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材被封帝后,咋王朝出现盛世了? 第2112章

小说:废材被封帝后,咋王朝出现盛世了? 作者:佚名 更新时间:2025-11-14 05:37:52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“第三,太初初年,一度试以问政、经事、调兵为题,然士子无所措手,举者寥寥,主考自请削秩,终归典籍之问。”

  “故而今日朝堂之上,但凡经历风波者,皆知一事——”

  “科举之制,不怕细修细调,但忌大破大立。”

  “历代三次改革,皆有志者出,皆无一成事。”

  “所以,陛下欲改之言,臣等不敢轻听,更不敢轻信。”

  霍纲亦道:

  “陛下,若陛下所言之‘改’,果真为去其弊、补其缺,诸臣自当扶持。”

  “但倘若变其根本,改其取士之门槛,则非一家之议,非一朝之利,而是关乎百年之基。”

  郭仪随之出列,神色肃然,沉声道:

  “臣并非不信陛下之志,只是实不明白——此制行久,民心所归,士林信奉,为何非改不可?”

  “臣愚见,如今士子入仕,虽历年苦读,然终有门可入。”

  “倘若一朝破旧制,立新法,试题变其本体,恐士子茫然无所适从,反致怨声载道。”

  “旧法虽陈,但天下得以循之;新法虽新,若无章程成体,只怕画蛇添足。”

  魏瑞亦点头:

  “陛下,这数百年来,无一邻国能超越大尧之制,便因我之科举典章最精,试题设问最合事理。”

  “臣实难想象,还有何等更优之法,能胜如今之制?”

  “若真有,臣愿一听其详。”

  众臣齐声附议,殿中再度起伏一片。

  萧宁不语。

  他静静听完所有人之言,只是神色愈发淡然。

  良久,他才缓缓开口:

  “所以,诸卿之意,是天下再无可变之制,是千年既定之法便是人间至理,不可逾越?”

  无人答话。

  但那一张张凝重之面孔,无不写着“默认”二字。

  萧宁眼神微眯,手中轻轻转动一方墨玉镇纸,半晌后,语调忽而低沉:

  “朕非不识旧法之妙,亦非不知变制之险。”

  “但今日要改者——并非举制,不废殿试,不毁乡会三程,不破礼部贡籍之纲。”

  “朕所欲变者,唯有一事。”

  “便是——试题。”

  话音一落,殿中震动。

  许居正怔了怔,霍纲一愣,李安石猛然抬头,其余官员更是惊诧失色。

  “改试题?”

  有人低声自语,面带迷惘。

  殿中倏然寂静。

  沉默如潮水退去,卷走了先前的纷争与喧哗,留下的是一片凝结了数息的茫然。

  众臣面面相觑,不少人眉头紧锁,似听得分明,又似完全无法理解。

  站在朝堂上的人,哪个不是历经三试五关、数度挑灯夜读、以一纸诗策换来身上朝服的士林中人?

  他们熟悉礼部的考程,熟悉乡试的规矩,熟悉殿试的体例,也熟悉那一道道自千年前便已定下的命题范式。

  “改试题?”

  这三个字,从未以如此突兀的姿态,横亘在他们面前。

  从未有人认真地想过,这件看似“小而细微”的事情,其实牵动的,可能是整个朝堂之根、天下士林之本。

  不出数息,数道身影缓缓迈出朝列,神情复杂。

  霍纲首当其冲,沉声出列:

  “陛下,臣斗胆请言。”

  他顿了一下,目光望向御阶之上那道纤瘦却高峻的帝王身影,神情中既有敬畏,也有几分隐约的忧惧:

  “试题之设,固属小道,但其背后,系之者极大。”

  “自文宗以来,四书五经、诗赋策论,已为士子取仕之范。其设题之法、评卷之规、比试之序,皆由礼部严守,内廷监阅。”

  “其所以延续至今者,正因其所问之道,不离儒典、不离理法、不离治术,是为士道之根基。”

  他微微抬头,眼神愈发凝重:

  “试问陛下——”

  “若不问经义、不问礼治、不问法理,那天下读书之人,所学何在?其志何往?其言行何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