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为了迎接不久后即将到来的进攻,荣毅进入“即时战略玩家”的基地建设模式。
在刻意渲染了“莲花圣母”的强大实力后,可以预见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涂山渊都只会躲在后面观望,“莲花圣母”要面对的主要是人类的常规火力。
从最早的小分队潜入侦查到指使当地武装入侵,再到临近两小国的正规军,最后发展到三国围剿,战火烈度步步升级。
等到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、且损失惨重后,就该是东大的“火力不足恐惧症”发作的时候了。
因此,荣毅必须争分夺秒,把这个名为“百蛮山”的新据点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。
原本的“炮灰”进行了更细化的分类,功能性进一步强化,不再是最初那种乌泱泱一片,除了数量一无是处的状态。
巡游者:小型鱼群,它们的鳞片变得粗糙坚硬、力量暴增,规避危险的生物本能被压制,只剩下对“指令”的绝对服从。它们三五成群,形成无数个小而精悍的“水鬼小组”,依托水网进行警戒,同时还能伺机攻击取水或沿河流入侵的敌人。
啮齿兽: 夜间活动的林鼩、竹鼠等生物,它们的体型变化不大,但牙齿变得尖利泛黄,行动快如鬼魅,爪牙带着啃噬木石的力量。它们把领地范围内的地下变得千疮百孔、四通八达,并依托这些“地下工事”进行防御和进攻。
跳跃者: 原本色彩鲜艳的蛙类染上死寂的灰绿,后肢肌肉过度膨大,跳跃力爆发性增长。它们隐藏在草木之下或溪边蕨类中,一旦察觉到不合规定的闯入者便会跃起扑击,撕咬的同时还会膨胀爆炸,化作毒液炸弹。
酸液蝠:数量巨大的雨林蝙蝠,食道和部分胃袋被改造成强酸囊,除了能喷吐酸液,还可以使腺体分泌过载,化成“酸液**弹”,撞击人类的无人机、直升机等飞行器。
此外还有各种空中、树丛、地下的毒虫,林林总总、不一而足。
与此同时,大量族群数量不大的大中型动物被根据自身特性强化改造成了“妖兽”,成为“中层骨干”,比如婆罗洲猩猩、野猪、水巨蜥、树蟒……
这个配置之下,人类依靠地面部队直接攻入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了。
但这些只是开胃菜。
荣毅真正的考验在于随之而来的“钢铁暴雨”。
有东大的参与,火力投送强度可不会是新闻报道里某些战争打了一年双方互射200万颗炮弹的情况,而是有可能一天就200万颗。
百万、千万吨级的钢铁倾泻下来,哪怕有“光葬魔云”防御了直接的动能冲击,单是掉在地上的弹壳,堆起来都可能把“主脑”所在的山头给埋了。
所以,荣毅必须把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这片三不管地带有十几万平方公里,存在着大大小小3000多个村子。不说全部占据,至少核心区域的几万平方公里必须纳入控制,建立两百到三百公里的战略纵深。
在这片纵深区域里,依托地形布置上“磁能先锋”建立的众多“磁能节点”,并配套部署“科技之灵”。
这样一来,敌方就失去了用饱和火力一次性覆盖整个区域的可能——纵是以东大的工业产能,也不可能用炮弹铺满小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。
进攻方只能凭借火力慢慢往前推进,每碰到一个“磁能节点”都得用过饱和火力破开“光葬魔云”的物理护盾。
而这个过程中“主脑”手下的“妖兽”和“炮灰”可以依托“节点”补给灵气、修复损伤,持续冲击敌人、破坏其行动。
哪怕进攻方咬紧牙关、克服万难,掀掉几个“充能节点”,埋藏深埋地下的“磁能先锋”会立即转入休眠、掩藏踪迹,“妖兽”则带领残余力量退守下一节点继续抵抗。
一旦进攻方弹药耗尽、人困马疲,“主脑”可以乘势组织反扑、夺回失地,重新激活休眠中的“磁能先锋”,防线便能瞬间复原,人类又得从头再来。
推演着未来战局,荣毅突然发现,以“蜂群”为核心的生物体系还真的是非常克制人类现代战争体系。
两者不只是在即时战力和战斗方式的灵活度上有差距,关键是在持续作战的能力上天差地别。
反正荣毅设身处地为人类方面的指挥官想了想,对“百莽山”这一套战术确实没什么好应对方法。
可能到最后也就只剩下“核平”这一个手段了。
但核爆的冲击波本质上也是“动能冲击”,属于“光葬魔云”的防护范围。
而如果核心爆炸点被挡在一定距离之外的话,裂变的高热和高辐射在自然环境里强度衰减得很快,持续时间也很短,很难直接杀死“中层骨干”以上的“妖兽”。
