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有德带着陈墨 “蜀锦样品” 的诱惑与满脑子苛刻条款,跌跌撞撞地回到驿馆时,天已蒙蒙亮。东方泛起的鱼肚白,透过驿馆老旧的窗棂,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,却没给这冰冷的房间带来丝毫暖意。他扶着门框站稳,指尖还残留着密室里烛火的温度,可心头却像压着一块寒冰 —— 密室里的交锋看似 “无果而终”,可他比谁都清楚,林宇早已用那套 “铁钩般的条款”,将清廷拖进了一场被动的棋局。他们这些 “使者”,不过是棋盘上被牢牢牵制的棋子,连归程的时间,都由不得自己做主。
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。昨夜在密室里,林宇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,此刻还在他脑海里打转 —— 那眼神里没有丝毫 “退让” 的意味,只有 “掌控一切” 的笃定。孙有德突然想起出发前,摄政王济尔哈朗私下对他说的话:“林宇此人,非寻常草莽,需谨慎应对,若事不可为,保命为上。” 当时他还觉得摄政王太过谨慎,如今才明白,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位西南的铁腕将领。
果不其然,当天上午辰时,驿馆的守卫便多了一倍。这些守卫不再是之前 “远远监视” 的松散姿态,而是直接站在驿馆院门口,甲胄森然,火铳斜挎在腰间,枪口朝下却时刻保持着戒备姿态。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进出驿馆的每一个人,连送水的杂役都要被仔细搜查一番。孙有德见状,心里咯噔一下 —— 林宇这是要 “软禁” 他们!
他赶紧回到房间,从怀里摸出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。信纸是他昨夜在密室回来的路上,借着微弱的月光写的,上面详细分析了林宇条款的苛刻之处,以及 “速请摄政王定夺” 的请求。可此刻,这张纸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—— 送不出去,也不敢销毁。他怕林宇的人搜查房间,更怕错过清廷的回复时机 —— 北方姜瓖的叛乱还未平定,江南郑成功又在沿海袭扰,清廷根本经不起再一场西南战事的拖延!
孙有德在房间里踱来踱去,最终蹲下身,掀开床板的一角,将信纸塞进床板与墙壁的缝隙里 —— 那里是他昨晚观察到的 “死角”,不易被察觉。他用手指将缝隙压实,又在上面铺了一层灰尘,伪装成原本的样子。做完这一切,他才松了口气,可心里的焦虑却丝毫未减 —— 每天睡前,他都要偷偷掀开床板摸一摸,确认信纸还在,才能勉强入睡,可每一次触摸,都像在触碰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驿馆里的生活平静得令人窒息,却处处透着压抑。每日巳时,杂役会准时送来饭菜,却是寡淡无味的青菜豆腐、糙米饭,连一点荤腥都没有。菜是蔫的,米饭里还掺着沙子,吃起来硌牙。孙有德派人去问,得到的回复是 “蜀地刚遭战火,百姓尚缺粮,林帅下令,官民同食,以示节俭”。
可他站在窗前,却能清晰地看到驿馆外的市集里,商贩们推着装满猪肉、鲜鱼的车子叫卖,声音洪亮,充满了烟火气;百姓们提着菜篮子,脸上带着安稳的笑容,偶尔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嬉闹声 —— 这哪里是 “缺粮”?分明是林宇故意用 “粗茶淡饭” 磨他的锐气!孙有德气得将筷子摔在桌上,饭菜撒了一地,可很快又弯腰捡起来 —— 他知道,自己不能失态,一旦失态,就中了林宇的圈套。
更让他焦灼的是,每日例行的 “拜帖递请”,得到的永远是那句冰冷而公式化的回复。他每天清晨都会让随从捧着拜帖,去驿馆门口请求面见林宇,可守卫接过拜帖后,只用半个时辰就会回来,传林宇的话:“林帅有令:兹事体大,关乎川蜀军民福祉及大明国体,需详加考量,并与众将、属官反复商议,方能定夺。请贵使稍安勿躁,静候消息。”
“反复商议” 四个字,像一把钝刀,在孙有德的心上反复切割。他站在窗前,看着驿馆外的成都城,心里像被油煎一样焦灼 —— 他看到一队队穿着新铠甲的士兵,扛着改良后的火铳,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驿馆前走过,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着冷光,显然是刚训练完毕的新兵;他看到三辆装满铁料的马车,车轮滚滚,朝着格物院的方向驶去,车辙印深而有力,显然装的是沉甸甸的精铁;他还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、富有节奏的 “叮叮当当” 声 —— 那是铁匠铺锻造铁器的声音,比往日更密集、更响亮,显然是在赶制兵器!
