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“李秘书长,百忙之中打扰,实在不好意思。”
徐睿笑容温润,将一盒造型精美的茶盒推到李朝东面前,“听说您偏好乌龙,这是我在京都刚带来的凤凰单丛,拿回去尝尝。”
李朝东颔首致谢,抵住了茶盒:“徐总费心了,这是好茶,不过我们没有白收人礼物的风俗,还请徐总拿回去吧。”
徐睿洒脱一笑,也不在意,寒暄片刻便直入主题。
“李秘书长是爽快人,我也不兜圈子。国兴对京州鼎新项目,志在必得。这关乎国兴在新基建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示范效应,不瞒您说,上面的领导希望看到在京州打造出一个国家级的标杆。”
“我们仔细研究过项目,项目内很多前沿标准,目前国内,能真正吃透并完美落地的,屈指可数,交由国兴正合适。”
“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项目,如果为了照顾地方情绪,让一些…嗯…更擅长关系运作而非技术创新的企业来主导,最终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,甚至留下隐患。这既辜负了省里和京州的期望,更辜负了部委领导的关注。”
李朝东神色平静:“国兴的实力,我们自然是清楚的。京州鼎新项目作为省重点工程,项目最终的选择,必然要严格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经过综合评估和审慎决策。”
“我们欢迎所有有实力、有担当的企业公平竞争。任何参与投标的企业,我们都一视同仁,最终谁能脱颖而出,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,而非其他。”
徐睿见李朝东油盐不进,脸上的笑容未变:
“李秘书长说得在理。公平竞争当然是基础。我们担心的是,如果过于拘泥于某些程序性的平衡,可能会错失时机,不好的结果会影响各界对汉东经营环境的判断。”
徐睿一番话,软硬兼施,抬出国家战略、技术碾压、利益诱惑、潜在威胁,实则要将核心利益牢牢抓在手中。
对于这种商场上的精英,久谈必然会落入他的陷阱,李朝东不想陷入这种对方精心准备好的辩论陷阱,直出直入地表面了自己的态度。
“徐总说的不错,你的话我也听懂了。”
“我相信,以国兴的底气和实力,根本不需要京州任何额外的‘照顾’或‘承诺’,真金不怕火炼。请您相信京州的营商环境,我们期待国兴能拿出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,在竞标中拔得头筹。”
一番话,滴水不漏。
徐睿所有施压的点,都被李朝东借力打力,原封不动地推了回来。
徐睿暗示的威胁,被化解为对京州环境的误解;谈话想要谋求的特权,被李朝东转化为“凭实力取胜”的鼓励。
徐睿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却沉稳老练的对手,脸上的笑容淡了些。
他发现自己精心编织的压力网,仿佛打在了一团致密而富有弹性的云锦上,无处着力。
“李秘书长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徐睿深吸一口气,重新挂上职业化的笑容,“好,我们就凭实力,战场上见真章。”
“期待国兴的精彩表现。”李朝东微笑着回应。
........
京州市委大楼,市委书记李汉阳的办公室,却是另一番光景。
与市长元知乐那边的焦头烂额不同,这里显得异常平静。
李汉阳正慢条斯理地练着书法,笔走龙蛇,一个“静”字跃然纸上。
门被轻轻敲响。
市委秘书长领着几位神色焦急的企业家模样的男子走了进来,为首的正是京州城建集团的董事长孙建成。
“书记,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!”
孙建成一进来就苦着脸,“国兴那边太凶了,简直是降维打击,根本不给我们活路。他们仗着背景,到处打招呼施压,这招标还没开始,味道就全变了!这哪还是公平竞争?”
另一位本地建筑公司的老板也赶紧附和:“是啊李书记,我们这些本地企业,这么多年为京州发展流汗流血,无偿啃过不少硬骨头。现在好不容易来个金凤凰,只能光看着,兄弟们心里寒啊!”
“几千号员工都眼巴巴指着这个大项目吃饭呢!”