至于后期持续的核辐射对于抗性和恢复能力强悍的“蜂群”宿主来说,影响就微乎其微了,反而会严重阻碍人类后续的地面行动。
当然,真实情况可能没有荣毅预期的那么好。
毕竟,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颗“真理”解决不了的问题,如果有,那就是当量不够。”
但对于这一点,荣毅也不是很在意。
真要扛不住那没了就没了呗,顶多再蛰伏一段时间,从长计议。
于是,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很明确了——趁着东大还在观望,赶快扩充地盘。
“磁能先锋”和“科技之灵”的生产马力全开,由“妖兽”携带着一路往外铺,把本地原住民驱赶出去……
想到这里,荣毅突然灵机一动,其实没必要把原住民赶走,仅仅扫掉那帮毒贩就可以了。
“炮灰”和“骨干”的活动范围由“主脑”严格约束,保持与人类居住地一定的缓冲空间,两者基本井水不犯河水。
那些原住民原本的生计主要靠**种植,活动范围也深入不到雨林。
留着他们原地生活,反倒能成为无形的“人质”,让人类在进攻时投鼠忌器,至少开局阶段无法肆无忌惮地进行无差别轰炸。
至于毒贩没了,原住民如何维持生计……
荣毅想到了他利用“神农”开发的变异植物。
原本是为了创造“植物妖兽”,但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大堆的“副产品”——拥有各种特性的普通植物。
他完全可以挑选那些能产出对人类而言珍贵且稀缺物质的植物,伪装成“灵植”,交给当地人去种植。
不,不用种植,就直接让这些植物在“百蛮山”范围内满地乱长,正好伪装成“灵气复苏”的假象。
原住民通过采集“灵植”并与外界交易维持生计、甚至是“发家致富”,没准会让他们对“百蛮山”产生归属感。
到时候“莲花圣母”再换个圣洁的造型显露几个“神迹”……
啧!怕不是要遍地神庙、香火鼎盛,“白莲教”死灰复燃,走出国门、做大做强、再创辉煌!
荣毅忍不住为自己的这个天才创意点赞。
等到跟人类作过一场,局面陷入僵持,随着“百蛮山”范围内源源不断产出的“奇珍异宝”流向世界,那些远离此地,没有切肤之痛的国家,会不会站出来高呼:“众生平等”,“莲花”也有生存权?
到了那个时候,“东风快递”还丢得下来吗?
为了迎接不久后即将到来的进攻,荣毅进入“即时战略玩家”的基地建设模式。
在刻意渲染了“莲花圣母”的强大实力后,可以预见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涂山渊都只会躲在后面观望,“莲花圣母”要面对的主要是人类的常规火力。
从最早的小分队潜入侦查到指使当地武装入侵,再到临近两小国的正规军,最后发展到三国围剿,战火烈度步步升级。
等到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、且损失惨重后,就该是东大的“火力不足恐惧症”发作的时候了。
因此,荣毅必须争分夺秒,把这个名为“百蛮山”的新据点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。
原本的“炮灰”进行了更细化的分类,功能性进一步强化,不再是最初那种乌泱泱一片,除了数量一无是处的状态。
巡游者:小型鱼群,它们的鳞片变得粗糙坚硬、力量暴增,规避危险的生物本能被压制,只剩下对“指令”的绝对服从。它们三五成群,形成无数个小而精悍的“水鬼小组”,依托水网进行警戒,同时还能伺机攻击取水或沿河流入侵的敌人。
啮齿兽: 夜间活动的林鼩、竹鼠等生物,它们的体型变化不大,但牙齿变得尖利泛黄,行动快如鬼魅,爪牙带着啃噬木石的力量。它们把领地范围内的地下变得千疮百孔、四通八达,并依托这些“地下工事”进行防御和进攻。
跳跃者: 原本色彩鲜艳的蛙类染上死寂的灰绿,后肢肌肉过度膨大,跳跃力爆发性增长。它们隐藏在草木之下或溪边蕨类中,一旦察觉到不合规定的闯入者便会跃起扑击,撕咬的同时还会膨胀爆炸,化作毒液炸弹。
酸液蝠:数量巨大的雨林蝙蝠,食道和部分胃袋被改造成强酸囊,除了能喷吐酸液,还可以使腺体分泌过载,化成“酸液**弹”,撞击人类的无人机、直升机等飞行器。
此外还有各种空中、树丛、地下的毒虫,林林总总、不一而足。
与此同时,大量族群数量不大的大中型动物被根据自身特性强化改造成了“妖兽”,成为“中层骨干”,比如婆罗洲猩猩、野猪、水巨蜥、树蟒……
这个配置之下,人类依靠地面部队直接攻入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了。
但这些只是开胃菜。
