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赵工,您又来巡查了?这雨天地滑,可得小心点。” 负责消防安装的班组长老王迎了上来,他脸上沾着几点泥浆,手里还拿着扳手,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的敬畏。
赵承平点点头,目光没有离开管道:“消防这事儿不能马虎,尤其是地下层,一旦漏水或者水压不足,出事就是大事。” 他蹲下身,借着头顶临时照明灯的光线,仔细查看一处刚安装好的弯头接口。这是一个 90 度弯头,连接着主管道和分支管道,原本应该与管道保持精准的垂直角度,可此刻他却发现,弯头微微有些倾斜,肉眼看去偏差似乎不大,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,这种细微的角度误差,很可能导致水流通过时产生涡流,影响整个消防系统的水压。
他掏出卷尺,一端固定在主管道上,一端拉到弯头接口处,反复测量了三次,又用水平仪校准,最终确认弯头角度偏差了 3 度。“老王,你过来看看这个弯头。” 赵承平的声音沉了下来,指着那个不合格的接口。
老王凑过来瞅了瞅,不以为意地笑了笑:“赵工,就差这么一点点,不影响使用的。您看工人们都忙着赶进度,这拆了重装,得耽误大半天工夫呢。” 旁边几个工人也围了过来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,有人小声嘀咕:“这么点偏差,肉眼都快看不见了,没必要这么较真吧?”
赵承平站起身,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檐滴落,打湿了胸前的工作证。他拿起小本子,在上面重重写下 “地下一层消防管道弯头角度偏差 3 度,影响水压,需立即返工”,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嘈杂的工地里格外清晰。“差一点都不行!”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,“消防管道的每一个接口、每一个弯头,都直接关系到灭火时的水压和水流速度。真要是发生火灾,就因为这 3 度的偏差,水流供不上来,延误了灭火时机,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?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工人,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坚定:“我们维修文化中心,是为了给市民一个安全、可靠的活动场所,不是做表面功夫。今天这个弯头必须拆了重装,标准就是图纸上的要求,一丝一毫都不能差。”
老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,他知道赵承平的脾气,认死理,只要是关乎安全和质量的问题,从来没有通融的余地。他叹了口气,转头对工人们说:“行了,按赵工说的办,拆了重新装。” 工人们虽然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拿起工具,开始拆卸砖头。赵承平没有离开,而是站在一旁监督,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卸下旧弯头,重新测量、校准,将新的弯头精准安装到位,又用水平仪反复确认无误后,才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勾,紧绷的眉头稍稍舒展。
他心里清楚,施工方想赶进度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质量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之前处理问题建材案时,那些因为疏忽大意留下的安全隐患,至今还历历在目。“宁肯多花点时间,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。” 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,转身继续巡查下一处管道。
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,距离文化艺术节开幕仅剩半个月时间,赵承平的神经绷得更紧了。他检查得愈发仔细,几乎到了 “吹毛求疵” 的地步。文化中心的吊顶内部、地下室的角落、墙体的隐蔽部位,只要是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,他都一一排查。
赵承平点点头,目光没有离开管道:“消防这事儿不能马虎,尤其是地下层,一旦漏水或者水压不足,出事就是大事。” 他蹲下身,借着头顶临时照明灯的光线,仔细查看一处刚安装好的弯头接口。这是一个 90 度弯头,连接着主管道和分支管道,原本应该与管道保持精准的垂直角度,可此刻他却发现,弯头微微有些倾斜,肉眼看去偏差似乎不大,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,这种细微的角度误差,很可能导致水流通过时产生涡流,影响整个消防系统的水压。
他掏出卷尺,一端固定在主管道上,一端拉到弯头接口处,反复测量了三次,又用水平仪校准,最终确认弯头角度偏差了 3 度。“老王,你过来看看这个弯头。” 赵承平的声音沉了下来,指着那个不合格的接口。
老王凑过来瞅了瞅,不以为意地笑了笑:“赵工,就差这么一点点,不影响使用的。您看工人们都忙着赶进度,这拆了重装,得耽误大半天工夫呢。” 旁边几个工人也围了过来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,有人小声嘀咕:“这么点偏差,肉眼都快看不见了,没必要这么较真吧?”
赵承平站起身,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檐滴落,打湿了胸前的工作证。他拿起小本子,在上面重重写下 “地下一层消防管道弯头角度偏差 3 度,影响水压,需立即返工”,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嘈杂的工地里格外清晰。“差一点都不行!”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,“消防管道的每一个接口、每一个弯头,都直接关系到灭火时的水压和水流速度。真要是发生火灾,就因为这 3 度的偏差,水流供不上来,延误了灭火时机,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?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工人,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坚定:“我们维修文化中心,是为了给市民一个安全、可靠的活动场所,不是做表面功夫。今天这个弯头必须拆了重装,标准就是图纸上的要求,一丝一毫都不能差。”
老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,他知道赵承平的脾气,认死理,只要是关乎安全和质量的问题,从来没有通融的余地。他叹了口气,转头对工人们说:“行了,按赵工说的办,拆了重新装。” 工人们虽然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拿起工具,开始拆卸砖头。赵承平没有离开,而是站在一旁监督,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卸下旧弯头,重新测量、校准,将新的弯头精准安装到位,又用水平仪反复确认无误后,才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勾,紧绷的眉头稍稍舒展。
他心里清楚,施工方想赶进度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质量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之前处理问题建材案时,那些因为疏忽大意留下的安全隐患,至今还历历在目。“宁肯多花点时间,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。” 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,转身继续巡查下一处管道。
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,距离文化艺术节开幕仅剩半个月时间,赵承平的神经绷得更紧了。他检查得愈发仔细,几乎到了 “吹毛求疵” 的地步。文化中心的吊顶内部、地下室的角落、墙体的隐蔽部位,只要是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,他都一一排查。
