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薄珏这话,让堂内众人,包括朱至澍在内,皆是倒吸一口冷气。
现今,一艘结合西洋船只建造特点的新型大福船,料价加上工价,也不过四五千银元,就算是加上火炮等军械,也绝对不会超过万枚银元,这薄珏一开口就是三百万,在场众人自是吃惊不已。
而这个数目,同样也超过了朱至澍的承受能力。
薄珏自然不会告诉众人,随着大光明殿,以及京中炼钢工坊的工艺不断改进,钢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。
尤其是新明洲的高含量铁矿石,被源源不断的送到大明,如今一艘铁甲舰的造价,已经降到了两百多万银元。
可以预见,随着工艺的提升,铁甲舰的造价还会进一步的降低。
朱至澍在听到三百万这个数字后,就已经彻底的打消了想要购置几艘的打算。
挥了挥手,示意薄珏退下后,朱至澍又对巩永固等人道:“驸马,蜀王府第一批船队已经出发两个多月,可否有消息传回来?”
巩永固拱手道:“回殿下,至今没有消息传回。”
俞咨皋出班道:“殿下,按照鲁王府提供的海图,以时间估算,蜀王府第一批船队,此时应当已经行程过半,殿下沿海岸线北上,途径流鬼官厂时,可以向官厂的人询问。”
朱至澍点了点头,继续问道:“其他藩王家可有船只返回?”
俞咨皋继续答道:“并未有船只返回,就是最早离开的楚王他们,此时应该也只是刚刚抵达亚墨利加没有多久。”
“好,本王知道了,那就有劳诸位忙孤准备一些远航所需的物资,孤要尽快启航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众人皆是躬身领命。
朱至澍所说的物资,无非就是一些路上的吃食,像是一些淡水、黄豆、冬瓜、南瓜、萝卜等这些东西,都需要从松江府等地补给。
泡菜、咸菜、橘子、柚子等物资,朱至澍自己从四川就带了不少。
在巩永固、俞咨皋和朱慎??的督促下,相应的物资,很快就已经准备完毕。
当然,这些东西可不是无偿的,蜀王府是需要向松江府付钱的。
不过,这点银元,就不放在朱至澍的眼中了。
五天,朱至澍只在松江停驻了五天,就在巩永固等人的恭送声中,登上了薄珏所在的龙威号铁甲舰。
“薄珏,孤这两日想了想,你当初是不是没和孤说实话?”
朱至澍站在舰首的甲板上,似是无意的身后的薄珏来了这么一句。
薄珏的后背,瞬间就冒出了冷汗。
这可是在大海上,这位蜀王万一心一横,把自己宰了,朝廷也拿他没办法。
背对着薄珏的朱至澍,自是不知道他的想法,而是继续道:“以孤推算,如果一艘铁甲舰的造价高达三百万的话,就算是朝廷也支应不起这笔花销。”
“你说这是实验性质,是不是说,铁甲舰这么高的造价,只是临时的,等工艺和技艺提升后,这造价会大幅度的降下来。”
听朱至澍不是知道了什么,而是自己的猜测,薄珏也就放心了,拱手回道:“回殿下,随着炼钢工艺和造船工艺的提升,以及蒸汽机的技术成熟,铁甲舰的造价定然会有所下降,但说到大幅度降低,臣以为可能性不大。”
“毕竟,这么一艘完全由钢铁建造出来的舰船,本身的价格就不可能和木制的船只相比。”
“且,随着工艺的提升,船只会越来越大,船只越大,用到的钢铁也就越多。”
似是想起了什么,薄珏又赶紧补充道:“当然,这艘龙威号,并不是完全由钢铁建造的,只是在外面包覆了一层一寸的铁甲。”
朱至澍听后,微微颔首,转身,抬头看了眼正在冒着黑烟的巨大的烟囱,笑道:“没有船帆,无风自动,端的是神奇。”
“你方才说可以只用钢铁,不用木材,就可以建造一艘舰船?”
薄珏同样也转过身,一指侧后方一艘小型的铁甲舰,对朱至澍道:“殿下,就是那艘,臣等集合整个科学院和天津造船厂的工匠,也只造出了这么一艘。”
“此次远航,也是想看看是否堪用。”
朱至澍伸手,从身后的承奉正那里接过千里镜,对准了那艘舰船。
片刻后,朱至澍才放下手,对薄珏道:“孤现在有些后悔答应陛下去海外就藩了。”
“自今上登基以来, 我大明是越来越好,说一句彻底中兴一点都不为过。”
薄珏笑道:“殿下,去了海外,您就是坐北朝南的藩王,统治偌大的藩国,大明有的,蜀国将来也会有。”
“不错,大明有的,蜀国将来也会有。”
说到这里,朱至澍看向薄珏道:“那你可愿意随孤留在亚墨利加?”