荣毅真正的考验在于随之而来的“钢铁暴雨”。
有东大的参与,火力投送强度可不会是新闻报道里某些战争打了一年双方互射200万颗炮弹的情况,而是有可能一天就200万颗。
百万、千万吨级的钢铁倾泻下来,哪怕有“光葬魔云”防御了直接的动能冲击,单是掉在地上的弹壳,堆起来都可能把“主脑”所在的山头给埋了。
所以,荣毅必须把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这片三不管地带有十几万平方公里,存在着大大小小3000多个村子。不说全部占据,至少核心区域的几万平方公里必须纳入控制,建立两百到三百公里的战略纵深。
在这片纵深区域里,依托地形布置上“磁能先锋”建立的众多“磁能节点”,并配套部署“科技之灵”。
这样一来,敌方就失去了用饱和火力一次性覆盖整个区域的可能——纵是以东大的工业产能,也不可能用炮弹铺满小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。
进攻方只能凭借火力慢慢往前推进,每碰到一个“磁能节点”都得用过饱和火力破开“光葬魔云”的物理护盾。
而这个过程中“主脑”手下的“妖兽”和“炮灰”可以依托“节点”补给灵气、修复损伤,持续冲击敌人、破坏其行动。
哪怕进攻方咬紧牙关、克服万难,掀掉几个“充能节点”,埋藏深埋地下的“磁能先锋”会立即转入休眠、掩藏踪迹,“妖兽”则带领残余力量退守下一节点继续抵抗。
一旦进攻方弹药耗尽、人困马疲,“主脑”可以乘势组织反扑、夺回失地,重新激活休眠中的“磁能先锋”,防线便能瞬间复原,人类又得从头再来。
推演着未来战局,荣毅突然发现,以“蜂群”为核心的生物体系还真的是非常克制人类现代战争体系。
两者不只是在即时战力和战斗方式的灵活度上有差距,关键是在持续作战的能力上天差地别。
反正荣毅设身处地为人类方面的指挥官想了想,对“百莽山”这一套战术确实没什么好应对方法。
可能到最后也就只剩下“核平”这一个手段了。
但核爆的冲击波本质上也是“动能冲击”,属于“光葬魔云”的防护范围。
而如果核心爆炸点被挡在一定距离之外的话,裂变的高热和高辐射在自然环境里强度衰减得很快,持续时间也很短,很难直接杀死“中层骨干”以上的“妖兽”。
至于后期持续的核辐射对于抗性和恢复能力强悍的“蜂群”宿主来说,影响就微乎其微了,反而会严重阻碍人类后续的地面行动。
当然,真实情况可能没有荣毅预期的那么好。
毕竟,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颗“真理”解决不了的问题,如果有,那就是当量不够。”
但对于这一点,荣毅也不是很在意。
真要扛不住那没了就没了呗,顶多再蛰伏一段时间,从长计议。
于是,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很明确了——趁着东大还在观望,赶快扩充地盘。
“磁能先锋”和“科技之灵”的生产马力全开,由“妖兽”携带着一路往外铺,把本地原住民驱赶出去……
想到这里,荣毅突然灵机一动,其实没必要把原住民赶走,仅仅扫掉那帮毒贩就可以了。
“炮灰”和“骨干”的活动范围由“主脑”严格约束,保持与人类居住地一定的缓冲空间,两者基本井水不犯河水。
那些原住民原本的生计主要靠**种植,活动范围也深入不到雨林。
留着他们原地生活,反倒能成为无形的“人质”,让人类在进攻时投鼠忌器,至少开局阶段无法肆无忌惮地进行无差别轰炸。
至于毒贩没了,原住民如何维持生计……
荣毅想到了他利用“神农”开发的变异植物。
原本是为了创造“植物妖兽”,但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大堆的“副产品”——拥有各种特性的普通植物。
他完全可以挑选那些能产出对人类而言珍贵且稀缺物质的植物,伪装成“灵植”,交给当地人去种植。
不,不用种植,就直接让这些植物在“百蛮山”范围内满地乱长,正好伪装成“灵气复苏”的假象。
原住民通过采集“灵植”并与外界交易维持生计、甚至是“发家致富”,没准会让他们对“百蛮山”产生归属感。
到时候“莲花圣母”再换个圣洁的造型显露几个“神迹”……
啧!怕不是要遍地神庙、香火鼎盛,“白莲教”死灰复燃,走出国门、做大做强、再创辉煌!
荣毅忍不住为自己的这个天才创意点赞。
等到跟人类作过一场,局面陷入僵持,随着“百蛮山”范围内源源不断产出的“奇珍异宝”流向世界,那些远离此地,没有切肤之痛的国家,会不会站出来高呼:“众生平等”,“莲花”也有生存权?
到了那个时候,“东风快递”还丢得下来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