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旁边的李德全赶紧上前接过,呈送到李洵面前。
“这是皇历?”李洵只是看了一眼,便认出天运子献上来的是什么东西。
天运子笑道:“是的陛下,这是臣为我大明帝国编写的皇历。”
“上面记载了各个节气、天文气象,其中还记载了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禁忌。”
李洵微微点头,天运子真是够厉害的呀,竟然为大明帝国编布了一部皇历。
就在此时,萧若无他们这些官员也都来到了含元殿,看到天运子归来,众人叩拜皇上后,热情地和天运子招呼。
“大家都来看看,这是国师给咱们制定的皇历。”李洵让李德全把皇历拿下去,传送给每个大臣。
大臣们围在一起,看着皇历里的内容,感到了惊喜。
“有了这部皇历,百姓们便可根据里面的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事,何时耕种与收获便有了依据。”向天歌笑着说道。
萧若无道:“自古以来,每一个朝代都要有自己的皇历,用来指导百姓进行干农活,如今咱们大明帝国也有了!”
其余官员们也都纷纷称赞。
“陛下,还请您为这部皇历起个名字。”国师天运子对李洵说道。
“这本皇历便叫做《大统历》吧。”李洵稍一思索便说道。
群臣赞同这个名字。
“这本皇历等朕鉴定完后,由尚书省公布天下。”
李洵继续说道。
“现任命天运子为大明帝国钦天监的监正,负责大明帝国的天象观察、节气推算、制定历法等。”
对于皇上的这个任命,天运子没有任何意见,上前叩谢领命。
朝会结束后,李洵又带着天运子来到了御书房。
“天运子,朕准备找一些人,让你教授他们如何去观天文星象,判断天气。”
李洵坐下后淡淡的说道。
“将来我大明帝国征战四方,如能提前预知天气,便可占得先机。”
战斗时,能够提前知道明天或者说是接下来几天的天气,便可利用天气来对付敌人。
晴天有晴天的打法,雨天有雨天的打法。
打仗要靠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天运子明白皇上所说的,道:“陛下,臣会为我大明军队培养出一批观天文星象的人。”
“国师,你对阿里郎说,白龙镇附近的无顶山很重要?”李洵看着天运子又问道。
天运子道:“陛下,那座山上没什么特别的东西,但是这个山的位置很好,非常适合观天象。”
“观察天文星象,不是说在越高的山上越好,而是越合适的山越好。”
“在咱们大明帝国有三座最合适观天象的山。”
“一座是北方白龙郡的无顶山,一座是南方金陵城的鹤鸣山,最后一座便是咱们都城附近的西山!”
李洵静静的听着,这些都是天运子之前云游四海勘查发现的。
“你现在兼任钦天监的监正,以后便要好好管理大明帝国的天文星象。”
李洵淡淡的说道。
“赶了这么久的路,先回去休息吧。”
……
《大统历》经过李洵的鉴定,确认没有问题后便交给尚书省。
尚书上立马安排人去印刷。
在大明帝国强大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加持下,每天有源源不断的《大统历》印刷出来,分发整个天下。
百姓们看到《大统历》后,惊喜不已。
“有了这个《大统历》,以后我们种地干活更加方便了。”
“这可比以前的皇历准确的多,以前的那种老是出错。”
“皇历上面还记载了各种黄道吉日,还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禁忌,太齐全啦。”
旁边的李德全赶紧上前接过,呈送到李洵面前。
“这是皇历?”李洵只是看了一眼,便认出天运子献上来的是什么东西。
天运子笑道:“是的陛下,这是臣为我大明帝国编写的皇历。”
“上面记载了各个节气、天文气象,其中还记载了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禁忌。”
李洵微微点头,天运子真是够厉害的呀,竟然为大明帝国编布了一部皇历。
就在此时,萧若无他们这些官员也都来到了含元殿,看到天运子归来,众人叩拜皇上后,热情地和天运子招呼。
“大家都来看看,这是国师给咱们制定的皇历。”李洵让李德全把皇历拿下去,传送给每个大臣。
大臣们围在一起,看着皇历里的内容,感到了惊喜。
“有了这部皇历,百姓们便可根据里面的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事,何时耕种与收获便有了依据。”向天歌笑着说道。
萧若无道:“自古以来,每一个朝代都要有自己的皇历,用来指导百姓进行干农活,如今咱们大明帝国也有了!”
其余官员们也都纷纷称赞。
“陛下,还请您为这部皇历起个名字。”国师天运子对李洵说道。
“这本皇历便叫做《大统历》吧。”李洵稍一思索便说道。
群臣赞同这个名字。
“这本皇历等朕鉴定完后,由尚书省公布天下。”
李洵继续说道。
“现任命天运子为大明帝国钦天监的监正,负责大明帝国的天象观察、节气推算、制定历法等。”
对于皇上的这个任命,天运子没有任何意见,上前叩谢领命。
朝会结束后,李洵又带着天运子来到了御书房。
“天运子,朕准备找一些人,让你教授他们如何去观天文星象,判断天气。”
李洵坐下后淡淡的说道。
“将来我大明帝国征战四方,如能提前预知天气,便可占得先机。”
战斗时,能够提前知道明天或者说是接下来几天的天气,便可利用天气来对付敌人。
晴天有晴天的打法,雨天有雨天的打法。
打仗要靠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天运子明白皇上所说的,道:“陛下,臣会为我大明军队培养出一批观天文星象的人。”
“国师,你对阿里郎说,白龙镇附近的无顶山很重要?”李洵看着天运子又问道。
天运子道:“陛下,那座山上没什么特别的东西,但是这个山的位置很好,非常适合观天象。”
“观察天文星象,不是说在越高的山上越好,而是越合适的山越好。”
“在咱们大明帝国有三座最合适观天象的山。”
“一座是北方白龙郡的无顶山,一座是南方金陵城的鹤鸣山,最后一座便是咱们都城附近的西山!”
李洵静静的听着,这些都是天运子之前云游四海勘查发现的。
“你现在兼任钦天监的监正,以后便要好好管理大明帝国的天文星象。”
李洵淡淡的说道。
“赶了这么久的路,先回去休息吧。”
……
《大统历》经过李洵的鉴定,确认没有问题后便交给尚书省。
尚书上立马安排人去印刷。
在大明帝国强大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加持下,每天有源源不断的《大统历》印刷出来,分发整个天下。
百姓们看到《大统历》后,惊喜不已。
“有了这个《大统历》,以后我们种地干活更加方便了。”
“这可比以前的皇历准确的多,以前的那种老是出错。”
“皇历上面还记载了各种黄道吉日,还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禁忌,太齐全啦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