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城中心的校场,往日是新军操练的地方,今日却被临时改造成公审刑场。晨光刺破薄雾,高台之上悬挂着 “肃奸锄恶,以正 国法” 的黑底金字横幅,寒风一吹,横幅猎猎作响,透着一股肃杀之气。高台之下,数万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,挤得水泄不通,摩肩接踵间,满是压抑的愤怒与期待 —— 自伪券泛滥、米价飞涨以来,百姓们积压的怨气,终于要在今日找到宣泄的出口。
林宇站在校场入口的阴影里,尚未走上高台。他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头,耳边隐约传来百姓的低语,大多是对伪券的咒骂、对米价的抱怨。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墨色玉带,心里泛起一阵沉重:“这些百姓,本该过着安稳日子,却因赵文远等人的贪婪,忍饥挨饿,受尽苦楚。今日这场刑典,不仅是为了清算罪行,更是要给他们一个交代,一份希望。”
高台之上,赵文远、孙鹤年等十余名案犯被五花大绑,跪在冰冷的木板上。赵文远往日的儒雅荡然无存,绸缎囚衣沾满尘土,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,眼神空洞地望着地面;孙鹤年则依旧梗着脖子,却掩不住眼底的恐惧,昨夜的顽抗早已被折磨得烟消云散;“隆昌号” 掌柜等从犯更是浑身颤抖,裤脚甚至渗出了水渍,往日的嚣张跋扈化为乌有。林宇的目光扫过这些案犯,心中没有丝毫怜悯,只有冰冷的愤怒:“食君之禄,却不忠君之事;受民之托,却害民之利。这样的蛀虫,留着只会贻害无穷。”
“肃静!” 随着陈平一声高喝,校场瞬间安静下来。他身着铠甲,手持卷宗,迈步走到高台中央,目光扫过台下百姓,声音洪亮如钟:“今日在此公审伪券案首从人犯,诸位百姓皆是见证!接下来,本官将逐一宣读他们的罪状,让天下人都知道,这些蛀虫是如何背叛蜀地、残害百姓的!”
他展开卷宗,指尖落在 “赵文远” 的名字上,语气陡然变得严厉:“首犯赵文远,前户部侍郎,卸任后不思归隐养老,反而勾结福建伪朝,充当其内应!据查获的密信证实,自去年冬始,他便通过心腹与福建兵部往来,每月传递蜀地粮价、军防、民生等情报,甚至为福建方面制定‘伪券扰乱计划’—— 其密信中明确写道‘以伪券乱蜀地之财,以饥民乱蜀地之序,待其内乱,我军可乘虚而入’!”
台下百姓瞬间哗然,一个中年妇人忍不住哭喊道:“难怪去年冬天米价突然涨了!原来是你这个奸贼在搞鬼!我家孩子就是因为买不起米,冻饿而死的!”
陈平抬手示意安静,继续宣读:“不仅如此,赵文远还利用昔日人脉,暗中联络‘隆昌号’‘德盛行’等商行,提供伪造蜀锦券的技术图纸 —— 此图纸乃福建方面所赠,上面标注着蜀锦券的防伪纹路、油墨配方,甚至包括官仓粮票的样式!他还从家中私藏的纹银中,拿出五千两作为启动资金,资助‘隆昌号’采购油墨、纸张,建立伪券印制网络!”
他转向孙鹤年,声音更添几分冰冷:“首犯孙鹤年,前成都卫指挥佥事,手握兵权却不知报国,反而沦为赵文远的帮凶!他将城西别院改为伪券中转站,每月接收从西郊染坊运来的伪券,再通过家丁分发给各商行;其别院地窖中,还查获了三百余张未及流通的伪券,票面金额合计五千两白银!”
“更可恶的是,当我军察觉染坊异常,前往探查时,孙鹤年竟纠集五十余名旧部家丁,手持刀枪弓弩,抗拒抓捕!他亲自下令放箭,导致三名军士中箭受伤,其中一名年轻军士因箭镞带毒,至今仍在军营医馆昏迷不醒!” 陈平举起一份医疗记录,展示给台下百姓,“这便是军士的伤情记录,上面有军医的签名画押,铁证如山!”