孙有德的心一点点沉下去。他太清楚这些景象意味着什么 —— 林宇的 “商议”,根本不是在 “权衡条款”,而是在利用这段时间,抓紧恢复实力!格物院的火器工坊肯定在修复炸膛的 “震天雷”,新兵营在扩充兵力,铁料在囤积,这些都是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!而他,却只能被困在这方寸之地,眼睁睁看着林宇的势力越来越强,自己却连一封消息都传不出去!
他想起北京的摄政王,想起朝堂上的争论 —— 豪格还在为 “辅政大臣” 的位置与济尔哈朗明争暗斗,多铎因磐石新垒之败还在闭门思过,清廷内部本就不稳,若西南再出变故,后果不堪设想!孙有德用力捶了捶胸口,只觉得一阵憋闷 —— 他恨自己的无能,恨林宇的狡猾,更恨清廷此刻的 “力不从心”。
夜色渐深,驿馆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,只有孙有德的房间还亮着微弱的烛火。他再次走到床前,掀开床板,摸了摸缝隙里的信纸 —— 信纸还在,可他却觉得,这张纸越来越重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窗外传来守卫换班的脚步声,整齐而有力,像在为这场 “无声的较量”,敲打着节奏。孙有德知道,明天,又将是焦灼而漫长的一天。
第二百五十二章(九A-3):密室密议:焦虑中的分歧
第三日傍晚,夕阳的余晖透过驿馆窗缝,在地面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影,很快便被夜色吞没。孙有德坐在桌前,指尖反复摩挲着那张藏在床板下的信纸 —— 信纸边缘已被磨得发毛,像他此刻焦躁不安的心。这信纸要是送不出去,摄政王肯定会以为咱们办事不力,说不定还会怀疑咱们通敌… 可送出去,又怕落入林宇的圈套,他越想越慌,猛地起身,走到隔壁房间,敲了敲阿林和张谦的门,声音压得极低:“来我房里,有要事商议。”
不多时,三人挤在孙有德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。阿林一进门就带着一股戾气,腰间的顺刀碰撞甲叶,发出 “叮叮” 的轻响;张谦则捧着一个布包,里面装着他偷偷绘制的布防图,眼神里满是警惕。孙有德将门窗死死关紧,又用布帘遮住烛火,只留下一丝微弱的光 ——必须小心,谁知道这房间里有没有林宇的人装的**?上次在密室,林宇那洞察一切的眼神,现在想起来还后背发凉,他看着两人,烛光摇曳中,三张脸上都写满了焦虑,却又带着不同的神色。
“不能再等了!” 阿林刚在板凳上坐下,就忍不住一拍桌子,木桌发出 “咚” 的闷响,吓得孙有德赶紧按住他的手。阿林的声音压得极低,却满是怒火,唾沫星子溅在桌面上:“林宇这是故意拖延!咱们来成都已经五天了,连一封消息都传不出去!摄政王那边要是以为咱们投了汉人,别说爵位,咱们的脑袋都保不住!”
他说着,猛地拔出腰间的顺刀,刀身映着微弱的烛光,闪过一道冷芒。他将刀在掌心重重一拍,震得掌心发红:“依我看,今晚咱们就冲出去!门口的守卫不过十几人,咱们随身带着兵器,拼一把总能突围!大不了杀出去,沿着岷江走,总能找到清廷的驻军!”
冲出去?简直是疯了! 孙有德心里咯噔一下,还没等他开口,张谦就先反驳了。“万万不可!” 张谦赶紧摆手,从布包里掏出布防图,摊在桌上,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:“阿林大人,您忘了摄政王临行前的叮嘱?‘勿与林宇起冲突,保全身而退’!林宇巴不得咱们闹事!您想啊,咱们要是动手,他正好以‘刺杀使者’为由,彻底断绝与清廷的和谈,还能趁机煽动蜀地百姓反清 —— 说咱们‘恃强凌弱,不顾民生’,这是明摆着的圈套啊!”
张谦顿了顿,指着布防图上的驿馆大门:“您看,门口的守卫虽然只有十几人,可街角的茶铺里、对面的客栈里,全是林宇的暗哨!我昨天看到一个挑夫,腰间藏着火铳,盯着驿馆的眼神就不对劲 —— 咱们一动手,这些人肯定会冲出来,到时候咱们插翅难飞!”
