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滇古道的夜,被贡嘎雪山的月光染得一片银白,却驱不散山谷里的寒意。五尺道沿着陡峭的山体开凿而成,最窄处的悬崖栈道仅容一骑侧身通过,外侧便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,谷底怒江的咆哮声顺着风势传来,如同鬼魅的嘶吼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马帮首领罗老栓牵着打头的枣红马,马背上的筐篓用双层油布裹得严严实实,里面装的是蜀地军工坊急缺的滇铜 —— 每一块铜锭都被工匠精心打磨过,棱角分明,沉甸甸的,压得马镫都微微下垂。罗老栓时不时伸手扶一下筐篓,指尖能感受到油布下金属的冰凉,心里清楚,这些铜锭是蜀地铸造新炮的关键,少一块,可能就少一门能抵御清军的火炮。
栈道的石板被千年马蹄磨得光滑发亮,又沾着晨露凝结的薄冰,骡**蹄子踩上去,时不时打滑,发出 “得得” 的声响。走在队伍末尾的滇地伙计阿吉,负责看管最后三匹驮马,其中两匹驮着三七、天麻等珍贵药材,另一匹则驮着鞣制好的皮革。他怀里揣着母亲绣的平安符,手指却一直攥着马鞍上的绳索,每一次骡马打滑,他都吓得心跳加速 —— 这些药材是成都军营医官点名要的,上个月蜀地与清军在川北交战,不少伤员因为缺药伤口化脓,若是这批药材出了差错,不知道又有多少将士要受苦。
“都打起精神来!前面是‘鬼见愁’!” 罗老栓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“鬼见愁” 路段的崖壁上常年渗水,石板上长满青苔,即便没有薄冰,也滑得能让人摔断骨头。罗老栓率先牵马走上这段路,枣红**蹄子在青苔上打滑,前腿微微弯曲,险些跪倒在地。他立刻俯身,用手里的木棍死死抵住马腹,同时对身后喊道:“把马缰绳再拉紧些!身子往内侧靠!” 伙计们纷纷照做,有人甚至脱下身上的粗布外套,铺在最滑的石板上,让骡马踩着外套通过 —— 外套磨破了可以再缝,可这些物资若是丢了,蜀地的抗清大计就少了一份保障。
突然,打头的枣红马猛地停下脚步,前蹄高高扬起,发出一声不安的嘶鸣。罗老栓顺着**目光望去,只见 “鬼见愁” 上方的崖壁上,泥土正簌簌滑落,还夹杂着细小的石块。“不好!是泥石流!” 他话音刚落,豆大的雨点便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,瞬间将栈道上的薄冰融化,石板变得更加湿滑。罗老栓嘶吼着下令:“快!用绳索把马队连起来!把驮药材和铜锭的马牵到最内侧!”
伙计们手忙脚乱地解下腰间的麻绳,将三十多匹骡马串联成一个整体。阿吉死死拽着驮药材的马绳,看着雨水顺着油布往下流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绝不能让药材被淋湿!这些药材一旦受潮发霉,就全废了!可泥石流来得太快,一股浑浊的泥浆裹挟着碗口大的石块,从山上汹涌而下,直接冲垮了栈道外侧的三块石板。两匹驮着滇铜的骡马受惊失控,挣脱了绳索,朝着崖边冲去。
“拦住它们!” 阿吉失声喊道,想要冲过去拉住马绳,却被身旁的老伙计王大叔死死拽住:“别去!你会被一起带下去的!” 阿吉眼睁睁看着那两匹骡马连同背上的筐篓一起坠入深渊,铜锭撞击崖壁的 “哐当” 声与怒江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,刺得他耳膜生疼。他看着崖边空荡荡的缺口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—— 那两匹骡马是他从滇地挑选的良种,能负重、耐力强,如今却葬身谷底;更让他心疼的是那些铜锭,每一块都有二十斤重,是工匠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,就这么没了,不知道要耽误多少火炮的铸造进度。
泥石流过后,雨渐渐小了,可栈道上早已一片狼藉。罗老栓蹲下身,看着栈道缺口处残留的铜锭碎片,眼圈泛红 —— 他走这条古道二十年,见过马帮伙计坠崖,见过骡马累死,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心疼过物资。这些滇铜、药材,是林宇大人派人与云南土司反复谈判,才换来的战略补给,是蜀地打破东南封锁的希望啊!他伸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泥浆,站起身,从驮队里取出备用的木板和铁钉,对伙计们说:“咱们把缺口补上!就算扛,也要把剩下的物资扛到蜀地!”