台下百姓的愤怒彻底爆发,一个手持锄头的农夫高声喊道:“杀了这个刽子手!他不仅害百姓,还伤我们的兵爷!” 烂菜叶、土块如雨点般飞向高台,孙鹤年被一块土块砸中额头,鲜血顺着脸颊流下,他却不敢躲闪,只能死死低着头。
林宇看着这一幕,眉头微微皱起,心中暗道:“民怨已深,若不及时疏导,恐生祸乱。今日必须快刀斩乱麻,既平息民愤,又树立法度,让百姓知道,蜀地有法可依,有冤可伸。” 他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素色锦袍的衣襟,迈步走向高台 —— 是时候了,该他给百姓一个答复,给蜀地一个交代。
他走上高台,抬手示意陈平退下。站在高台边缘,目光如电,缓缓扫过台下数万百姓 —— 有愤怒的、有期待的、有恐惧的,每一双眼睛里,都映着他的身影。“诸位百姓,” 林宇的声音没有借助任何工具,却清晰地传遍校场的每一个角落,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,“伪券之祸,让大家吃了苦、受了罪,本王知道,也心疼。” 说这话时,他的眼前闪过那些饥肠辘辘的孩子、绝望哭泣的妇人、苍老无助的老人 —— 有个叫李阿婆的老妇,用攒了半年的五两伪券去买米,结果被粮铺拒收,当场哭倒在街头;有个叫王二郎的小贩,收了十两伪券,转头发现无法使用,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家老小挨饿 —— 这些画面,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。
他顿了顿,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案犯,语气瞬间变得冰冷:“但天道昭昭,法理不容!赵文远勾结外敌,卖主求荣,用伪券搅乱蜀地经济;孙鹤年助纣为虐,抗拒抓捕,残害我军将士;他们的罪行,不仅害了百姓,更动摇了蜀地的根基!犯了错,就要付出代价;背叛了蜀地,背叛了百姓,就要用命来偿!” 心中却在权衡:“斩立决虽显铁血,但在乱世之中,唯有重典,才能震慑宵小,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再轻举妄动。若今日手软,他日必会后患无穷。”
“首犯赵文远、孙鹤年,勾结外敌,伪造宝钞,扰乱民生,残害军士,恶贯满盈!依《蜀地战时律》‘通敌叛国者斩’‘抗拒王师者斩’之条,判 —— 斩立决!即刻执行!” 林宇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下达判决的那一刻,他的手微微收紧 —— 他知道,这一声令下,两条人命便会终结,但他没有退路,为了那些因伪券受苦的百姓,为了那些为国负伤的军士,为了蜀地的安定,他必须这么做。
“其家产全部抄没,充入府库!赵文远家中查获的三万两纹银、二十亩良田,孙鹤年的别院、商铺,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,在各州县开设平价粮铺,确保一两蜀锦券能买十斤糙米;一部分用于抚恤在抓捕中受伤的军士,以及因伪券倾家荡产的百姓 —— 李阿婆、王二郎这些受牵连的人,都将得到补偿!” 他补充道,心中盘算着:“抄没的家产虽不能完全弥补百姓的损失,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,让他们感受到一丝温暖,一丝希望。”
命令下达,刽子手高高举起鬼头刀,“唰” 的一声,两道寒光闪过。伴随着 “噗嗤” 的血肉分离声,赵文远、孙鹤年的人头落地,滚到高台边缘,鲜血瞬间染红了木板,顺着缝隙滴落在地上,形成一滩刺目的红色。
林宇看着这一幕,面色平静,心中却没有丝毫快意,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:“这不是结束,只是开始。清除了这些蛀虫,还要面对经济危机、满清威胁、福建阴谋,前路依旧艰难。但至少,今日给了百姓一个交代,给了那些逝去的生命一个告慰。”
台下爆发出震天般的欢呼,那个之前怒吼的老汉,激动得老泪纵横,对着高台连连作揖:“王爷英明!王爷为民做主!” 林宇看着台下的欢呼,脸上没有丝毫笑意,心中暗道:“百姓的欢呼,是信任,也是压力。我若不能兑现承诺,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,今日的欢呼,他日便会变成失望的咒骂。”
他再次开口,声音依旧沉稳:“诸位百姓,斩了赵文远、孙鹤年,只是第一步。接下来,本王会下令:第一,加大新版蜀锦券的发行,新版券采用三层防伪 —— 新增水印、火漆印、暗纹,确保无法伪造;第二,开放蜀地五大官仓,即日起至下月,每日向百姓供应平价米、平价盐,每人凭身份证明可购米五斤、盐半斤;第三,加强对商行、票号的监管,凡发现流通伪券者,一律严惩不贷!”