孙有德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——张谦说得对,阿林太冲动了,根本没考虑后果。他接过话茬,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:“张谦说得对。林宇现在兵强马壮,咱们使团加上护卫,满打满算才二十人,根本冲不出去。而且,一旦动手,咱们之前的试探就全白费了 —— 林宇的条款虽然苛刻,但至少还留了‘商议’的余地,要是咱们闹僵了,连这最后一点余地都没了!”
他看向阿林,语气里带着几分恳切:“现在江南郑成功袭扰沿海,北方姜瓖叛乱还没平定,清廷根本经不起再一场西南战事。咱们要是在这里折了,摄政王手里又少了一张‘和谈’的牌,到时候内忧外患,局面只会更糟!我可不想成为清廷的罪人,更不想死得不明不白。”
“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林宇扩军、造炮?” 阿林猛地站起身,顺刀 “哐当” 一声砸在桌上,眼神里满是不甘与暴躁。他指着窗外,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吼:“昨天我看到三辆装满铁料的车往格物院去,车辙印深得能陷进半个脚掌,肯定是造炮用的精铁!今天又看到一队新兵操练,火铳比咱们八旗军的还精良,枪托上还刻着‘保蜀卫汉’的字 —— 再等下去,林宇的实力只会更强,到时候别说招降,咱们连成都都出不去!”
阿林说的也是事实,林宇确实在抓紧时间变强,孙有德心里一阵发凉。张谦沉默片刻,从怀里摸出一张揉皱的纸,小心翼翼地展开,递到孙有德面前:“大人,这是我昨天趁守卫换班不注意,偷偷记录的驿馆周边布防。您看,驿馆东边是一条小巷,只有两米宽,直通岷江,晚上只有两个守卫;西边是一片菜地,刚收完庄稼,没有围栏,能通到城外的树林。咱们或许可以从这两个方向突围,找机会联系上沿江的清廷商船 —— 我听说,每月初三、初八,会有清廷的商船在岷江码头卸货,咱们要是能赶上,就能把消息送回去。”
孙有德接过纸,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看了看。纸上用炭笔勾勒着驿馆周边的街道、房屋,甚至标注了守卫的换班时间,笔画潦草却还算清晰。可他的眉头却皱得更紧,手指在 “小巷”“菜地” 两个字上反复摩挲 ——这么明显的漏洞,林宇怎么可能没发现?上次他连我衣服口袋里的银票都翻了,这么谨慎的人,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?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:“你怎么确定这不是林宇故意露给咱们的破绽?他连咱们的行李都敢搜 —— 前天杂役给我送衣服,我分明看到衣服口袋里的银票被翻了出来,只是没敢拿走。他这么谨慎,怎么会让这么明显的漏洞存在?说不定小巷和菜地里,早就设好了埋伏,就等咱们往里钻!”
“那您说怎么办?” 阿林的耐心彻底耗尽,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,他盯着孙有德,眼神里满是不屑:“孙大人,您要是怕了,就直说!别拿着摄政王的命令当借口,耽误了大事!您要是不敢冲,我自己去!就算死,我也要把消息送出去,总比在这里坐以待毙强!”
“我怕?” 孙有德猛地抬头,眼神里满是委屈与愤怒 ——我不是怕,是不能冒险! 他指着自己的胸口,声音微微颤抖:“我跟着摄政王南征北战,从山海关打到江南,多少次死里逃生,什么时候怕过?可咱们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!林宇的条款虽然苛刻,但至少还留了‘商议’的余地 —— 要是咱们闹僵了,连这最后一点余地都没了!到时候摄政王问罪下来,你担得起责任吗?你阿林有八旗勋贵的背景,就算出事,你父亲也能保你,可我呢?我就是个汉人降臣,摄政王要杀我,比杀一只鸡还容易! ”
阿林被怼得哑口无言,他张了张嘴,想反驳,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,只能狠狠踢了一脚板凳,板凳在地上划出刺耳的 “吱呀” 声。张谦看着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,想劝却又不知道该劝谁,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三人陷入了沉默,只有烛火燃烧的 “噼啪” 声在房间里回荡,偶尔还能听到窗外守卫换班的脚步声,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。孙有德看着两人焦虑的脸,心里也像压了一块石头 ——阿林激进,张谦谨慎,可谁都没看到林宇真正的算计。他不是在等咱们投降,是在等清廷内部出乱子,等咱们自己露出破绽。他知道,一旦走错一步,不仅他们三人性命难保,清廷在西南的最后一丝希望,也会彻底破灭。
孙有德拿起布防图,反复看了又看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——这是一场赌局,赌赢了,能把消息送出去;赌输了,就是全军覆没。可清廷现在的处境,还有得选吗? 他知道,无论赌不赌,他们都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。昨夜在密室里,林宇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,此刻还在他脑海里打转 —— 那眼神里没有丝毫 “退让” 的意味,只有 “掌控一切” 的笃定。孙有德突然想起出发前,摄政王济尔哈朗私下对他说的话:“林宇此人,非寻常草莽,需谨慎应对,若事不可为,保命为上。” 当时他还觉得摄政王太过谨慎,如今才明白,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位西南的铁腕将领。
果不其然,当天上午辰时,驿馆的守卫便多了一倍。这些守卫不再是之前 “远远监视” 的松散姿态,而是直接站在驿馆院门口,甲胄森然,火铳斜挎在腰间,枪口朝下却时刻保持着戒备姿态。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进出驿馆的每一个人,连送水的杂役都要被仔细搜查一番。孙有德见状,心里咯噔一下 —— 林宇这是要 “软禁” 他们!
