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李朝东保持微笑,不卑不亢:“杨总,我们会拿出最好的招待各位,希望各位能感受到京州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发展潜力,但这些硬件上的暂时不足是没办法改变的,我相信这些不会影响您的专业判断。”
杨振华斜睨了他一眼,冷笑一声:“诚意?诚意是靠行动表示的。算了,舟车劳顿,先将就一下。希望其他方面的‘诚意’,别再让我失望。”
李朝东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减,仿佛没听出杨振华话里的刺,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:
“杨总说的是,诚意自然要落到实处。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,也准备了详细的方案和未来规划,京州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,我们相信,短期的硬件限制不会掩盖长期的投资价值。”
杨振华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,显然对这番官腔不太买账,但这话说得没毛病,挑不出错来。
若是他硬要发难,岂不是从侧面认证了自己就是一个只会吃喝的窝囊废?
况且此次考察,企业那边派遣了很多精英骨干前来陪同记录。
他杨振华身为项目负责人,不能留任性的形象,否则很有可能会被股东弹劾,然后更换掉。
他不再看李朝东,“我这次亲自带团队过来,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,比如你们承诺的配套用地,还有那几条关键产业链的扶持政策有那些.......这些,才是你们‘诚意’的试金石。”
...........
在世纪之初,消费电子绝对是出口和内销的绝对主力,外资和国内带企业纷纷扩建产能,争夺市场。
鼎新集团即将建设的这个项目,是总投资16个亿的液晶电视和空调核心部件生产基地。
建成后,一年能创造30个亿的产值,解决超过5000人的就业,还能带来可观的税收,并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落户京州,对京州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可以说这是当前京州招商引资的‘一号工程’,是京州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,必须拿下。
两人谈话间便到了考察的第一站,也是最重要的一站,坐落于京州市城东的高新区,在计划之中,这里是两个核心产线基地的建址。
车子缓缓停下,李朝东引领众人下车。
高新区映入眼帘,一片开阔的土地上,杂草丛生,几处简易围栏圈出边界,远处零星散布着几栋旧厂房,显得荒凉而待开发。
风卷起尘土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工业锈蚀的气息。
李朝东率先迈步,指向前方:“杨总请看,这片区域就是规划中的核心产线用地,毗邻主干道,交通便利,未来将配套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。”
杨振华眉头微皱,扫视四周,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,发出细微的窸窣声。
他冷哼一声,打断李朝东的介绍。
“李秘书,你口中的未来规划可别是纸上谈兵。”
鼎新的团队成员们低声议论,有人掏出笔记本记录,有人举着相机拍摄现场,气氛略显压抑。
李朝东不慌不忙,从助理手中接过一份文件,展开示意图:“杨总放心,基础设施的升级已在招标阶段,下个月就能动工。
李朝东白衬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。
他面前摊开笔记本,语调平稳地介绍京州的产业规划、政策优势及为鼎新精选的地块方案。
“........综上所述,京州在人力资源、物流配套及政策连续性上,具备承接鼎新集团战略布局的独特优势.....”
一声毫不掩饰的嗤笑打断李朝东的陈述。
“呵。”
杨振华冷笑道:“李秘书,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,我耳朵听得起茧。每个穷地方都说自己独一无二。”
“人才呢?你们京州最好的大学,一年能输出几个像我身后刘工这样的麻省理工博士?”
“再说配套,我看这里,晚上路灯都不亮全;物流更是笑话,一条像样的高速都没通!”
他顿了顿,欣赏着四周死寂的尴尬,每一句话就像一颗慢悠悠投下炸弹。
“你知道邻省给我开什么价?”
“土地零费用,税收‘五免五减半’,地方财政额外补贴搬迁费。你们京州,能给什么?”
说罢,杨振华戏虐地盯住李朝东,“就凭你嘴里这些空话,李秘书,你是不是觉得,我杨振华的时间廉价到可以由你浪费?”