“本王不敢保证,蜀地立刻就能太平无事,也不敢保证,大家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。但本王向大家承诺,会用尽全力,肃奸锄恶,稳定经济,抗敌保境,让大家能有一个安生的家,能有一口安稳的饭吃!” 说这话时,他的目光坚定,心中充满了决心: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无论面对多大的敌人,我都要守住蜀地,守住这一方百姓,守住复兴华夏的希望。”
日上三竿,刑场的血迹被黄土掩盖,百姓们渐渐散去。林宇站在高台上,望着百姓们离去的背影,眉头微微皱起。刘子墨上前,低声道:“王爷,刑典已毕,民心暂时安定下来了。”
“暂时安定,不代表永远安定。” 林宇叹了口气,心中满是忧虑,“杀了赵文远、孙鹤年,能震慑宵小,却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;能凝聚一部分民心,却也可能让旧势力更加隐蔽地反扑。那个福建高手还没开口,福建方面是否还有其他内应?满清的威胁也近在眼前,范文程回去后,皇太极会不会立刻派兵来犯?” 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坚定,“传我命令,立刻组织人手清点抄没家产,三日内必须将平价粮铺开起来;同时,提审那个福建高手,动用暗堂的审讯手段,无论用什么方法,都要撬开他的嘴,查清福建的全盘计划!”
林宇站在校场入口的阴影里,尚未走上高台。他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头,耳边隐约传来百姓的低语,大多是对伪券的咒骂、对米价的抱怨。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墨色玉带,心里泛起一阵沉重:“这些百姓,本该过着安稳日子,却因赵文远等人的贪婪,忍饥挨饿,受尽苦楚。今日这场刑典,不仅是为了清算罪行,更是要给他们一个交代,一份希望。”
高台之上,赵文远、孙鹤年等十余名案犯被五花大绑,跪在冰冷的木板上。赵文远往日的儒雅荡然无存,绸缎囚衣沾满尘土,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,眼神空洞地望着地面;孙鹤年则依旧梗着脖子,却掩不住眼底的恐惧,昨夜的顽抗早已被折磨得烟消云散;“隆昌号” 掌柜等从犯更是浑身颤抖,裤脚甚至渗出了水渍,往日的嚣张跋扈化为乌有。林宇的目光扫过这些案犯,心中没有丝毫怜悯,只有冰冷的愤怒:“食君之禄,却不忠君之事;受民之托,却害民之利。这样的蛀虫,留着只会贻害无穷。”
“肃静!” 随着陈平一声高喝,校场瞬间安静下来。他身着铠甲,手持卷宗,迈步走到高台中央,目光扫过台下百姓,声音洪亮如钟:“今日在此公审伪券案首从人犯,诸位百姓皆是见证!接下来,本官将逐一宣读他们的罪状,让天下人都知道,这些蛀虫是如何背叛蜀地、残害百姓的!”