“这要是让国兴独吞了,咱们本地产业链可就遭受重大打击了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鼓噪起来。
李汉阳并未放下毛笔,甚至连头都没抬,直到最后一笔勾勒完毕,才缓缓将笔搁在砚台上。
他拿起毛巾擦了擦手,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。
心中却是无奈,公平竞争?你们要是有这个实力还用得着在这里闹?
“你们的难处,我都知道。”
李汉阳开口,声音沉稳,听不出任何情绪,:“凡事要讲规矩,讲程序,更要顾全大局。项目招标的事情,**有**的流程和考量。元市长是项目的具体负责人,她会对项目的全局负责,也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,最终做出最符合京州整体利益的决策。”
“建成啊,你是老同志,要带头理解和支持市里的工作。要多从京州发展的大局着想,要相信元市长和朝东秘书长的智慧和公平。有什么具体的困难和想法,要多向**那边沟通、汇报,按程序来。”
一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
既表达了对本地企业的关心和理解,又牢牢守住了规和程序的底线,更重要的是,巧妙而坚定地把所有具体决策的责任和压力,原封不动地推给了元知乐。
孙建成等人愣住了。
他们本想寻求书记的支持,哪怕是一句暗示也好,没想到得到的全是冠冕堂堂的官话和“按程序来”的软钉子。
有时候,不答应就是一种明确的拒绝信号。
无论最终是元知乐和李朝东顶不住压力偏向了国兴,还是他们能力挽狂澜平衡了各方,李汉阳都能超然物外。
如果项目成功了,作为市委书记他自然有一份功劳;如果出了问题,具体执行的责任也在**那边。
“好了,”李汉阳坐回椅子,端起茶杯,做出了送客的姿态,“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了。回去还是要沉住气,把自身实力搞硬,要相信市**的公平公正。”
孙建成一行人面面相觑,只得悻悻然地离开了办公室。
门关上后,李汉阳看着纸上那个墨迹未干的“静”字,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。
风暴越大,他越要稳坐钓鱼台。
让元知乐和李朝东去前面冲杀吧,他只需要…静观其变。
“李秘书长,百忙之中打扰,实在不好意思。”
徐睿笑容温润,将一盒造型精美的茶盒推到李朝东面前,“听说您偏好乌龙,这是我在京都刚带来的凤凰单丛,拿回去尝尝。”
李朝东颔首致谢,抵住了茶盒:“徐总费心了,这是好茶,不过我们没有白收人礼物的风俗,还请徐总拿回去吧。”
徐睿洒脱一笑,也不在意,寒暄片刻便直入主题。
“李秘书长是爽快人,我也不兜圈子。国兴对京州鼎新项目,志在必得。这关乎国兴在新基建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示范效应,不瞒您说,上面的领导希望看到在京州打造出一个国家级的标杆。”
“我们仔细研究过项目,项目内很多前沿标准,目前国内,能真正吃透并完美落地的,屈指可数,交由国兴正合适。”
“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项目,如果为了照顾地方情绪,让一些…嗯…更擅长关系运作而非技术创新的企业来主导,最终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,甚至留下隐患。这既辜负了省里和京州的期望,更辜负了部委领导的关注。”
李朝东神色平静:“国兴的实力,我们自然是清楚的。京州鼎新项目作为省重点工程,项目最终的选择,必然要严格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经过综合评估和审慎决策。”
“我们欢迎所有有实力、有担当的企业公平竞争。任何参与投标的企业,我们都一视同仁,最终谁能脱颖而出,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,而非其他。”
徐睿见李朝东油盐不进,脸上的笑容未变:
“李秘书长说得在理。公平竞争当然是基础。我们担心的是,如果过于拘泥于某些程序性的平衡,可能会错失时机,不好的结果会影响各界对汉东经营环境的判断。”
徐睿一番话,软硬兼施,抬出国家战略、技术碾压、利益诱惑、潜在威胁,实则要将核心利益牢牢抓在手中。
对于这种商场上的精英,久谈必然会落入他的陷阱,李朝东不想陷入这种对方精心准备好的辩论陷阱,直出直入地表面了自己的态度。
“徐总说的不错,你的话我也听懂了。”
“我相信,以国兴的底气和实力,根本不需要京州任何额外的‘照顾’或‘承诺’,真金不怕火炼。请您相信京州的营商环境,我们期待国兴能拿出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,在竞标中拔得头筹。”
一番话,滴水不漏。
徐睿所有施压的点,都被李朝东借力打力,原封不动地推了回来。
徐睿暗示的威胁,被化解为对京州环境的误解;谈话想要谋求的特权,被李朝东转化为“凭实力取胜”的鼓励。
徐睿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却沉稳老练的对手,脸上的笑容淡了些。
他发现自己精心编织的压力网,仿佛打在了一团致密而富有弹性的云锦上,无处着力。
“李秘书长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徐睿深吸一口气,重新挂上职业化的笑容,“好,我们就凭实力,战场上见真章。”
“期待国兴的精彩表现。”李朝东微笑着回应。
........