伙计们立刻行动起来,王大叔负责用铁钉固定木板,阿吉和其他年轻伙计则小心翼翼地将散落的铜锭碎片收集起来 —— 哪怕是一小块铜,也不能浪费。罗老栓则牵着枣红马,率先踏上修补好的栈道,马背上的筐篓虽然轻了些,却依旧沉甸甸的,压得马肩微微塌陷。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伙计们,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,脸上沾满了泥浆,却没有一个人抱怨。阿吉扛着一袋药材,脚步有些踉跄,却依旧紧紧护着药袋,生怕被崖壁上滴落的雨水打湿。
走了约莫一个时辰,前方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—— 一段必经之路被山洪冲断,形成了一道宽约丈余的沟壑,下方是湍急的溪流。罗老栓皱着眉打量着沟壑,心里盘算着:绕路要多走三天,可这些药材和铜锭不能等!他转头对伙计们说:“先把筐篓卸下来,用绳索吊过去!再用藤蔓搭木桥,把骡马牵过去!”
伙计们分工合作,王大叔和两名力气大的伙计拉住绳索,将装着滇铜和药材的筐篓缓缓吊过沟壑。阿吉负责在对岸接应,每接到一个筐篓,他都要先检查油布是否完好,确认铜锭和药材没有受潮,才敢放在一旁。筐篓在半空中晃动,下方的溪流裹挟着泥沙奔腾而过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生怕绳索断裂。有一次,装着药材的筐篓突然倾斜,阿吉眼疾手快,伸手死死抓住筐篓边缘,手指被绳索勒得通红,才稳住了筐篓 —— 他知道,这里面的天麻能治头痛,是给前线将领准备的,绝不能出任何差错。
好不容易将所有筐篓吊到对岸,罗老栓又带着伙计们用藤蔓和树枝搭建木桥。木桥狭窄而摇晃,骡马走到上面时,吓得浑身发抖,前蹄不停刨着桥面。阿吉牵着驮药材的马,一边轻轻**马颈安抚它,一边小声说:“再坚持一下,到了蜀地,给你喂最好的草料。” 骡马仿佛听懂了他的话,渐渐平静下来,小心翼翼地跟着枣红马过了桥。
当最后一匹骡马安全抵达对岸时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罗老栓看着堆放在一旁的物资,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—— 虽然损失了两匹骡马和一些铜锭,但大部分物资都完好无损。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写着林宇大人托人带来的话:“滇蜀通道,乃蜀地生命线,物资虽少,却系抗清大局。” 罗老栓将纸条递给阿吉,轻声说:“你看,咱们走的这条路,扛的不是物资,是蜀地的希望啊。”
阿吉接过纸条,看着上面的字迹,眼眶又湿润了。他抬头望向远方,只见朝阳从雪山背后升起,金色的光芒洒在古道上,驱散了些许寒意。马帮再次出发,铃铛声在清晨的山谷间回荡,与溪流声、鸟鸣声交织在一起。罗老栓牵着枣红马走在最前面,阿吉扛着一袋药材跟在后面,伙计们的脚步虽然疲惫,却异常坚定 —— 他们知道,只要这些物资能顺利抵达成都,蜀地的工匠就能铸造出更多的火炮,将士们就能有更好的装备,抗清的胜算就多一分。这条古道虽然艰险,可他们扛着的,是整个蜀地的未来,再苦再难,也必须走下去。
当泸定关的轮廓出现在远方时,罗老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守关将士看到马帮的身影,立刻迎了上来,当他们看到筐篓里的滇铜和药材时,眼中满是惊喜。“这些物资来得太及时了!” 守关校尉激动地说,“成都军工坊的工匠们早就等着滇铜铸炮,医官们也急着用药材救治伤员呢!”