他展开卷宗,指尖落在 “赵文远” 的名字上,语气陡然变得严厉:“首犯赵文远,前户部侍郎,卸任后不思归隐养老,反而勾结福建伪朝,充当其内应!据查获的密信证实,自去年冬始,他便通过心腹与福建兵部往来,每月传递蜀地粮价、军防、民生等情报,甚至为福建方面制定‘伪券扰乱计划’—— 其密信中明确写道‘以伪券乱蜀地之财,以饥民乱蜀地之序,待其内乱,我军可乘虚而入’!”
台下百姓瞬间哗然,一个中年妇人忍不住哭喊道:“难怪去年冬天米价突然涨了!原来是你这个奸贼在搞鬼!我家孩子就是因为买不起米,冻饿而死的!”
陈平抬手示意安静,继续宣读:“不仅如此,赵文远还利用昔日人脉,暗中联络‘隆昌号’‘德盛行’等商行,提供伪造蜀锦券的技术图纸 —— 此图纸乃福建方面所赠,上面标注着蜀锦券的防伪纹路、油墨配方,甚至包括官仓粮票的样式!他还从家中私藏的纹银中,拿出五千两作为启动资金,资助‘隆昌号’采购油墨、纸张,建立伪券印制网络!”
他转向孙鹤年,声音更添几分冰冷:“首犯孙鹤年,前成都卫指挥佥事,手握兵权却不知报国,反而沦为赵文远的帮凶!他将城西别院改为伪券中转站,每月接收从西郊染坊运来的伪券,再通过家丁分发给各商行;其别院地窖中,还查获了三百余张未及流通的伪券,票面金额合计五千两白银!”
“更可恶的是,当我军察觉染坊异常,前往探查时,孙鹤年竟纠集五十余名旧部家丁,手持刀枪弓弩,抗拒抓捕!他亲自下令放箭,导致三名军士中箭受伤,其中一名年轻军士因箭镞带毒,至今仍在军营医馆昏迷不醒!” 陈平举起一份医疗记录,展示给台下百姓,“这便是军士的伤情记录,上面有军医的签名画押,铁证如山!”
台下百姓的愤怒彻底爆发,一个手持锄头的农夫高声喊道:“杀了这个刽子手!他不仅害百姓,还伤我们的兵爷!” 烂菜叶、土块如雨点般飞向高台,孙鹤年被一块土块砸中额头,鲜血顺着脸颊流下,他却不敢躲闪,只能死死低着头。
林宇看着这一幕,眉头微微皱起,心中暗道:“民怨已深,若不及时疏导,恐生祸乱。今日必须快刀斩乱麻,既平息民愤,又树立法度,让百姓知道,蜀地有法可依,有冤可伸。” 他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素色锦袍的衣襟,迈步走向高台 —— 是时候了,该他给百姓一个答复,给蜀地一个交代。
他走上高台,抬手示意陈平退下。站在高台边缘,目光如电,缓缓扫过台下数万百姓 —— 有愤怒的、有期待的、有恐惧的,每一双眼睛里,都映着他的身影。“诸位百姓,” 林宇的声音没有借助任何工具,却清晰地传遍校场的每一个角落,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,“伪券之祸,让大家吃了苦、受了罪,本王知道,也心疼。” 说这话时,他的眼前闪过那些饥肠辘辘的孩子、绝望哭泣的妇人、苍老无助的老人 —— 有个叫李阿婆的老妇,用攒了半年的五两伪券去买米,结果被粮铺拒收,当场哭倒在街头;有个叫王二郎的小贩,收了十两伪券,转头发现无法使用,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家老小挨饿 —— 这些画面,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。
他顿了顿,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案犯,语气瞬间变得冰冷:“但天道昭昭,法理不容!赵文远勾结外敌,卖主求荣,用伪券搅乱蜀地经济;孙鹤年助纣为虐,抗拒抓捕,残害我军将士;他们的罪行,不仅害了百姓,更动摇了蜀地的根基!犯了错,就要付出代价;背叛了蜀地,背叛了百姓,就要用命来偿!” 心中却在权衡:“斩立决虽显铁血,但在乱世之中,唯有重典,才能震慑宵小,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再轻举妄动。若今日手软,他日必会后患无穷。”
