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
现在朱元璋早已改变了主意。
这些地方,还是握在手里比较好。
如若不然,在今后就会被别的人所占据,还会危害华夏。
目的不同,那么所用的手段自然也将会随之变化。
永远都不要嫌领土太多。
沙俄这个从北元这里,学了一些大国管理经验的地方,都能拥有那么多的领土,还能降之给守住,那么大明也一定能行。
“好狗胆!居然敢暗地里和北元如此勾搭,眉来眼去,狗高丽已有取死之道!”
平安怒骂出声,看得出来高丽所干出来的这些事儿,把他彻底给惹毛了。
北元乃是他们死磕的对象,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结果现在,狗高丽不知天高地厚,杀大明使者,居然还要勾搭北元!
这怎么能让他忍受的了?
沐英并未说话,但从其神态上的变化也能看得出来,对于这一个事情,他同样很气愤。
显然已经动了真怒。
“哦,对了,那被杀的高丽老王,也同样有着各种的传闻。
比如他生不出来儿子,无人继承王位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因为他喜欢男的,有龙阳之好。
甚至于还有传言说,他早年在北元那边当质子时被玩坏了。
之前那个名叫辛盹的和尚,之所以会那么受他的重视,甚至于能让其代行王权,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因为这个和尚貌美。
至于后面,他召集那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们入皇宫当侍卫,有给他们权力,通过他们来制衡朝臣的目的。
除此之外,也有龙阳之好的原因在作祟……”
还能这样?玩的真花!
听了朱元璋所言,朱标,沐英,平安几人都是目瞪口呆。
有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。
蛮夷果然是蛮夷,真真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!
“当然,这些咱只是那么一说,至于保不保真,咱也不太清楚。
咱姑且一说,你们姑且一听,心里面有个印象也就算了。
他是不是有这样的癖好,对于接下来高丽之行,没什么太大的影响。”
沐英平安用力点头,表示记住。
至于平安……看他的神情就知道,一时半会儿大部分的心思,还沉浸在这突然间所听到的劲爆消息里没有回过神来。
“咱这次让你们往高丽那边去,是在为接下来对北元用兵做打算。
对北元用兵已经快了,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里面,会对其发起总攻,一举将其给彻底击破。”
刚刚还大部分心神沉浸在高丽老王玩的真花的事情里,没有走出来的平安。
闻言立刻就将这点心思,给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“陛下,臣请令,愿为先锋,破灭北元!”
他们这边,和元鞑子打了这么多年,偏偏到了最后的关头,北元朝廷逃到了草原上。
导致了灭北元的事儿没有尽全功,想想就让人遗憾。
他们这些武将里,又有几人不想着把北元给灭了?
此时从陛下这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,那又怎么能忍得住?
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请战。
“看你这次在高丽那边的表现吧,要是表现的可圈可点,那咱在今后灭北元之战里,给你一个先锋当当也而不是不可能,”
朱元璋随口画饼。
当然,也不全是画饼。
平安若真的在这次高北元之行表现的还可以,证明了他已经是个成熟体的平安,那让他当个先锋也不是不行。
靖难之役,他已经用实打实的战绩,表明了他有这个能力。
朱元璋唯一所忧虑的,就是平安这个时候,到底有没有靖难时的那种水平。
平安听到自己家义父的话,一时间都有些惊到了。
话说,他刚才请为先锋,很大的一部分原因,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。
灭北元的事,别说是当先锋了,就算是让他当个小卒,他都乐意,都要参与。
哪能想到自己一开口,陛下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回答,这让他如何不激动?
惊喜!实在是太惊喜了!
“陛下放心,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!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!”
“陛下,臣也愿意为灭北元出力!”
比较淡然的沐英,这次也不再淡然了。
他真着急了。
早知道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,会如此大方,那他说什么也要赶紧请战。
灭北元之战,谁不想在里面出一份力?
“准了,你们把高丽那边的事情完成后,接下来咱会优先考虑你们参与北原之战,职位还不会太低。”
朱元璋望着沐英,给出了确定的回答。
灭北元的战斗,是蓝玉的成名之战。
但是蓝玉的性格,着实是有些不怎么行。
且这辈子和上辈子时情况也大为不同。
上辈子到了洪武二十几年时,天德,文忠,邓愈等这些能打的名将,都去世的差不多了。
而文英在云南那边镇守,也没有办法出手。
所以才让蓝玉领兵,打了这么一战。
可现在不一样,如今才洪武九年。
天德,邓愈,文忠等这些人都还在,西南那边,还没有着手进行对付。
文英这孩子也能抽得出手。
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,北元之战自然而然是轮不到蓝玉挂帅。
若无意外,将会是天德挂帅出征,总揽全局。
蓝玉的性格不行,还是先磨砺磨砺吧。
今后再给他找合适的出路。
如今还在锦衣卫当中任职的蓝玉,并不知道悄然之间,他的命运便已经被朱元璋另有安排。
“对了,你们这次去高丽那边,别的不说,这耽罗岛需要将之给占领下来,为我而大明所有。”
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那一块岛屿,对沐英和平安两人说道。
耽罗岛在后世也叫济州岛,是一处极好的岛屿,地理位置很优越。
可以说基本上处于高丽,倭国,还有大明这边的中间位置了。
简直就是对高丽,倭国用兵的桥头堡,为不会沉没的航母。
将之给拿下来,并在那里屯兵,意义重大。
“据咱所知,这里如今还属于北元,北元在上面设立了机构,主要负责为北元养马。
不过,现在应该会有一些高丽人在上面插手。
你们过去之后,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了。
认为那是高丽的地方。”
沐英平安用力点头,将之给记下……
接下来朱元璋又给他详细的说了,他这次针对高丽那边的计划。
以及所知道的,更为详细的一些高丽的情报。
战略上蔑视敌人,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。
哪怕高丽不过弹丸之地,他这边想要对其动手,也必须要做出万全之策。
如此才能避免事情出现什么意外。
沐英平安也都随之郑重起来,或者说沐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轻视……
一直到中午,马皇后那边差人前来,说坤宁宫那边已经做好饭了,让他们去吃。
朱元璋朱标,和沐英平安几人一起离去,结束了这次谈话。
在坤宁宫那边吃过饭后,朱元璋,朱标,沐英平安几人再度对高丽的事情进行商讨。
一直持续到了吃晚饭之时……
……
五天之后,大明前往高丽的使团出发……
武英殿内,朱元璋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的敲击,目光有些悠远,带着期待。
文英和保儿两人此番出使高丽,不知道能碰撞出什么样精彩的火花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