“孤许你工曹判书之职。”
“或许,你也可以理解为工部尚书。”
朱至澍此话一出,薄珏的神色当即就凝滞了。
数息后,薄珏才躬身道:“多谢殿下垂爱,但臣学识浅薄,恐难以当此大任,请殿下恕罪。”
朱至澍闻言,轻叹一声,有些意兴阑珊道:“也是,如果不是没办法,谁愿意背井离乡,去万里之外呢?”
说完,朱至澍也不理会薄珏,带着承奉正就返回了船舱。
待其离开后, 薄珏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。
……
数日后,京城。
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奏本,有些奇怪道:“这才几天?松江府的消息,就已经送到京城了。”
王承恩微微躬身道:“皇爷, 兵部新架设了一条电报线路,是从京城到天津的,奏本也是从天津送过来的。”
“天津?”
“蜀王的船队已经过了天津了?”
“回皇爷,按照天津那边的消息,蜀王的船队,刚刚抵达,现在应该在进京的路上了。”
朱由检点头道:“嗯,朕的这位蜀王叔,这两年可是为朝廷出力良多,临行之前,朕是得和他好生叙叙宗亲之宜。”
“让首辅和太子,代朕出城五里,迎接蜀王入京。”
“是,皇爷。”
大明崇祯八年冬月。
蜀王朱至澍,连同王妃、侧妃、世子等人, 以及一众王府属官,终于抵达了大明京城。
紫禁城,乾清宫。
朱由检亲自拉着朱至澍的手,将之迎到了暖阁。
“蜀王叔一路远来辛苦了。”
“臣不敢言辛苦。”
“这和当初随陛下征讨建奴比起来,完全算不得什么。”
朱至澍也有自己的小心思,这话就是在提醒朱由检,莫要忘了自己的功勋。
薄珏这话,让堂内众人,包括朱至澍在内,皆是倒吸一口冷气。
现今,一艘结合西洋船只建造特点的新型大福船,料价加上工价,也不过四五千银元,就算是加上火炮等军械,也绝对不会超过万枚银元,这薄珏一开口就是三百万,在场众人自是吃惊不已。
而这个数目,同样也超过了朱至澍的承受能力。
薄珏自然不会告诉众人,随着大光明殿,以及京中炼钢工坊的工艺不断改进,钢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。
尤其是新明洲的高含量铁矿石,被源源不断的送到大明,如今一艘铁甲舰的造价,已经降到了两百多万银元。
可以预见,随着工艺的提升,铁甲舰的造价还会进一步的降低。
朱至澍在听到三百万这个数字后,就已经彻底的打消了想要购置几艘的打算。
挥了挥手,示意薄珏退下后,朱至澍又对巩永固等人道:“驸马,蜀王府第一批船队已经出发两个多月,可否有消息传回来?”
巩永固拱手道:“回殿下,至今没有消息传回。”
俞咨皋出班道:“殿下,按照鲁王府提供的海图,以时间估算,蜀王府第一批船队,此时应当已经行程过半,殿下沿海岸线北上,途径流鬼官厂时,可以向官厂的人询问。”
朱至澍点了点头,继续问道:“其他藩王家可有船只返回?”
俞咨皋继续答道:“并未有船只返回,就是最早离开的楚王他们,此时应该也只是刚刚抵达亚墨利加没有多久。”
“好,本王知道了,那就有劳诸位忙孤准备一些远航所需的物资,孤要尽快启航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众人皆是躬身领命。
朱至澍所说的物资,无非就是一些路上的吃食,像是一些淡水、黄豆、冬瓜、南瓜、萝卜等这些东西,都需要从松江府等地补给。
泡菜、咸菜、橘子、柚子等物资,朱至澍自己从四川就带了不少。
在巩永固、俞咨皋和朱慎??的督促下,相应的物资,很快就已经准备完毕。
当然,这些东西可不是无偿的,蜀王府是需要向松江府付钱的。
不过,这点银元,就不放在朱至澍的眼中了。
五天,朱至澍只在松江停驻了五天,就在巩永固等人的恭送声中,登上了薄珏所在的龙威号铁甲舰。
“薄珏,孤这两日想了想,你当初是不是没和孤说实话?”