话语如鞭,抽在李朝东脸上,更抽在京州一众干部的脸上。
几位陪同视察的市局领导脸色涨红。
李朝东指尖微不可察地一顿,面上却波澜不惊。
他合上笔记本,声线稳得像山涧磐石:“杨总,详细数据和分析在各位报告第37页至52页,京州的基础绝非您所言不堪。至于优惠政策,京州有能力也极有诚意提供‘一事一议’的顶级套餐,但这需基于贵方切实的投资计划与强度商定,确保双方长远共赢。”
“开空头支票,我想也绝非鼎新这样的龙头企业所乐见。”
不卑不亢,有理有据,将“空话”的帽子原路奉还。
此言一出,杨振华身边的几个陪察团成员微微点头,显然觉得李朝东说得有道理。
以往他们也见过,投资没落地之前任何政策都说顶级,投资一落地美就爱答不理。
别看怎么说,要看怎么做。
杨振华眼底的意外与阴鸷交织,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秘书如此沉得住气,言语间滴水不漏,甚至带着点反将一军的意味。
杨振华自然不服,接下来的视察过程中,每到一个流程,他便会特意地去挑刺,目的是为了让李朝东难堪。
但李朝东的准备十分的充足,自己每一个刁难都被其轻松化解。
傍晚。
杨振华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来到的酒店。
第一日的实地考核,杨振华准备的问题完全没有难倒李朝东,反而让其在陪审团面前突出了京州市的优势和诚意。
虽然投资决策权在杨振华手上,但京州实地考察的每一个环节,那些陪同他一起考察的鼎新骨干成员是会全程记录的。
到时候要是京州没有问题,他杨振华若是否决了投资京州的方案,没能拿出服众的理由,即使他是董事长的儿子也不行,会被各大股东弹劾的。
杨振华越想越气,“必须要找个问题将京州一棍打死,让鼎新的投资在李朝东的主持下丢失,让其永不翻身。”
李朝东保持微笑,不卑不亢:“杨总,我们会拿出最好的招待各位,希望各位能感受到京州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发展潜力,但这些硬件上的暂时不足是没办法改变的,我相信这些不会影响您的专业判断。”
杨振华斜睨了他一眼,冷笑一声:“诚意?诚意是靠行动表示的。算了,舟车劳顿,先将就一下。希望其他方面的‘诚意’,别再让我失望。”
李朝东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减,仿佛没听出杨振华话里的刺,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:
“杨总说的是,诚意自然要落到实处。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,也准备了详细的方案和未来规划,京州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,我们相信,短期的硬件限制不会掩盖长期的投资价值。”
杨振华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,显然对这番官腔不太买账,但这话说得没毛病,挑不出错来。
若是他硬要发难,岂不是从侧面认证了自己就是一个只会吃喝的窝囊废?
况且此次考察,企业那边派遣了很多精英骨干前来陪同记录。
他杨振华身为项目负责人,不能留任性的形象,否则很有可能会被股东弹劾,然后更换掉。
他不再看李朝东,“我这次亲自带团队过来,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,比如你们承诺的配套用地,还有那几条关键产业链的扶持政策有那些.......这些,才是你们‘诚意’的试金石。”
...........