他赶紧回到房间,从怀里摸出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。信纸是他昨夜在密室回来的路上,借着微弱的月光写的,上面详细分析了林宇条款的苛刻之处,以及 “速请摄政王定夺” 的请求。可此刻,这张纸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—— 送不出去,也不敢销毁。他怕林宇的人搜查房间,更怕错过清廷的回复时机 —— 北方姜瓖的叛乱还未平定,江南郑成功又在沿海袭扰,清廷根本经不起再一场西南战事的拖延!
孙有德在房间里踱来踱去,最终蹲下身,掀开床板的一角,将信纸塞进床板与墙壁的缝隙里 —— 那里是他昨晚观察到的 “死角”,不易被察觉。他用手指将缝隙压实,又在上面铺了一层灰尘,伪装成原本的样子。做完这一切,他才松了口气,可心里的焦虑却丝毫未减 —— 每天睡前,他都要偷偷掀开床板摸一摸,确认信纸还在,才能勉强入睡,可每一次触摸,都像在触碰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驿馆里的生活平静得令人窒息,却处处透着压抑。每日巳时,杂役会准时送来饭菜,却是寡淡无味的青菜豆腐、糙米饭,连一点荤腥都没有。菜是蔫的,米饭里还掺着沙子,吃起来硌牙。孙有德派人去问,得到的回复是 “蜀地刚遭战火,百姓尚缺粮,林帅下令,官民同食,以示节俭”。
可他站在窗前,却能清晰地看到驿馆外的市集里,商贩们推着装满猪肉、鲜鱼的车子叫卖,声音洪亮,充满了烟火气;百姓们提着菜篮子,脸上带着安稳的笑容,偶尔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嬉闹声 —— 这哪里是 “缺粮”?分明是林宇故意用 “粗茶淡饭” 磨他的锐气!孙有德气得将筷子摔在桌上,饭菜撒了一地,可很快又弯腰捡起来 —— 他知道,自己不能失态,一旦失态,就中了林宇的圈套。
更让他焦灼的是,每日例行的 “拜帖递请”,得到的永远是那句冰冷而公式化的回复。他每天清晨都会让随从捧着拜帖,去驿馆门口请求面见林宇,可守卫接过拜帖后,只用半个时辰就会回来,传林宇的话:“林帅有令:兹事体大,关乎川蜀军民福祉及大明国体,需详加考量,并与众将、属官反复商议,方能定夺。请贵使稍安勿躁,静候消息。”
“反复商议” 四个字,像一把钝刀,在孙有德的心上反复切割。他站在窗前,看着驿馆外的成都城,心里像被油煎一样焦灼 —— 他看到一队队穿着新铠甲的士兵,扛着改良后的火铳,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驿馆前走过,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着冷光,显然是刚训练完毕的新兵;他看到三辆装满铁料的马车,车轮滚滚,朝着格物院的方向驶去,车辙印深而有力,显然装的是沉甸甸的精铁;他还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、富有节奏的 “叮叮当当” 声 —— 那是铁匠铺锻造铁器的声音,比往日更密集、更响亮,显然是在赶制兵器!
