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暖而安静的窑洞中,陈常在在静静的思考着轮胎的制造工艺流程。

  虽然后世他所在的军工厂,并没有轮胎生产线。

  但是,后世工厂军转民的时候,他们的厂子是从生产手扶拖拉机,到三轮车,到货车起家的。

  这些车辆都是需要轮胎的。

  而他也是不止一次的,去轮胎供应商的厂家考察过。

  对于整个轮胎的制造过程,工艺流程,和制造设备,他还是有所了解的。

  但后世的那些制造设备,以现在的条件是绝对做不出来。

  所以他也就只能因陋就简的,把后世自动化的东西,全部变成手动的,或是蒸汽机带动的。

  轮胎的制造并不像从外观看着那么简单。

  好像就是一个用橡胶压出来的一个橡胶圈。

  其实轮胎的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。

  整个轮胎其实是用一层层的胶片贴出来的。

  从最内层的内胆层,到骨架层到耐磨层。

  后世的好轮胎,有的需要十几层的贴合才能制造出来。

  而现在是不可能的。

 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特殊材料。

  轮胎的主要材料是天然橡胶、合成橡胶、石墨、碳黑和添加剂。

  轮胎里面的内层骨架是化学纤维和钢丝。

  现在化学实验室那边,只是通过实验手段,可以少量的生产出来丁二烯和苯乙烯。

  这两种材料是合成橡胶的主要成分。

  它们都是从石脑油里提取出来的。

  石脑油是在石油裂解过程中,介于汽油和煤油之间的一种轻油。

  后世也叫它粗汽油。

  在现在的条件下,陈常在既然无法做到后世那样的多层贴胎。

  那就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四层贴胎。

  就是最里面一层基础层,上面一层麻纤维层,再上面是一层钢丝层,外面一层耐磨层。

  之所以没有在钢丝层里面,用后世常用的化纤材料。

  那是因为陈常在现在可没有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。

  化学实验室,他的学生们每天都有着,永远都做不完的实验要做。

  很多材料和设备也得他们自己亲手去制取或是委托制造。

  而想要弄出来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,需要的设备非常多,过程非常复杂。

  所以只能往后推。

  而用麻纤维替代的话,它的稳定性虽然不如化纤好,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替代品使用了。

  其实最早的轮胎,也都是用麻纤维做的骨架。

  而在轮胎里加细钢丝,还是在1913年英国人提出的设想。

  但是因为橡胶和钢丝的粘合问题,所以一直没有实现这个设想。

  一直到了1946年,法国的米其林公司才把这个设想实现了。

  而实现这个粘合技术的主要工艺,就是高温硫化。

  高温硫化,让橡胶和钢丝上的铜镀层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,让橡胶可以渗透到钢丝表面的微孔中。

  这样就把橡胶和钢丝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。

  而冷拔钢丝的工艺,在陈常在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  钢丝的制造工艺,其实就是不断的,通过多道缩孔冷拔,把一根粗钢筋拔成了细钢丝。

  清晰的把记忆中,后世轮胎制造厂的那些设备制造原理给理顺了之后

  陈常在终于开始下笔画图了。

  从橡胶混料机,到压片机,到初成型贴片滚轮。

  再到最后的高温硫化成型机。

  这制造轮胎的四大核心设备,逐渐的从他的笔下落在了图纸之上。

  这套设备最后,也是最主要的高温高压硫化成型机。

  整套图纸,从高温高压成型模具,到吹气软内胆,到高温高压蒸汽管道。

  这一套设备是最复杂的。

  但是陈常在,还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做出来了最大的简化。

  后世那些自动动作,全都改成了手动完成。

  高压锁扣设计的非常结实。

  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想像成,在一个高压锅里,里面有一个由六块活动模具组成的,圆形钢模具。

 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
  这一整套设备图纸,陈常在用了五天的时间才真正的画完。