阿吉看着将士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物资,心里涌起一股自豪感。他摸了摸怀里的平安符,又看了看身旁的王大叔,轻声说:“王大叔,咱们做到了。” 王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着点头:“是啊,做到了。”
栈道的石板被千年马蹄磨得光滑发亮,又沾着晨露凝结的薄冰,骡**蹄子踩上去,时不时打滑,发出 “得得” 的声响。走在队伍末尾的滇地伙计阿吉,负责看管最后三匹驮马,其中两匹驮着三七、天麻等珍贵药材,另一匹则驮着鞣制好的皮革。他怀里揣着母亲绣的平安符,手指却一直攥着马鞍上的绳索,每一次骡马打滑,他都吓得心跳加速 —— 这些药材是成都军营医官点名要的,上个月蜀地与清军在川北交战,不少伤员因为缺药伤口化脓,若是这批药材出了差错,不知道又有多少将士要受苦。
“都打起精神来!前面是‘鬼见愁’!” 罗老栓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“鬼见愁” 路段的崖壁上常年渗水,石板上长满青苔,即便没有薄冰,也滑得能让人摔断骨头。罗老栓率先牵马走上这段路,枣红**蹄子在青苔上打滑,前腿微微弯曲,险些跪倒在地。他立刻俯身,用手里的木棍死死抵住马腹,同时对身后喊道:“把马缰绳再拉紧些!身子往内侧靠!” 伙计们纷纷照做,有人甚至脱下身上的粗布外套,铺在最滑的石板上,让骡马踩着外套通过 —— 外套磨破了可以再缝,可这些物资若是丢了,蜀地的抗清大计就少了一份保障。
突然,打头的枣红马猛地停下脚步,前蹄高高扬起,发出一声不安的嘶鸣。罗老栓顺着**目光望去,只见 “鬼见愁” 上方的崖壁上,泥土正簌簌滑落,还夹杂着细小的石块。“不好!是泥石流!” 他话音刚落,豆大的雨点便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,瞬间将栈道上的薄冰融化,石板变得更加湿滑。罗老栓嘶吼着下令:“快!用绳索把马队连起来!把驮药材和铜锭的马牵到最内侧!”
伙计们手忙脚乱地解下腰间的麻绳,将三十多匹骡马串联成一个整体。阿吉死死拽着驮药材的马绳,看着雨水顺着油布往下流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绝不能让药材被淋湿!这些药材一旦受潮发霉,就全废了!可泥石流来得太快,一股浑浊的泥浆裹挟着碗口大的石块,从山上汹涌而下,直接冲垮了栈道外侧的三块石板。两匹驮着滇铜的骡马受惊失控,挣脱了绳索,朝着崖边冲去。
“拦住它们!” 阿吉失声喊道,想要冲过去拉住马绳,却被身旁的老伙计王大叔死死拽住:“别去!你会被一起带下去的!” 阿吉眼睁睁看着那两匹骡马连同背上的筐篓一起坠入深渊,铜锭撞击崖壁的 “哐当” 声与怒江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,刺得他耳膜生疼。他看着崖边空荡荡的缺口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—— 那两匹骡马是他从滇地挑选的良种,能负重、耐力强,如今却葬身谷底;更让他心疼的是那些铜锭,每一块都有二十斤重,是工匠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,就这么没了,不知道要耽误多少火炮的铸造进度。
泥石流过后,雨渐渐小了,可栈道上早已一片狼藉。罗老栓蹲下身,看着栈道缺口处残留的铜锭碎片,眼圈泛红 —— 他走这条古道二十年,见过马帮伙计坠崖,见过骡马累死,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心疼过物资。这些滇铜、药材,是林宇大人派人与云南土司反复谈判,才换来的战略补给,是蜀地打破东南封锁的希望啊!他伸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泥浆,站起身,从驮队里取出备用的木板和铁钉,对伙计们说:“咱们把缺口补上!就算扛,也要把剩下的物资扛到蜀地!”