“首犯赵文远、孙鹤年,勾结外敌,伪造宝钞,扰乱民生,残害军士,恶贯满盈!依《蜀地战时律》‘通敌叛国者斩’‘抗拒王师者斩’之条,判 —— 斩立决!即刻执行!” 林宇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下达判决的那一刻,他的手微微收紧 —— 他知道,这一声令下,两条人命便会终结,但他没有退路,为了那些因伪券受苦的百姓,为了那些为国负伤的军士,为了蜀地的安定,他必须这么做。
“其家产全部抄没,充入府库!赵文远家中查获的三万两纹银、二十亩良田,孙鹤年的别院、商铺,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,在各州县开设平价粮铺,确保一两蜀锦券能买十斤糙米;一部分用于抚恤在抓捕中受伤的军士,以及因伪券倾家荡产的百姓 —— 李阿婆、王二郎这些受牵连的人,都将得到补偿!” 他补充道,心中盘算着:“抄没的家产虽不能完全弥补百姓的损失,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,让他们感受到一丝温暖,一丝希望。”
命令下达,刽子手高高举起鬼头刀,“唰” 的一声,两道寒光闪过。伴随着 “噗嗤” 的血肉分离声,赵文远、孙鹤年的人头落地,滚到高台边缘,鲜血瞬间染红了木板,顺着缝隙滴落在地上,形成一滩刺目的红色。
林宇看着这一幕,面色平静,心中却没有丝毫快意,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:“这不是结束,只是开始。清除了这些蛀虫,还要面对经济危机、满清威胁、福建阴谋,前路依旧艰难。但至少,今日给了百姓一个交代,给了那些逝去的生命一个告慰。”
台下爆发出震天般的欢呼,那个之前怒吼的老汉,激动得老泪纵横,对着高台连连作揖:“王爷英明!王爷为民做主!” 林宇看着台下的欢呼,脸上没有丝毫笑意,心中暗道:“百姓的欢呼,是信任,也是压力。我若不能兑现承诺,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,今日的欢呼,他日便会变成失望的咒骂。”
他再次开口,声音依旧沉稳:“诸位百姓,斩了赵文远、孙鹤年,只是第一步。接下来,本王会下令:第一,加大新版蜀锦券的发行,新版券采用三层防伪 —— 新增水印、火漆印、暗纹,确保无法伪造;第二,开放蜀地五大官仓,即日起至下月,每日向百姓供应平价米、平价盐,每人凭身份证明可购米五斤、盐半斤;第三,加强对商行、票号的监管,凡发现流通伪券者,一律严惩不贷!”
“本王不敢保证,蜀地立刻就能太平无事,也不敢保证,大家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。但本王向大家承诺,会用尽全力,肃奸锄恶,稳定经济,抗敌保境,让大家能有一个安生的家,能有一口安稳的饭吃!” 说这话时,他的目光坚定,心中充满了决心: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无论面对多大的敌人,我都要守住蜀地,守住这一方百姓,守住复兴华夏的希望。”
日上三竿,刑场的血迹被黄土掩盖,百姓们渐渐散去。林宇站在高台上,望着百姓们离去的背影,眉头微微皱起。刘子墨上前,低声道:“王爷,刑典已毕,民心暂时安定下来了。”
“暂时安定,不代表永远安定。” 林宇叹了口气,心中满是忧虑,“杀了赵文远、孙鹤年,能震慑宵小,却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;能凝聚一部分民心,却也可能让旧势力更加隐蔽地反扑。那个福建高手还没开口,福建方面是否还有其他内应?满清的威胁也近在眼前,范文程回去后,皇太极会不会立刻派兵来犯?” 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坚定,“传我命令,立刻组织人手清点抄没家产,三日内必须将平价粮铺开起来;同时,提审那个福建高手,动用暗堂的审讯手段,无论用什么方法,都要撬开他的嘴,查清福建的全盘计划!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