  等到他带着图纸走出窑洞的时候。

  那两把新枪的极限测试工作,和三轮车的制造工艺流程确定工作,全都已经做完了。

  “新枪测试工作做完了?”陈常在在把图纸交给了机械厂的刘师傅之后。

  他对拿着新枪和测试报告来向他汇报的学生问道。

  “是的老师,新枪的极限测试工作已经做完了。

  我们的这两把新枪都全部通过了极限测试考验。”

  “嗯,很不错。”陈常在边看着报告上的测试数据,边点头说道。

  其实这个结果也是在他的意料之内的。

  他在设计这两把新枪的时候,所依据的技术要求,都是采用了后世自动**所采用的技术要求。

  虽然因为两种枪在使用上有着一定的差异。

  但是按着后世的技术要求,生产出来的这两把栓动**和**。

  如果连这种简单的测试都无法通过的话。

  那他陈常在真是是白活一次了。

  既然现在枪支测试已经通过。

  那么就可以对这把枪进行小批量量产了。

  因为只有通过了小批量量产,才能知道,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,会出现什么问题。

  于是陈常在再一次,把和枪支制造有关联的各个厂子的厂长,和师傅们聚集了起来。

  开了一个小小的动员会,并下达了量产**和**,各一百支的命令。

  现在这些厂子的生产设备都已经到位了,就等着最后测试结束后,进行量产呢。

  在得到了陈常在的命令之后,用了整整五天时间,才量产完这总共二百支枪。

  之所以速度这么慢,最主要的是在量产阶段,要不断的找出来各种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,并对工艺流程进行微调。

  等到这一百支**和一百支**,完成了最后出厂校准、测试之后。

  陈常在在枪支这一块的工作,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。

  这两百支枪,将会给总部机关送过去。

  让总部机关的领导们,做出最后定型,并大量生产的最终决定。

  陈常在可以在技术上做出他想做的任何东西,也可以决定小批量试生产。

  但是最后的决定,还是需要总部机关的领导们来做的。

  就在陈常在和刘师傅、张师傅正在讨论轮胎制造设备的时候。

  总部机关的领导们,却都是在眉开眼笑的,看着自己手中拿着的新**和**。

  作为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,他们已经对一把枪的好坏有了天生的直觉。

  这把枪拿到手里是什么感觉,能不能成为一个杀敌利器。

  他们是一上手就能感觉出来。

  而现在领导们,对于这两把枪的感觉就是“好枪,是个能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好枪,绝对的杀敌利器。”

  就在所有领导们都在看着手中的新枪时。

  大领导却在看着他手中的枪支极限测试报表。

  和陈常在写的,对于未来半自动**,和全自动**的发展展望报告。

  还有一份轻步兵武器配置建议报告。

  这里面提及了,以现在的条件下,对于手动武器和自动武器的配比,轻型自动武器和重型自动武器的配比。

  轻型火炮在轻步兵作战中的作用以及发展计划,还有对于未来火炮的发展展望。

  以及轻型车辆,在未来部队运动当中起到的作用和发展。

  又在最后简要的设想了一下,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。

  这里面包括了部队的指挥、作战、通讯、后勤四大类。

  除了这两份报告之外。

  他还单独的写了一份,关于发展轻型装甲车、轻型坦克,和战斗机的初步发展设想。

  以及可行性研究的报告。

  这些报告其实是陈常在根据现在队伍的现实情况,和工业发展情况。

  一直在做着,并不断在进行修改的报告。

  现在吴家堡的工业基地,已经发展出来了基本的工业雏形。

  所以陈常在也觉得这份报告,现在是可以拿出来了。

  大领导看着这三分报告看的入神。

  就连窑洞外,其他领导们,试枪时的枪声都没有注意。

  直到外面的领导们来到了窑洞里,对着大领导说道:“领导,这真的是两把好枪啊。

  这是两把绝对的好枪。

  我们应该马上定型,并且立即开始投入大量生产。”

  这才把大领导从看报告的沉思中给惊醒了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