朱至澍站在舰首的甲板上,似是无意的身后的薄珏来了这么一句。
薄珏的后背,瞬间就冒出了冷汗。
这可是在大海上,这位蜀王万一心一横,把自己宰了,朝廷也拿他没办法。
背对着薄珏的朱至澍,自是不知道他的想法,而是继续道:“以孤推算,如果一艘铁甲舰的造价高达三百万的话,就算是朝廷也支应不起这笔花销。”
“你说这是实验性质,是不是说,铁甲舰这么高的造价,只是临时的,等工艺和技艺提升后,这造价会大幅度的降下来。”
听朱至澍不是知道了什么,而是自己的猜测,薄珏也就放心了,拱手回道:“回殿下,随着炼钢工艺和造船工艺的提升,以及蒸汽机的技术成熟,铁甲舰的造价定然会有所下降,但说到大幅度降低,臣以为可能性不大。”
“毕竟,这么一艘完全由钢铁建造出来的舰船,本身的价格就不可能和木制的船只相比。”
“且,随着工艺的提升,船只会越来越大,船只越大,用到的钢铁也就越多。”
似是想起了什么,薄珏又赶紧补充道:“当然,这艘龙威号,并不是完全由钢铁建造的,只是在外面包覆了一层一寸的铁甲。”
朱至澍听后,微微颔首,转身,抬头看了眼正在冒着黑烟的巨大的烟囱,笑道:“没有船帆,无风自动,端的是神奇。”
“你方才说可以只用钢铁,不用木材,就可以建造一艘舰船?”
薄珏同样也转过身,一指侧后方一艘小型的铁甲舰,对朱至澍道:“殿下,就是那艘,臣等集合整个科学院和天津造船厂的工匠,也只造出了这么一艘。”
“此次远航,也是想看看是否堪用。”
朱至澍伸手,从身后的承奉正那里接过千里镜,对准了那艘舰船。
片刻后,朱至澍才放下手,对薄珏道:“孤现在有些后悔答应陛下去海外就藩了。”
“自今上登基以来, 我大明是越来越好,说一句彻底中兴一点都不为过。”
薄珏笑道:“殿下,去了海外,您就是坐北朝南的藩王,统治偌大的藩国,大明有的,蜀国将来也会有。”
“不错,大明有的,蜀国将来也会有。”
说到这里,朱至澍看向薄珏道:“那你可愿意随孤留在亚墨利加?”
“孤许你工曹判书之职。”
“或许,你也可以理解为工部尚书。”
朱至澍此话一出,薄珏的神色当即就凝滞了。
数息后,薄珏才躬身道:“多谢殿下垂爱,但臣学识浅薄,恐难以当此大任,请殿下恕罪。”
朱至澍闻言,轻叹一声,有些意兴阑珊道:“也是,如果不是没办法,谁愿意背井离乡,去万里之外呢?”
说完,朱至澍也不理会薄珏,带着承奉正就返回了船舱。
待其离开后, 薄珏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。
……
数日后,京城。
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奏本,有些奇怪道:“这才几天?松江府的消息,就已经送到京城了。”
王承恩微微躬身道:“皇爷, 兵部新架设了一条电报线路,是从京城到天津的,奏本也是从天津送过来的。”
“天津?”
“蜀王的船队已经过了天津了?”
“回皇爷,按照天津那边的消息,蜀王的船队,刚刚抵达,现在应该在进京的路上了。”
朱由检点头道:“嗯,朕的这位蜀王叔,这两年可是为朝廷出力良多,临行之前,朕是得和他好生叙叙宗亲之宜。”
“让首辅和太子,代朕出城五里,迎接蜀王入京。”
“是,皇爷。”
大明崇祯八年冬月。
蜀王朱至澍,连同王妃、侧妃、世子等人, 以及一众王府属官,终于抵达了大明京城。
紫禁城,乾清宫。
朱由检亲自拉着朱至澍的手,将之迎到了暖阁。
“蜀王叔一路远来辛苦了。”
“臣不敢言辛苦。”
“这和当初随陛下征讨建奴比起来,完全算不得什么。”
朱至澍也有自己的小心思,这话就是在提醒朱由检,莫要忘了自己的功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