孙有德的心一点点沉下去。他太清楚这些景象意味着什么 —— 林宇的 “商议”,根本不是在 “权衡条款”,而是在利用这段时间,抓紧恢复实力!格物院的火器工坊肯定在修复炸膛的 “震天雷”,新兵营在扩充兵力,铁料在囤积,这些都是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!而他,却只能被困在这方寸之地,眼睁睁看着林宇的势力越来越强,自己却连一封消息都传不出去!
他想起北京的摄政王,想起朝堂上的争论 —— 豪格还在为 “辅政大臣” 的位置与济尔哈朗明争暗斗,多铎因磐石新垒之败还在闭门思过,清廷内部本就不稳,若西南再出变故,后果不堪设想!孙有德用力捶了捶胸口,只觉得一阵憋闷 —— 他恨自己的无能,恨林宇的狡猾,更恨清廷此刻的 “力不从心”。
夜色渐深,驿馆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,只有孙有德的房间还亮着微弱的烛火。他再次走到床前,掀开床板,摸了摸缝隙里的信纸 —— 信纸还在,可他却觉得,这张纸越来越重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窗外传来守卫换班的脚步声,整齐而有力,像在为这场 “无声的较量”,敲打着节奏。孙有德知道,明天,又将是焦灼而漫长的一天。
第二百五十二章(九A-3):密室密议:焦虑中的分歧
第三日傍晚,夕阳的余晖透过驿馆窗缝,在地面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影,很快便被夜色吞没。孙有德坐在桌前,指尖反复摩挲着那张藏在床板下的信纸 —— 信纸边缘已被磨得发毛,像他此刻焦躁不安的心。这信纸要是送不出去,摄政王肯定会以为咱们办事不力,说不定还会怀疑咱们通敌… 可送出去,又怕落入林宇的圈套,他越想越慌,猛地起身,走到隔壁房间,敲了敲阿林和张谦的门,声音压得极低:“来我房里,有要事商议。”
不多时,三人挤在孙有德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。阿林一进门就带着一股戾气,腰间的顺刀碰撞甲叶,发出 “叮叮” 的轻响;张谦则捧着一个布包,里面装着他偷偷绘制的布防图,眼神里满是警惕。孙有德将门窗死死关紧,又用布帘遮住烛火,只留下一丝微弱的光 ——必须小心,谁知道这房间里有没有林宇的人装的**?上次在密室,林宇那洞察一切的眼神,现在想起来还后背发凉,他看着两人,烛光摇曳中,三张脸上都写满了焦虑,却又带着不同的神色。
“不能再等了!” 阿林刚在板凳上坐下,就忍不住一拍桌子,木桌发出 “咚” 的闷响,吓得孙有德赶紧按住他的手。阿林的声音压得极低,却满是怒火,唾沫星子溅在桌面上:“林宇这是故意拖延!咱们来成都已经五天了,连一封消息都传不出去!摄政王那边要是以为咱们投了汉人,别说爵位,咱们的脑袋都保不住!”
他说着,猛地拔出腰间的顺刀,刀身映着微弱的烛光,闪过一道冷芒。他将刀在掌心重重一拍,震得掌心发红:“依我看,今晚咱们就冲出去!门口的守卫不过十几人,咱们随身带着兵器,拼一把总能突围!大不了杀出去,沿着岷江走,总能找到清廷的驻军!”
冲出去?简直是疯了! 孙有德心里咯噔一下,还没等他开口,张谦就先反驳了。“万万不可!” 张谦赶紧摆手,从布包里掏出布防图,摊在桌上,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:“阿林大人,您忘了摄政王临行前的叮嘱?‘勿与林宇起冲突,保全身而退’!林宇巴不得咱们闹事!您想啊,咱们要是动手,他正好以‘刺杀使者’为由,彻底断绝与清廷的和谈,还能趁机煽动蜀地百姓反清 —— 说咱们‘恃强凌弱,不顾民生’,这是明摆着的圈套啊!”
张谦顿了顿,指着布防图上的驿馆大门:“您看,门口的守卫虽然只有十几人,可街角的茶铺里、对面的客栈里,全是林宇的暗哨!我昨天看到一个挑夫,腰间藏着火铳,盯着驿馆的眼神就不对劲 —— 咱们一动手,这些人肯定会冲出来,到时候咱们插翅难飞!”
孙有德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——张谦说得对,阿林太冲动了,根本没考虑后果。他接过话茬,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:“张谦说得对。林宇现在兵强马壮,咱们使团加上护卫,满打满算才二十人,根本冲不出去。而且,一旦动手,咱们之前的试探就全白费了 —— 林宇的条款虽然苛刻,但至少还留了‘商议’的余地,要是咱们闹僵了,连这最后一点余地都没了!”