伙计们立刻行动起来,王大叔负责用铁钉固定木板,阿吉和其他年轻伙计则小心翼翼地将散落的铜锭碎片收集起来 —— 哪怕是一小块铜,也不能浪费。罗老栓则牵着枣红马,率先踏上修补好的栈道,马背上的筐篓虽然轻了些,却依旧沉甸甸的,压得马肩微微塌陷。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伙计们,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,脸上沾满了泥浆,却没有一个人抱怨。阿吉扛着一袋药材,脚步有些踉跄,却依旧紧紧护着药袋,生怕被崖壁上滴落的雨水打湿。
走了约莫一个时辰,前方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—— 一段必经之路被山洪冲断,形成了一道宽约丈余的沟壑,下方是湍急的溪流。罗老栓皱着眉打量着沟壑,心里盘算着:绕路要多走三天,可这些药材和铜锭不能等!他转头对伙计们说:“先把筐篓卸下来,用绳索吊过去!再用藤蔓搭木桥,把骡马牵过去!”
伙计们分工合作,王大叔和两名力气大的伙计拉住绳索,将装着滇铜和药材的筐篓缓缓吊过沟壑。阿吉负责在对岸接应,每接到一个筐篓,他都要先检查油布是否完好,确认铜锭和药材没有受潮,才敢放在一旁。筐篓在半空中晃动,下方的溪流裹挟着泥沙奔腾而过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生怕绳索断裂。有一次,装着药材的筐篓突然倾斜,阿吉眼疾手快,伸手死死抓住筐篓边缘,手指被绳索勒得通红,才稳住了筐篓 —— 他知道,这里面的天麻能治头痛,是给前线将领准备的,绝不能出任何差错。
好不容易将所有筐篓吊到对岸,罗老栓又带着伙计们用藤蔓和树枝搭建木桥。木桥狭窄而摇晃,骡马走到上面时,吓得浑身发抖,前蹄不停刨着桥面。阿吉牵着驮药材的马,一边轻轻**马颈安抚它,一边小声说:“再坚持一下,到了蜀地,给你喂最好的草料。” 骡马仿佛听懂了他的话,渐渐平静下来,小心翼翼地跟着枣红马过了桥。
当最后一匹骡马安全抵达对岸时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罗老栓看着堆放在一旁的物资,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—— 虽然损失了两匹骡马和一些铜锭,但大部分物资都完好无损。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写着林宇大人托人带来的话:“滇蜀通道,乃蜀地生命线,物资虽少,却系抗清大局。” 罗老栓将纸条递给阿吉,轻声说:“你看,咱们走的这条路,扛的不是物资,是蜀地的希望啊。”
阿吉接过纸条,看着上面的字迹,眼眶又湿润了。他抬头望向远方,只见朝阳从雪山背后升起,金色的光芒洒在古道上,驱散了些许寒意。马帮再次出发,铃铛声在清晨的山谷间回荡,与溪流声、鸟鸣声交织在一起。罗老栓牵着枣红马走在最前面,阿吉扛着一袋药材跟在后面,伙计们的脚步虽然疲惫,却异常坚定 —— 他们知道,只要这些物资能顺利抵达成都,蜀地的工匠就能铸造出更多的火炮,将士们就能有更好的装备,抗清的胜算就多一分。这条古道虽然艰险,可他们扛着的,是整个蜀地的未来,再苦再难,也必须走下去。
当泸定关的轮廓出现在远方时,罗老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守关将士看到马帮的身影,立刻迎了上来,当他们看到筐篓里的滇铜和药材时,眼中满是惊喜。“这些物资来得太及时了!” 守关校尉激动地说,“成都军工坊的工匠们早就等着滇铜铸炮,医官们也急着用药材救治伤员呢!”
阿吉看着将士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物资,心里涌起一股自豪感。他摸了摸怀里的平安符,又看了看身旁的王大叔,轻声说:“王大叔,咱们做到了。” 王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着点头:“是啊,做到了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