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途凶猛:从选调生开始的通天路 扶贫专向款

小说:官途凶猛:从选调生开始的通天路 作者:小城怪人 更新时间:2025-11-14 13:21:33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胡莉的动作很迅速。

  第三天,市纪委便接到了胡莉对周羽的实名举报。

  胡莉讲了一些周羽做过的违法事情,并且提供了证据,甚至连涉案人员都讲得一清二楚,纪委的人顺势一查,就什么都清楚了。

  证据确凿之下,等待周羽的只有开除公职,踢出队伍,然后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

  而吴振海老谋深算,提前安排好了一切,再加上取巧得了个向组织主动汇报的名头,在某些领导的力保之下,居然只是调离原职,被安排到了一些闲职混日子,实在是匪夷所思。

  吴振海的顺利脱身,得益于其下属的嘴严,这些人将各种罪名揽上身,为其开脱,办公室主任陈汉生更是承认了自己收受好处,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,他就是最大的主谋,将吴振海摘了出来。

  京州的局势风云变幻。

  转眼间,便过去了一个月。

  扫清了仇敌,李朝东心情大好,每日都是早早的回到市**大院。

  当李朝东驾车回到**大院时,门卫远远的就打开了门口的电子门,清脆的“嘀嗒”声,如钥匙开启了一尘不染的世界,李朝东在车库停好车准备迈步进入大厅。

 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门禁外,一个佝偻苍老的身影却引起了李朝东的注意,这位是东郊桥头镇的冯镇长。

  李朝东在基层任职就是在东郊桥头镇,那时冯老镇长知道他是大学生,因为没有关系被分配到基层,所以很照顾他,时常给予李朝东帮助。

  连选调生提名,都是老镇长将李朝东的名字写上去,他才有机会来到市综合科,可谓是李朝东的伯乐。

  老镇长那件过时又洗得发白的深蓝衬衣沾着风尘痕迹,胸前纽扣因身形瘦削而显得空荡荡,正用力伸长脖子同挺直站立的年轻保安交涉。

  他额角渗出豆大的汗珠,沿着刀刻般的皱纹深深蜿蜒,一只筋骨分明的手紧紧握着一个硕大文件袋,袋口的塑料边缘早已被汗水浸染得变了色,显出沉甸甸的分量。

  老镇长急急取出几张泛黄的图纸和一个陈旧信封,颤颤巍巍递进云文石窗台那道冰冷的缝隙:“同志,麻烦看看,这是镇上文件 ,我真的有要紧事要进去找财政局的刘局长!”

  他急切的陈述被玻璃挡回来,似乎显得微弱无力。

  那年轻人板着脸,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文件,眉头皱得更深了:“文件也不行!进大楼都只能凭出入证!您按规定办,回去等消息吧!”

  李朝东缓缓上前几步,隔着冰冷的玻璃幕墙,老镇长佝偻而焦急的背影清晰地落在他眼中。

  那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衬衣,此刻在市**锃亮的云文石和金属线条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局促和格格不入。

  当年在桥头镇简陋的办公室里,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,不止一次拍过他的肩膀,鼓励这个初出茅庐、满腔抱负却又无处施展的大学生。

  那份提名表上的名字,是老镇长顶着压力,一笔一划郑重写下的,是改变他李朝东命运的起点。

  李朝东的脚步没有停顿,径直走向门禁。

  那个年轻保安显然认出了这位市长秘书,脸上原本的不耐烦瞬间凝固,随即被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取代,腰板下意识地挺得更直了些。

  李朝东没有看保安,他的目光穿过那道狭窄的缝隙,落在老镇长那张因焦急和烈日而涨红的脸上。

  老镇长脸上写满了急切,正试图从那保安脸上寻找一丝通融的可能。

  “冯镇长。”

  李朝东的声音清晰地响起,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,轻易穿透了玻璃的阻隔。

  老镇长冯德才浑身一颤,猛地转过头来。

  他浑浊的眼睛努力聚焦,先是困惑,随即像是被电流击中,瞳孔骤然放大,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的惊愕。

  “朝……朝东?”冯德才的声音沙哑干涩,带着巨大的不确定和一丝试探。

  他下意识地想要靠近,身体却被那道冰冷的门禁挡在外面。

  那保安是有眼力见的,市长大秘的熟人他可不能拦,连忙开了门。

  李朝东上前,拉着冯镇长进了办公大院径直往单位饭堂走,甚至连招呼都不用打。

  “冯叔,这么早来市里,还没有吃早饭吧,走,我们先去食堂垫一些边吃边聊。”

  两人来到食堂。

  冯徳才看着周围那些打扮得如同精英一般的年轻干部,显得有些拘谨。

  李朝东则是熟络地去拿了两笼包子,两碗瘦肉粥和豆浆油条,一一摆在桌面上。

  两人喝了几口粥,李朝东才问道:“冯叔,这次来市里办事?”

  冯徳才点头,“镇上的扶贫款已经下来大半年了,但是没有一分钱打到镇上来,我去县里问了几次了,县里说市里还没拨下来,这不快要入冬了,镇上的贫困户缺钱过冬,我就拿了介绍信来市里询问了。”

  “没想都这里规矩这么多,我连门口都进不去。”

  李朝东闻言,微微蹙眉,这年头上级单位扣押钱款,逾期不发放的事情很多,甚至有些是直接挪作他用,导致许多转向款落实不到位。

  镇上钱款不到位,去县里问,县里又让人自己去市里问,显然是踢皮球啊,李朝东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。

  这事靠老镇长一人漫无目的地跑,估计是不会有个结果的。

  李朝东道:“冯叔,这市里的领导平时都忙,没有预约没那么好见的,这样吧,这文件你放我着,我现在在市**上班,我等会帮你问问,回头给你消息。”

  冯徳才心里十分欣慰,当初镇上出来的人还念着镇上的好:“朝东,这事不麻烦吧,会不会影响你工作?”

  李朝东摆了摆手道:“镇子里那些老朋友我也一直都记得,没关系的,顺手的事。”

  冯徳才连忙感谢,

  李朝东摆了摆手道:“冯叔,您别客气。您先安心回去,等我的信儿。”

  对冯德才这样一辈子扎根基层、把群众冷暖真正放在心上的老同志来说,每一分扶贫款都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和生计,一天都耽误不起。

  冯德才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,连连点头:“好,好,朝东,有你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”

  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桥头镇的近况,提到一些旧识,冯德才的拘谨才稍稍褪去。

  吃完早饭,李朝东亲自把冯德才送出市**大院。

  阳光已经有些刺眼,冯德才佝偻的身影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短短的影子,他一步三回头地向李朝东挥手,那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单薄。

  看着老人步履蹒跚地消失在街角,李朝东脸上的温和迅速褪去,眉头紧锁起来。

  他转身快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,手里紧紧攥着冯德才留下的那份关键文件副本。

  扶贫款拖延大半年?县里推给市里?这绝不仅仅是效率低下那么简单。

  他坐在办公桌前,翻看着冯德才带来的材料。

  桥头镇的扶贫项目规划清晰,每一笔款项的用途都列得明明白白,主要涉及危房改造、冬季取暖补贴和来年春耕的种子化肥补助。

  文件上盖着镇**和县扶贫办的鲜红公章,流程似乎并无问题。但问题就出在,钱,没有如期到达终点。

  李朝东拿起内线电话,拨通了市财政局预算科一个相熟科长的号码,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:“是我,李朝东。帮我查一下东郊桥头镇045号扶贫项目的专项资金拨付情况。

  “对,就是上一批省里下来的那个专项。尽快给我回个话,详细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