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材被封帝后,咋王朝出现盛世了? 第1918章

小说:废材被封帝后,咋王朝出现盛世了? 作者:佚名 更新时间:2025-11-14 05:37:52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然而,这才只是开端。

  殿内气氛尚未完全平复,那吏部尚书王擎重却忽然偏首,对着林志远微不可察地递了个眼色。

  林志远嘴角浮起一抹笑意,轻轻颔首,旋即稍稍偏身,背对朝堂,像是随意一瞥,眼神一扫,几名早已与他唱和多年的**成员立刻心领神会,双双出列。

  “启奏陛下!”一名工部侍郎躬身而出,声音响亮,神情颇为激动。

  “下官以为,户部尚书林大人的政令之中,关于田赋整顿一节,实为当下之急。旧制不改,农民负重,乡官无所作为,弊端横行!应立即施行,推行到各州郡县,以收新政之效!”

  “不错!”紧接着,一名礼部郎中也出列。

  “林尚书所列之‘府仓直达乡制’,可削弱中层盘剥,推恩于民,此策甚妙,应当立即颁行!”

  “陛下,林尚书对于减丁口、裁冗官之策,更是切中要害。以往诸部积冗,空耗粮饷,此策若行,不啻斧正之功!”

  一时间,声声附和,络绎不绝。

  **众人如同早已排演过千百遍般,有节奏地、一人接一人地列出他们“改革”的诸般举措。

  每一条都冠以“便民”、“节政”、“轻赋”、“肃吏”之名,听起来合情合理、顺应时局,连不少站在中列的官员都不禁暗自点头。

  更令人动容的,是这些策略一个比一个周全,覆盖户赋、仓储、人事、吏制、府郡权责,几乎可说面面俱到。

  然而——

  许居正站在百官前列,双目微阖,面容沉静,仿佛是在聆听,但实则耳中却早已嗡鸣作响。

  他听得出来,这些策略看似关心民生、治理吏治,实则暗藏太多私欲伏笔。

  比如所谓“府仓直达”,表面是为了防止州府中官吏贪污中饱,实则是要绕过旧制。

  把粮仓调度之权下放到“**人”控制的乡府,直接由他们掌握赋粮流通,方便他们在操作中“做账”。

  又比如“裁冗官”,其实是要以整顿为名,清除异己,将清流派系逐一剔除,换上自己人……

  这些,全是糖衣毒药。

  但最让许居正心寒的——不是这些人提出的策略。

  而是那高座之上,龙椅上的年轻君主,自始至终神色平静,眼睁睁看着这一切进行,没有一句质疑,没有一丝反问。

 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,时不时轻轻点头,甚至微微颔首,面上浮现出一抹……赞许之意。

  那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沉默,而更像是毫不设防的接纳。

  这令他无法不想:

  “他……真的懂么?”

  郭仪在一侧,冷峻如铁的面容早已绷得紧紧的,目光悄然瞥向霍纲。

  霍纲心中同样涌起一股沉沉的失望与无力感。

  一条、两条、三条……

  十数条“新政”接连递上,皆由**成员提出,无一人反对,无一人质疑。太和殿内,一派歌功颂德之貌。

  朝臣们面面相觑,原本尚存一丝观望之心的,也逐渐起了动摇。

  “林尚书确实能干啊,这一套一套的,我听着都有几分信服……”

  “**这些年少言少语,不争不显,如今看来却藏有深谋远略……”

  “若陛下真心采纳,今岁朝局,怕是要彻底变天了……”

  “唉,咱们这些老派之人,只怕已不合时宜……”

  就在朝堂群心思变之时,前排的许居正终于闭上了眼。

  他原本一直在观望陛下的反应,盼望着哪怕是一点反驳、哪怕是一次试探的追问——

  可是什么都没有。

  那份沉默,那份赞许,那份“似是而非”的轻点头,如铁锤一般砸在他的心上。

  “完了。”他心中苦叹。

  “看起来,陛下……是真的被**这套华词伪策所蒙蔽了。”

  身旁,霍纲眼神锐利,却同样不再开口。

  郭仪轻叹了一声,低声呢喃一句:“不该来。”

  站在他们身后的边孟广,面沉如水,眼中却有怒火隐隐翻腾。

  在他的理解中,主战主武、直言直断才是立国之本。

  可眼下这等充满虚伪算计的“献策大会”,在他看来无异于朝中大臣沦为奸佞走卒、朝廷规制变为利益分赃。

  “陛下……竟然也信了?”他不敢置信。

  而高座之上,萧宁依旧安坐龙椅之中,面容沉稳,视线深邃,如同凝望着漫漫山河。

  他一句话也没说。

  而正是这份沉默,仿佛一道冷风,从龙椅之上,吹进清流一系的心脏之中。

  此刻的**,却早已笑靥如春风。

  王擎重眼角含笑,手中玉扇轻摇,目光扫视群臣,眼中满是笃定与把握。他知道,这一场赌局,他赢了。

  今日之后,大尧朝局,再无清流之地!

  边孟广依旧不甘心,又一次,他站了出来。

  他的一番直言,掷地有声,回响在高殿之上。

  然而,他话音刚落,便迎来天子面色一沉,话锋如刃。

  “兵部尚书——”萧宁缓缓开口,声音中听不出情绪,却在一瞬压住全殿气息:

  “你方才所言,空泛无据,只凭一腔愤慨,就断人施政之策,岂不荒谬?!”

  “此乃改风日,你若有更良政大策,可当堂陈述,但若只是凭空抹黑,妄下断语,莫怪朕斥你无状!”

  话音落地,殿中寂然无声。

  边孟广一身铁骨,面色涨红:“陛下!”

  他虽一向刚正不阿,然此时此刻,萧宁那如冰冷铁剑般的话语,让他心头第一次生出一丝寒意。

  而这一幕,落入众多本还立场不明朝臣的眼中,却如晴天霹雳!

  不少人心中震动。

  “边尚书……又被驳斥了?”

  “他可是最早追随的老臣之一啊……”

  “若连他都不能获得信任,那我们这些摇摆不定之人……岂非更无容身之地?”

  “陛下……莫非真信了林志远那一套?”

  一个个目光悄然变幻。

  原本在清流和**之间游移的几位五品六品之臣,此刻脸上纷纷泛起了笑容,却是转头微微一躬,向**所在之列的几位成员拱了拱手,似是无意,又似故意。

  站在尚书台列中的一位礼部侍郎,忽然踏前半步,声音平和道:“臣以为林尚书所提之策,诚为时势所需,条理清晰,善法成章。”

  “若得推行,既能整顿田赋,又可利国利民。”

  又一位吏部主事出列:“臣亦附议。如今边地初定,若不趁机改革财政、清厘赋税,恐积重难返。”

  接连几人附议,殿中风向似在悄然变化。

  许居正一侧眉头深锁,目光扫过那几位出言者——

  这些人,他再熟悉不过。

  平日里朝会之上,多有观望之态,不偏不倚,遇事沉默。

  但今日,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**改革,分明是在表明态度。

  郭仪面无表情,内心却已生出隐忧。

  “这些墙头草……”他心中冷笑,“往日无所归属,如今风头一变,便赶着站队?”

  霍纲也微微偏头,目光落在那几人身上,目光如刀。

  可惜——此刻朝堂之上,他们已经开了口,便再也不会回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