他看向阿林,语气里带着几分恳切:“现在江南郑成功袭扰沿海,北方姜瓖叛乱还没平定,清廷根本经不起再一场西南战事。咱们要是在这里折了,摄政王手里又少了一张‘和谈’的牌,到时候内忧外患,局面只会更糟!我可不想成为清廷的罪人,更不想死得不明不白。”
“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林宇扩军、造炮?” 阿林猛地站起身,顺刀 “哐当” 一声砸在桌上,眼神里满是不甘与暴躁。他指着窗外,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吼:“昨天我看到三辆装满铁料的车往格物院去,车辙印深得能陷进半个脚掌,肯定是造炮用的精铁!今天又看到一队新兵操练,火铳比咱们八旗军的还精良,枪托上还刻着‘保蜀卫汉’的字 —— 再等下去,林宇的实力只会更强,到时候别说招降,咱们连成都都出不去!”
阿林说的也是事实,林宇确实在抓紧时间变强,孙有德心里一阵发凉。张谦沉默片刻,从怀里摸出一张揉皱的纸,小心翼翼地展开,递到孙有德面前:“大人,这是我昨天趁守卫换班不注意,偷偷记录的驿馆周边布防。您看,驿馆东边是一条小巷,只有两米宽,直通岷江,晚上只有两个守卫;西边是一片菜地,刚收完庄稼,没有围栏,能通到城外的树林。咱们或许可以从这两个方向突围,找机会联系上沿江的清廷商船 —— 我听说,每月初三、初八,会有清廷的商船在岷江码头卸货,咱们要是能赶上,就能把消息送回去。”
孙有德接过纸,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看了看。纸上用炭笔勾勒着驿馆周边的街道、房屋,甚至标注了守卫的换班时间,笔画潦草却还算清晰。可他的眉头却皱得更紧,手指在 “小巷”“菜地” 两个字上反复摩挲 ——这么明显的漏洞,林宇怎么可能没发现?上次他连我衣服口袋里的银票都翻了,这么谨慎的人,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?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:“你怎么确定这不是林宇故意露给咱们的破绽?他连咱们的行李都敢搜 —— 前天杂役给我送衣服,我分明看到衣服口袋里的银票被翻了出来,只是没敢拿走。他这么谨慎,怎么会让这么明显的漏洞存在?说不定小巷和菜地里,早就设好了埋伏,就等咱们往里钻!”
“那您说怎么办?” 阿林的耐心彻底耗尽,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,他盯着孙有德,眼神里满是不屑:“孙大人,您要是怕了,就直说!别拿着摄政王的命令当借口,耽误了大事!您要是不敢冲,我自己去!就算死,我也要把消息送出去,总比在这里坐以待毙强!”
“我怕?” 孙有德猛地抬头,眼神里满是委屈与愤怒 ——我不是怕,是不能冒险! 他指着自己的胸口,声音微微颤抖:“我跟着摄政王南征北战,从山海关打到江南,多少次死里逃生,什么时候怕过?可咱们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!林宇的条款虽然苛刻,但至少还留了‘商议’的余地 —— 要是咱们闹僵了,连这最后一点余地都没了!到时候摄政王问罪下来,你担得起责任吗?你阿林有八旗勋贵的背景,就算出事,你父亲也能保你,可我呢?我就是个汉人降臣,摄政王要杀我,比杀一只鸡还容易! ”
阿林被怼得哑口无言,他张了张嘴,想反驳,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,只能狠狠踢了一脚板凳,板凳在地上划出刺耳的 “吱呀” 声。张谦看着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,想劝却又不知道该劝谁,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三人陷入了沉默,只有烛火燃烧的 “噼啪” 声在房间里回荡,偶尔还能听到窗外守卫换班的脚步声,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。孙有德看着两人焦虑的脸,心里也像压了一块石头 ——阿林激进,张谦谨慎,可谁都没看到林宇真正的算计。他不是在等咱们投降,是在等清廷内部出乱子,等咱们自己露出破绽。他知道,一旦走错一步,不仅他们三人性命难保,清廷在西南的最后一丝希望,也会彻底破灭。
孙有德拿起布防图,反复看了又看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——这是一场赌局,赌赢了,能把消息送出去;赌输了,就是全军覆没。可清廷现在的处境,还有得选吗? 他知道,无论赌不赌,他们都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