在世纪之初,消费电子绝对是出口和内销的绝对主力,外资和国内带企业纷纷扩建产能,争夺市场。
鼎新集团即将建设的这个项目,是总投资16个亿的液晶电视和空调核心部件生产基地。
建成后,一年能创造30个亿的产值,解决超过5000人的就业,还能带来可观的税收,并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落户京州,对京州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可以说这是当前京州招商引资的‘一号工程’,是京州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,必须拿下。
两人谈话间便到了考察的第一站,也是最重要的一站,坐落于京州市城东的高新区,在计划之中,这里是两个核心产线基地的建址。
车子缓缓停下,李朝东引领众人下车。
高新区映入眼帘,一片开阔的土地上,杂草丛生,几处简易围栏圈出边界,远处零星散布着几栋旧厂房,显得荒凉而待开发。
风卷起尘土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工业锈蚀的气息。
李朝东率先迈步,指向前方:“杨总请看,这片区域就是规划中的核心产线用地,毗邻主干道,交通便利,未来将配套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。”
杨振华眉头微皱,扫视四周,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,发出细微的窸窣声。
他冷哼一声,打断李朝东的介绍。
“李秘书,你口中的未来规划可别是纸上谈兵。”
鼎新的团队成员们低声议论,有人掏出笔记本记录,有人举着相机拍摄现场,气氛略显压抑。
李朝东不慌不忙,从助理手中接过一份文件,展开示意图:“杨总放心,基础设施的升级已在招标阶段,下个月就能动工。
李朝东白衬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。
他面前摊开笔记本,语调平稳地介绍京州的产业规划、政策优势及为鼎新精选的地块方案。
“........综上所述,京州在人力资源、物流配套及政策连续性上,具备承接鼎新集团战略布局的独特优势.....”
一声毫不掩饰的嗤笑打断李朝东的陈述。
“呵。”
杨振华冷笑道:“李秘书,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,我耳朵听得起茧。每个穷地方都说自己独一无二。”
“人才呢?你们京州最好的大学,一年能输出几个像我身后刘工这样的麻省理工博士?”
“再说配套,我看这里,晚上路灯都不亮全;物流更是笑话,一条像样的高速都没通!”
他顿了顿,欣赏着四周死寂的尴尬,每一句话就像一颗慢悠悠投下炸弹。
“你知道邻省给我开什么价?”
“土地零费用,税收‘五免五减半’,地方财政额外补贴搬迁费。你们京州,能给什么?”
说罢,杨振华戏虐地盯住李朝东,“就凭你嘴里这些空话,李秘书,你是不是觉得,我杨振华的时间廉价到可以由你浪费?”
话语如鞭,抽在李朝东脸上,更抽在京州一众干部的脸上。
几位陪同视察的市局领导脸色涨红。
李朝东指尖微不可察地一顿,面上却波澜不惊。
他合上笔记本,声线稳得像山涧磐石:“杨总,详细数据和分析在各位报告第37页至52页,京州的基础绝非您所言不堪。至于优惠政策,京州有能力也极有诚意提供‘一事一议’的顶级套餐,但这需基于贵方切实的投资计划与强度商定,确保双方长远共赢。”
“开空头支票,我想也绝非鼎新这样的龙头企业所乐见。”
不卑不亢,有理有据,将“空话”的帽子原路奉还。
此言一出,杨振华身边的几个陪察团成员微微点头,显然觉得李朝东说得有道理。
以往他们也见过,投资没落地之前任何政策都说顶级,投资一落地美就爱答不理。
别看怎么说,要看怎么做。
杨振华眼底的意外与阴鸷交织,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秘书如此沉得住气,言语间滴水不漏,甚至带着点反将一军的意味。
杨振华自然不服,接下来的视察过程中,每到一个流程,他便会特意地去挑刺,目的是为了让李朝东难堪。
但李朝东的准备十分的充足,自己每一个刁难都被其轻松化解。
傍晚。
杨振华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来到的酒店。
第一日的实地考核,杨振华准备的问题完全没有难倒李朝东,反而让其在陪审团面前突出了京州市的优势和诚意。
虽然投资决策权在杨振华手上,但京州实地考察的每一个环节,那些陪同他一起考察的鼎新骨干成员是会全程记录的。
到时候要是京州没有问题,他杨振华若是否决了投资京州的方案,没能拿出服众的理由,即使他是董事长的儿子也不行,会被各大股东弹劾的。
杨振华越想越气,“必须要找个问题将京州一棍打死,让鼎新的投资在李朝东的主持下丢失,让其永不翻身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