京州市委大楼,市委书记李汉阳的办公室,却是另一番光景。
与市长元知乐那边的焦头烂额不同,这里显得异常平静。
李汉阳正慢条斯理地练着书法,笔走龙蛇,一个“静”字跃然纸上。
门被轻轻敲响。
市委秘书长领着几位神色焦急的企业家模样的男子走了进来,为首的正是京州城建集团的董事长孙建成。
“书记,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!”
孙建成一进来就苦着脸,“国兴那边太凶了,简直是降维打击,根本不给我们活路。他们仗着背景,到处打招呼施压,这招标还没开始,味道就全变了!这哪还是公平竞争?”
另一位本地建筑公司的老板也赶紧附和:“是啊李书记,我们这些本地企业,这么多年为京州发展流汗流血,无偿啃过不少硬骨头。现在好不容易来个金凤凰,只能光看着,兄弟们心里寒啊!”
“几千号员工都眼巴巴指着这个大项目吃饭呢!”
“这要是让国兴独吞了,咱们本地产业链可就遭受重大打击了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鼓噪起来。
李汉阳并未放下毛笔,甚至连头都没抬,直到最后一笔勾勒完毕,才缓缓将笔搁在砚台上。
他拿起毛巾擦了擦手,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。
心中却是无奈,公平竞争?你们要是有这个实力还用得着在这里闹?
“你们的难处,我都知道。”
李汉阳开口,声音沉稳,听不出任何情绪,:“凡事要讲规矩,讲程序,更要顾全大局。项目招标的事情,**有**的流程和考量。元市长是项目的具体负责人,她会对项目的全局负责,也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,最终做出最符合京州整体利益的决策。”
“建成啊,你是老同志,要带头理解和支持市里的工作。要多从京州发展的大局着想,要相信元市长和朝东秘书长的智慧和公平。有什么具体的困难和想法,要多向**那边沟通、汇报,按程序来。”
一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
既表达了对本地企业的关心和理解,又牢牢守住了规和程序的底线,更重要的是,巧妙而坚定地把所有具体决策的责任和压力,原封不动地推给了元知乐。
孙建成等人愣住了。
他们本想寻求书记的支持,哪怕是一句暗示也好,没想到得到的全是冠冕堂堂的官话和“按程序来”的软钉子。
有时候,不答应就是一种明确的拒绝信号。
无论最终是元知乐和李朝东顶不住压力偏向了国兴,还是他们能力挽狂澜平衡了各方,李汉阳都能超然物外。
如果项目成功了,作为市委书记他自然有一份功劳;如果出了问题,具体执行的责任也在**那边。
“好了,”李汉阳坐回椅子,端起茶杯,做出了送客的姿态,“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了。回去还是要沉住气,把自身实力搞硬,要相信市**的公平公正。”
孙建成一行人面面相觑,只得悻悻然地离开了办公室。
门关上后,李汉阳看着纸上那个墨迹未干的“静”字,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。
风暴越大,他越要稳坐钓鱼台。
让元知乐和李朝东去前面冲杀吧,他只需要…静观其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